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韩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5:38:24
  • 《韩信少年机智过人名人故事》
  • 韩信少年机智过人名人故事

    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韩信少年机智过人名人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人,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由于他相貌平平、口齿笨拙,常被世人看不起,曾受“胯下之辱”。他初投项羽,不被重用;后投刘邦,因官小而逃离;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才崭露头角;又以“陷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成就了汉室天下,被封楚王,扬名四海。

    其实,韩信从小聪明好学,爱动脑子。许多在成人看来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让他遇上,往往迎刃而解。韩信分油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有一天,他上街玩耍,在一家油店门前见两个人争吵。这一个指手画脚,吹胡子瞪眼,喋喋不休,那一个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唾液四处飞溅。不一会儿便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年只十一二岁的韩信觉得好奇,分开人群,挤进里边,静听事由。不大一会儿,他便明白了两人吵架的原由。

    原来,这两个吵架的人都是油店老板,当初合伙投资开油坊,由于账目老是对不上,常常发生争执,都怀疑对方私下拿去了。结果,疑来疑去,都觉着吃亏,决定关门分手。器具卖了,钱财分了,最后缸里还有十斤油,因为分不平均而争吵起来。他们分油的量具只有两件,一个是能装三斤的油葫芦,一个是能装七斤的油罐,可是倒来倒去,总是分不均。

    小韩信弄清原因后,走上前去说:“二位有什么可吵的,不就是这点事吗?我来给你们分。”

    有的人见了,觉得这个小孩子口气太大,指责说:“我们这么多人都想不出好办法来,你一个小毛孩子,懂得什么?快一边去!”还有的说:“这里已经够乱的了,你一个小孩子,别再掺和了。”

    对于人们的讥讽、指责,小韩信置之不理,他一会儿拿起油葫芦看看,一会儿看看缸里,一会儿又掂掂油罐,随后哈哈大笑说:“完全可以分均,你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两个老板一听,顿时不再吵了,惊喜地对韩信说:“小兄弟,你说说看,怎么分法?”围观的人也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只见小韩信不慌不忙地对油店老板说:“你这缸里共有几斤油?”

    老板甲说:“十斤。”

    小韩信又问:“你这葫芦能装几斤?”

    老板乙答:“三斤。”

    “这个罐子呢?”

    老板乙又回答说:“七斤。”

    小韩信这才对老板乙说:“请你先将葫芦装满,分三次装进油罐里,直到装满为止。”

    老板乙照做了,小韩信问老板乙:“现在你葫芦中还剩几斤?”

    老板乙回答:“还有二斤。”

    韩信又问老板甲:“缸中还剩几斤?”

    老板甲说:“剩一斤。”

    韩信又对老板甲说:“请你把罐子里的油全部倒入缸内,把葫芦里的油倒入罐内,想想看,缸内几斤?罐内几斤?缸里比罐里多几斤?”

    老板甲说:“罐里二斤,缸中八斤,缸中比罐里多六斤。”

    众人一听,高兴地抢着说:“再从缸中灌出一葫芦不就分开了吗?真是好办法!”

    两个老板笑着对韩信说:“小兄弟,太谢谢你了。”众人也齐声“好聪明的孩子。”

    韩信刚满十五岁那年,身材已有七尺。因他父亲早丧,没有给他留下其他财富,只有一把利剑,是他的全部家产。韩信自幼用这把剑习武,很是珍惜,常常挂在腰间。由于他当时武艺不精,又剑不离身,有点装模作样,所以常常受人讥笑,就连比他小的孩子也瞧不起他。

    这一天,韩信又腰挂宝剑外出游逛,见一个孩子也在练武,围观的群众不断叫好。他没挤进去观看,照常走他的路。但那练武术的孩子却看见了他,便停下练武,上前拦住韩信,当面嘲笑说:“韩信慢走。我来问你,你也是天天习文练武,但到现在还是文不精,武不透,还天天腰挂宝剑出来溜达,装模作样,难道就不知羞耻吗?”

    韩信抬头一看,见是屠户的儿子,便没有做声。因为他知道,屠户的孩子年龄虽然比自己小,但武艺是远近闻名的',自己是惹不起的,所以只好不做声。

    那屠户的孩子见他不说话,更加得意,便进一步羞辱韩信说:“你别不说话,我今天就想看看你有没有胆量。如果有胆量,就刺我一剑,我就放你过去;如果不敢,那就得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屠户的孩子说毕,便叉开两腿,站立在路的中央,挡住韩信的去路。

    韩信见屠户的儿子如此羞辱自己,不由得血往上涌,两眼冒火,恨不得一剑将他刺死。但韩信又一想,鲁莽不得,如果一剑将他刺死,自己就要犯法坐牢;再说谁知道他会不会还手呢?如果他还手,自己定败无疑,到时候不是更丢人吗?只怪自己平时不肯用功,武艺不精。想到这里,韩信把火压了又压,最后忍辱将身子匍匐在地上,从他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惹得围观的群众哈哈大笑。韩信也只得紧咬钢牙,跑回家去。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羞愧得无地自容。他从此深刻地认识到:人不刻苦磨练,就学不到本事,人无本事就要受人欺侮。于是,韩信便关门闭户,苦读兵书,一心练武,再未挂剑外出溜达。一晃半年过去,韩信终于掌握了文武的真谛。

    不久,韩信几经周折,以文武全才被萧何推荐给汉王刘邦,任命为大将。此后,韩信又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妙计,打败章邯,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领大军,南征北战,最后在垓下,又用“十面埋伏”和张良的“四面楚歌”之计,使项羽兵败逃亡,后自刎于乌江。他帮助刘邦取得了汉室天下。

    【韩信少年机智过人名人故事】

  • 《兵仙韩信初二作文500字》
  • 兵仙韩信初二作文500字

    暮雨萧萧,而他,卑微得只似雨中任吹打的残叶。

    曾几何时,他嗤笑一个王朝的迟暮,佩剑在身,壮志凌云,暗誓匹马乱乾坤。

    志在沙场,我必纵横万里江山。他毅然从军,却不过是将军帐下渺小的执戟郎,言不听,计不从,满腹韬略与谁言?长太息,悲乎天下之不己知!

    王朝陨落,继续的却仍是烽燧连天,争战不休,黔首涂炭,厮杀声埋没了他怀才不遇的空叹。

    此非藏龙处,于是他负剑跋涉,平履千里崎岖蜀道,终在朦胧月色下,一个萧何打破了他的.失意。受辱胯下的少年终成倚剑傲啸的将军。

    挥师东向,沙场首战。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曾经无足轻重的执戟郎,一举击溃威震天下的章邯,曾经惊怖六国的强秦靠山。于是汉军如龙,冲破囚笼,关中之地不再姓楚。

    垓下的那个夜晚,楚汉争霸的最后一出。霸王末路,最后一支书写着“楚”的旗帜也轰然倒地。而他——兵仙韩信,在这寂寞的月夜,用十万楚军的血,洗却先前几多轻蔑,铸成不朽。

    他在马上迎来一个王朝的黎明,却注定,只能在晨曦中夭折。兔死狐悲,未央宫前,暮雨中,他生命中最后一次长叹,他为战争而生,却不是在沙场了却终生。

    【兵仙韩信初二作文500字】

  • 《分析史记三人《史记》读后感550字》
  • 韩信是著名的四大军事奇才之一,兵家四圣之一,也是我比较敬佩的一位将军。他的特点就是能屈能伸,善于打仗,为人忠诚。韩信幼年丧父母,靠钓鱼挣钱,身背长剑。经常受一位漂妇的施舍,经历了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报答漂妇。韩信面前,被羞辱过的恶霸跪着,韩信给他封了官。这一点可以看出韩信不斤斤计较,有远见。但致命的是他的性格,韩信初出茅庐就敢跟相项羽提意见,殊不知项羽注重出身。韩信到汉营更是目中无人,这是最大的缺点。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军事家,与蔺相如发生矛盾,后来了解事实,于是负荆请罪。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来廉颇知错就改,身知大义。廉颇骁勇善战,但又有勇无谋。廉颇犯了大错,逃亡魏国,但自己仍然思恋赵国。赵悼襄王派臣前往魏国探望廉颇,廉颇十分兴奋,“饭斗米,肉十斤”表示自己身体依旧硬朗,想在为魏国出力。这件事可以看出廉颇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性格特点。

    “当一件事情变成天下大事之时,凡天下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不管他是否愿意”——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刘邦杰出谋臣,是“汉出三杰”之一。刘邦与项羽兵力相差悬殊,但刘邦先攻破咸阳,于是项羽举办鸿门宴,打算暗中刺杀刘邦,但张良深谋远虑,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凭借高超的语言技巧,让刘邦虎口逃生。后来又协助刘邦赢得楚汉战争。显然,张良有勇有谋,并非弱小书生,为人谦逊。但缺乏谋断,思想固执。

  • 《屈伸自如的韩信》
  • 名人档案

    韩信,西汉军事家。淮阴人。早年家贫,常寄食他家,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参加项羽部队,因不受重用,改投刘邦,被拜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攻占关中。刘邦、项羽在荣阳、成皋间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后路,占据了黄河下游地区,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后,他被解除兵权,后被吕后设计诱杀。

    名人故事

    韩信小时候,父母双亡,远房的哥嫂收留他,名义上是看他可怜,实际上却是为了把他当成免费的佣人,整天让他干活儿。韩信白天在田里干活儿,晚上则躲在屋子的角落里刻苦读书。嫂子是很刻薄的人,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这样浪费灯油。韩信刚开始很感激哥哥嫂嫂的收养,可是慢慢地,他发现了自己处境的尴尬。但是他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比别人懂得更多,所以他忍受着嫂子的冷言冷语,每夜读书。

    离韩信的住处不远,住着一位给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她十分理解韩信的处境,总想方设法留下一些饭食接济韩信,要知道正在长身体的韩信几乎每天都是饥肠辘辘的,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韩信由衷地感激老婆婆的一片好心,他真诚地对老婆婆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报答您。”

    老婆婆摸着这个可怜的孩子的头说:“我孤老婆子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贪图你一个孩子的什么报答,等你长大了我也入土了。”

    但是韩信却记住了老婆婆的好处。后来,他终于成为汉朝名将,被封为楚王。他立马亲自回乡寻找这位恩人,可喜的是好人有好报,老婆婆历经那样的乱世,竟然还活着。韩信把老人接到自己家,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侍奉她。

    待到年纪稍长,韩信学有所成,他开始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这天,一个泼皮无赖正在舞枪弄棒,虽然耍的不过是一些不实用的花拳绣腿,但人们最怕得罪这种人,因为这种人什么恶毒的招式都会用。韩信刚到此地,正在寻找机会好干一番大事,所以经过街上时,并没有驻足的打算,可他偏偏就让这个一心想在众人面前炫耀的无赖盯上了。这个无赖上前一步拽住韩信说:“你站住!就你这柴棒般的小身体还佩剑,趁早把剑扔了吧,别丢人了。”

    韩信最不屑和这种人打交道,就没理他,只是挣脱了,想走。

    见韩信好像有些怕他,此人立刻来了精神,他挑衅道:“你是个男的吗?还没打就想溜,别在世上丢人了。如果想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那样我就开恩放你走。”

    此时的韩信早已熟读兵书,文韬武略非寻常人可比,只是还没有施展的机会,别说这么一个无赖,就是十个八个也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他想到自己正在寻找真正的豪杰共谋大事,如果因为这种泼皮无赖而惹祸上身,岂不是耽误了正事?此人虽然可恶,毕竟不值得他费神。他再看一眼周围,人群中有几个吊儿郎当的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人。他想:若是在大街上出手教训了这个无赖,恐怕一时难以脱身,闹不好还会惹上人命官司。自己岂能因鲁莽而生出事端?

    于是,韩信慢慢跪了下去,缓缓从那人裆下钻过去了。这可是天大的耻辱,在场的人皆膛目结舌,不一会儿嘲笑声指责声就响了起来,当然不是指责无赖,他们对无赖不管心中多么痛恨,表面只敢说好。对韩信可不客气了,“懦夫”“不配当人”等话越说越多。当然,这样的结果韩信早已预料了,他站起身后,拨开众人就忙着寻找赏识自己的人去了。

    不久,韩信就投奔了项梁的军队,只是他在军营里是不过就是无名小卒。项梁死后他又跟随项羽,尽管有些谋士已经发现了韩信的才能并向项羽推荐了他, 但他还是没被重用。直到遇到萧何,韩信才算真正开始一展自己的才华抱负。他协助刘邦制定了定天下的方略,并率军开辟北方的战场,先后击破魏、赵、齐、楚,为汉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阅读心得

    为人做事,当以大局为重,有时候放下个人的“颜面”,会让你在短时间内感觉难堪,但是它能给你带来长远的好处。

  • 《历史和尚》
  • “嗯……对酒当歌是曹操,图穷匕见是荆轲,暗渡陈仓是韩信……”那少年低着头,金灿灿的阳光照在脸上,看向天边那一片深邃的蔚蓝。

    说起那个少年,我一般称为“和尚”,长相十分呆板,头像一颗球,然而脑中却装满了历史知识,张口“唐尧虞舜夏商周”,闭口“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爱看《三国》,喜欢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这就是他,咱班的历史和尚。

    那年夏天,凉风习习,树叶飒飒。闲来无事的我,递了张纸条与一旁端坐着,眼神不离《三国》的少年。纸条里写了关于历史故事的主人公问题。只见他俯身捡起纸条,攥在手中,在老师的视线盲区展开纸条,细品。少顷,他略微抬头,一双眸子迷茫地看向我。唉,可真是个榆木脑袋!我冲他挤挤眼,掂了掂笔,故作写字状,其意不言而喻。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埋头掏出笔袋,取出蓝笔,思考片刻便直接动笔。我无聊地用手撑着下巴,想着刚刚写给他看的历史故事,里面有些都是我从书上找的,我自认历史不错,那些个我不会的,他真的可以写出来吗?不知过了多久,当我还在神游天外的时候,一个小纸球飞到我的脚底下,我手肘一动,笔“砰”的一声掉落在地,声音在寂静的教室里显得尤为突兀。我弯腰捡起纸团,打量了一番他的答案。

    “七步成诗曹植,草船借箭诸葛,火烧赤壁周瑜……”哎哟嗬,竟然全对?我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他,一时竟有些急了。一向骄傲自负的我怎会容许班里有比我历史好的人?我十分不甘心,直接拿出自己主动购买的《三国》,写了几个十分生僻的故事让他写出主人公。见老师已不在教室,他便小声吐出几字:“你直接说吧!”也不知是他本来就那样,还是我看着不爽,感觉他很嚣张耶!

    “乐不思蜀,刮目相看,昆阳之战。”我不假思索地报出这三个故事。他拧眉沉思,半晌不怎么确定地开口。

    “嗯……第一个是刘禅,第二个是吕蒙,第三个,呃……”他沉默了,似是在思考昆阳之战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不过在我看来,这就是死鸭子——嘴硬。微一挑眉,我为他答不上题而心情变好,看啥都觉得顺眼了。眼见他越来越着急,我得意洋洋地正欲开口,“昆阳之战是刘秀!”他像是茅塞顿开,眉飞色舞地高喊出声,惹得全班皆为之蹙眉。然后,他挑衅地看了我一眼,气死人不偿命地说道:“下次想要难住我,劳烦您先上网搜几个难的,毕竟太普通可是难不住我的。”

    现在回想起来,只笑当初骄傲,不知人外有人。那个精通历史的和尚依旧在,不曾离开,也不曾放弃过学习历史。再度看向窗外,风轻拂,那年的夏天,除了有点热,似乎一切都好。

  • 《暗度陈仓主人公是谁成语典故暗度陈仓的故事》
  • 暗度陈仓的主人公-韩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暗度陈仓的主人公的故事

    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期四年地“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项羽军事力量强大,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自己到了汉中。与刘

    邦地守地汉中相邻的是章邯。刘邦为了迷惑项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汉中的栈道烧毁了。后来,刘邦逐渐强大起来,命韩信为大将,出兵与项羽一决雌雄。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派了一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多栈道。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绝非易事,毫无戒备。殊不知韩信多主力已抄小路向陈仓进军,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韩信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多计谋,取得了夺取关中的重大胜利。这就是“暗渡陈仓”的由来。 本计的特定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动的背后,将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规的、非习惯的行动隐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规的、习惯的行动背后,迂回进攻,出奇制胜。“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渡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

    暗度陈仓的主人公的意思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韩信这一招,奠定了刘邦大业的基础,后来有很多兵法家效法韩信,兵法家探寻源流,究其真谛,使“暗渡陈仓”成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暗渡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即公开地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 害的战略行动,以使敌人松懈警示。在公开行动的背后,或有真正的行动,或去转移防卫,趁敌人被假象蒙蔽而放松警惕时,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自己则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备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 《萧何追韩信历史典故》
  • 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羽进关的五十多万兵士,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心里燃烧起报仇的火苗。项羽一声令下,大伙儿就放起火来。

    这场火一直烧了三个月,把阿房宫烧成一堆瓦砾。

    项羽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土?”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逃走的将军有十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争天下,就赶快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楞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 《萧何月下追韩信》
  •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 《吕后诛杀韩信》
  • 楚汉战争一结束,韩被改封为楚王。汉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刘邦再次采用陈平计谋,诱捕韩信。十二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郁郁不得志,称病不参加朝廷活动。汉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刘邦宠臣陈豨反叛,自立为赵王,劫掠赵、代属地。刘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亲自率兵征讨陈豨。韩信一向与陈豨交情不错,于是称病在家,不听从刘邦诏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陈豨联络,谋求里应外合,并准备与家臣乘夜伪称诏令大赦诸官罪犯和奴役,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当时韩信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想杀掉他。舍人弟怀恨在心,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情况。吕后想召韩信,又担心他的党羽作乱,便与丞相萧何商讨计策,将韩信抓了起来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韩信最初是被萧何推荐给刘邦的,现又是萧何将其骗入宫的,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背水一战的主要人物:韩信》
  • 背水一战的主要人物:韩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背水:背向水,表示后无退路。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口,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成了瓮中之鳖。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

    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而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逃。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