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不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9 01:14:43
  • 《饿》
  • 在如今吃穿不愁的21世纪,应该很少有人会尝到饿的滋味了吧!可是,前几天,我却因为爱美而闹了这样一出笑话。

    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我的同桌,虽然人家有着一米五四的高个子,但是却只有60多斤的体重,和她相比,又矮又肥的我简直是个小丑,于是,我决定减肥。那天早上,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饺子,可是,我却强咽下口水,只喝了一杯豆奶糊就背着书包去上课了了。

    第一节课是朝读,我读着读着就觉得有些饿了,肚子里似乎像缺了什么东西一样,很不舒服。就在我晃神的功夫,我的名字被写在了黑板上,真是冤死了。

    第二节课是数学课,我更加感觉到饥饿的滋味在向我疯狂地袭击。吴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飞扬,我的肚子也在唱着空城计。虽然我努力使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可是无奈,我做不到,我已经饿得头晕眼花,浑身乏力了。实在支撑不住,我瘫软在了课桌上,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手臂也像抽筋了似的耷拉在腿上,数学老师注意到了我,很生气,她以为我是在藐视她的课。纵使我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最后一节课,谁知道一个噩梦传来了——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还要考立定跳远!我当时已经饿得饥肠辘辘,神志不清了,迈着无力的步子走下去,老师指导我们立定跳远。我站在烈日下,觉得自己浑身的精力都被抽走了,我开始感到后悔,为什么要这么来作践自己啊!听着耳边嘈杂的话语,我的脑子里清一色想的全是美食,肉松面包,苹果果冻、鸡翅、包饭……

    “下一个!”老师叫到了我,我无精打采地走过去,“一二三跳!”一声令下,我犹豫了几秒,然后用尽全身最后一丝可怜的力气往上一跃,但是,强烈的无力感再一次把我击倒了,我狠狠跌倒在了跑道上,摔了一个狗啃泥。全场哄然大笑,我大哭起来,发誓再也不要减肥了,胖就胖呗,反正这就是我,如果为了所谓的漂亮而丢弃自己的生命,那真是太傻了不是吗?

  • 《这五个亮点亮出来,不愁作文不高分!》
  • 画人像,眼睛很重要!轮廓具备,只有眼睛画得像了,那人物才活得起来;写作亦是如此,如果同学们作文仅满足于不跑题,没语病,那就像一个挺帅气的人,一直闭着眼睛,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精气神。请张开你那漂亮的大眼睛吧!它会给你的考场作文平添一份灵气,陡增几许姿色,带来许多魅力。那么怎样才能“张开你漂亮的大眼睛”呢?一句话,就是在作文中展示自己“亮点”。

    何谓“亮点”?“亮点”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是一个深远、精湛的意境,一个巧妙的、多少带有几分“俏劲”的构思,从小的方面说,它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练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在文章中有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可以起到“一语扛起千斤鼎”的效果。

    作为考生,此时此刻,最应该想的就是,在考场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思维活跃的,使之工于构思;语言丰富的,使之精于表达;思想深刻的,使之开掘内涵……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最适于发展的“亮点”是语言,高考作文阅卷,就十分重视考生们的语言功力。有的考生善用生动的词语和灵活的句式,使人读来眼睛一亮,这就是亮点,亮点多了,就容易获得加分。

    亮出题目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一个亮丽的题目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会让评卷者对尚未谋面的文章顿生好感。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四种最容易操作,绝对可资参考的方法。

    (一)适当地运用某种修辞方法,为自己的文章拟题。如话题为“依靠”,一个学生就就运用比喻把题目拟为《翅膀下的风》,很耐人寻味。再如话题为“生命的价值”,一个学生就运用比拟的把题目拟为《焕发生命的色彩》,很醒人耳目。其中,利用修辞是一个巧妙方法。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修辞会让题目异彩飞扬。再如话题为良心,一个学生就运用以物拟物的方法将题目拟为《“良心”的味道》,很启人心智。等都用了修辞格。

    (二)适当得采用主谓倒装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拟题。如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若改成《司徒雷登,别了》,就软弱无力。再如笔者的一个学生在面对下面的一个高考作文材料,在写作文时,就有意识地将已拟好的题目倒装了一下,立刻就获得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第一感觉。那材料说的是:“某杂志社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当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你会怎么做?’结果是,回答悄悄走开的占绝大多数。”笔者的学生将文章的题目《社会需要你,别走开》,倒装了一下,改为《别走开,社会需要你》,立刻就引起了阅卷老师的关注。再如话题为“良心”,一个学生把题目拟为《《归来吧,良心》,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化用前人的名言名句、诗句词句作为题目,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古人有“又是一年春草绿”,笔者在为自己写的一篇专为考生们写的文章拟题时,就化用过一次,将题目拟为《又是希望与焦虑相伴时》,好像够醒目的。笔者曾经写过一篇知道学生们应该敢于忍痛割爱要学会剪裁的文章时,题目拟为《留一把金剪给自己》,一个学生在写“距离”这样一个话题作文时,仿拟了一下,将题目腻味《留一片飘渺给自己》,好像也够抓人的。

    (四)利用自己文章中最得意的一句话作为题目,是一种最便捷也最能获得效果的方法。

    亮出开头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去弃。”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语句。开头的方法很多,在距离高考时日已经不多了的今天,介绍两种最容易操作也最能获得好的效果的方法。

    (一)采用“排比句式切题法”,或“设问切题法”。如一个学生的作文《百家争鸣的辉煌》的开头,就运用了“排比句式切题法”: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车轮在无休止的旋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折射出多少华夏文明千载的辉煌。在如此丰厚的历史财富中,什么才是真正的辉煌?”

    读这样的开头,真的就有如同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他怎能不“惊”呢?

    再如另一个学生的作文《拥抱自己的生命》的开头:

    “一片枯叶坦然地随风而逝,不留恋枝条那份厚重的承载,飘出落叶流转那一刻恣意地飞扬。一颗流星执意要转瞬即逝,不期望众星般在天际永恒地闪烁,划下流星飞逝那一刻动人的闪光。一轮烈日坚持每日西落,不贪图高空悬挂那种醉人的高高在上,留下落日残照那一刻无与伦比的辉煌。当个性与世俗有违,不必过分地对自我约束,张扬一份个性,我要拥抱我自己的生命。”

    读这样的开头,真的就有如展示给阅卷者第一个微笑,他怎忍“去弃”呢?

    (二)类比切题法。

    在2003年前曾经接待过一个外班的学生,高高大大的一个大男孩,见了我浑身得瑟着。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不会写作文。”我安慰他:“没事,老师就会写作文。”我又问他:“最怕的是哪?”他说:“开头。”我又安慰他:“没事,老师最会的就是开头。”于是我就对他说:

    “文章开头,如果找不到更好的突破了,就看看窗外。天是蓝的,树是绿的,草是青的;如果幸运,兴许还会有一队白鸽响者鸽哨滑过湛蓝的晴空……看到这一切,你至少会知道:‘真好,我还活着!继而,你就让它们作出点‘牺牲’;说这些还不够,你还完全可以由眼前的“蓝天”、“绿树”、“小草”,推而广之,联想到了“高山”、“小溪”、“森林”、“流泉”、“飞瀑”、“雄鹰”,多着那,让它们作为类体,他们是很‘乖’的,是从来也不会反抗的;采用‘类比切题’的方法。”

    他懂了。于是在那年的高考,面对着“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时,他就这样做了,于是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太阳的心中没有亲疏,把它的光辉洒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幽兰的心中没有亲疏,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同样要跋涉到深谷,才能感受到它的芬芳;博爱之人的心中也没有亲疏,亲疏关系也不能影响到他们对忍知的判断,于是人们称他们为智者为圣人。

    那一年他的高考作文,得了58分,事后他告诉我:这是他的作文分数的最高记录。

    亮出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材料。准确、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才能构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有人认为自己语言平淡,没天才。这是借口。其实每个人平时无拘无束地同父母亲友同学聊天的时候,语言都比作文生动。而面对试卷就放不开了,越拘谨越没词儿。文采不是花里胡哨,不是胡聊乱侃。文采是从心里流出来的真诚、自然、优美、机智和幽默。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怀而已。在你记叙、抒情、议论的时候,你的学识、见识、个性、修养、趣味、神韵也同时往外流,这就是言为心声,这就是文采。

    “于是,在盈盈月光下,我掬一捧最轻的;在灼灼红叶间,我拾一片最暖的;在萋萋芳草处,我摘一束最灿的;在漫漫人生中,我取一份最重的——个性!”

    多么富有灵性的文字!让我们都来感谢自然,热爱自然吧,要知道最蹩脚的景物描写也比枯燥干瘪的议论更加能够扣动人的心弦。“盈盈”“灼灼”“萋萋”充分利用叠字的表达效果,音律和谐,耐人寻味;“掬”“拾”“摘”等动词的选用简单而又生动、传神,不失生趣,令人浮想联翩。透过纸背,似乎看到了一个用“不约束的心”“采撷霞光”的掩卷遐思的少女形象。这种非常自然的语言不仅有了情感,有了意蕴,而且有了品位,有了亮点。

    回味咀嚼一下历年的高考佳作,我们不难发现,其语言往往有整散结合、蕴含哲理、融入真情、长于修辞、巧用诗文名句等特点。

    如《一路前行》中有这样一段:

    “挫折与痛苦结伴而来。然而这痛苦,不仅仅源于挫折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对待它的态度与意志。一次轻创,可以摧毁怯懦的人,‘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丧失坚持下去重新来过的勇气,也同样可以成就顽强的人,‘水激石则鸣,人激志更宏’,点燃勇往直前、厚积薄发的斗志……”

    再如《自由》一文中小作者在文章的关键处这样写道:

    “这正如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弋,但始终逃不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生物圈;花儿在春天恣情的绽放,但始终摆脱不了凋零的命运。真正的自由要建立在合理的规范之内,这规范是法律法规,是传统习俗。它看似束缚了人们的自由,实际上却是自由的守护神。” 可见,语言美而并不漏雕饰的痕迹,人人都能做到,只要你用心去琢磨,!

    亮出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如果一篇文章只有泛泛的叙述而没有细致的描摹,那么往往是无法触动读者心灵的。也许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图景的刻画,都会成为文章的最动人处,就像是“张开了漂亮的大眼睛”。

    一个学生在《依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

    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个小孩子,都是乘着小船来到世上的。乘着梦的小舟,半梦半醒,摇晃摇晃漂洋过海渡过忘川,来到世上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是放声啼哭,两只小手紧攥成拳,似乎想握住什么,手舞足踢的姿势传递出心里的不安。年轻的母亲把孩子拥入怀中,小小的生命有了依凭,哭声渐止。

    细腻的笔触,瞬间便把生命与“依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把阅卷着的心紧紧扎住了。

    亮出材料

    在议论文论述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必须要有充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有人问:写议论文,是否举的事例多就叫材料丰富?不是。如果论证过程是层层推进,步步加深,每层都有事例做论据,不嫌多,因为每个事例各司一职。如果为了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却举了一大堆同类的例子,大同小异,作用雷同,这不但不叫丰富,反而让人觉得重复,罗列,堆砌,既单薄又肤浅,甚至给人以凑数的感觉,不如只留两个精品为好。熟、俗、怪、僻的材料要尽可能地避而远之。但旧材料也还是可“以旧翻新”,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的;所谓“旧瓶装新酒”,指的就是这吧。

    如一个学生在《拥抱自己的生命》一文中,论述个性需要张扬时,就选用了看似很旧很旧的材料,他这样写道:

    总是想起阮籍那旷世的狂放不羁,令古今多少人慨叹!它在乱世昏君征召时连醉数日不醒,他为母亲守孝时不戒酒肉,却在陵前号啕大哭以至人事不省。他跳出世俗的泥淖,任自我个性张扬,然而谁又能说他仿佛很猖狂的行为没有令他坚守自己的节操,没有尽释那至纯至真的爱母之情?总是想起李白在朝上伸脚向前,要高力士当众脱靴的一幕。他没有约束自己对小人不屑的心,傲骨一挺,任谁能使其不得开心颜?他们任自己的个性张扬在不受约束的心海之上,于是坚守了自己的本性,拥抱了自己的生命。”

    再如一个学生在写由下面的一则材料而引发出的思考时,选用的材料可以说都有点“老掉牙”了:李素丽、袁隆平、陈景润。甚至有人还会说:“都啥年月了,写他们还能写出‘花’来吗!”笔者要告戒考生门的是:能!先看材料:

    诗人马力华在藏北旅行,她借住在仓姆决家。仓姆决家生活很苦,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宿,诗人有许多的优越感,她很可怜仓姆决。可诗人错了。在她们的交谈中,仓姆决拉着诗人的手,连连说道:“可怜的!可怜的!”她认为一个到处奔波的女人是世上最苦的女人。诗人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可怜的人,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可怜的标准。

    再来看看学生,是如何运用被许多人“鄙夷”的材料,编织出来的美文吧:

    幸福与可怜,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会有通用的标准。老话讲得好“天子永远也感受不到平民百姓的快乐”,说得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幸福也好,可怜也罢,只要你自己觉得快乐觉得“值”,就“咬定青山不松口”一直幸福下去快乐下去好了。陈景润欣赏不了流行音乐,也体会不到迪斯高那高亢旋律带给人的刺激与欢乐,那又怎么样?他的生活照样是凝重的是充实的!李素丽从没有过诗人将一腔激情铺展在纸上的那种成就感,也感受不到白领丽人们生活中的那种端庄与优越,那又怎么样?她的微笑照样是甜蜜的是温暖的!袁隆平一定不会有自己驾车去兜风去郊游过一个与蓝天白云对话的周末的感受,他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西服都没有,但那又怎么样?他的忙碌照样有收获照样放射出耀眼的光华!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再也不要以自己的快乐去低估别人的生活与追求,也不要以别人的优越轻觑自己的奋斗与拼搏!

    由此可见,写散文化的议论文,议论文散文化,并不在于材料有多么多么的新,多么多么的奇,多么多么的“冷”。要知道“透彻本身就是美”!古罗马的哲学家朗加纳斯曾经讲过:“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他还曾讲过:“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永远属于卓越的心灵。”尽快地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吧!在自己原有的思维层次上,尽可能地多想想,力争在考前的最后冲刺中使自己早日拥有了一颗“透彻”的心灵,于是,在考试的最后一搏中,将“透彻”的心灵中必将散射出来的“特有的光辉”铺展在稿纸上!

    写在最后

    未来可期,你要努力。

    记得一直加油,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 《掌握7大方法,再也不愁人物心理描写无从下笔啦!》
  • 在写作时,深入刻画人物心理,可使人物更加丰满,使角色的转变更加流畅。通过人物心理委婉地表达主旨,可使读者有更深层的共鸣和对主旨的理解。

    直接描写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如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中的如下片断: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这样的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式,它非常恰当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值得强调的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的文段不宜过长,否则会使文章沉闷,有损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抒情独白

    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

    梦境描绘

    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

    下面选一较短的进行说明: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这是曹雪芹《宝玉挨打》中的文字,作者通过梦境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

    心理分析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的如下片断: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行动表现

    通过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沧州,不觉大怒,于是用了“买”“带”“寻”等几个连续的动词,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理。

    环境衬托

    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地衬托出来。

    幻觉展现式

    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女孩》中的如下片断: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以上的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

  • 《技巧:掌握7大方法,再也不愁人物心理描写无从下笔啦!》
  • 在写作时,深入刻画人物心理,可使人物更加丰满,使角色的转变更加流畅。

    通过人物心理委婉地表达主旨,可使读者有更深层的共鸣和对主旨的理解。

    直接描写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如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中的如下片断: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这样的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式,它非常恰当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值得强调的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的文段不宜过长,否则会使文章沉闷,有损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抒情独白

    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

    梦境描绘

    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

    下面选一较短的进行说明: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这是曹雪芹《宝玉挨打》中的文字,作者通过梦境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

    心理分析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的如下片断: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行动表现

    通过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沧州,不觉大怒,于是用了“买”“带”“寻”等几个连续的动词,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理。

    环境衬托

    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地衬托出来。

    幻觉展现式

    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女孩》中的如下片断: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以上的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

  • 《技巧:五个亮点亮出来,不愁作文不高分!》
  • 画人像,眼睛很重要!轮廓具备,只有眼睛画得像了,那人物才活得起来;写作亦是如此,如果同学们作文仅满足于不跑题,没语病,那就像一个挺帅气的人,一直闭着眼睛,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精气神。

    请张开你那漂亮的大眼睛吧!它会给你的考场作文平添一份灵气,陡增几许姿色,带来许多魅力。

    那么怎样才能“张开你漂亮的大眼睛”呢?一句话,就是在作文中展示自己“亮点”。

    何谓“亮点”?“亮点”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是一个深远、精湛的意境,一个巧妙的、多少带有几分“俏劲”的构思,从小的方面说,它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练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

    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

    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在文章中有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可以起到“一语扛起千斤鼎”的效果。

    作为考生,此时此刻,最应该想的就是,在考场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思维活跃的,使之工于构思;

    语言丰富的,使之精于表达;思想深刻的,使之开掘内涵……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最适于发展的“亮点”是语言,高考作文阅卷,就十分重视考生们的语言功力。有的考生善用生动的词语和灵活的句式,使人读来眼睛一亮,这就是亮点,亮点多了,就容易获得加分。

    亮出题目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

    一个亮丽的题目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会让评卷者对尚未谋面的文章顿生好感。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

    下面介绍四种最容易操作,绝对可资参考的方法:

    1、适当地运用某种修辞方法

    为自己的文章拟题

    如话题为“依靠”,一个学生就就运用比喻把题目拟为《翅膀下的风》,很耐人寻味。

    再如话题为“生命的价值”,一个学生就运用比拟的把题目拟为《焕发生命的色彩》,很醒人耳目。其中,利用修辞是一个巧妙方法。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修辞会让题目异彩飞扬。

    再如话题为良心,一个学生就运用以物拟物的方法将题目拟为《“良心”的味道》,很启人心智。等都用了修辞格。

    2、适当得采用主谓倒装的形式

    给自己的文章拟题

    如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若改成《司徒雷登,别了》,就软弱无力。

    再如笔者的一个学生在面对下面的一个高考作文材料,在写作文时,就有意识地将已拟好的题目倒装了一下,立刻就获得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第一感觉。

    那材料说的是:“某杂志社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当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你会怎么做?’结果是,回答悄悄走开的占绝大多数。”

    笔者的学生将文章的题目《社会需要你,别走开》,倒装了一下,改为《别走开,社会需要你》,立刻就引起了阅卷老师的关注。再如话题为“良心”,一个学生把题目拟为《《归来吧,良心》,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3、化用前人的名言名句

    诗句词句作为题目

    古人有“又是一年春草绿”,笔者在为自己写的一篇专为考生们写的文章拟题时,就化用过一次,将题目拟为《又是希望与焦虑相伴时》,好像够醒目的。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知道学生们应该敢于忍痛割爱要学会剪裁的文章时,题目拟为《留一把金剪给自己》,一个学生在写“距离”这样一个话题作文时,仿拟了一下,将题目腻味《留一片飘渺给自己》,好像也够抓人的。

    亮出开头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去弃。”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语句。

    开头的方法很多,在距离高考时日已经不多了的今天,介绍两种最容易操作也最能获得好的效果的方法。

    (一)采用“排比句式切题法”,或“设问切题法”。如一个学生的作文《百家争鸣的辉煌》的开头,就运用了“排比句式切题法”: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车轮在无休止的旋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折射出多少华夏文明千载的辉煌。在如此丰厚的历史财富中,什么才是真正的辉煌?”

    读这样的开头,真的就有如同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他怎能不“惊”呢?

    再如另一个学生的作文《拥抱自己的生命》的开头:

    “一片枯叶坦然地随风而逝,不留恋枝条那份厚重的承载,飘出落叶流转那一刻恣意地飞扬。一颗流星执意要转瞬即逝,不期望众星般在天际永恒地闪烁,划下流星飞逝那一刻动人的闪光。一轮烈日坚持每日西落,不贪图高空悬挂那种醉人的高高在上,留下落日残照那一刻无与伦比的辉煌。当个性与世俗有违,不必过分地对自我约束,张扬一份个性,我要拥抱我自己的生命。”

    读这样的开头,真的就有如展示给阅卷者第一个微笑,他怎忍“去弃”呢?

    (二)类比切题法。

    在2003年前曾经接待过一个外班的学生,高高大大的一个大男孩,见了我浑身得瑟着。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不会写作文。”我安慰他:“没事,老师就会写作文。”我又问他:“最怕的是哪?”他说:“开头。”我又安慰他:“没事,老师最会的就是开头。”于是我就对他说:

    “文章开头,如果找不到更好的突破了,就看看窗外。天是蓝的,树是绿的,草是青的;如果幸运,兴许还会有一队白鸽响者鸽哨滑过湛蓝的晴空……看到这一切,你至少会知道:‘真好,我还活着!继而,你就让它们作出点‘牺牲’;说这些还不够,你还完全可以由眼前的“蓝天”、“绿树”、“小草”,推而广之,联想到了“高山”、“小溪”、“森林”、“流泉”、“飞瀑”、“雄鹰”,多着那,让它们作为类体,他们是很‘乖’的,是从来也不会反抗的;采用‘类比切题’的方法。”

    他懂了。于是在那年的高考,面对着“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时,他就这样做了,于是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太阳的心中没有亲疏,把它的光辉洒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幽兰的心中没有亲疏,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同样要跋涉到深谷,才能感受到它的芬芳;博爱之人的心中也没有亲疏,亲疏关系也不能影响到他们对忍知的判断,于是人们称他们为智者为圣人。

    那一年他的高考作文,得了58分,事后他告诉我:这是他的作文分数的最高记录。

    亮出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材料。准确、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才能构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有人认为自己语言平淡,没天才。这是借口。其实每个人平时无拘无束地同父母亲友同学聊天的时候,语言都比作文生动。

    而面对试卷就放不开了,越拘谨越没词儿。文采不是花里胡哨,不是胡聊乱侃。文采是从心里流出来的真诚、自然、优美、机智和幽默。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怀而已。在你记叙、抒情、议论的时候,你的学识、见识、个性、修养、趣味、神韵也同时往外流,这就是言为心声,这就是文采。

    “于是,在盈盈月光下,我掬一捧最轻的;在灼灼红叶间,我拾一片最暖的;在萋萋芳草处,我摘一束最灿的;在漫漫人生中,我取一份最重的——个性!”

    多么富有灵性的文字!让我们都来感谢自然,热爱自然吧,要知道最蹩脚的景物描写也比枯燥干瘪的议论更加能够扣动人的心弦。“盈盈”“灼灼”“萋萋”充分利用叠字的表达效果,音律和谐,耐人寻味;“掬”“拾”“摘”等动词的选用简单而又生动、传神,不失生趣,令人浮想联翩。

    透过纸背,似乎看到了一个用“不约束的心”“采撷霞光”的掩卷遐思的少女形象。这种非常自然的语言不仅有了情感,有了意蕴,而且有了品位,有了亮点。

    回味咀嚼一下历年的高考佳作,我们不难发现,其语言往往有整散结合、蕴含哲理、融入真情、长于修辞、巧用诗文名句等特点。

    如《一路前行》中有这样一段:

    “挫折与痛苦结伴而来。然而这痛苦,不仅仅源于挫折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对待它的态度与意志。一次轻创,可以摧毁怯懦的人,‘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丧失坚持下去重新来过的勇气,也同样可以成就顽强的人,‘水激石则鸣,人激志更宏’,点燃勇往直前、厚积薄发的斗志……”

    再如《自由》一文中小作者在文章的关键处这样写道:

    “这正如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弋,但始终逃不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生物圈;花儿在春天恣情的绽放,但始终摆脱不了凋零的命运。真正的自由要建立在合理的规范之内,这规范是法律法规,是传统习俗。它看似束缚了人们的自由,实际上却是自由的守护神。” 可见,语言美而并不漏雕饰的痕迹,人人都能做到,只要你用心去琢磨,!

    亮出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如果一篇文章只有泛泛的叙述而没有细致的描摹,那么往往是无法触动读者心灵的。

    也许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图景的刻画,都会成为文章的最动人处,就像是“张开了漂亮的大眼睛”。

    一个学生在《依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

    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个小孩子,都是乘着小船来到世上的。乘着梦的小舟,半梦半醒,摇晃摇晃漂洋过海渡过忘川,来到世上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是放声啼哭,两只小手紧攥成拳,似乎想握住什么,手舞足踢的姿势传递出心里的不安。年轻的母亲把孩子拥入怀中,小小的生命有了依凭,哭声渐止。

    细腻的笔触,瞬间便把生命与“依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把阅卷着的心紧紧扎住了。

    亮出材料

    在议论文论述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必须要有充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有人问:写议论文,是否举的事例多就叫材料丰富?不是。如果论证过程是层层推进,步步加深,每层都有事例做论据,不嫌多,因为每个事例各司一职。

    如果为了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却举了一大堆同类的例子,大同小异,作用雷同,这不但不叫丰富,反而让人觉得重复,罗列,堆砌,既单薄又肤浅,甚至给人以凑数的感觉,不如只留两个精品为好。熟、俗、怪、僻的材料要尽可能地避而远之。

    但旧材料也还是可“以旧翻新”,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的;所谓“旧瓶装新酒”,指的就是这吧。

    如一个学生在《拥抱自己的生命》一文中,论述个性需要张扬时,就选用了看似很旧很旧的材料,他这样写道:

    总是想起阮籍那旷世的狂放不羁,令古今多少人慨叹!它在乱世昏君征召时连醉数日不醒,他为母亲守孝时不戒酒肉,却在陵前号啕大哭以至人事不省。他跳出世俗的泥淖,任自我个性张扬,然而谁又能说他仿佛很猖狂的行为没有令他坚守自己的节操,没有尽释那至纯至真的爱母之情?总是想起李白在朝上伸脚向前,要高力士当众脱靴的一幕。他没有约束自己对小人不屑的心,傲骨一挺,任谁能使其不得开心颜?他们任自己的个性张扬在不受约束的心海之上,于是坚守了自己的本性,拥抱了自己的生命。”

    再如一个学生在写由下面的一则材料而引发出的思考时,选用的材料可以说都有点“老掉牙”了:李素丽、袁隆平、陈景润。甚至有人还会说:“都啥年月了,写他们还能写出‘花’来吗!”笔者要告戒考生门的是:能!先看材料:

    诗人马力华在藏北旅行,她借住在仓姆决家。仓姆决家生活很苦,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宿,诗人有许多的优越感,她很可怜仓姆决。

    可诗人错了。在她们的交谈中,仓姆决拉着诗人的手,连连说道:“可怜的!可怜的!”她认为一个到处奔波的女人是世上最苦的女人。诗人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可怜的人,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可怜的标准。

    再来看看学生,是如何运用被许多人“鄙夷”的材料,编织出来的美文吧:

    幸福与可怜,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会有通用的标准。老话讲得好“天子永远也感受不到平民百姓的快乐”,说得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幸福也好,可怜也罢,只要你自己觉得快乐觉得“值”,就“咬定青山不松口”一直幸福下去快乐下去好了。陈景润欣赏不了流行音乐,也体会不到迪斯高那高亢旋律带给人的刺激与欢乐,那又怎么样?他的生活照样是凝重的是充实的!李素丽从没有过诗人将一腔激情铺展在纸上的那种成就感,也感受不到白领丽人们生活中的那种端庄与优越,那又怎么样?她的微笑照样是甜蜜的是温暖的!袁隆平一定不会有自己驾车去兜风去郊游过一个与蓝天白云对话的周末的感受,他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西服都没有,但那又怎么样?他的忙碌照样有收获照样放射出耀眼的光华!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再也不要以自己的快乐去低估别人的生活与追求,也不要以别人的优越轻觑自己的奋斗与拼搏!

    由此可见,写散文化的议论文,议论文散文化,并不在于材料有多么多么的新,多么多么的奇,多么多么的“冷”。要知道“透彻本身就是美”!

    古罗马的哲学家朗加纳斯曾经讲过:“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他还曾讲过:“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永远属于卓越的心灵。”

    尽快地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吧!在自己原有的思维层次上,尽可能地多想想,力争在考前的最后冲刺中使自己早日拥有了一颗“透彻”的心灵,于是,在考试的最后一搏中,将“透彻”的心灵中必将散射出来的“特有的光辉”铺展在稿纸上!

  • 《掌握这7大方法,再也不愁人物心理描写无从下笔啦!》
  • 在写作时,深入刻画人物心理,可使人物更加丰满,使角色的转变更加流畅。通过人物心理委婉地表达主旨,可使读者有更深层的共鸣和对主旨的理解。

    直接描写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如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中的如下片断: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这样的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式,它非常恰当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值得强调的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的文段不宜过长,否则会使文章沉闷,有损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抒情独白

    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作者用抒情的笔法,写“我”与儿子洪七给山上的红军送粮,在途中遇到了敌人。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是牺牲儿子保护粮食,还是保护儿子?“我”的内心斗争非常激烈,心情极度矛盾、复杂。

    梦境描绘

    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

    下面选一较短的进行说明: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这是曹雪芹《宝玉挨打》中的文字,作者通过梦境揭示出了宝玉关心体贴少女,思想叛逆,具有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

    心理分析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的如下片断: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行动表现

    通过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沧州,不觉大怒,于是用了“买”“带”“寻”等几个连续的动词,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理。

    环境衬托

    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地衬托出来。

    幻觉展现式

    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女孩》中的如下片断: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以上的幻觉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

  • 《有苗不愁长》
  • 去看一刚出生的小宝宝,要是不见到她,我都一点都记不起来威风月子里的样子了,老年痴呆了,越发觉得自己笨了。

    黑红色,高鼻梁,鼻头上有小白点,张开眼也挺大,一哭就眼肿着,我所有的记忆都来了,和威风一模一样,我用两手拇指和食指圈她的脸,整好圈满。惹得嫂子笑,说以前我就是这样量女儿的脸长大了没有。

    她的小脸皱皱着要想哭,我把她抱起来,小袄穿着小被子包着特拽怀,她奶奶说是该换尿布了,小屁股小腿小脚,什么都是那么小。让我觉得哪都不敢碰,怕碰坏了,好像要冬瓜一样的小心,怕摸摸朴就掉了。

    我惊奇于生命,惊奇于造物神。。。

    小溪潺潺八个月了,单出牙,她姥姥说这不好,这孩子要有灾。说民间有“姑买鞋,姨买袜,外妗买个花达达”之说的破法。

    送人东西当然要买好的,小熊玛格专卖,一看到汕头的地址我就想起莺莺来,呵呵。

    看着这价钱,我对先生说:现在再要一宝宝,不提罚款,只养都养不起。

    小家伙看到我就乐起来,看到先生却想哭。

    我当然美滋滋的。

    先生说:你见我还哭呢,以后有我说话当家的时候,你出阁时就是当舅的威力四射的时候。

    我习惯性的用拇指食指圈起来量她的小脸,姐又笑我了。

    威风问怎么没听你说给我买这。

    呵呵,你五个月就出牙了,成对出的,还有什么可破的。

    冰儿妈妈说冰儿九个月也才单出牙,怎么没人给破法,怪不得冰儿肯发烧。算了,都长这大了。我买袜就买袜吧,我多买几双好吧。

    我们都笑起来:那时谁懂这啊,要不得溪潺姥姥说这,到现在也没人会懂。

    威风一直嚷:妈,让我抱抱,让我抱抱。

    : 呵呵,你可不要让摔着了。

    :妈,我也想要个这样的妹妹,不要壮壮那样的。

    :你喜欢小孩子吗,你不是也烦眉眉吗,要不你问问姑姑把溪潺给咱吧。

    冰儿妈妈:你是喜欢一会可以,时间一长你就够了。

    哈哈,孩子们都这样。

    宝贝们五岁之前信点迷信好:生命有禁区,人生有敬畏,遵循自然之道。

    祝潺潺的小溪健康成长,你托生在我们这样的大家庭是你的福气,我们都爱你。

    李亚生了个七斤多的小子,我应承姥姥了,小虎子问我叫他什么,我说叫你舅舅

    :那我就可以收拾他了

    :为什么要收拾他

    :我舅舅就说我要不乖就收拾我,那他要哭了我就可以打他了

    李宁抱着猛亲,把李亚恶心得:你那抽烟的嘴别狠亲俺了

    呵呵,外甥随舅,眼睛和梦笑都随李宁。

    人和人的缘分真的好奇怪。贝贝月子里我去看她,她换尿布正在哭闹。我把看丑钱塞在她的小包被里跟她说话,她立马不闹了,瞪着圆溜溜的黑葡萄看着我。过后半年一年的很少见面,今年她搬到我们这来住了,隔三岔五地两家串门,哲佳很会做菜馍,我喜欢吃。上次佳哲上班,洋子把她带到我家来和我玩了一个多小时。其实我不是特别喜欢小孩子的人,不会逗不会哄,最讨厌吃桌时碰到小孩子。连卓卓都说我:小姑好凶哦。

    我家买了肉,剔下来大骨头煮了一锅,中午给哲佳打电话,晚上不要做饭了,带着宝宝贝贝来吃大骨头。贝贝见到我就“姨姨姨姨”跑过来。

    洋子:叫大娘,又忘了,别再叫姨姨。

    哲佳:那天洋子回来说这妮子和你玩了一晚上没闹人,她连和她奶奶都不能玩那么久呢。

    我乐:是和我有缘份吧。你还别说,我都吓着了,他们在客厅喝酒,她跟着混了好几片腊肠。我怕她吃着了,就领她喊着“一二一”在床边转,小孩子吃着了可不得了,难受不说,以后一生都会不再吃腊肠的。

    哲佳:贝贝就和你,还有我的在电厂上班的一个同学投缘的很,要不洋子不让她叫你姨姨,要叫大娘,叫大娘亲。楼上的敏嫂也老来我家,混的够熟了,还给她带吃的,可她就是老打她。吵也不行,洋子说站好立正做错没,她也答错了,又问下次还打姨姨不,也答不打了。可她再来,她见到她还是打她。

    我想起洋子家以前养的那条小狗,也是撒着欢地喜欢我,我还原想它是不是有点傻。看来我这样不擅言辞的木讷之人,对小孩子来说还蛮有人缘的。

  • 《写父亲背影的作文》
  • 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比蜜甜。然而在我的心里至今仍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背影,那背影让我隐隐灼痛,那背影伴随着我一直到走到今天。那背影就是我的父亲。

    记得那是我18岁那年的一天下午,听说边远乡村要招干,我吃了包谷饭后,天快黑了,硬是哭着要我父亲去给联系考试的事,经父亲反复打听,要参加考试必须到县城领表。当时我家里实在是太穷了,父亲捉了一只鸭子,我和父亲踏上了去县城的路。在经过一个洞时,我很害怕,拉着父亲的手不肯松开,攥出了一手心汗,像小羊羔一样紧跟在父亲身后。父亲见状,对我说:“孩子,要有勇气、有志气,有胆量,要学会独立,面对困难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我脑里记住了父亲的话,心里打心眼觉得父亲的伟大,充满了敬佩之情。我们打着一支手电筒,一前一后地照着,走了12里的山路来到了县城,找到了那位阿姨家。我们送上鸭子,可那位阿姨说什么也不要,但却十分的热情的把表拿给了父亲,并告诉如何填写,千万不能填错了,考核表没有多余的啊!拿着表刚迈出阿姨家的门栏时,我哭了,不知道为了什么?

    考核表填好后送上去没多久,我就接到考试的通知,这次又是父亲陪我走路去的县城。来到县城,父亲给我买了碗粉让我吃,我不吃,他却不肯吃。父亲说:“我不饿,你吃吧,孩子,吃完了才有力气好好考试。”在父亲的再三推辞下我流着眼泪吃完了粉。考试时,我认认真真做完了每一道题,回到家里如释负重。以后的日子,我每天焦急地等待着考核结果。半个月后,县里通知我考上了,要我按时到绥阳县枧坝镇联盟乡报到。天大的喜讯传来,父亲哭了,他特意去割了一斤肉回来庆贺。父亲说:“孩子,你没有让家人失望,爸爸心里高兴,一直不喝酒的父亲还晕了几杯包谷烧。”

    第二天,父亲用箩筐装上棉褥和我外婆送给我的旧箱子,挑起就出发了,我背了一个小背包跟在父亲身后。一路翻山越岭,爬坡上坎,父亲走在前面,不时回头问我:“孩子累不累,累了就休息下。”我摇摇头。父亲说:“我有点口渴,想喝水”。他看见一个牛滚凼里有点水,就喝了几口后,继续向联盟公社赶路。下午两点钟左右我们到公社,报到后,父亲就去买了些猪肉,请同事吃饭,恳请他们多加关照。饭后,父亲就往回赶了,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放声大哭。

    联盟公社没有通电,晚上看书学习只能在昏暗油灯下进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又考上了公务员。父亲得知后,在我眼里,一直很坚强的父亲哭了,我心痛了好几天。我结婚生子后,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父亲帮我带孩子,让我安心上班。父亲56岁生日快到了,我特意去电视台给他点一首歌,《父亲》,这首歌父亲一直没有听到。

    那年三月,就在父亲生日临近时,村长敲响了我的门,告诉我说:“你父亲生病了,快回家看看。”我慌忙出门,身穿睡衣,请同事用摩托车带上我赶回家时,看到的是父亲冰凉的遗体。母亲告诉我,你父亲是昨晚就离开我们的。看见父亲苍老的脸,我悲痛欲绝,哭了好几天,守候在父亲遗体旁,千呼万唤。可是父亲永远的走了,走得是那样平静、安祥,留给我的却是永远的背影。

  • 《我们学的很辛苦》
  • 我们学的很辛苦

    所以不愁用,不愁穿,不愁明天吃不上饭

    我们学的很辛苦

    所以家人对我们更是疼

    我们学的很辛苦

    所以上天下地,除了违法乱纪什么都可以干

    我们学的很辛苦

    所以我们的青春太短暂,我们要拿去玩

    我们学的很辛苦

    诸多的烦恼和暴躁,需要向世界发泄

    我们学的很辛苦

    终日在冬暖夏凉的教室听着敬业的老师乏味的授课

    不比烈日炎炎下,田中辛勤劳作的大人,听着自然的声音来的“舒服”

    我们学的很辛苦

    不比失学的同龄人来的“自由”

    我们学的很辛苦不必现在还饿着肚子,为着生命的最基本的需求而苦苦支撑的人来的“简单”

    所以我们高谈阔论,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包括我,说这一些自己还未体会得到的话语,其实我们经历的还太少,结果呢?别人对自己的话褒贬不一,而自己对这些评论有着不同的看法,于是乎,大呼这个世界太复杂,这个世界给我们的压力太大,真的是这个世界太复杂了么,还是我们自己的心复杂了?真的是我们的压力很大么,还是我们自己本身就太弱了?

    我们学的是很辛苦,是,这不假

    学业上的种种,生活上的种种

    可是,我们也真的很幸福

    相对绝大多数人而言

    我们还有家人

    我们还有朋友

    还有人会来关心我们

    他们会尽量的保护着我们

    甚至牺牲自己

    尽量让我们不为三餐而发愁

    相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

    我们很幸福

    真的

    也很自由

    即使是辛苦

    也应该知足

    也应该知不足

    而不是不满足

    应该成熟

    应该学会冷静的思考

    而不是肆意的发泄

    感恩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你并不苦

    孩子

    为别人想想吧

    就算不是为了自己

    记住吧,

    这永远幸福的学生时代

    不过

    未来也一定会是

  • 请节约用水
  •     原来,我认为我们的生活条件不错,不愁吃不愁穿,不应该有什么心事。没想到,去年在老家的经历,让我有了一件最大的心事。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赤城县的一个山沟里,叫向阳村,和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那个村子一样,贫穷但很淳朴。

        去年夏天,爷爷带我去体验生活。到了老家,嗯?和七年前的印象大不一样了。那时山清水秀,而现在我眼前的家乡凄凉了许多,山光秃秃的。爷爷看出了我的心事,便对我说

        “小飞,明儿我带你去上山打水。”我高兴地答应了。

        转天一大早,爷爷就把我拍起来:“小飞,快走,要不然一会儿就没水了!”我十分疑惑:又井里的水怎么还按点儿来?我拿起扁担,跟在爷爷后面上山了。

        井在半山腰上,我们上了山,这哪里是井,分明是在地上挖了一个方形的洞。我趴在步边向里看,大概有四五米深,井底只有一米深的水,水略带黄色。爷爷说,打水的人必须趴宅地上,一只手拿着扁担的一端,把挂着水桶的另一端伸入到井里,才能打上水来。“先和我乏看老井,回来再打水。”爷爷拍着我的头,我和爷爷继续上山。

        老井在快到山顶的地方。一路上,我跟着爷爷,眼前总是出现开着的水龙头的画面。

        到了老井,我看见的又是一个小洞。“小洞”又窄又深,井底长满了草。趴下来似乎还育听到水流声,只不过那声音仿佛离我很遥远。“唉,这井是清朝时留下的,是近几年才干的其实人们一直在喝老井的水。人们后来把山上的树砍没了,水也就没了。”听着爷爷的叹息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们又回到新井打水。至于是怎么把水挑回去的,早已没有感觉,只觉得挑在我肩上白担子好重,好重。

        以后,水便成了我的心事。每当我看到流水的水龙头,我就会马上把它拧上。

        朋友,当你读了我的经历,你或许会想,水也是你的心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