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相传的一些关于结交朋友的佳话中,有所谓“忘年交”、“忘形交”、“忘言交”等,是什么意思?
“忘年交”是指年辈不相当而结成的好朋友,例如《后汉书•祢衡传》说,孔融和祢衡,两人亲如手足,引为知己,称“忘年交”,因论辈份,孔融居长,算岁数,祢衡小二十年。又如《南史•何逊传》说:何逊二十岁那年,州举秀才,范云看了他的试卷,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也有一例:“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 其他,还有南朝梁人裴子野和张缵,北朝魏、齐间人李神隽和邢邵,唐陆贽〔zhì〕和张镒,宋钱帷演和梅尧臣等,都称 “忘年交”。
“忘形交”是指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例如《新唐书•孟郊传》说: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生性耿介,很少相契的人,而韩愈一见,便很相投,彼此毫无拘束,象老明友一样,称为“忘形交”。
“忘言交”是指不拘形迹而能互相知心、互相默契的朋友。例如《晋书•山涛传》说:山涛为人清逸超俗,与嵇康、吕安等友善。后又结识阮籍,便为竹林之游,著忘言之契,彼此非常融洽,能不用说话而知对方心意,这就叫“忘言交”。
此外,还有“布衣交”、“贫贱交”、以及“刎颈交”等。
“刎颈交”是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例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秦末,同时参加陈胜农民起义军的张耳和陈馀,均大梁人。陈馀年少,把张耳作父辈对待,“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又,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也有“为刎颈之交”的故亊。
出处《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曹操怀恨在心。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慢刘表。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把把他送给了他。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
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
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曹操怀恨在心。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慢刘表。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便把他送给了他。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