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淦老师的名字早已十分熟悉了。据说他是一位从顽童一战士一教师一作家走过来的“全才”。他教书育人40载,桃李满天下;翰墨丹青著作多,颇受读者欢迎;服务社会闲不住,奉献满情怀;获奖荣誉难细数,老年仍勤奋耕耘。
张老师在“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征文《从“顽童”到作家》一文中写道:“广州有一位中学未曾毕业的高级教师—那就是我;广东有一位没有得过任何文凭的作家—那就是我。每当回首50年来从顽童一战士一老师一作家的成长历程,我心灵深处就涌起一股暖流,对培育我成才的伟大祖国,倍增深深的挚爱和感激之情。”
1949年10月,广州刚解放,正在圣心中学读书的刚16岁的他,怀着满腔热血,投笔从戎,成为刘邓大军的一员奔赴西南战场,在云贵高原,度过他的青春年华。
1955年我国进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张老师奉命转业到教育战线,在广州市第16中学当一名老师。从此,他在教书育人上结下了深厚情缘。他当过语文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级组长、科组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等。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认真刻苦地钻研,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门大学问,去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和艺术。不到三年,他就把一个比较差的班转变成为全广州市的“红旗班”,评为“班主任工作标兵”、“五好共青团干部”,被选聘为广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会首届研究员,并参与草拟《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在全市师范院校和各地中小学介绍教育经验。
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繁花似锦的时候,“文革”的狂风暴雨来了。他被打成“封资修教育黑样板”、“中学系统的小邓拓”,受到反复批斗折磨。粉碎“四人帮”后,教育的春天又到来了。他抑压多年的热忱和能量像火山爆发一样释放出来,抛去一切恩怨,更加拼命地工作。他参加了文革后广东省首届高考复习资料编写工作,在省电台主讲“语文写作高考复习指导讲座”;他创办了全省第一间中学家长学校,被推选为校长;他牵头组建了“广州市中学德育研究会”,在家庭教育和德育、美育教育等方面发表论文和随笔100多篇,出版专著19本。其中《青春与美》散文集被评为广东省“百书育英才”优秀读物,荣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家庭教育的学问》获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和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他的语文教学造诣较深,学生们对他的教学艺术评价为“等待他来上课,就像期待着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读一本引人人胜的小说一样”吸引人,令人激励、沉思与启迪,真正“征服了学生的心”。他当班主任,把一片爱心融人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十分尊敬和爱戴他。1994年3月,当他宣告退休时,学生们都依依不舍。他所带领的最后一个班的学生集体签名送给他一张贺卡,写着“张老师,还是觉得您最好”的字句,充满着学生对张老师的深厚敬仰。他的历届学生共同倡议以自愿认购或推销等方式,集资为张老师出版《翰墨丹心—张成淦教育经验论文集》,作为送给张老师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张老师为此深有感触地说:“当世上有人需要你时,你是最幸福的。”这说出了他的人生哲理。人生不是有了权势、有了财富才幸福的,人的一生全心全意为社会奉献而得到人们和社会的尊敬和信任时,才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