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农历五月十三,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上面已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的到来使父母有了两男两女,父母很是高兴。那时正是麦收的大忙季节,我真的是来添乱的,让一家人忙上加忙,不过我给妈妈带来了福利,那时还是生产队,妈妈由于在月子里,所以不用参加那年的麦收劳动了。
奶奶说这闺女正赶上收麦,就叫个“麦忙”吧,妈妈嫌不好听,没有认同——这是女孩的名字吗?就让我随了姐姐的一个“艳”字,于是便有了“艳英”这个很普通很符合当时审美观点的名字。我现在想想,叫‘麦忙’也挺好的,别具一格又有纪念意义。如果我叫了“麦忙”,说不定我的人生就会改写了吧!
转眼我两岁多了,又是一个麦收时节,爸妈在地里挥舞着镰刀,抢收麦子,我在地头独自玩耍……正埋头苦干的爸妈突然听到我尖锐的哭声,他们赶紧过来察看,眼前的一幕让他们大惊失色:我的左脚血流如注!妈妈赶紧握住我的脚,爸爸带着妈妈和我去县城找大夫,还好我家离县城不算远,否则爸妈要多受多少累,我又要多受多少罪啊!我可以想象爸妈在路上的心情:自责、着急、紧张、焦虑……结果我的小脚被缝了五针,至今我左脚小趾下方还有一条两寸长的伤疤。要不是伤疤作证,我怎么相信这事发生在我身上呢?事后妈妈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我柱拐棍哩,那时“拐棍”一词我还说不清楚,但妈妈已经明白我是拿镰刀当拐棍柱,却把脚放在了镰刃上!父母一面要忙地里,一面要照顾受伤的我,我这个处处给他们添乱的小累赘!不知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转眼我上了小学,有关麦收的场景永远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麦收前,家家户户忙着打场,我家的场离家最近,出一片蒜,或割一片麦子,腾出一片地头,洒点水,用石滚碾,反复碾,碾到地面足够硬就完成了。大人用架子车把小麦拉到场里,堆成一座小山,场里还放一张小床,供大人晚上休息看场用,我和小伙伴们躺在床上聊天,我们闻着麦香,沐浴着凉风,听着小虫的低吟,看着宁静夜空里的星星……这是我终生难忘的美好画面!
麦忙季节,我们小孩儿也要干点活的!大人在地里热火朝天地干活,汗流浃背,我要么负责给他们送水,用暖壶接了刚压出来的凉水向地里走去,左手提累了就换右手,右手累了就换左手……跟语文课本里的《送水》写的情景差不多,只是我没戴红领巾;要么挎着篮子捡麦穗,顶着大太阳,一会儿一弯腰,感觉挺累的!这期间,如果听到一声喊:“雪糕、雪糕、凉甜哩雪糕!”我便赶忙向卖雪糕的望去,只见一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后座上带着一个保温箱,保温箱上盖一条小被子,里面的便盛着让我们小朋友馋涎欲滴的雪糕,有一毛的,两毛的,五毛的,我赶紧跑过去拿一毛钱买了一块,吃到嘴里又凉又甜,甭提滋味有多美了!虽然底料只是凉水加糖精,但那时给我带来的口感和内心的愉悦是现在任何高贵优质的雪糕也无法比拟的!
打麦一般是在晚上——实际上有时会战斗到半夜甚至一夜,白天忙着收割,晚上干活又凉快。场中间扯来电线,安一个100瓦的灯泡,脱粒机就开始轰鸣了,我们各有分工,我总是干接麦子的活儿,看筛子或簸箕里的麦子快满了,就倒在袋子里,有时麦粒会打到脸上,生疼,所以我就眯缝着眼,怕打到眼睛……已经是大半夜了,终于打完了,机器停了,真安静啊!我们一个个灰头土脸,都开始擤鼻涕,谁的鼻涕都是黑的!简单地洗洗就开始睡觉!
若问麦收期间有没有轻松享受的时候,也有。天一黑,妇女孩子便相约去村后的河里洗澡,一路上说说笑笑,河水是温的,胆小的不敢下,胆大的先试着下水,接着你搀我扶地都下水了,大家都在河边,扶着岸犹豫着不敢往里去,那温热的河水轻轻地晃荡着,包裹着我们的身体,人们依然在说笑……若干年之后,我不止一次地梦见我在河里畅游的情景,那温馨的画面应该都源于此!
上了初中,我也开始割麦,爸爸在青石上把镰一把把都磨快,镰就放在地头,每人选一把。我初次使用镰刀比较笨拙,总嫌镰刀不够锋利,以至于把麦子的根都扯出来了,我就和爸爸换镰刀,换了还是老样子,我才明白不是镰刀不快,是我的收割方法不对,于是我开始观察大人的手法,渐渐有了进步。虽然我的劳动效率不高,但我能坚持下去,看大人割好了一趟坐在地头休息,我咬咬牙,割呀割,割不到地头绝不休息,离他们近了、近了,终于割掉了最后一把麦子,便丢了镰,一屁股坐在树荫下,妈妈把水递给我,我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我的潜意识认为,只有付出了劳动才有资格休息!地里也有很多让我感到好玩的玩意儿,比如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种叫作“马泡”的草本植物,一根细藤上长着好几个绿色的圆圆的马泡,比玻璃球稍大点,我就拽下来一个,在手里揉啊揉,捏啊捏,一个硬硬的马泡就被我揉捏得软软的,感觉到皮儿里面包着一兜水,又不破,特别好玩,直到玩腻了,才会把它挤破!我已有二十多年没见过马泡了,也不知道它学名叫什么,一直很怀念!
麦忙季收割庄稼,被镰刀划伤手是常见的事,我镰刀向上一提,不好,划到左手了,血马上流出来了,我丢下镰,赶紧握住伤口喊妈妈:“妈,我割到手了!”妈妈走过来,随手摘下来几片带刺的绿色叶片,我们称作“七七牙”的草本植物在手里揉,揉出汁水来,涂在我的伤口上,血就不流了,谁割破了手妈妈总是这样处理!我那时就想那叶片周围带着小刺的植物是专门长在麦田里,供人们止血用的。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我和哥哥在一小块地里割麦,割着割着,一条黑花子蛇出现在我眼前,把我吓得魂飞魄散,心砰砰直跳,急忙喊:“哥,长虫!”哥过来将它赶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再下镰割的时候就有些担心,也开始警惕了,怕再遇到它。
……
流汗流血不流泪,再苦再累不抱怨,这就是麦收精神!
时代发展到今天,农业机械化早以取代了人力,麦收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我作为最小的一批七零后,也要奔四了,我的生日越来越赶不到麦收季了,但我对麦收的情愫始终不变!我对麦收季的怀念始终不变!
难忘麦收季!
母亲,想必这样的时候,您正半蹲在故乡的麦田里大汗淋漓吧!
五月的天气干燥闷热,在这烈日炎炎的午后,坐在异地小城求学的教室里,我汗流满面地写着忧郁的诗歌,心情苦涩而且不安……
母亲,我也知道,麦子熟了,必须抓紧时间收割,耽误不得。父亲很早就狠心地扔下了我们娘俩,为了操持好这个家,您只有一个人忙里忙外。’可是这个麦季,学校不放假,我也不能回家帮忙了。母亲的年纪大了,这一段时间身体又不太好,又有这么多活急需您去做,麦子收了,继而碾场、打场,使麦子尽快人仓,这都很让人劳累,母亲,这些让我也深深地感到不安……
母亲,这些日子,我的课桌里塞满了苦涩的诗歌,在渐渐成熟的日子里,我无法逃避生活中那些缠绕的情结。母亲,您给予我朴实纯净品质的同时,又教育了我善良与正直,孩子感谢您。尽管有时候,善良也成了一种懦弱被认为可欺,被一些人当做靶子,母亲,孩子不怕生活中的伤害与算计,孩子是个多情善感的人,常常怀着纯洁的爱心对待这个世界上的每事每物,您从小就教育我要堂堂正正地做人,我时刻牢记着,我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用虚假的面具把自己罩得不留一点痕迹,尽管有时候被欺骗,被伤害,孩子奉献给这世界的仍然是诚意和真实。
母亲,我是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我不会抱怨生活,生活中的苦涩与艰难我都能够默默承受,我知道我需要的是坚强,我能够吃得起苦。
母亲,在这麦收季节的午后,我坐在异地小城的教室里,含着泪写了许多优郁的文字,母亲,此时您也许正在故乡的麦田里忙碌着,这让我深感愧疚。这一段时间,孩子的心情很乱,思绪很乱,没有把精力放在课本上,却涂抹了许多不值钱的诗歌,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不务正业,我从此以后不敢再懈怠,惟有抓眼前还未失去的分分秒秒,去开创未来。
母亲,现在的我不是您的好儿子,这收麦的季节让我心痛,这收麦的季节让我流泪,母亲,麦子熟了,必须尽快地收割、打场、人仓。您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五月的天气干燥闷热,母亲,您要多保重自己。
麻包撑成大肚汉,
人们围着磅秤站,
老汉抖着胡子笑,
光旋孩子人空钻。
培植小麦新品种,
单打单收来检验,
问问磅碗增多少?
算盘辟啪唱丰年。
山鸡孵出金风凰,
科研组放了“原子弹”,
人人齐伸大拇指,
年轻组长红了脸。
一位姑娘把脚晓,
遇过人头住里看,
“秀凤姐姐找组长吗?”
“去你的,俺数麻包把帐算。”
晋北农场又迎来了一个金色的麦收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麦浪滚滚。这儿的麦子与众不同,它的叶子扁平而柔软,叶舌透明,正手拉着手翩翩起舞。那直立的麦秆上有五六个麦穗向四周展开,麦粒颗颗饱满。这就是誉满中外的晋北丰华小麦。这种小麦不仅味道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到百分之五十,而且亩产超过了2000公斤。
鉴于我国的农业在各方面的迅速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2000年的国际粮食博览会在世界最大的农业国—中国召开。晋北丰华小麦自然是引起与会代表浓厚兴趣的参观项目之一
林艺已过而立之年。谈起他献身农业,还有一段往事呢。
那是1983年,刚上高二的林艺到晋北的叔叔家去度寒假。晋北的生活还很不富裕,一日三餐只能吃很少的细粮,还经常搭配红薯.他可是最不喜欢吃红薯的。叔叔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今年遇到少有的干早,庄稼颗粒无收,现在吃的这点细粮还是从外地调拨的。”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临走那天,他到一位老乡家去辞行,还未进门,就听老大爷生气地说:“这袋粮食谁也不许动I "他忙走进屋,问:“您和谁生气呀?”大爷指着墙角的一袋粮食说:“你看,这是经几代人培育出的筱麦良种,可我那不懂事的小孙女喊着要吃,这怎么行!"多么质朴可爱的农民啊!林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毕业后,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人了山西农学院,读完大学又主动要求分到了晋北农场。
他的报告向来宾们介绍了丰华小麦培植的经过。他和他的同志们根据遗传工程学的原理,出色地用小麦和筱麦良种杂交,育出了适应晋北自然条件的耐寒、耐旱小麦,又解决了小麦自身固氮的问题,并突破了改单穗小麦为多穗小麦的难关。终于育成了亩产4000斤的丰华小麦。
林艺的讲话结束了,他剥下一穗小麦的外皮给大家看,只见一颗颗麦粒晶莹透明,像是洁白无瑕的珍珠。
会议室里的气氛十分活跃。一位中国代表说:“这太好了!我要带一些回去在我们那试种。”一位外国专家惊奇地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是从四川来的,那儿多丘陵,灌溉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这位代表笑着说:“在我们那里经过试验,已经解决一年生作物改变成多年生的问题。这就又大大提高了作物耐旱能力。把经过进一步改造的丰华小麦种在山地,把丘陵充分地利用起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又可大增啊!”
“是啊,现在不仅丘陵可以利用,城市的空间也可以充分利用。”这是一位来自大城市的农学家,“我们现在正试验着把粮食种植在楼房顶上,利用营养液灌溉,这不仅对楼房没有损害,而且有利于城市的绿化,使空气更加清新。”
林艺点点头:“对,现在城市的建设不断发展,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无土栽培的方法扩大作物的种植。”他充满希望地接着说,“我相信,我国的粮食产最还会有新的飞跃!”
会后,林艺带领大家来到麦田里,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影影绰绰有几个黑点儿,那是遥控的联合收割机在收割.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和金色的麦田融为一体,大地显露出无限生机。是的.这是金色的麦收,是收获的季节,然而林艺他们已经在这片金色的大地上播下了春天的种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