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 蔡元培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蔡元培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 蔡元培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 蔡元培
蔡元培: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蔡元培: 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蔡元培: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蔡元培: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蔡元培: 对于学生的希望: 一、自己尊重自己。 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 四、有计划的运动。
蔡元培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
蔡元培: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
蔡元培: 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
蔡元培: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蔡元培、黄炎培 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提倡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为我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提倡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为我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上海蔡元培故居,位于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希尔顿饭店斜对面),是一幢三层英式花园洋房,是蔡元培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亦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蔡元培故居。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37年寓居于此,一生致力于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1]
其实这幢三层英式花园洋房,并非蔡先生自己购买的居所,蔡先生一生并未置购房产,实践其“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的理想。1937年蔡先生在此短暂居住,不久后因日军侵占上海移居香港,1940年3月病逝。1940年蔡元培过世后他家逐渐败落直至生活与居住都成难处。直到解放后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时,了解知道这些情况后,作出决定。特批此幢房屋供蔡元培子孙后代永久居住为止。[2]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30。11点、16点停止入馆。 周一休馆免门票。
蔡元培名言: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蔡元培名言: 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蔡元培名言: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蔡元培名言: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名言: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蔡元培名言: 对于学生的希望: 一、自己尊重自己。 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 四、有计划的运动。
蔡元培名言: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
蔡元培名言: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名言: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
蔡元培名言: 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
蔡元培名言: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蔡元培名言: 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蔡元培故居位于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绍兴故居已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故居于1984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故居于1985年10月,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华民族进步和发展国建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尤其改革和发展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育并举思想
蔡元培第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偏废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蔡元培教育思想显著特点
1.提出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当时国教育正处于重要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胜利国实行了几千年封建统治被推翻了教育领域封建教育改革而改革刚刚起步只颁布了些具体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教育宗旨
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统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反映资产阶级要求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只样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思想
2.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并种理想社会教育而国却今日所能采者主要原因:
()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全国特别之阶级局面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平均其势力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强权统治当时进步
3. 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富国手段认世界竞争仅仅武力尤其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 富强才能够世界竞争生存下来
4.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重要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够必须教之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矣
由此见蔡元培所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主张用自由、平等、博爱资产阶级道德作进行道德教育内容
蔡元培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并没有全盘否定国传统道德思想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道德观念分别比做国古代儒家所提倡义、恕、仁毋庸讳言种比附牵强而样做又有其深刻用意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又强调吸收国外文化时必择其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我食而化之而毋彼此所同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5. 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教育蔡元培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受康德哲学影响认世界分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蔡元培世界观教育建立把世界划分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下而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原则要被束缚于某学说思想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解放作用
6.美育教育
蔡元培我国近代史上提倡美育唯坚任务认美育教育进行世界观教育重要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桥梁美育教育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从看来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障碍外两种意识人我之差别、二幸福之营求有人我则于现象有种种之界画而与实体违有营求则当其未遂无己之痛苦及其既隧过量之要索循于现象之而与实体隔因此仕人我之见泯营求之念便从现象世界走向实体世界关键而美感教育特性恰恰于此说现象世界人人都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过种情感随着人离合、生死、祸福利害等现象而改变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外无杂念人进入种境界则已接触于实体世界观念矣来《美育代替宗教说》文把美感教育种特性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渐消沮者也正因美育具有陶冶人感情使人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特性因此蔡元培认: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用美感之教育
蔡元培美感教育思想哲学基础唯心主义受康德美学思想影响较深反复宣传美感普遍性和超越性也显超阶级、超现实过分夸大了美感教育作用主张教育人对美感教育应特别注重些都正确
上五种教育蔡元培认尽管各自作用同而均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统整体所缺同时又指出五种教育并平分秋色没有重点而必须公民道德教育根本五者公民道德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道德根本
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公民道德教育心德智体美诸者和谐发展思想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创也有局限性首先把世界分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又把教育分隶属于政治于超轶于政治两类认军国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于隶属于政治而其超轶于政治种划分科学其次认教育终目并了现世幸福而了达名言得强之名则或谓之道或谓之太极或谓之黑暗之意识或谓之无识之意志实体世界此外阐述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问题时也存超阶级、超现实、牵强附会等弊病
二、大学教育思想
蔡元培整教育体系大学教育思想占有非常突出地位同重视高等教育密切相关认要发展国教育事业办好高等教育关键因此说自己兴趣偏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多参加点意见因此又较长时间主持北京大学有丰富大学教育实践经验因而形成了颇有创建比较系统大学教育思想
1.关于大学性质探讨
蔡元培认大学应当成研究高深学问学府蔡元培办学指导思想也大学教育思想出发点早1912年5月16日教育总长身份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演说提出大学研究高尚学问之地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更反复申述思想1917年1月9日任校长演说明确向学生说明:诸君来此求学必有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而大学则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蔡元培此强调大学性质于研究高深学问当时了扭转学生上大学做官陈腐观念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大学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没有兴趣蔡元培指出北大著名腐败总因因此认要改革旧北大第要改革学生观念
由于大学性质于研究高深学问还提出大学能只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要求大学教员灌输固定知识而对学问有浓厚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研究兴趣;大学生也死记硬背教员讲义而教员指导下自动研究学问了使大学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研究所《论大学应设各科研究所之理由》文章详列了三点理由:
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求进步之陋习
二设立研究所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
三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机会
2.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从大学应该研究高深学问学府思想出发提出了办学原则认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同学派抱残守缺持孔之论守家之言能成真正高水平大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对待学说和教员两方面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研究传授学问己任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实际更多体现对待教员方面蔡元培聘请教员重要有无专门学问只要由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兴趣和能力聘教员反之若学术水平低则管人坚持辞退而对于教员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妨碍授课则作取舍标准
当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偏倚态度恰恰相反其本意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
3.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关于大学学科设置蔡元培思想有变化发展过程初从大学研究学理机关思想出发主张要偏重文理两科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又进步主张学术分校理由有两条:第、文理两科专署学里其各科偏重于致用;第二、文理两科设有研究所实验室等设备若遍设其各科要增设病院工场等困难更大
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两科显对民国元年大学文理两科主见解发展目了突出大学性质于研究学理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分两名词学学理术应用文、理学法、商、医、工、农皆应用术学与术虽关系密切学基本术枝干
更贵蔡元培看了文、理分科所造成流弊之进步主张沟通文理说文理能分科文科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自科学基础同样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自哲学尤自科学归纳而且由于学科之间彼此交错有些学科简直无法文、理科来区分因此主张沟通文理和科1919年北大进行改革撤销文、理、法三科界限全校设立14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4. 教学制度——选科制
与沟通文理思想相连系 教学制度上蔡元培主张采用选科制认种制度使学生于专精之余能够旁设种种有关系学科有利于打破学生专己守残之偏见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性自由发展
对于实行选科制蔡元培认必须加强指导防止学生纯粹从兴趣出发忽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强调学生所选学科必须经教员审定学生只有相对选择无绝对选择除必修课外学科才有选择权同时还指出选科制只能行之于高等上学校普通教育只采用选科精神而能行选科制
5.行政管理——教授治校
实行教授治校蔡元培关于大学行政管理基本思想主张教授治校了建立民主管理体制防止校长主观专断任意办事民主思想反映更主要了依靠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专家来管理学校由此见民主精神和依靠专家蔡元培教授治校主张两根支柱教授学校教学与科研主力们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蔡元培依靠们来管理学校仅彻底扭转了旧北大切校务有校长等少数几人决定状况而且大大调动了教授们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民主办校生动局面
综上所述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基本特征民主和科学目要把大学办成高水平教学科研心仅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其许多真知灼见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性主张沟通文理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至今对于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大学仍有定意义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1]。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2]。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3月28日组织、发起“护国救党运动”,揭开4.12屠杀序幕。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4]。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蔡元培人物生平
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5-6]
1879年,光绪五年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殿试策论成绩为二甲三十四名(等于全国统考第三十七名),内容是“西藏的地理位置”。
1894年,光绪甲午二十年蔡元培27岁时,春应散馆试,得授职翰林院编修。 就在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1898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1900年,庚子二十六年蔡元培33岁,由于他的妻子受封建思想约束,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处在不和状态,而当他逐渐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后,便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于是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
1901年夏,辛丑二十七年,蔡元培34岁时,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校长,即为首任校长。1901年9月,被聘为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1902年1月1日,壬寅二十八年,蔡元培在杭州与他往日的学生黄仲玉女士举办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5-6]
1902年,蔡元培35岁时,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3年,癸卯二十九年,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下令侦讯。蔡元培辗转青岛、日本、绍兴、上海等地,一方面学习德语,准备赴德留学以躲避风头,一方面仍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03年,蔡元培为抗拒俄国政府觊觎中国北方领土,与上海反清革命志士以对俄同志会的名义办了《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1904年,甲辰三十年37岁时,他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05年,乙巳三十一年38岁时,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5月,丁未三十三年40岁时,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一面学习,一面教授唐绍仪(后任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4个侄子的中文教师,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始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
1911年11月上旬,宣统三年辛亥年,辛亥革命爆发,在陈其美去电催促下,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亚回国。
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教育部在蔡元培之下对公众征求可能的国歌,后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五旗共和歌》(中华民国国歌)。[5-6]
1912年1月19日,民国元年,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1912年2月,鲁迅被他邀请到教育部任职。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1913年,民国二年蔡元培46岁时,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三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1915年6月,民国四年,蔡元培48岁时,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倡勤勤工俭学,希望以次组织帮助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后顺利在法国进行学习的。[5-6]
1916年夏,黎元洪的北京政府终于明令恢复了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孙中山、黄兴等一大批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纷纷相约回国,一些浙江籍议员还发电给远在法国的蔡元培,说是要推选他当浙江省督军。
1916年11月8日,蔡元培与吴玉章一起乘船由马赛回国,抵达上海。1916年12月26日,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7],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
1917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
1917年,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
1917年7月3日,蔡元培在北大发表热情洋溢的就职演说的余热未散,就向黎元洪总统提出辞职了,措辞委婉,但动因沉郁,那就是抗议张勋复辟。
1917年10月,民国六年,蔡元培50岁时,主持教育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规程,北京大学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的议案,会议议决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5-6]
1918年,他更明确地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1918年5月22日,蔡元培为“中日防敌军事协定”反对政府变相卖国,又向大总统提出辞呈。
1918年11月16日,民国七年蔡元培51岁时,“一战”刚结束,在天安门前组织集会庆祝,发表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鲜明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称第一、二、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5-6]
蔡元培 北大校长(4张)
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离京。1919年5月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向政府齐上辞呈,支持蔡元培。
1919年6月15日,在他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后由于北大师生极力挽留,蔡元培答应只做北大师生的校长。[8]
1920年初,蔡元培与李石曾、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蔡元培任校长。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奚浈、查晓园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中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
1920年5月,蔡元培聘任地质学家李四光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邀著名作家莎菲回国任北京大学文学教授,8月,聘鲁迅为北京大学讲师。1920年年底,被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Herriot),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Lepine)等,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决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9]
1923年春,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秋间转赴欧洲,从事研究和著述,并参与要求英、法等国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事项。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孙中山提名,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初回国。在上海参加苏浙皖三省联合会,配合北伐战争,策划三省自治运动,遭孙传芳通缉。
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辞去其他职务。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与当地外侨发生冲突。1927年3月28日,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吴稚晖提出发动“护党救国”运动,揭开“4.12”大屠杀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蔡元培逝世后,国内各主要党派和团体以及要人名流纷纷致电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