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真应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2:31:58
  • 《菱花对雪,真应怜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 转眼见,度过了难熬的期末复习和修罗场般的期末考试,迎来了充斥着蝉鸣的暑假。空调房里清爽的凉风,水杯里甘甜的凉茶,手里向往已久的好书。今年暑假,我就拜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为清朝人曹雪芹。整本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由高鹗等人所整理补充。叙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进行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在整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宝黛,也不是三春。而是呆霸王薛蟠的小妾香菱。香菱,原名甄英莲,是《红楼梦》中第一个登场的女性人物,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 。四岁那年元宵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看上,为此打死冯渊抢走了她,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为薛蟠之妾。

    在整本书中,香菱都是一个苦命形象的代表。一生可以浓缩为被拐卖、入诗社、被家暴三个过程。四十八回中, 薛蟠外出后,薛宝钗将香菱带入大观园中,结识众姑娘。香菱拜黛玉为师,先后作了两首诗,均失败。最后梦中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后来薛蟠娶了夏金桂,香菱开始遭受薛蟠以及夏金桂主仆的虐待,以至于酿成干血之症,令其最后难产而死。

    书中香菱的判词为: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画面“一支桂花”暗指“夏金桂”,“莲枯藕败”隐指英莲及其结局两地生孤木指夏金桂。照画面与后二句判词,香菱的结局当被夏金桂虐待致死而高鹗续写的结局是:香菱产难完结,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后被其父甄士隐接引而去。由此可见补充着庸俗的笔墨大为削弱了香菱的悲剧性,大为削弱了这一艺术形象对封建黑暗王国的控诉、批判力量。

    阅读整本书,香菱的一生可谓是是步步不如意。但假如她逐日以泪洗面多愁善感,我们也许会比懂得同情黛玉更懂得同情她。可是我们所读到的香菱大都不是这样。书中将笔墨多放在了描写香菱欢笑的场景。由此则可以看出香菱乐观而又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总的来看,香菱的性格关键词有:勤奋好学、聪慧可爱、温柔安静、随遇而安、坚强而又勇敢、善良而又懦弱、出淤泥而不染、浪漫主义情怀等。《红楼梦》中作者对一个小妾的人物形象塑造就如此饱满,可见作者曹雪芹文学功底之深厚,创作了一步不朽的名著。

    分享阅读感想的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的。读完此书,我则深刻认识到我们应当学习香菱勤奋学习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质,身处窘境则保持坚强勇敢与乐观豁达。

  • 《词趣》
  •     不久前偶遇一初中同学,真应了那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在他身上已经丝毫找不到当年的天真与稚气,一身笔挺的名牌西装,新潮的发式,叼着KENT,举手投足分明是香港警匪片中的“大哥大”。他见我的第一句话是:“瞧你怎么活得这么累?”最后一句话是:“人活着,要潇洒一点—用行动来证明。”这一番莫名其妙的“潇洒”教育虽然听着耳熟,倒也真让我思索了好久,难道,潇洒还要证明吗?

        作为一个对外界冷暖阴晴感觉颇为迟钝的人,我对于社会上各种风起云涌朝夕变幻的“新潮”,一向缺乏敏感。至于所谓的“潇洒”,尤其如此。人家告诉我:“费翔最潇洒,周润发最潇洒。”我问他,他们不都是搞表演的吗?演出来的潇洒能算真的吗?是不是有点做戏的味道呢?于是对方颇为不屑地捧着心中潇洒的偶像愤然而去,倒让我为出言不慎而后悔了好久。又有人告诉我:独闯撤哈拉的三毛最潇洒。这一次我毫不留情地说:三毛最虚伪。一个在文章里教人潇洒,劝人乐观向上的人,居然自己都没有勇气活下去,寻了短见,这样的三毛哪里称得上潇洒呢?结果当然又得罪了一个朋友。于是我再也不敢妄议什么潇洒了,只是告诉自己,潇洒无须定义,无须树云中,何日遣冯唐”、“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等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神话传说,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语出天然,比之于听老奶奶慢腾腾地月下话牛郎要有趣多了。

        渐渐长大了,从典故中走出来的我,开始把焦点投射到词的炼句上。我开始惊叹于古人的“片言可以明百意”,惊叹于他们能够运用自如地状难言之景于眼前。一些不大起眼的词语。被词家放人句中,竟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艺术效果。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个“皱”字,把人物的春愁春怨表现得淋漓尽致,写景不言情。而情自景中来。我常常合上书,闭着眼睛,默默地领略,让神思自由地翱翔,去勾画出一幅幅画面:或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悲凉、孤独之景,或是“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的清新、明快之色,或是“平冈细草鸣黄犊,斜阳寒林点暮鸦”的乡村恬美生活,或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饥匈奴血”的戎马生涯。有时,自己也想试着写一点,可总是笔下羞涩。于是,我面对实际,开始尝试着把这连珠的妙语用进作文。越是钦羡和仰慕。就越想看,越看就越多,或许是奢望能够熟读“宋词三百首”后,不会填词也会填的缘故吧!

        又大了几岁,又成熟了几分,把诗、词、曲作了一番比较,渐渐又发现了词的一些好处。诗过于高雅,曲则未免流俗,惟有词雅俗共赏,琅琅上口。例如同写艳羡功名,诗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曲日:“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遂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而词则这样写:“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推衣起,但凄凉四顾,慷慨生哀。”词的另一个妙处是内容无所不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常常沉溺在“词海”中,乐此不疲,常从图书馆抱回一些词书,在夜窗下细细咀嚼品味,有时连续几个晚上都没碰课本,这样当然很不好,无奈词太精彩了,太吸引人了。

        课桌上又是一堆习题。数理化车轮大战早已搅得我头晕脑胀眼冒金星,几个小时一下来自己就根本不知道在做哪一道题了。有时候就想,我要当了教育部部长首先下令停产作业本和参考书,“信着全无是处”又敦促我勤于思考,努力创新:当我不幸受挫时,一句豁达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又使我茅塞顿开,洒脱起来。不知不觉,词成了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不觉中我已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了。也记不清是哪一天,爸爸告诉我:“要想深刻体会词艺术的美以及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的统一性,还必须了解词的格律。”词的格律,我从未想过,然而一穷词之味,却是我渴望的。在偶然的一天里,我找到了一本《诗词格律》,于是,我又要走进一个迷人的有关平仄、押韵、词牌的艺术殿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