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瞩望家乡山地里一片片火红的高粱,我总是心荡神往,思绪万千,感情象三月涨起的春潮,流得很远很远……
沂蒙山区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是出产红高粱的地方。每年融融春风吹来的时候,家乡父老伴着汗水和希望,把粒粒高粱种子播在山地里。用不几天,那嫩绿的芽儿便倔强地拱出地面,将盎然的生机带给沟壑山梁。当大雁南飞,飒飒金风吹过,高粱和秋季一起成熟了时,透逸连绵的群山坡,一片片红高粱便以顶天立地之姿,舒展展地迎着蓝天,排开威武雄壮的阵列。那彤红的高粱穗子,象举起千万支嫌烧的火把;火把连成一片,犹如绚丽耀目的朝霞,映着山峦、流水和半空游移的轻云,我的家乡便沉浸在馥郁的馨香和丰收的喜悦里。
在家乡大山的深处,伴着多姿多彩的梦幻,我度过了令人怀恋的童年。家在半山坡,出门就是片片相连的高粱地。正是高粱地酿就了我一腔饱满的乡情。我曾在高粱地里捉过迷藏,捕过蚂蚱,拔过野菜,游过青草……我的第一个憧憬是在高粱地放飞的,我的第一个希冀是在高粱地播下的,我的第一个秘密是在高粱地公开的。终于有一天,当我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的时候,我的思绪便再也抖不掉那芬芳醉人的高粱花子气息了……
我一直惊诧于高粱那超绝的生命力。沂蒙山的土地是贫瘩的,可这里的高粱却顽强不屈、生命不息。你看,一棵棵,一片片,肩并肩地生长着,或挺立山岗,或探身沟壑,只要脚下有一层薄土,它们便坚定地扎下根去,蓬勃旺盛地生长、生长!烈日下,它们擎举着碧绿的旗帜;疾风暴雨中,它们挽起整齐的臂膊,百折不挠地对抗着狂暴的侵袭。我曾不只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株仆倒的高粱——也许被牲畜践踏了,也许被冰雹击倒了;它的身子挨近地面,甚至茎叶已糊满了黑乎乎的泥巴,但它并没有枯萎死去,而是始终向着阳光高昂起倔强的头颅……呵,只要一息尚存,就决不放弃生长的权利!只要抱定一个执着的信念,就是在无法言喻的窘困和艰辛里也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啊!
面对家乡山地的红高粱,我常常陷入沉思,内心充满敬意。一阵阵风吹过,高粱叶喇啦啦,象弹奏着一支爽快的曲子,又象呼唤着遥远的记忆,一场细雨飘下,高粱泼辣辣地生长起来,那苍翠茂密的阵势,惹人几多幽思,牵人几多情怀。在硝烟弥漫的往日,陈老总的队伍开到沂蒙山来了。战士们吃着掺和地瓜面的高粱饼子,顽强地歼灭穷凶极恶的敌人,那发粘的高粱米面做成的汤团,晶莹圆润,成了部队凯旋时会餐的“佳品”。远处的枪声还在激烈地响着,在密匝匝的高粱地的一角,借着这绿色屏障,沂蒙“红嫂”们正把刚刚挤出的带着体温的乳汁,深情地端到伤员的唇边……山花开了又谢,树叶青了又黄,人们不会忘记:三年困难时期,高粱米作为一种不起眼的粗粮,曾救活了多少山里人的生命,高粱秸搭成的小屋,曾温暖了多少家庭清冷的梦境……红高粱艰难地生,倔强地长,在干裂的土地里憧憬着希望,养育着一代代纯正的沂蒙山人……
我由衷地赞美沂蒙山的红高粱,因为我从它们身上看到了沂蒙山人的影子。红高粱一茬茬生长着,在碎砂烂石的沟梁上,深深扎下根去,决不嫌弃贫瘩,就象沂蒙山人一样,生生世世挚爱着自己的家园,却不发出哪怕是一声轻微的抱怨,高粱秸一节节挺直向上,不委曲盘绕,不献媚取宠,就象沂蒙山人一样,有着堂堂正正的浩然气节和孜孜吃吃、力求上进的精神。战争年代里,沂蒙山人以巨大的牺牲养育了革命;今天,为了告别贫困,沂蒙山人不为往昔的赫赫功勋而张口待哺,不因脚下土地的A;薄而怨天尤人,而是象红高粱那样,在艰苦中砒砺出顽强的生命力,奉献出穗穗饱满的浸透血汗的果实。山道弯弯,缠不住沂蒙山人脱贫致富的步伐;峰峦叠障,挡不住沂蒙山人前进的信念。山区在改革的大潮中醒来了。听,“为振兴沂蒙献计献策”,“发挥山区优势,扬长避短,脱贫致富”,看,资源的开发,智力的开发,人材的开发,山区经济在腾飞!如今,纯朴憨厚的沂蒙山人诀别昨天,跨上时代骏马,用自己的双手酿造出来的新生活,就象秋季的高粱穗子那样通亮火红啊!
是的,沂蒙山的红高粱,没有平原青纱帐雄壮的阵势,没有南方甘蔗林美妙的风光,实在太平凡,太土气了。但它们那坚忍负重、无私奉献的品格,不正是沂蒙山的风骨,沂蒙山的灵魂吗?
红高粱,沂蒙山的红高粱,让我噙着激动的泪花,再次深情地注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