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原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2:06:25
  • 《杨贵妃是哪里人》
  • 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原籍广西容州(今广西容县)。开元7年(719年)6月1日生于容州杨外村(今广西容县)。

    开元23年(735),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天宝4年(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天宝15年(756)6月14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

    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

    其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四大美女,是“沉鱼落雁,闭月羞”中的“羞花”,是体态丰腴美的代表。

  • 《蔡襄,蔡襄简介》
  •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蔡襄曾出为福建转运使,奏减五代以来丁口税。主持建造万安桥,全长三百六十丈。后知杭州任上卒。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为“宋四家”。楷书端重,行书温媚。著有《蔡忠惠集》等。字君谟,仙游县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生。世居仙游县枫亭驿,初务农,曾为泉州吏员。母亲卢氏,惠安县德音里(今后龙乡)圭峰村名士卢仁之女。蔡襄童年受到外祖父的严格教育。15岁参加乡试,18岁游京师,入国子监深造。天圣八年(1030年),参加开封乡试获第一名。天圣九年登进士第十名,次年授漳州军事判官,任职四年。庆历三年(1043年),蔡襄主持谏院衙署,遇事从不回避,奏疏忠诚恳切,大都关系天下利弊、一时缓急。他认为国家安危取决于人事,国君要知人善任、辨别邪正。由于有蔡襄这样的人直言敢谏,那些权贵心怀畏惧,多有收敛。庆历四年,蔡襄调任福州知州,庆历六年秋改任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在福州见百姓患病不就医而向巫觋求拜,多为蛊毒所害,撰《圣惠方后序》,刊刻于碑,劝病者就医治疗,并采取措施,取缔巫觋,“禁绝甚严,凡破数百家,自后稍息。”蔡襄还撰《福州五戒文》,以戒除陋俗。蔡襄倡议官吏,发动百姓,从福州大义至泉州、漳州700余里的大道两旁栽植松树,荫庇大道,故民谣歌颂道:“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庆历八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回朝修《起居注》,参加政事。

    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回朝修《起居注》,参加政事。皇祐四年,迁任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注内诠。嘉祐元年(1056年),蔡襄再知福州。在任上劝学兴善,传播医治蛊毒的药方,教育民众遵法为善,改变陋习,监督官吏深得民心。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蔡襄奏请减免漳、泉、兴三州身丁钱一半,大大减轻民众负担。至和、嘉祐年间(1054年~1063年),蔡襄两次知泉州,第一次自至和三年二月至嘉祐元年六月,第二次自嘉祐二年七月至嘉祐五年秋。蔡襄在泉州任上,首先整顿吏治。当时晋江县令章拱之贪赃枉法,蔡襄奏疏弹劾,把他革职为民。后朝廷发现这是冤案,蔡襄因而被贬。他又修建沿海州县城池,加强军事防备,教习舟船熟记水势,防备海寇。泉州城东郊有洛阳江,下游出海口江面宽五里,有渡口名万安渡。“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沉舟被溺,死者无算”。皇祐五年(1053年),王隽首倡建造石桥,蔡襄主持这项工程,费时6年8个月,至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完工,桥长360丈(折1105.92米),宽广1丈5尺(折4.6米),酾水(排水孔)47道,

    蔡襄全身像

    称名万安桥,又称洛阳桥。于是“渡石支海,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民莫不利”。

    洛阳桥建成后,蔡襄亲自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刻碑立在左岸。此碑文章简约,书法遒劲,镌刻传神,被誉为“三绝”。蔡襄知泉州时期,连年发生旱灾,他调动民力,加强水源管理,制定《龟湖塘规》,制止用水纠纷。他任转运使期间又在郡南小乌石山访得一泉,通知泉州地方官好好管理,供民众饮用和灌田。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晋江县令王克俊在摩崖刻“蔡公泉”三字以为纪念。嘉右四年(1059年),蔡襄在泉州写成《荔枝谱》一书,分3卷7篇,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服食、加工、贮藏、运销,介绍荔枝品种32种。 嘉右五年(1060年),蔡襄奉诏还京,嘉右六年拜翰林学士权理三司使。嘉右八年,仁宗去世,英宗即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这年蔡襄又写成《茶录》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道,包括辨茶、煎茶、品茶等10个问题;下篇论茶器,包括制茶工具、饮茶器具等9件器物,生动详尽。史家说:“蔡君谟善辨茶,后人莫及。”

    嘉祐五年(1060年)秋,仁宗皇帝召拜蔡襄为翰林院学士权三司使,翌年二月赴京任,主管朝廷财政。此时,宋廷财政入不敷出,“积贫”已深。襄善于理财,“较天下盈虚出入,量入以制用。划剔蠹,簿书纪纲,纤悉皆可法”。不久,英宗继位,蔡襄撰《国论要目》一文,阐述改革主张,提出择官、任才、去冗、辨邪佞、正刑、抑兼并、富国强兵的改革方案。英宗不但不采纳,反而夺其三司使职。蔡襄在朝廷难于容身,请求外任。

    治平二年(1065年),蔡襄出知杭州,拜端明殿学士后才去上任。治平三年十月,母亲卢氏去世,蔡襄护丧南归。治平四年八月,蔡襄在家中逝世,享年56岁,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葬在枫亭蔡岭,欧阳修撰《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赠谥忠惠。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在洛阳桥南街尾建蔡襄祠。[1]后人在他墓前立柱题联云:“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蔡襄为官三十余年,不仅政绩显著,在科学文化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曾撰《荔枝谱》和《茶录》,是世界上最早介绍荔枝的专著,所创制“小龙团”茶,品质较“龙凤茶”更精。蔡襄精于书法,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为“宋四家”之一。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书迹有《书谢赐卿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著有诗词370首,诗文清妙;奏议64篇,杂文584篇,收入《蔡忠惠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