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到一位青年朋友诉说自己的遭遇:有一次做夜班,同组内几个工人打睦睡,造成锅护超温,产品报废,大家当场商定了一个隐瞒事故的办法,谎报仪表失灵。他认为这种做法不对,在追查事故原因时照直道来,结果被同班的这几个工人“恨之入骨”。还有一次买早点,他见营业员错把五角纸币当作一角纸币找给了一位顾客,就心直口快地指出了这中间的差错.因为顾客口袋里还有其它零钱,此事就难以查证,他反倒被那位小便宜爱好者当众痛骂了一顿。这位青年朋友思前想后,觉得实在晦气,深感做正直的人往往吃亏,便自称为“晦气人”,并一心希望寻求一个脱尽这晦气而又能做一个正直人的妙法。
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妙法有吗?看来没有。因为他那耿直的秉性依旧,所以至今还称自己为“晦气人”。对这样一位可爱的“晦气人”,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还是先讲一个替迅说的故事吧,香迅曾在他的文章里这样描述: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寒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故事中的三种人,其实是两种类型:一是说实话的正直人,一是说谎话的油嘴客。这可说是正直人受指责、非难的典型事例了,可见,“晦气人”古已有之。不过,这个“古”,乃是人与人之间通行虚伪、哄骗关系的旧社会。
在我们时代里,从原则上讲,不应当再重现鲁迅故事中的景象。但无法否认,表现旧制度的这类陈旧思想,至今还有一点市场。试想,对故事中的那个世事未知的婴儿,只是说他有朝一日也会死去,就挨了一顿痛打,那末,今天要揭那些明知故犯的人的痛疮疤,就会不受一点“反抗”码?不可能。既然“反杭”是客观存在,要想回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也象故事中的前两种人那样“许谎’。不过,这就丢掉了正直的好品质,真的成为“晦气人”了。
其实,做一个正直人的妙法,这位青年朋友是有的。这就是他至今秉性依旧,一如继往地不容忍那种不老实、不道德的行为。只是,他自己要把精神境界再提高一步,从那种自认“晦气”的心境中自我解脱出来。说实话,我们社会正直的人比比皆是,谁又皿意用‘晦气人”来称呼他呢?这样一位心灵纯正而又涉世未深的诚实青年,比起那些明知故犯,做了坏事装得比做了好事还要神气,或者为了针尖麦芒大的一点好处不情昧着良心去损人利己的人来,他的心灵和人格要高尚得多。因此,真正可称做为“妙法”的,就是对自己的正当行为充漪自信,即使是碰了壁也不动摇,坚持做下去。
面对这位青年朋友的间题,还想起了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里一位共产党员的故事,有这么一个铁厂,在执行调整方针下马的过程中‘部分负贵人私分和侵吞国家物资。这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先后告状七十早次,终于使黑幕大白天下,违法者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其间,他遭受的打击是不难想见的,但他把坚持真理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终子取得了胜利,我们这位青年碰到的“晦气”,远没有那严重,但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坚信自己的行为完全合乎正义,那又谈得上什么“晦气”呢?再坚强一点,何妨也来它个“七十三次”!
为了维护正义和社会公德,为了保持自己心灵的纯洁,勇敢地站出来以后,往往要触及旁人的渺小私利,为此受到贵难、误解甚至漫骂、打击,所谓“好心未得好报”,是不足为怪的。不过,在我们的社会里,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行着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行为准则,善恶、是非、荣辱的观念和标准径渭分明,这就决定了正直的人们归根到底要受到舆论的赞赏和支持、社会和群众的保护,他们诚实行为中的减然正气迟早要得到广泛发扬。上面举到的那位共产党员的例子,不是一个佐证吗?
在某些场合,正直的人会显得一时孤立。这是因为周围群众虽然心中有正气、但害怕会碰上“晦气”犹豫观望的结果。如果我们自己毫不却步,勇敢地坚持正义,必然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身边,一起同不良现象作斗争。这样,正直人“碰壁”、“吃亏”的事就会少了。那些至今还不懂得正直是可贵的品质的人,例如和这位青年朋友同组的几个人,相信他们迟早也会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至那位多捞了“四角钱”、经指出反而破口大骂的顾客,骂是骂过了,但内心决然不会怡然自得。只不过,他的觉悟的提高或许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教育罢了。也有可能他自以为得计,但这无非说明他已经把自己的人格踩到了脚下。不老实的人到头来只能害了自己,真正的“晦气人”只能是他们。
曾听到一位宵年朋友诉说自己的遭遇:有一次做夜班,同组内几个工人打睦睡,造成锅炉超温,产品报废,大家当场商定了一个隐瞒事故的办法,谎报仪表失灵。他认为这种做法不对,在追查事故原因时照直道来,结果被同班的这几个工人“恨之入骨”。还有一次买早点,他见营业员错把五角纸币当作一焦纸币找给了一位顾客,就心直口快地指出了这中间的差错.因为顾客口袋里还有其它零钱,此事就难以查证,他反倒被那位小便宜爱好者当众痛骂了一顿。这位青年朋友思前想后,觉得实在晦气,深感做正直的人往往吃亏,便自称为“晦气人”,并一心希望寻求一个脱尽这晦气而又能做一个正直人的妙法。
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妙法有吗?看来没有。因为他那耿直的秉性依旧,所以至今还称自己为“晦气人”。对这样一位可爱的“晦气人”,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还是先讲一个替迅说的故事e!香迅曾在他的文章里这样描述: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侯,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寒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宫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故事中的三种人,其实是两种类型:一是说实话的正直人,一是说谎话的油嘴客。这可说是正直人受指贵、非难的典型事例了,可见,“晦气人”古已有之。不过,这个“古”,乃是人与人之间通行虚伪、哄编关系的旧社会。
在我们时代里,从原则上讲,不应当再重现香迅故事中的景象。但无法否认,表现旧制度的这类陈旧思想,至今还有一点市场。试想,对故事中的那个世事未知的婴儿,只是说他有朝一日也会死去,就挨了一顿痛打,那末,今天要揭那些明知故犯的人的痛疮疤,就会不受一点“反抗”码?不可能。既然“反杭”是客观存在,要想回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也象故事中的前两种人那样“许谎’。不过,这就丢掉了正直的好品质,真的成为“晦气人”了。
其实,做一个正直人的妙法,这位青年朋友是有的。这就是他至今秉性依旧,一如继往地不容忍种不老实、不道德的行为。只是,他自己要把精神境界再提高一步,从那种自认“晦气”的心境中自我解脱出来。说实话,我们社会正直的人比比皆是,谁又愿意用“晦气人”来称呼他呢?这样一位心灵纯正而又涉世未深的城实青年,比起那些明知故犯,做了坏事装得比做了好事还要神气,或者为了针尖麦芒大的一点好处不情昧着良心去损人利己的人来,他的心灵和人格要高尚得多。因此,真正可称做为“妙法”的,就是对自己的正当行为充满自信,即使是碰了壁也不动摇,坚持做下去。
面对这位青年朋友的间题,还想起了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里一位共产党员的故事,有这么一个铁厂,在执行调整方针下马的过程中部分负贵人私分和侵吞国家物资。这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先后告状七十早次,终于使黑幕大白天下,违法者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其间,他遭受的打击是不难想见的,但他把坚持真理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终子取得了胜利。我们这位青年碰到的“晦气”,远没有那乓严重,但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坚信自己的行为完全合乎正义,那又谈得上什么“晦气”呢?再坚强一点,何妨也来它个“七十三次”!
为了维护正义和社会公德,为了保持自己心灵的纯洁,勇敢地站出来以后,往往要触及旁人的渺小私利,为此受到责难、误解甚至漫骂、打击,所谓好心未得好报’,是不足为怪的。不过,在我们的社会里,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行着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行为准则,善恶、是非、荣辱的观念和标准径渭分明,这就决定了正直的人们归根到底要受到舆论的赞赏和支持、社会和群众的保护,他们诚实行为中的减然正气迟早要得到广泛发扬。上面举到的那位共产党员的例子,不是一个佐证吗?
在某些场合,正直的人会显得一时孤立。这是因为周围群众虽然心中有正气、但害怕会碰上.“晦气勺而犹豫观望的结果。如果我们自己毫不却步,勇敢地坚持正义,必然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身边,一起同不良现象作斗争。这样,正直人“碰壁”。“吃亏”的事就会少了。那些至今还不懂得正直是可贵的品质的人,例如和这位青年朋友同组的几个人,相信他们迟早也会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至于那位多捞了“四角钱”、经指出反而破口大骂的顾客,骂是骂过了,但内心决然不会怡然自得。只不过,他的觉悟的提高或许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教育罢了。也有可能他自以为得计,但这无非说明他已经把自己的人格踩到了脚下。不老实的人到头来只能害了自己,真正的“晦气人”只能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