敦煌雅丹地貌初三作文
敦煌大漠之上,阳光呈一片凄惨的黄色,散落在细沙上与清风共舞。或许算不上清风,有时候你觉得风都是静止的,然后它又回来了,拢起发丝,耳边是隆隆的声响。
眼前的沙是绵延无尽的。在这里,你会感觉,你的未来也如这片无际的沙漠,像一只飞鸟,盘旋着飞翔着,永远没有尽头。
荒凉苍壮的大漠。
我的眼前是雅丹地貌。如一片连绵的土山,我不禁讶异于它在大漠上突起的高度;待到近看,才清晰地看到它身上那神秘的纹路,深深浅浅的沟壑如苍老的褶皱遍布它沉稳的土黄色身躯。它就如一个安详的老人,静静地沉睡在大漠深处,沉默的站立,泥土的堆积,岁月的雕刻,它就这样,在这里站立了千万年!
地貌的面积那么广博,每一座又是那样原始的精雕细琢,我仿佛可以听到它心脏搏动的声音,浑厚而苍老,却又生机勃勃。
据说,这片奇迹,是经历了万年风雨海水的冲刷,终于得以以这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那样深地震颤着我的心!
那一沟一壑,就如历史的年龄,苍茫的岁月,深深昭示着它的伟大!
大漠上,它巍峨!
我触摸它苍老身躯上粗糙而神秘的纹路,那是人类永远解不开的`自然的符咒。在它的脚下,我是那么的渺小。泰山高过它百倍,可是,它明明就是那样的巍峨,因为它占据着我瞳仁的每一个角落,也因为,它积淀着万千年自然造就的独特文化,那也是人类永远超越不了的高度。
蓝天下,它沉稳!
我的记忆里永远有那定格的一瞬时光,纯净无瑕的天空下,它似父亲的背影一般伟岸!霎时间我感受到了它带来的重压。它一直站在这里,记载着中国由盛转衰的千年荣耀史和屈辱史,它的壮丽也代表着中国!因此它肩负了那么多人的欢笑与泪水。如今,它该卸下那沉重的包袱了。可是,它没有。它将永远屹立在这里,让我们——这些将要遗忘了历史的人——再看一看,深深地记住那愤恨与不甘!承载着这副重担,它的意志坚如磐石,他将永远存在于这里,沉稳的气质,记下那不断流逝的、成为了历史的时光。
我的眼中,它苍老!
日日夜夜,阳光的炙烤夜色的抚摩星光的顾盼,它无声地承受;雨水的冲刷大海的流连狂风的拥抱,它亦无声地承受。就这样,时光飞逝过万年。侏罗纪时,它是刚刚出生的婴孩,身边满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夏商周之时,保护它成长的花草开始枯萎,它成为了秀丽的少女;隋唐时,寂寞使它摇身变为貌美的女子,爱上了身边的足迹;明清以后,它的面上不可避免地浮现了时光的痕迹,那种苍老,深入了每一个细胞,那不仅是容颜的苍老,清末的中国,是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苍老,是整个中国的苍老。它就在遥远的地方,悲哀地看着。而今,那容颜不回,可是,它却有了一种悲凉美!不要胭脂水粉,不需粉饰雕琢,它就是大漠上怒放的一朵鲜红奇丽的花儿!
【敦煌雅丹地貌初三作文】
假期里阅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时,看到自称“敦煌的女儿”的她说:“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此生注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敦煌莫高窟”,这个我早已不再陌生的名字,唤起我儿时的回忆。
还记得儿时和妈妈一起看动画片《九色鹿》的时候,片中的那头九色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头九色鹿不仅是美丽、善良、正义和吉祥的化身,同时更是释迦牟尼的前生。妈妈还说,这个故事取自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的壁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了“敦煌莫高窟”的名字,并在脑海里留下了模糊稚嫩的印象。
后来读初中时,又读到了余秋雨所著《文化苦旅》一书中的《道士塔》与《莫高窟》。如果说前者昭示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之悲剧,那么,后者则是对这一灿烂文化的礼赞。在扼腕叹息与由衷赞叹的百感交集中,“敦煌莫高窟”的影像亦在我心中渐渐地清晰起来。“壁画世无双,形颜映紫光。悬宫居国粹,舞女踏云祥。聆听琵琶曲,祈求社稷昌。琳琅看不尽,瑰宝五洲扬。”伴随着这样的诗句,莫高窟成了我心驰神往的所在。
虽然受困于疫情而未能踏上敦煌之旅,但在“云端”却有了一场自在徜徉的旅行。轻点鼠标,“数字敦煌”在我眼前拉开神秘的面纱。一座石窟一孔洞穴,就是一个世界一段历史。那端坐的佛陀,肃立的菩萨;那千手的观音,飞天的仙女;那怀抱的胡笳,反弹的琵琶……在历史所积淀的宁静里无声地传达摄人心魄的力量。“走”过每一条昏暗的通道,似又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去邂逅饲虎的王子、救人的九色鹿……漫步其中,我又感觉在展读一本无声的历史书,看骁勇的北朝民族在魏晋风度中融入西域风情,看盛唐气象下的唐朝人舒展从容自信,雍容华贵……
在藻井中朵朵绽放的宝相花是敦煌特有的花海,盛开在其中的是圣地的端庄和圣洁。一曲曲琵琶弦乐,箜篌之音,奏出的是盛唐的浪漫气息和华贵乐章。造型之多变,体态之优美的飞天形象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凌空飞于祥云之上,灵动而神秘。这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历代敦煌人的精神信仰,也是文化的飞天,在历次文化交融中浸润到了中国人的骨肉里,因而才有了那句“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敦煌的艺术并未在大漠孤烟直的戈壁滩上如沙粒般消逝,而是在几经坎坷后依旧拥有绚丽夺目的光芒,和宝相花一起盛开在藻井里,和大唐盛音一起回响在每个洞窟里,并流转在每一处敦煌飞天中。
这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精彩相遇,不仅让我,也让更多人有了云端之旅的愉悦与充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新生,得以用更多的方式去展现其不老的魅力。
“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要去守护好敦煌,这就是我的命”,樊锦诗如是说。作为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由此被大家所熟知。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樊锦诗用五十七年的执着和坚守阐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展示了什么是中华儿女的赤子情怀。鲁迅先生曾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便是中国的脊梁”。樊锦诗先生克服环境的恶劣,与常伟鸿,段文杰等前辈共同奋斗在一线。樊锦诗先生克服与丈夫常年分居两地的相思之苦,在有机会调走的情况下选择了留下来。樊锦诗先生说只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职业操守,樊先生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负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梁任公如是说。樊锦诗先生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中华儿女的责任。
邓小平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还言:“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樊锦诗说,管理者必须直面问题,不能回避问题,更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樊锦诗开创了“数字敦煌”,在技术落后后,资金匮乏的八十年代,硬是用自己的脚踏实地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樊锦诗勤奋创新,求实严谨的态度正与当前社会中某些急功近利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诺贝尔生物与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世人皆为她欢呼之时,淡然地带着自己的团队继续投身于科学研究。这份淡泊名利,这份坚韧严谨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荀子说:“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生很长,长到忘不了一个人;一生很短,短到只能做到一件事。樊锦诗用她短暂的一生为敦煌,为文物保护事业奉献了所有,樊锦诗也用她长远的一生书写了一篇华丽的篇章。
烛曜锦绣中华,照亮万里江山。绘制诗意莫高,血洒醉人敦煌。谨以此诗表达对樊先生的敬意,谨以此篇表达对樊先生的仰慕、赞赏。
何为我辈?谓之:山河动荡,挺身而出,敢为天下之先,敢冒天下之险。
在大西北的茫茫荒漠上,有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莫高窟,由于历史久远,加之一些人为因素,20世纪40年代的她,满目疮痍;时间的镜头不断推进,到了60年代,她又重放异彩,这都得益于一个人——舍半生守护莫高窟这颗明珠的樊锦诗。
从未名湖到莫高窟
她是敦煌研究院院长,更是人们口中“敦煌的女儿”。她出生于浙江杭州,那里自然环境优良,经济条件优越,和漫天黄沙的大西北有着天壤之别。再加上从小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她在高考后便填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敦煌。下雨时屋内“雨脚如麻未断绝”,睡觉时“草中狸鼠足为患”,每晚都失眠的她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心甘情愿地接受并服从了分配。“哪里需要我,我便去哪里。”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她逐渐适应了这里恶劣的气候环境,也对敦煌产生了不可割舍的眷恋之情,这颗璀璨的星正在为闪耀苍穹做准备。
从青春到白发
择一事,终一生。面对沙漠与戈壁,樊锦诗选择了坚守。为了修复氧化严重的敦煌壁画,她实地考察,带领团队采用多种手法对不同程度的损坏“对症下药”,终于让莫高窟的壁画焕然一新,以完美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就在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之后,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壁画的退化速度在加快!经验颇丰的樊锦诗立刻意识到:壁画的保护应该与时俱进!她本着“爱它,就要保护它”的初心,提出了大胆的构想,要为壁画和彩塑建立起一个数字档案,这样壁画可以永久保存下来。一不做二不休,在这之后她还建立了“数字敦煌”资源库,让人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对30多个石窟进行720度全景漫游浏览,并实现了全球共享!
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樊老先生不只将工作当成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用自己的热爱和虔诚去浇灌,去锻造。
吾心安处是敦煌
现在,许多人看中了莫高窟的商业价值,提出要开发莫高窟。樊老先生面对金钱的诱惑毅然拒绝,并从始至终抗议这样的决策。在她心中,个人的利益和荣誉,远不及对敦煌莫高窟这样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来得重要。
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从未名湖到莫高窟,从青春到白发,樊老先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每个人的初心都是高尚而又圣洁的,可在尘世几经飘荡、颠簸之后,便与尘世有染,变得混沌了,初心不再明朗。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的金钱名誉有多少,而是在于他能够永葆一颗纯净的心,正如樊老先生一样,一生奉献给了大漠,甘愿作了“敦煌的女儿”。以画为伴,以爱滋养,一生苦旅,行在漫天风尘中,却又只求心安。因为,心归处,是敦煌啊!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家国情怀传承千秋万代。你,樊锦诗,是我心中的明星。或许是为了年少时的一腔热忱,或许是为了敦煌文化长存,又或许是为了家国情,您,目光所及是敦煌,悄然间,与它结下半生的缘。
您并非土生土长的西北人,而是从小在江南水乡待惯了的女子。1962年,您和另外3名大学同学一起,来到甘肃敦煌实习。那个时候,敦煌的条件差极了。白天气候炎热干燥,夜里十分寒冷。那里黄沙漫天,与世隔绝,喝的水是又苦又咸的盐碱水。
您的身体状况不容许您燃烧自己的生命来为敦煌作贡献。实习期没满,因为生病您不得不提前返校。最令我吃惊的是,毕业分配工作时,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敦煌这片贫瘠的大漠,您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志愿。”您全然不顾自身,又一次回到了敦煌。坚定信念,坚守初心……我已找不到什么词来描绘您大无畏的家国情怀。
面对恶劣的环境与艰苦的生活条件,您坚持下来了,忘记江南的多娇,忘记城市的繁华,忘记大房子的舒适。“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这是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南方的鸟儿掠过西北的高空,您是否曾期盼它们带去你的思念?当如盘的满月亲吻您的脸颊,您是否透过它,看到家中其乐融融的景象便心满意足?您扎根敦煌的信念,如荒郊的藤蔓,生机勃勃,尽情舒展。我想,于家,于亲人,您并非不思念,只是先国家之利而后个人情思罢了。
我心中的英雄——樊锦诗,您的人格魅力如同您的名字一般,充满诗情画意,令人敬之、爱之、尊之、护之。您点燃了我信念的火。既然身为中华民族新青年,自当弘扬中华民族英雄志!
初登茫茫戈壁滩,印象最深的是那举世闻名的城市——敦煌。
要说到敦煌,不少人眼中即会浮现出一座座美轮美奂、华贵瑰丽的释迦牟尼佛像。然而在其周围,必然少不了一幅幅精美的飞天壁画相衬——没有它们,大佛显得有点孤单。
在敦煌赏壁画,非去莫高窟不可。据悉,莫高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自前秦建元二年至元朝一千多年间陆续开凿,至今仍保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历朝历代的故事都以壁画的形式被画师描绘下来。壁画里的飞天有的手持佛尘,腾云驾雾;有的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有的怀抱琵琶弹曲吟唱、有的脚踩祥云、轻歌曼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啊!
壁画的作用还有很多。它不仅记录着传统的佛教故事,还有神佛形象的,记录着民间生活的以及描摹自然风光的。最引人注目让人流连忘返的是壁画里乾闼婆与静那罗的复合体——音乐飞神。只见他们有的手持玉笛,仿佛在以音乐释放自己的天性;有的弹起古筝,似在向人们讲述动人的故事;有的轻轻拨弄竖琴,尽显其婀娜多姿;有的清完溪沙,忘我地舞蹈,可谓巧夺天工。除了飞天,壁画中还刻有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还有妖魔鬼怪、天庭神仙等。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便是来自于敦煌的壁画。
漫步在城市街道上,你会发现壁画无处不在。路上石板的花纹、雕塑“反弹琵琶”、商店里陈列的飞天纸扇、印有精美图案的丝绸围巾……
为了保护敦煌的壁画,一批批守护者相继生活在莫高窟,他们无怨无悔默默地保护着这些绝世文物。
敦煌的壁画是我们的瑰宝,它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旅程结束前,我还特意买了一条印有敦煌壁画的丝巾作为纪念。心里默默感叹,敦煌壁画确实巧夺天工,就像是上天赐予我们人间最珍贵的礼物,它具有不可估量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更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并好好爱护。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敦煌,因为我在看到关于它的书籍时就被迷住了。终于,妈妈带我去了敦煌。
一到那里,我就大吃一惊。金灿灿的沙子像一块丰收的田野,整齐的驼队在沙漠上前行。首先,我们去了敦煌莫高窟,参观了8个洞窟,每个洞窟的壁画都很精美,仿佛把我带进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在富丽堂皇的街道中穿行,仿佛加入了张骞他们的队伍。我们还观看了《又见敦煌》这个表演。看表演时,我心里冒出很多小问号:张骞他们最后怎么了?是谁把那么珍贵的佛像卖给了外国?张骞是怎么对抗匈奴的?这个表演与众不同,它是走动的,我们像一个个穿越时光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去冒险。我们还去了沙漠中的绿洲——月牙泉。我想它一定见过张骞出使西域吧。
敦煌,你是个富丽堂皇、历史悠久的地方。敦煌,你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踏上了前往敦煌的研学之旅,这是由博为教育学校精心策划的一次心灵探索。我的脚步轻快而充满期待,因为那片古老的土地,正等待着我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初见之下便令人震撼不已。洞窟密布,如同时间的迷宫,每一窟都藏着历史的秘密,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穿行其间,我仿佛能听到古代工匠的低语,感受到他们雕刻时的虔诚与匠心。壁画色彩斑斓,佛像庄严慈悲,它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向我展示了一个充满信仰与智慧的古老世界,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深刻的洗礼。
而鸣沙山,则是另一番景象。远远望去,金黄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如同大海中的波浪,一浪接一浪,直至天边。阳光照耀下,沙粒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每一粒都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我踏上柔软的沙地,感受着沙粒在脚下轻轻滑过的触感,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与惬意。随着脚步的深入,耳边渐渐响起了沙粒摩擦的沙沙声,那声音轻柔而富有节奏,如同大自然最悠扬的乐章,让人心旷神怡。
在研学旅行中,我们还体验了骑骆驼的乐趣。骆驼那稳健的步伐和温和的性格,让我们在沙漠中行走得更加安心和惬意。当夜幕降临,我们参加了篝火晚会,火光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彼此分享着一天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友情的温暖。
这次敦煌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与人文景观的深邃,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我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记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是古代人智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走进莫高窟,人们仿佛跨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敦煌莫高窟的洞窟经过了十个朝代才完成。展示了古人们对宗教、神话、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在这么多洞窟,最著名的就是“千佛洞”了。走进千佛洞,会看到形态各异,数不胜数的彩塑。这些彩塑每个都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知名的,又不知名的;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玉树临风的天王,还有强健有力的力士。定睛一瞧,竟还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眼睛微眯,神态安详,好像正在悠闲自得的休息。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技术精湛。
敦煌石窟艺术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无论是以墙壁上、佛盒内,壁画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你看那些飞天仪态万方,亭亭玉立,多么美丽啊!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把琵琶,有的闭目凝神,侧耳倾听......飞天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
然而,敦煌莫高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气候和人为因素,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正在受到破坏。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许多专家和志愿者都在努力工作。他们修复壁画、保护文物、推广历史文化,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历史宝库,充满了色彩、生命和故事。
作者简介:赵吉宇:男,赤峰市松山区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喜欢画画,喜欢骑自行车。
人生格言:书籍对一些人来说,能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暑假里,我来到了敦煌月牙泉 。
它静静地卧在丝调之路的大漠深处,就像一位优雅的女子。恬静地依偎在滿是黄沙堆积的山脚下,那里虽然没有我们江南的青山绿水,但是月牙泉却是一颗闻名中外的耀眼的沙海明珠。
月牙泉在敦煌城南5千米深处的鸣沙山中,远远望去,一湾波光粼粼的水躺在翠绿的柳丛之中。她就像一弯新月,镶嵌在金黄色的沙土中,散发着碧绿的光芒。水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地嬉戏着,好像没有任何烦恼,有的在水里慢慢地爬着,有的靠近岸边懒懒地晒着太阳。旁边的古代楼阁映入泉中,更添加了美丽和壮观。千百年来,月牙泉四周风沙弥漫,沙山围绕,但是她依然明亮如一面镜子。清澈可爱,我捧起一捧水,一股清凉传入心中,旅途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从附近高耸的沙山上望去,月牙泉周围人流如织,人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去拍照,那金黄的沙丘与碧绿的泉水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
月牙泉,一个神奇的地方,虽然远在大漠深处,但是依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游玩,我亲身体验过她的静美,也推荐同学们,一定要去体会一下那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