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原因分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5:16:05
  • 《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 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摘要:文秘专业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骨干专业,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近两年来,该专业规模不断缩小,人数急剧下降。研究认为,其萎缩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如社会对专业的认知偏差,宣传力度不够,教学方式方法跟不上人才培养需要,招生和就业问题等等。要使该专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文秘专业发展规模萎缩原因对策措施

    黄冈职院文秘专业开办于1999年,2002年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专业合格评估,2005年被学校确定为骨干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2007年被学校确立为校级示范建设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多年来,文秘专业始终坚持紧随市场、培养技能、服务就业的教学理念,结合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双师团队素质,改善教学实训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仅在校学生满意度较高,而且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是近两年来,文秘专业规模不断缩小,形势非常严峻。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将该专业做大做强?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一、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知偏差影响到专业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秘书队伍中女秘书数量日益庞大,受封建陈腐观念、文学影视作品以及少数人不良行为等的影响,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一些人认为秘书就是“情人”、“小蜜”。

    这种观点事实上败坏了秘书职业的声誉,直接导致很多家长对文秘专业的不认可,甚至在定位上是贬义的,他们宁愿让孩子选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也不选择文秘专业。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90后入住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文秘专业认同度不高,包括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内,大部分学生出校后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专业是文秘。学生对专业不认同影响了能力的提高,能力不高进而又影响了社会认同度,如此恶性循环,专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文秘专业主要注重人文素质、人际沟通、知礼懂礼、为人处世、语言表达等公共素养的教育,相比其他专业,没有特别明显的专业技能和专门化方向,同时,社会上文秘岗位的入门门槛不高,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秘书时并不限定文秘专业学生,认为只要能够胜任工作,任何专业都行。而与法律、经济等挂钩的行业甚至更加重视专业知识,不重视秘书能力。因而,给社会和学生造成很大的误解,认为不读文秘专业照样可以从事文秘工作,这对专业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学校招生政策的限制及宣传力度的不足使人数不断减少招生计划的投放,往往是根据近年专业在校人数的多少而定,这样势必会形成大专业越来越大、小专业越来越小的格局。就2012年文秘专业计划投放来说,一个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对文秘和涉外文秘两个专业方向共投放20多个招生计划,这样少的招生数更让学生不敢相信这个专业,又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而在计划投放的区域上没有一定的针对性,也会影响到招生结果。

    由于专业人数少,专业知名度不高,专业的包装宣传力度不够,招生老师对该专业不重视,在招生时也不会去大力宣传,招生人数就渐渐减少。

    (三)专业教育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到学习质量和就业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需要的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秘书,只需在办公室写写划划、收收发发、跑腿打杂就行,而是需要高素质、多技能的复合型秘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更高。目前,文秘专业教育教学没有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很多方面与社会实际工作对秘书人才的要求脱节。一是专任教师教学能力与实际工作脱节。现有的专任教师基本上都是由中文专业转过来的,虽然有着较好的语言功底,但由于缺乏对秘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他们绝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从学校到学校,根本没有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如果没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质量。二是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脱节。目前该专业除了开设秘书学、文书学、写作学、档案管理学等专业课外,基本没有开设会计学、统计学、金融信贷、保险、税务、销售、证券等课程,这些课程具有与工作相当或相匹配的行业知识,很多企业在选择秘书时很看重这些知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三是专业教材与实际工作脱节。目前所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没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不但在定位上不准确,而且在内容上与秘书工作的流程不相吻合,可操作性不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四是教学方法和实际工作脱节。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多以讲解为主,不太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技能时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没有真正从秘书的实际工作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水平,还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近些年,文秘专业的学生进校时整体素质并不高,有些甚至是不适合学习文秘的,同时,由于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力度不足,毕业生质量并没有完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另外,很多企业对于商务助理型岗位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限制,文秘专业毕业生多半只能从基础文员做起,整体的就业质量不理想。

    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影响到专业的发展,问题不解决,势必会萎缩,甚至会淘汰。

    从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并不是不需要文秘人才,各行各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还应该不小,这个专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很有发展的必要。针对专业萎缩原因分析,应该相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二、让文秘专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人们对文秘专业的正确认识一是请业界有名望的专家学者通过大众传媒撰文或演讲发表对文秘专业的看法,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

    二是召开专业教育会议。在新生入学之初,邀请新生、家长、专业老师、专业负责人参加,一方面加强专业介绍,包括专业特点、市场需求、素质要求、就业前景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及其家长正确认识本专业,培养学生对文秘专业的兴趣,可以邀请文秘专业优秀毕业生代表现场发表演讲,为专业正名。

    (二)改革招生政策做好专业包装宣传在2013年的招生计划投放中,学校应该向文秘专业适当倾斜。同时,对于计划的投放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应该将文秘的计划投放在经济发达或者中西部公务员考试政策优惠的地区。将现在的文秘专业改换名称,改为“商务助理”或者“人力资源管理”让人一看便知的管理型名称。同时加大专业在校内外的宣传力度,利用二课或者协会在·32·校内外开展系列活动,也可以将学生送到学校各部门进行实践、实习,让学校老师通过对文秘学生的指导,知晓文秘专业的存在。

    (三)加大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专业竞争力一是打造双师教学队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加大专任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和外出培训力度。保证骨干教师每年实践时间不得少于30天。

    通过国内外进修培训、国内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定期顶岗实践、企业挂职兼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在企事业单位聘请一部分具有丰富秘书工作实践经验的优秀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能够现身说法,把宝贵经验直接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同身受,在前辈和同行的失败或成功经验中迅速成长。

    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开设课程,注重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首先,适当增加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要增加专业技能课的开设门数和课时,如秘书实务、秘书写作、办公软件操作等;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适当减少理论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是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满足教学需要。文秘专业教材滞后,极不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希望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一批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工学结合教材,做到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凸显操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建议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特别是主专业课程的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应从秘书工作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教学情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做为主,实现做中学;教师要注意多做示范,在做中教,师生同做,实现“教学做”合一。此外,还可以采取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结合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质量就会不断不高。

    此外,还应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可以与企业达成协议,为他们输送毕业生,也可以收集发布各类信息,还可以召开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京.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05(07)。

    [2]陈文蕾.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秘书,2005(06)。

    [3]赵丹绮.浅谈新世纪文秘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J].秘书之友,2005(07)。

    [4]汪溢.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5]陈蓓.试论高职秘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校研究文教资料,2005(18)。

    [6]闫振存.论主体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05)。

    [7]刘祥飞.试论高校文秘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主要对策[J].2011.

    【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 《曹操人格精神原因分析》
  • 作为曹魏政权的开创者,曹操、曹丕父子可算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有为之君。曹操以其出色的政治谋略和用兵之术,先后平定了雄据北方的军阀,成功地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那里几十年的诸侯割据局面,使中国的北方社会暂时得到了安定。在其父子统治期间,他们十分注意发展社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使汉末以来因战争而一度受到严重摧残的北方社会经济不断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锐减的人口逐步得到了回升,荒芜的土地重又开始了新的收获,残破的城市日渐恢复了繁荣,曾为一片荒凉的北方地区终于又有了新的生机。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因战乱而遭隔绝的与一些少数民族的关系重新得到了恢复,中原政权重又开始了在那里的统治。作为封建帝王,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使曹操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一般地说,对其持异议、有非议的主要原因和理由,基本上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他的人格上的非议。这一点一直是历史上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留有较坏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载,董卓发动洛阳之乱以后,曹操因拒绝与董卓的合作,而隐姓易名离洛阳东逃。其间,曾路过好友伯奢家。恰逢伯奢不在家。半夜里,曹操听见响动,疑是伯奢的儿子要加害于他,便杀了伯奢一家八口,匆匆而逃。事后,他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单纯就这一件事来看,曹操杀了那么多人且又是好友之家小,实在是有些残忍,但由于他是在隐姓埋名潜逃的特殊环境下,疑心较重,而非故意杀人,倒也还可以使人原谅他。但在他的一生当中,始终把那句话当做人生条,也就难怪引起人们的非议了。在曹操的一生中,他常常是翻脸无情,卸磨杀驴,在做人上,有时嫉妒心很强,善用权术而显得比较奸诈,甚至是乱杀无辜,所谓心狠手黑。曹操很惜人才,但对于聪明过己者,又总是难免心怀嫉妒,尤其是有大才而又不太愿意听他使唤的。对杨修,曹操是很佩服其才华的,但同时又勾起了心中的嫉妒和猜忌,终于,他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除掉了他。当时有位恃才自傲的祢衡,因受到了他的辱骂,曹操又气又恨,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他明知刘表一贯器小不容人,便把祢衡送给了刘表,借刀杀人之意已然昭然若揭。最后果不其然,刘表不容祢衡而把他转送给黄祖,而被黄祖杀掉。仅此一事,我们便可窥到了曹操在做人上确是比较阴险。他借刘表、黄祖之手除掉了自己想杀的人,却又不担恶名,最终,刘表、黄祖胡里胡涂地为曹操所利用而留得千古骂名却自不知。对娄圭(子伯),他常常叹息,“子伯之计,孤不及也”,最后娄圭还是难逃曹操为其布下的罗网。还有许攸、孔融、崔琰等等,他们虽曾是曹操的老朋友,但都因才气名世而有过于操,终为其所忌而死于曹操之手。对华佗,可算是他卸磨杀驴的典型,曹操一旦认为他对己无用,便决然除掉。再如“小斛授粮”之典故的产生。当曹操在攻打黄巾起义军时,为军粮不足所困挠,便采取用小斛授粮的办法鮨扣军粮。后来为人发现,言曹操欺骗大家。曹操便以小斛授粮、盗窃官谷的罪名将主管发放军粮之人斩首。显然,他是死在了曹操的计策上,成了替罪羊。李宗吾先生在《厚黑学》中曾评价曹操心狠手黑,实际上亦不为言过。曹操确实是敢杀人,以至于乱杀无辜。当初,他带兵攻打徐州,一次就在泗水边坑杀数万口人,致使泗水为之不流。再有如多次屠城,史书均有记载。相比之下,至于其身边的宠姬和曹植妻子无端被其所杀,那就算不得什么了。就此来看,曹操的言行所反映出的其为人处世之原则,确是难免不为人们所非议。

    第二,由于受到“家天下”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以刘备为汉室之正宗后裔,认为他做皇帝是顺理成章之事,而曹操挟持了汉献帝,争霸天下,是不仁不义之“奸臣”。对这一点,我们不以为然,历史地看,天下本无姓氏,有德有能者起而争天下实为在所难免,属情理之中。曹操于乱世之中图谋霸业并没有错。并且,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已失掉天下之民心,且在权力上已成傀儡,即使曹操不挟持利用他,别人也会这么做,这并不存在什么奸与忠的问题,而恰恰说明了曹操的政治远见和计谋的成功。

    对此,我们以为,曹操在人格上的某些为世人所鄙弃的表现,当然是不足为取的。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仅仅把眼光只盯在这一点上而不计其余。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人格的修炼固然很重要,但后人的评价,应主要看其对历史的功过,而不仅局限于他的人品如何,不然,势必造成偏颇。作为一代英杰,曹操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政治家的风度。在对待做皇帝的问题上: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献帝进曹操爵位为魏王,次年,皇帝诏魏王设天子旌旗,立曹丕为太子。也就是说,此时,曹操无论从名到实都已具备了做皇帝的条件,且在实际上他已经行使着皇帝的权力。他半生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当上这个皇帝,他心里想当皇帝,但名义上却始终没有这样做。尽管,他没有做名义上的皇帝,实在是有一个政治家远见,如果他当时做了皇帝,就有可能会出现新的社会混乱,这既不利于社会,也会使得其反而不利于自己。袁术的前车之鉴就是明证。比如对刘备,当初,他明知刘备将来会成为夺其天下的强大对手,但为了大局,他没有采纳程昱等人要他杀掉刘备的建议。据载,当时刘备为吕布所破,失下邳而不得已投靠曹操,程昱劝操杀之:“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民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但曹操以为,“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表现了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气度。

    曹操很注意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如“以发代首”就已成为千余年来的有名典故而为世人所奉扬。在征讨张绣时,曹操率军路过百姓的麦田边,下令不准践踏麦田,违者斩首。不巧,曹操自己的坐骑受惊跑进了麦田,曹操即请主簿议罪。主簿认为他是军中主帅,不可以治罪。曹操认为,如果制定法令的人违法而不被治罪,怎么能统帅部下呢!于是以剑割下自己的一绺头发,以示受了髡刑。无论怎么讲,在封建时代,作为权柄齐天的曹操在当时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当然是难能可贵的。

    在对待生死问题上,曹操也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开国一代风范的先导。在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认为目前国家尚未安定,因此,他死后,不可大办丧事,驻防各地的将土也不要为此而离开职守。他的坟墓也不封不,不以金玉陪葬。为此,他的“天下未定,不得遵古”的遗训,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曹操年少即聪明过人,后虽半生戎马倥偬,但仍没有放弃在学问上的探求。他通晓兵法,善治兵书,著有《孙子略解》、《孙子注》、《兵法接要》等,文学作品后人辑为《曹操集》,其中,有诸如《观沧海》等许多名篇、名句都是脍炙人口、留传后世的佳作。

    曹丕一生喜好文学,曾与当时一批文坛名人过从甚密,结为好友。他的著作有《典论》五卷,《列异记》三卷、文集二十三卷(今已散佚)。明代人辑其作品为《魏文帝集》,现存辞赋约三十篇、诗歌约四十首。

    曹氏父子积极提倡活跃思想,繁荣文学。西汉以来,由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人们的思想受到禁固而僵化。加上传统中国的文学始终和政治有着直接的联系,政治的僵死会直接影响到文学的僵化。在这种形势下,他们提倡解放思想,繁荣文学,无疑对当时学术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父子的功劳。在其父子的支持和带动下,“建安文学”人才辈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安七子的出现,使得魏晋文学更加蔚为壮观。

    曹丕重视招揽,团结文学之士,使之聚结而为邺下文学集团,并成为邺下集团的领导人,曹氏父子成为邺下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氏父子的文学理论和作品在当时和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著,对文学的体裁、文学的作用、文学批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提出“文气之说”,第一次提出文体论。为此,曹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初祖。

    在文风上,曹氏父子反对形式主义,反对传统的文人相轻等陋习。曹丕继承了汉乐府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加以创新和发展,改革了五言诗,创造了七言诗,使诗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后来的历史上,刘勰、沈约等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曹丕文学思想的影响。

    曹氏父子除了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外,还以其独有的才气和谋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发人深思的典故和佚事。

    望梅止渴: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在返回的途中,时逢天气酷热,又找不到水喝,士兵干渴难忍。曹操见状,心生一计,对下属将士说道,前面有一片梅林,走到那里就可以吃到又酸又甜的梅子。士兵听说梅子,就好像吃在了嘴里,以致于流出口水来,于是解除了干渴,重又振作起精神,继续赶路了。将此总结为“望梅止渴”。这一典故,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诵。

    题门:杨修任主簿,修建相国府门。曹操看过后,一言未发,而让人于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见了,便让人将门扒倒重建。原来曹操在门上写“活”字,是说一个“阔”字,言外之意是在说门太宽大了。

    人一口酥:有人曾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盖上写了个“合”字,送给群臣。但众人都因未解其意,而未敢置可否,当传到杨修面前时,他张嘴就吃了一口。其实,曹操正是这个意思。“合”字折开来就是人、一、口,连起来,这“人一口”不正是要大家每人各吃一口吗?由此,我们既可看出杨修的聪明,尤可看到曹操的才智。

    捉刀:曹操曾欲接见匈奴使者,因感到自己相貌平平,恐为匈奴人耻笑,便让崔季皀假扮他来接见匈奴使者,自己则扮作卫士,“捉刀立床头”。事后,曹操派人探问匈奴使者对魏王有何印象,使者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但床头捉刀之人,“此乃英雄也”。由此可见,曹操的不凡气质确是出类拔萃,外表的装扮是掩饰不住的。这一典故,后人多用来形容为人代笔,替人写文章。

    学驴叫:曹丕素与王粲友善,关系颇为密切。王为当时颇负盛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有个嗜好,喜欢听驴叫。他死后,曹丕前去送葬,对周围的人说,王公平日好听驴叫,我们何不各学一声来送他呢!于是大家都学了一声驴叫,以示为王粲送行。

    凌云台:据史载,221年(黄初二年),曹丕主持设计、建造了洛阳凌云台。台上壁方13丈,高9丈;楼方4丈,高5丈。凌云台构造十分精巧别致,台虽很高,常可随风摆动,而终无倾倒之危后,魏明帝(曹睿)登台,非常害怕,便另以大材挟持之,旋即颓坏。

    相煎何急:曹丕即位后,想找个借口除掉其聪明过人的胞弟东阿王曹植。一天,令他七步之内作诗,不然杀头。曹植作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虽是曹丕做得很不对,但却反映了曹植的聪明过人,他既解除了这次曹丕想治罪于他的危机,同时又讽刺了其兄行为之不应该。但这一脍炙人口的典故却一直为庶人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