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流行歌曲横行霸道的年代,我已经忘了有多久未曾听过那首感动每一代母亲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但那淳朴自然的旋律,那朴实无华的歌词,犹如一阵春风,淡淡地勾起了我心底那份对母亲最深的感情。
记得那天晚上,天空好像破了一个大窟窿,一阵又一阵的大雨倾斜而下,像泼。像倒。天地间好像挂在一幅无比宽大的珠帘。雨水顺着房檐"哗啦啦、哗啦啦"地流下来。我呆呆地站在房间的玻璃窗前,欣赏着罕见的雨中风景,如痴如醉。连哥哥站在门口我都没有觉察到。"唉啊!"突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我的头上直沁我的心里。我不知道为什么,哥哥无缘无故地把我打了。我头破血流。我睁开惊恐的眼睛,瞪着哥哥,好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为什么打我?""我叫了你几声,都没有回答我。"哥哥辩解道。我捂着伤口走到了楼下。妈妈见我头上有一个伤口,衣服上有很多血,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她连忙戴上头盔,马上开车去了医院。在路上,伤口还在不停地流血,让我痛不欲生。
到了医院,妈妈抱着我找医生。手术室中,妈妈看着医生手忙脚乱,开始包扎伤口。我痛得哇哇大叫。妈妈的眼眶中已经含满了泪水。接着几天,妈妈一直照顾着我。我看到妈妈的黑发添了不少的银丝。我顿时热泪盈眶,心里默默地说:"妈妈,辛苦了!长大后,我要好好地孝敬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当流行歌曲排行榜天天作着更动时,我早已没了对谱学歌的兴趣。因此,街上流行什么歌曲,于我,是极隔膜的事。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去看了童安格的演唱,不料就迷上了他的歌,又是买音带,又是买歌谱,忙碌了好半.天。现在,闲来无事,总要放一盘,百听不厌。他唱的差不多都是爱情。在他的歌中,我感受到一种宽容却又执著的情怀。“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所以不敢靠你太近”,这小心保持着的距离就成了爱到极致的标志。
“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首主题歌/我知道你最后的选择/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既然曾经爱过又何必真正拥有你/即使离别“也“月太多的难过”,这番觉悟,只有心地明朗的人才会取得。他也有纠缠不清的时刻,可就在他颠过来倒过去唱着感伤的爱情时,压台的一句会使你放心:“就像一阵风/吹落恩恩怨怨/也许你和我/没有谁对谁错”。这就越唱越明净,你似乎也跟着升华了一次。 那首《干燥花》是我最喜欢的。面对一个“赊了爱情都相信”的女人,望着一双“枯竭的眼睛”,他唱道:“请你把所有哀愁留给我/过去的一切只因为不是我/给你一个拥抱/让你能尽情哭泣欢笑。”一个男人有这么深切的爱怜之心,那么,这个女人即令已心如死灰,也会燃起熊熊大火的。
更何况他还接着唱道:“过去我们已经错过/我不愿你做干燥的花朵/如果我能永远陪伴你/再一次拥有滋润和温柔”。风雨人生,能得到这么一种爱抚,那是连上帝也不会指出缺憾了。 因为喜欢了他的歌,偶尔也兼及其他。听过齐秦,听过潘美辰,听过赵传……虽然各人皆有长处和魅力,在我,仍觉得童安格最为合心意,这恐怕与我的心态有关吧。人到中年了,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稚气得叫人心生爱怜,比如听到我儿子在喃喃学语一般;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虽然听来有着漂泊的沧桑,但毕竟是少年人的自我流放。
我只能从远处欣赏,心中则庆幸自己早己过了这段时光;齐秦的歌中充满了一种荒野的气息,那种宁愿摒弃一切,只要一个人的孤独的蛮横,虽然有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但,我既过了少年人那种强出头的年龄,又R把世事全看空的时候,要在心里反反复复吟唱,那是有些勉强的。而童安格的歌,朴实中饱含着温情,缠绵中不乏练达,正是我这种时候很需要的感情—一如我这个年纪的女人顶合适的颜色一样。
在俊男舰女云集的流行歌曲舞台上,在那轻歌曼舞的旋律中,在愁肠寸断的情歌里,近年来,忽然杀出一支生力军:老狼的《同桌的你》;李春波的《小芳》;尹相杰、于文华的《纤夫的爱》……这些歌儿仿佛一夜间悄悄潜人都市的大街大巷,并带来了一份别样的空气情怀。
其中《纤夫的爱》更是独占鳌头。前不久,只要在街上逛逛,不仅商店的扩音喇叭中,甚至路上车中的小娃儿,你都能从他们的口里感受到“纤夫”在申城掀起的那一股热浪,至今留下的余热犹在。
在一条江岸的山沟里,一个黝黑壮实的小伙子,身穿开襟马夹,高卷裤管,弓着身子,用纤绳拖着一只船儿,船头上端坐着他那心上人,小伙子口中唱道:“妹妹你坐船头啊,哥哥我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儿荡悠悠、荡悠悠……”乍一听那歌声,顿感一股子“土气”,然而究竟为什么这“土气’:能在都市里流行起来呢?
它的歌词通俗,连小孩也能学会,可见其琅琅上口。歌词大意主要围绕一对青年互诉爱意,与其他情歌所不同的是,既没有“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也没有生离死别,若即若离,更没有“相思风雨中”的那份凄婉哀怨。都市人的生活本就纷繁复杂,再多那些虚构的感情缠绕与纠葛,怎不令人疲惫厌倦?爱就是爱,不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只需要那朴实的感情。
此曲的弦律采用的是中国北方民歌的调式,听来别有一番风味.男的纯朴厚道,节奏欢悦;女的柔转腼腆,委婉动听.更妙的是它将尹相杰的通俗唱法同于文华的民歌声调一并融人其中,更突出了男性的粗犷与女性的柔美。几年前,我们曾感叹那一曲《巴塞罗那》是古典与现代艺术结晶的时候,可曾想到我们的民歌与通俗的结合竟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便是《纤夫的爱》艺术上的造诣。
人们说上海人是一支颇具鉴赏力的听众队伍,上海人喜欢新花样,但可曾知道上海人好怀旧、好浪漫,更喜欢偶尔的超越一下现实?离开高层的办公楼,走过繁华的商业街,偶听一曲《纤夫的爱》,虽然也热闹,但却能感受一下返朴归真的意境,任凭思想回到山沟田野,回到年轻,不谙世事的年代……于是《纤夫的爱》也代表了那一种不受市场经济支配的过往情怀。
朴实的语盲、全新的创作、独特的情感,正是它们一起造就了这一股属于《纤夫的爱》的流行。
我们曾是怎样地迷恋,迷恋费翔、干百惠、潘美辰……“满天的星光洒向你窗前,使我想叩开你心田,整夜我流连在你窗前,等候你掀起纱帘……”此起彼伏的金曲玉律牵动着无数年轻的心。大家快乐中唱,优郁时咏,听不够鸣心悦耳的歌声,爱不够歌星们潇洒动情的风采。
该感激这开放的时代。是它为这么多个性独具的歌喉提供了晴朗的夭空,从而才有了歌坛的争奇斗妍、各领风骚,使我们能置身于歌的海洋。
青春离不开歌声。在繁闹的街市,在晚会上,在年轻人相聚的地方……人们都可感受到,歌声和歌星们给年轻的生命、给生活带来的欢畅和活力。
又何止是青春,人生本是最需要歌声的里歌声,人们比作花儿和阳光。有了美的歌声,生活才多了一些浪漫的和诗样的东西,思绪因而有了一翼从现实的拖缠中飞扬起来的美丽的羽翎。它使人憧憬、愉悦、忘记疲劳。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凝聚着欢乐、痛苦、理想和对生命的求索。
一个时代自有其特有的歌声。一个时代的青年也特有自己表达青春喜怒哀乐的歌声—流行歌曲。
在我们青年眼里,流行歌曲不单是欣赏的对象,更是一种交流一歌者和听者、你和我、自己和自己进行心灵间撞击与呼应的媒体。从而广大青年情绪、情感的、“晴雨表”选择着歌曲的流行与兴衰。
年轻的生命,因为太多的热望和意愿需要有表达的机会与方式,需要在歌唱里表明自己观念的选择及一个朦胧的自我,获得热烈、疯狂的渲泄和安宁、静谧的李受;希望在大伙的齐声高歌中鸣奏共同的心声,寻找心灵的折光。于是,当哪位歌手、哪支歌儿受到宵睐,其人其歌会以极快的速度成为青年群落中最明亮的星、最时髦的音符,这歌俨然成了发自青年肺腑的旋韵——
“每当烦闷,是歌儿来到我身边,吹来风一样的欢欣,唤起我的热情,使我的心酿下一行行丰收的饱满,每当快乐,是歌儿为我祝兴……”
你用宏亮的声音唱,我以五音不全的嗓子哼。此时,似有一种温暖抑或关切,在歌声里流淌开来,似乎它已是我们与世界、与自己的心对话的殷殷热线,痛苦因此而变得美丽了,世界不再缺少理解。它像在诉说一个故事,或者,它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把歌星的照片,高高地举过头顶,拥它入怀,亲切地向他(她)致意,因为是他(她)唱出了自己的呼唤,把自己的希望、激情和那么多言语无法表达的生命的感觉,通过独特的旋律表达了出来。从而,他(她)理所当然应该拥有如雷的掌声、感激的鲜花、真诚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