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遇见这样一位糖画师傅:摆着一张铺着大石板的木桌,桌前插着各式各样的糖画,身边的糖锅中“咕嘟嘟”煮着糖,桌边还放着不少做糖画用的工具。他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上面没有一处污渍。
放学后,我走到糖画师傅的摊边。别的糖画摊前都只有一两个人,可他的摊前却摆着一条长龙,旁边还有不少围观的人。只见糖画师傅从身边的糖锅中舀起满满一大勺糖,行云流水般地在大石板上作起画来。他的手臂在大石板上空流畅地摆动,糖勺中的糖似乎听着他的指令,在石板上变出各种花样,旁边围观的孩子们不禁都叫出了声。他的眼睛紧盯着石板上的半成品,生怕出一个个小小的差错。很快,一只“加菲猫”便浮现在了洁白的石板上。可这只“加菲猫”似乎少了点儿什么,细心的糖画师傅便舀起一小勺糖,给“加菲猫”添上了几缕小胡子。这下,“加菲猫”立刻变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石板上跑掉似的。接下来,糖画师傅左手从袋子里抽出一根竹签,轻轻将它贴在“加菲猫”的身体中间,轻轻压了几秒。右手则抄起一把小平铲,小心翼翼地将“加菲猫”从石板上铲了下来。他将他的作品轻轻递给了它的主人,说道:“拿去吧,这是我今天卖出去的第20个糖画了!”小主人拿着糖画,伸出舌头舔了一小口,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蹦蹦跳跳地走远了。糖画师傅望着小主人远去的背影,脸上也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仿佛他也尝到了那甜蜜的味道……
那张桌子上依然摆着那块石板,那摊前仍旧排着一条长龙,那位师傅依然坐在那里,为走过的孩子带去一点点快乐与甜蜜。
岁岁年年,流光不老。
——题记
风过处,急红入眼。斑驳的阳光洒落,于高高缩起的发髻上,恍惚间瞥见些许银丝。
巷中住着一位卖糖画的老人,她已年过花甲,却一直坚持做糖画。
自幼,我便爱吃糖,也总爱跑到老人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排队,孩子们稚气的笑声充斥着小巷。老人将糖递与我,笑盈满眸。
桃花香气袭人,糖香弥漫。
也曾细细观察过老人的手法,只见她手握一把圆勺,舀起糖浆,微高地半倾着勺,细细的金丝溢出,勾勒出了岁月如水,阳光自屋檐滑落,跌落于眼眸中,化作点点星光,闪烁。
桃花朵朵,摇碎遍地余晖。重回老巷。回首间,眸光潋滟。
又望见那抹金黄,可小巷人烟稀少,灼灼桃花仍在枝头开得烂漫,可它早已不是当初的那抹嫣红,却始终守着这一片天地。
我走到冷清的摊子旁,发现老奶奶身旁还站着一个年轻人,我问:“老奶奶,怎么都没人了,我记得以前人挺多的!”老奶奶挤出了一丝笑意,“嗯……现在大家都不在意糖画了,有人来,也只是图新鲜感罢了—”她轻轻地叹了口气,“但,我会一直做下去的。还好,还有人愿意学习,把手艺传承下去。”那个年轻人也坚定地说:“我会传承下去的。”我明白,年轻人是糖画学徒。
时光穿梭,流年变幻,糖画摊前只剩下年轻人一个人还在坚守,传承着糖画这门手艺。
风过,烂漫的桃花转眼零落,终于成为书本上的朱砂手批。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风亦感伤,人亦彷徨。
一花落,一花开。我憧憬明年会有更繁华的景象。这是生命轮回中的传承,那一抹嫣红,流转于世间,岁月漫长,固有新生事物,可旧事与旧物却始终被新鲜血液传承下去,纵使落花狼藉,仍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奔赴更远的山海。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难以有人留心于这巴山蜀水的古韵之美,可正是有像老奶奶这样的手艺人,即使成为过眼的繁华,仍要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将暮未暮,糖香绕梁。
糖画,一提到这个词,我就会馋的两眼放光。上一次吃糖画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文峰公园里就有那么一位民间糖画艺人,每当我经过他那虽然小但一直都排着长队的小摊,我的眼睛就像吸铁石一样,紧紧盯着他手上那随心所欲的长柄勺……
今天,我按耐不住吃货的小心思,拿着十块钱,对年纪不大但技艺高超的叔叔说:“叔叔,我想买一个金鱼的糖画吗?”叔叔微笑着,看着我说:“当然可以。”说着拿出长柄勺开始加热糖浆,不一会儿,碗里装满了金黄色的糖浆,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叔叔用长柄勺挖出一勺糖浆,倾斜四十五度,让勺里的糖浆慢慢地流下来,并快速的画出图案。
叔叔先画了个椭圆形,紧接着在里面又画了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圆,这是金鱼的一只眼睛,然后连起来画个大椭圆,旁边另外一个眼睛写要画上,金鱼的身子就做好了。在金鱼的身子上,画出许多漂亮的条纹,显得它更加有趣生动。接着就是要画金鱼身上最重要的部分——尾巴。它的尾巴既不能画小,也不能画大,一定要画的正正好好,才会好看。到这里这位技艺高超的叔叔也停了停,仿佛在想该怎么画,然后继续倾斜勺子开始画它的大尾巴。金鱼的尾巴就像三片大叶子一圈一圈的,又像三片海草交织在一起,十分好看!
叔叔拿出一根竹签,在上面抹上糖浆,趁糖浆还没有硬的时候,把竹签按在金鱼上,再用一把不怎么锋利的刀,刮下来,一个金鱼糖画就做好了!我轻轻的咬一口,一股甜味立马流入心际,我终于又吃到儿时的味道了!
糖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见识到我们中国的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数不胜数。作为一个苏州人,我对苏州地道的糖画情有独钟。
这个中秋,爸爸妈妈带着我再一次去山塘街,追随糖画的足迹。
在山塘街,人多,小吃也多。正因为这样,许多外国朋友慕名而来。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各式各样的小吃,水泄不通的人群……
我们被人群挤着、推着,好不容易才到了卖糖画的地方。我和妈妈早就垂涎于糖画做工的精巧和口感的醇美。这种心情,光一个迫不及待是不足以形容的。
看着师傅画糖画,我不禁入了神。只见他先舀一勺金黄的糖浆,伴随着阵阵糖香,然后勺子腾空侧转,糖汁缓缓地往下淌。随着手的移动,一只小兔子便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那游走的手腕,灵动的笔触,给人一种糖画世界就是江湖的感觉。而这位师傅就是指点江山的侠客。最后,师傅拿来一根小棒,往上面一按,再浇点糖浆在小棒上,等糖浆干了,轻轻地揭起,那兔子便“站”了起来。我忍着口水,屏住呼吸,深深地被这精湛的技艺震撼了。
从师傅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糖画,如获至宝。我细细端详着这幅糖画,可爱至极。那糖画在阳光中晶莹透亮,闪闪发光。我真想尝一尝,但又不舍得。阳光洒在糖画上,让它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马上就融化了,我只好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咬。糖滚入我的嘴里,很快消融了,舌尖上漾出一种久违的香甜。糖汁甜而不腻,清爽香醇。第二口,第三口……糖在我的胃里平添了充实,留给我的是满满的回忆,不忍心被其他代替。
是啊!那味道的确镌刻在我的味蕾中,说不清楚是对原汁原味的一种回味,还是对地地道道手艺人的一种赞赏。看着五花八门的食品,不由得心生馋意,可舍不得覆去了糖的味道,为了“唇齿留香”,只好竭力忍住。
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的舌尖是否已经蠢蠢欲动了呢?如果你住在苏州这座古城,就可以随时去山塘街,去邂逅这份美味,邂逅坚守着传统手艺的制糖人。
公园里卖的糖画是我幼时最喜欢的零食,没有之一。
糖画是将融化的麦芽糖舀起来,在一个铁板上倒上糖浆成型,再放上棍子。卖糖人的大叔中是笑盈盈地将冒着香甜的糖画递给我。糖画入口即化,甜丝儿地在口腔里肆意蔓延,在味蕾上舞蹈。我小心地舔舔,生怕这么晶莹剔亮的糖画给我一口吞了,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咕隆就没了。从公园买的糖画,能举着到家。
渐渐长大了,渐渐了解的地方也多了,我的糖画之“旅”也从一个小公园里的流动摊贩移到了开满店铺的一个十字坊铺里。那里卖糖人的是一位和善的老爷爷,手艺要精湛的多。长柄勺一挥动,一匹马蹄高昂的马驹就“活”在了木棍上。我特别喜欢一次买下两个糖人,和朋友一人一个,不吃,光在那儿“斗法”:
嘿!看我大杀四方!猛虎扑食!蛟龙入海!燕入云霄!呔——
那时就爱玩,糖画碰不得,一碰就得掉,我们就在糖画的斗武场下垫了一张白纸。当糖画磕的碰的缺胳膊少腿、七零八落时,就吮着光溜溜的棒子,一边把散下来落在纸上的糖画抖搂进自己嘴里。难免弄到衣服裤子上,又免不了爸妈一顿责骂。
又去一次糖画爷爷那里,爷爷看着我们叹了口气,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天卖糖人了。我们对离别的感触不深,但还是浓浓的不舍。惊喜的是,爷爷说要送我们一人一个照着我们样子画出来的肖像版糖人,我们一听可乐了,两张小脸儿挤到爷爷身边期待得很。爷爷潇洒地将长柄勺一仰,糖浆缓缓倾泻而下,在铁板上叠出一滩金黄色的圆饼。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两个小人在爷爷的巧手下渐渐成形,算不上精细,但是神似得很。我面部的特征无一缺漏的浇了出来,甚至我角度变换的鼻梁骨也用微微曲折的弧线勾勒了形状。两个女孩手里拿着糖画蹦蹦跳跳地走着,阳光顺着梯子滑下来,透过女孩的眉眼折射到地上,一个个小光斑像打翻了蜂蜜罐子。
我使劲儿嘬了一口糖人,嘴角边略微沾染了些糖汁。就像一粒宝石挂在嘴边,反射了阳光,显示出金黄色的光芒。盯着我有点模糊的糖人,我和朋友对视一眼,咯咯地笑了起来。
这个暑假,爸爸带我来到了福州的三坊七巷。我看到景区画糖画的老爷爷一手拿着勺子,流畅地在一个木盘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兴奋极了。我也很想试试,可是景区人太多,老爷爷的摊位被挤得水泄不通,爸爸拒绝了。
回酒店的路上,我闷闷不乐,脑袋里想的全是一个又一个漂亮有趣的糖画。
到了酒店,路过大堂时,我眼睛一亮,那一排排小桌子旁坐着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支红色的笔正低头聚精会神地做着什么。我赶紧跑过去看。哇,他们在画糖画!
我迫不及待地问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我能不能参加。“当然可以!跟我来吧。”说着,她就带我走到一张小桌子前。桌上放着一个红色的圆盘,上面连着一根线。圆盘上面插着一支红色的糖画笔,旁边是一张透明的橡胶膜布。
我正好奇地环顾四周,工作人员拿着一叠纸走了过来,问我:“你要画什么图案,可以选一下。”我选了一副喜羊羊。那工作人员就把喜羊羊放在了膜布的下面,透过膜布,纸张上的图案清晰可见。原来可以描的呀!
工作人员把桌子上的糖画笔拿出来,打开上面的盖子,拆了一支麦芽糖棒塞了进去,然后按下了圆盘上的一个按钮。“看到这个红灯了吗?等它变成绿色就可以拿出来画了,不过要小心一点,笔有点烫,你可以戴上手套。”说完,工作人员就走了。我紧紧盯着这个小红灯,等到它变绿后就立刻拿起笔,按照工作人员告诉我的,把笔竖起来,让笔里面金黄的糖液慢慢滴落,顺着膜布印出来的轮廓仔细缓慢地画了起来。喜羊羊的形象一点点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长签子添上去,再把所有的连接点加厚。全部完成后,我等了一分钟,接着,尝试着脱膜。我非常小心,生怕糖画被扯断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顺利地把糖画取了出来。
我开心极了,把喜羊羊糖画高高举起:“爸爸,我成功了!”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
后 记
住酒店这几天,我天天都去那画糖画,灰太狼、大头儿子、美猴王我都画了,真是过瘾!
家长感言
这次旅行,无意中让孩子接触到了糖画,还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是最大的收获!
教师赏析
糖画这项非遗文化以一种现代的方式出现在酒店,让孩子有了亲自参与的机会,辰骏把自己的体验过程与感受记录了下来,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研学体验。(林玲)
周末,我和妈妈去赶集,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做糖画。
只见老爷爷舀了半勺糖稀,熟练的一会儿画粗线,一会儿画细线,三下两下像变戏法一样画出一只小兔子,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听妈妈说,家乡的糖画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不过现在会糖画的人越来越少,我觉得真可惜。要是我能学会做糖画该多好啊!
一天我在莲湖游玩时,突然被一个铺子所吸引了,于是我走到铺子跟前看了看,知道这个铺子是做糖画的,我便想试一试糖画的味道。
我看了看,对做糖画的阿姨说想要一只“凤凰”。只见那位阿姨以糖为墨,以勺为笔,舀起一勺用麦芽糖做的金黄金黄的糖浆。随着一阵阵糖香扑鼻而来,做糖画的勺子稍一倾斜,糖汁便缓缓向下流,流在一个板子上。接着那位阿姨胸有成竹地移动着手,先用糖浆画出个凤凰的头,接着是翅膀,最后是尾巴。只见一个凤凰便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然后那位阿姨拿出一个小棒往凤凰上一沾,等干了之后,凤凰糖画就做好了。看着这个“凤凰”,我不禁被这精湛的技艺给震撼了。
我从阿姨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糖画,只见那只“凤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我伸手一摸,感觉丝滑晶亮的,接着我小口小口地慢慢咬了下去。糖汁流入我的舌尖,融化之后便在我的嘴中留下了一股久违的香甜,最后流到肚子里 这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吃着手中的糖画,我突然很好奇糖画的由来是什么。我询问了那位阿姨。那位阿姨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四川的砂糖非常有名。当时有一位书生考试落榜了,又用完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走投无路时恰好看到了那融化的砂糖,便心生一计,想要用砂糖来做画售卖,赚取盘缠。没想到最后买糖画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日渐兴隆。就这样糖画慢慢地流行了下来,糖画这个东西也传承到了今天。
过了一会儿,我手中的糖画就吃完了,可我意犹未尽。这次我不仅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糖画,还增长了知识。
夏日是燥热的,滚滚热浪一波一波侵袭着大地。
树荫下,卖糖画的叔叔,久久坐在那里,身前支着一张小桌子,有一块铁板与许多糖画的图案,身旁有一口小锅炉,煤炭把糖煮的翻滚。他靠在椅背上,四处远眺,我快步走过去,“叔叔,帮我做一个兔子吧。”
他咧开嘴,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说道“好咧!”他用勺舀出了一点糖浆,又将铁柄靠在了铁炉上,我好奇地端详起来。只见他来回转动手腕,食指轻轻上抬,提起勺,放到了铁板上,他的眼神凝聚,时而微微眯起,对准位置缓缓将糖流下。继而手肘抬起,手掌带动勺子从内扣到外旋,迅疾的动作,流畅的线条,如同芭蕾舞者的翩翩起舞。做好兔身后,将勺子顿了顿,向后移,手腕打开,大拇指抬起,其他指尖猛的一回扣,画出兔背。
炎热的夏天蝉鸣声此起彼伏,燥热的天气烤着人心,阳光穿透树叶照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影子。他始终一动不动坐在那里,专注画着糖人。
他眉头皱起,似万壑山峰,他咬着下嘴唇,眼神变得严肃起来。他将手臂靠在铁板上,开始了细节的雕琢,手来回拨动两下,再用食指顶拇指,手腕一回,又回到了身子处。手的起起落落,手腕的翻转,不禁让我想到了浓墨重彩深深浅浅。洁白的宣纸上,肆意挥洒着墨水的豪迈。
糖画线条的流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看到了他身上这般细致认真与执着追求。看到了他对传统手艺的初心与热爱。
传统手艺的精巧细节,极富美感与深刻的文化底蕴。它是朴实的但也是精妙的。它的家园只能是那般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 指导老师:李鲜艳)
我将手中的笔放在书桌一侧,随后弯下腰,拾起地上无意间散落的试卷。同往常一样,我将做完的试卷更正完,一张一张放入一个厚厚的文件夹中。随后,抬手将鼻梁上方挂了一天的眼镜取下,顺势把亮了整天的灯关上。
“啁啾——啁啾——”一声鸟鸣从禁闭的窗外穿来。抬眼望去,却只看到了拉紧的窗帘。不知为何,我竟然伸出左手,将常年拉紧的窗帘拉开了。霎时间,整个屋子都被柔和而又温暖的阳光包裹了;我又一次伸出双手,推开了禁闭的窗户,一阵清风扑面而来,吹走了屋里压抑的气息,吹来了芬芳的桂花和新鲜的野草的气息。
屋中永恒不变的暗夜一般的黑色好似沦为了背景,沦为了画框,正装裱着一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我单手托着下巴,看着眼前这一幅画,心中的一个念头迸发了——我要出去走走 。我愣住了,我有多久没有出去过了,除去上学和辅导班的时间,我几乎都待在这个黑暗,压抑的屋子里。“出去走走,出去走走吧……”一个声音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荡漾着,从来只走学校——家——培训班三点一线的我竟然神差鬼使地伸手拿了钥匙,走出了门。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曾经最喜欢的那条小路上。小道并未发生变化,与从前一般,两边矗立着高大的枫树,只是秋天到了,染血的红枫叶飘飘荡荡的落下,为我铺了一条红色长毯,欢迎着我的到来。枫叶是什么时候红的呢?每天都急着赶时间的我错过了每一片染红的树叶。我突然眼前一亮 ,看见了那个佝偻的背影,我歪了歪脑袋,“李爷爷?”老人的背影似乎颤了颤,慢慢转过来,“瓜娃娃?”“李爷爷!”我跑上前去,亲昵地挽住老人的手臂。老人的一手还拿着糖勺,他把糖勺放到锅里,摸了摸我的脑袋,问:“作业做完啦 ?自从你个瓜娃娃上中学后,就没见到过。”老人的口中似乎有责怪,但更多的,就像是一种爷爷见到孙女的疼爱。
李爷爷是一名卖糖画的老人,他的儿子儿媳带着他的孙女儿在市里面生活,很少能见到一面。李爷爷很喜欢孩子,每次有小孩子来买糖画的时候,他都会多倒一点糖。我是很喜欢吃糖的,刚来到这边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去李爷爷那里买一支糖画,哪怕有时候没有钱,或是出去玩路过李爷爷的小摊子,他都给塞给我一支糖画。有时候一呆就是一小时,和李爷爷讲着学校的趣事。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压力的增大,我来糖摊的时间越来越少。在上了初中以后,我就再也没来过了。
我同以前一样,一边帮李爷爷熬着锅中的糖,一边聊着有趣的事;而李爷爷呢,亦同曾经一样,一边做着糖画,一边默默地听着我说。
“来!瓜娃娃拿好。”李爷爷塞了一个糖画给我。“这个最甜。”我刚伸手想拿钱,李爷爷打断了我的动作,“这个,是爷爷请你吃的,怎么长大了还认生啦! ”我笑了一下,随即把糖画放到嘴中,还是印象中的那个味道,很甜,很甜。
“娃娃,初中苦吧?”
“苦啊!初中作业可多了,不过爷爷的糖还是甜的,比以前还甜。 ”
“你这瓜娃娃,我这糖就没换过,和以前,一个味儿。”
是啊,和以前一个味儿,没换,没变。
那个黄昏,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红叶铺就的地毯上,一名花甲老人和一个女孩儿在这条地毯的尽头,细数着阳光。
(指导老师:陈晓)
点评:
文章讲述了一个女孩在压抑单调的学习生活中走出来,享受到了久违的美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又是每一个在学习重压下喘不过气来的学生。成堆的试卷,厚厚的镜片和无形中的压力都让她不得不学,沉重的负担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文中的主人公埋头奋战,却依然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窗外鸟鸣声的呼唤,内心自我的期盼,都驱逐着她走出去,去重温曾经丢失的美好,去品味很甜很甜的往昔的味道。李爷爷的糖画既是美好的回忆,又是温暖的唤醒。文章语言含蓄,描写细腻,字里行间流露了不能将自己内心禁锢的思想。最后画面收束全文,柔和的色调,淡淡的温情,意境唯美。奋斗固然是人生最亮丽的底色,请别忘了,在底色之上,还有蓝天,白云,和那燃烧着的片片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