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沅陵人最可爱之处在于“砸船”。
老人们常说:“红龙属火,黄白龙属水,水火难容。”因此,沅陵人对龙船有着截然不同两种观点。以中南门为界,上游多是红船,故而属红龙观点;下游多是黄白船,故而属黄白龙观点。两船齐发,红龙吼:白龙白,一船鸦片客;红船红,一船赵子龙!黄白龙吼:红船红,一船牛果虫;白船白,一船真豪杰!
龙船划完,玩陵人有一半儿人喉咙哑了。一妇女看龙船拼命喊:“崭劲!崭劲!”由于用力过猛,折了腰,半个月不能做事,留下一句话:“船上人不着急,岸上人挣断腰。”
从四月中旬到五月十五,沉陵人准备了半个月龙船,赛了半个月龙船,念念不忘心中的龙船,又谈了半个月龙船!
五月十五,各龙船收水上坡,沉陵村村寨寨、机关、单位、工厂、学校、街头巷尾只有一个话题:龙船。
“洲头的红船赢了,划头挠的婚事终于定下来了!”
“白田的白船输了,八桌酒席,无一人沾边,全倒在河里去了!”
“河涨洲的白船底了,摇头旗的升了副村长!”
“马黄头的黄船输了,躺公好久没见人了!”
“红船赢了,太阳多,要天旱的!”
“哪里!黄船赢了雨水多,谷子再多也要霉烂的!”
一到夜晚、山城突然安静,安静得如同“偷料”时的踢手摄脚,而远处的吊脚楼里传来妇人们哄小孩儿的声音:“咚咚啴啴、咚咚啴啴……”
沅陵的龙船是“偷”出来的。
“龙船料要偷,十赛赢九头”,这是沉陵人流传的一句俗话。龙船要灵不要笨,买的料笨,“偷”料就灵。“偷料”是沅陵人额外一条“经”。人们平时就注意存放好料的地方,做龙船时便三更半夜去“偷料”。如果木料的主人能追上一程,骂他一顿,那就意味着赛龙船时也会被别人追着跑,跑在别人前面自然要被羡慕嫉妒,这是“偷料者”求之不得的事情。有时刚“偷”来的也会被别人“偷”走,然而他们不在乎,又饶有兴致地到别处去“偷”沅陵人喜欢这种热闹。
龙船做好后,还要举行下水仪式,人们称这种仪式为“关头”。举行“关头”时,全船划手手拿桨,站在船两旁,旗手、鼓手骑在船缆上,掌墨师傅跪在船头,面朝江水,神情严肃,口中念念有辞,一手拿公鸡,一手提利斧,在众人一声吃喝下,一斧将鸡头剁掉,同时,立刻将事先准备好的猪头、鱼、棕子等抛入江中。这时鞭炮齐鸣,八位光着身子的小男孩儿摇动火把,围着龙船跑,沅陵人称之为“跑火”,说是驱赶妖魔。然后划手们齐声呐喊,将船连同旗手、鼓手一起举起,冲向江中,龙船飞一般划向江心,把沅陵人的心给带走了。因此,提起龙船,沅陵人就像喝了几碗烧酒,吞了几腿狗肉,头就热,心就烧,口就痒,血就腾,浑身涨起一股股“包谷子”劲。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沉陵人便提着一面大锣四处游说,招兵买马,将龙船从船亭中抬出,刮了又刮,油了又油,各路人马更是摩拳擦掌,好一番不得胜利,决不罢休的气势。
大赛前夕,沅陵人便大发慷慨之气,除了给龙船捐现款外,还要去商店买回红布、鞭炮、香烟、有钱的扯回一匹匹整“红”,请书法高手在上面写上“帅”、“百战百胜”、“天下第一龙”等,以振军心。悬挂在大江两岸.等着心目中的龙船来“抢”,沅陵人叫这为“抢红”。穷的也要从牙缝里挤些钱,买回红布,撕成两条系在竹竿上,以示“好事成双”。
他们把荣誉和希望寄托在一个“红”上,像在赌场上下了赌注。如果心中的龙船底了,自觉有一份功劳,少不得在大街小巷多走几回,等着别人说几句中听的话;倘若输了,只好少出头露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五月初到五月初九,沅陵四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陆续向县城汇集。初十、十一、十二这三天,沅水两岸被挤得密密匝匝,远看只见无数的人头攒动,各色遮阳伞就像点点在人海上浮动的彩帆。“赏红”的人,“抢红”的船,狂热的观众,连续不断炸裂的爆竹,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实实在在的一个“人间春天”,绽得浓烈。
只要看到自己目标一出现在江面上,赏红者便挥篱摇“红”,龙船得到信号,立即飞一般划向悬“红”的岸边,询问赏红者有何要求,老实的赏主担心划手们累了,就直接将“红”送上;而“弯子”多的则一定要抢“红”的给他来一次、两次的表演,才点燃爆竹,连同他心里的激情一起炸开,在爆竹声浪里,将“红”缠在划头挠的头上。
在每一个回合的较童之后,在众多的划手和数万名观众之中,难以找到心服口服的认输者。他们总是为自己输了的船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来:“终点线有欺假”,“划上水吃亏些”,“船差”等;火爆性子的人,一气之下,折了桨,砸了船,以示输船不输人,然后连夜“偷料”赶制新船,气势汹汹地去找昨日对手“报仇”。
沅陵是个大山区,“八山半水分半田”。加上阳光充足,山间水畔、田头地角都适宜栗树生长,家乡人总认为沉陵是板栗当然的故乡;但书上说板栗原产于辽宁,家乡人听了一点也不服气,遇事总要说古翻谱,辩论一番。书上讲板栗是山毛样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多米;家乡人争辩说,我们大油栗根底深,树势旺,树冠人云霄,一棵树可竖一间房。书上说栗叶呈椭图形,疏生刺毛状锯齿,初夏开花;家乡人又争辩道,我们的栗叶薯叶形,阳春三月就开花。书上说板栗球形,坚果2-3个,生于壳斗中;家乡人又会说,我们的板栗是“独胖子”,大得怕人,有壳斗外还“养儿”。这并不是家乡的山民爱“抬杠”,他们说的确是实话。
阳春三月,只要阳雀子一叫,土生土长的板栗树漫山遍野绿成一片,黄白色长链似的板栗花挂满枝头。勤劳的蜜蜂便整天在花丛中穿梭,一直伴着板栗花变成板栗球。经过五个月的“怀胎”,“幼婴”占满了多刺的球形壳斗空间。壳斗内既有“双胎”和“三胎”,也用“独胎”,“独胎”圆且大,“双胎”和“三胎”并排而生,正如家乡有个“谜子”所说的:
山里姑娘怀多胎,一胎莽,二胎排,三胎儿子胖又乖。
“九月初,板栗熟;十月初,板栗无”,这句农谚则指出板栗的旺季是九月,这时,田间功夫基本完毕,大山里的板栗正等待人们去收摘,于是人们又把精力集中在抢收板栗上。以我们村子为例,各家板栗树都超过四五十株,户产几千斤。这些板栗又在同一时期成熟,如果不如期收回,一旦被雨浸泡,会影响板栗的质全和光色。
板栗结构有四层,球外有针状的刺,刺的下面是木质壳斗,再下是果皮,带有绒毛,最里面是果肉。家乡人又编了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家开四店,针店、木店、毛衣店,宝宝要吃荤,肉店在里面。
所以,收板栗的工序除了收球就是出籽。家乡人收板栗有两种传统方法。一是趁板栗已熟还未裂口时,爬上树权,用竹竿劈劈啪啪地把板栗球打下来,然后把这些未裂口的板栗球摊放在地上或楼板上,待七八天后,这些板栗球就会有自行裂口,只要你再用一根细木棍,轻轻拍打球堆,颗颗栗子便立即“脱颖而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劳力少的人家。另一种是任其在树上裂口,一夜风吹,栗子便掉下满地,第二天,全家去树下捡子。这样收的栗子乌黑发亮,颗颗饱满。如此反复三四天,树上的板栗便可全部归“仓”。这种方法既安全,也合算,“产品”质量又高。
九月下旬,板栗树上就只剩下黄褐色的空壳了。但空壳伸展开来,很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家乡的漫山遍野,又成了“花”的世界,这时不管来到哪一家,首先呈现在你眼前的便是一堆堆小山似的油光发亮的栗子。每逢晴天,家乡的人背起栗子去集市和城镇出卖,市镇的大街小巷便成了栗子的世界,遇到外宾,家乡人总要竖起大拇指,学着“洋腔”夸说显耀一番。
以前,仅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家乡的板栗是销售不完的,近几年,交通发达了,板栗还在树上,汽车早己开到门前,外贸公司或板栗商便挨门逐户笑嘻喀地把每一家的板栗全包下来。但家乡人并不愿意把板栗全部卖光,他们总要留下一部分,按传统方法装进早已织好的棕袋子,这种棕袋子干燥,通气性又好,可以防止栗子腐烂或生虫。只要把棕袋子一袋袋悬挂在高处,最贪嘴的山老鼠也只能“望袋兴叹”。等到腊月来临,这些棕袋子里的板栗不仅完美无缺,而且变得像“山蜜”一样甘甜,像“麻花”一样香脆,这时家乡的人把棕袋子里的板栗或背上市场,或送亲赠友,让顾客和亲友都能享受这“冬天甜栗”,剩下的便要当成珍贵的“过年货”了,莫看这东西不如“名烟、名酒”时髦,没有“人参、燕窝”值钱,但在大雪纷纷的冬腊月,人们简直把它当成“贡品”,这时,只要你向嘴里放一颗,香甜滋口,满屋生香,如果再用砂子炒熟吃,香甜细播。听说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甘栗”享有最高声誉。不过家乡的人们总爱提意见说:最好是在商标上打一个括号,写上“中国玩陵产的—吻里果特(Very good)"。
板果除果实可作粮食或食品外,几乎全身都是宝。板栗树木材坚实,纹理细,黑红色,耐久不腐,除供制农具、地板、枕木、矿柱、船舵等外,家乡人常用它做“鸟铣杆”;壳斗、树皮可提供烤胶外,家乡人还把它烧成灰,制碱做魔芋豆腐;皮果可人中药。
朋友,如果这时你有幸来到我的家乡沉陵,我准会送你一根红晃晃的“鸟统杆”,还特意送你一棕袋大油栗,让你吃个饱,尝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