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比真可怜。”
刚刚读完《警察与赞美诗》的我,心想。
这部短篇小说,我读起来异常轻松。换句话说,这真是个可笑的故事。小说中叙述了一个叫苏比的流浪汉,大冬天的饥寒交迫,就想进监狱去过冬。他一次又一次地“以身试法”——吃饭不给钱,拿石头砸窗户,当着警察的面调戏妇女,扰乱治安……但是屡试屡败。气呼呼的苏比偶然听到了教堂中传来的赞美诗,敏感的心受到了感化,他决定去好好找份工作,改邪归正。然而最后欧·亨利式的结尾令人瞠目结舌:他被逮捕进了监狱。
欧·亨利用了一中幽默的口吻,诉说了一个充满粉刺意义的故事。“为非作歹者无人过问,有心从善者反入牢门”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作者想吐露的真相。我的注意力却并没有放在这里。
之前,苏比坏事做尽,穷凶极恶。直到听见赞美诗的那一刻,才恍然觉醒,准备洗心革面好好做人的苏比却又被拖进了黑暗的深渊。是啊,上帝就像一个爱捉弄人的小孩子,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苏比从一开始就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会沦落至此吗?再者,他到现在才领悟过来,机会早已悄然溜走。
常怀一颗善良、向上的心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狱中的这三个月,苏比你一定要怀着对未来的希望,这些日子定会让你磨练,蜕变。等三个月后,那时的你,一定不会再是曾经可怜的苏比了。
这的确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为了三个月不愁食宿,流浪汉苏比一次次故意作恶,盼望能被警察老爷相中.被送进那旧思夜想的冬季寓所—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他去砸商的橱窗;他饱餐一顿后,却恶作剧地声明自己不名一文”;他“扰乱治安”,在闹市中大吵大闹……而这一切,警察都视而不见,“偏偏认为他是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国王。”
正当苏比为自己的被捕计划屡展失败而懊恼时,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和管风琴的乐音使他突然良心发现,池想起了自己生污户曾有过的“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一股强烈的迅速的冲动激励他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的人。”此时此刻,我们作为读者是多么为苏比感到高兴和庆幸啊!幸亏他前几次没落入法网,否则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悔过自新了.这似乎是一个十分美满的结局,然而,紧接着,故事的结尾却大大出人意外,就在苏比为自己的今后勾画美好的蓝图时,察那可爱的手终于落在了他身上。”此时,我们感到惋借极了,不禁诅咒这可恶的警察来的太不是时候,诅咒他扼杀了苏比的新生.对苏比的结局感到愕然。
其实,仔细想来,对苏比结局的处理,正反映了作者对社会观察的深刻.苏比的被捕,虽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尽在情理之中。他多次犯罪却消遥法外,而刚刚想改恶从善时却被不公正地逮捕,这不正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黑自颠例,是非不分的本质吗?许多表面上的正人君子事实上也在做违法的事情,而瞥察对他们却孰视无睹.当苏比去抢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的绸伞时,那绅士不是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何答吗?—“我…要是这伞是你的我希望你别见怪……我是今天早上在一家饭店捡的……要是你认出来这是你的,那么……我希望你”可见这个堂而皇之的阔佬才是个真正的窃贼、罪犯;而可怜的苏比只不过是为了能在严冬找个御寒的栖身之所才被迫犯罪的。正是这善恶颠倒的社会造成了苏比这畸形的心态,这黑暗的社会根本不允许苏比去做一个正直的、光明正大的人,只能是把他再次推入监狱,三个月刑满后,他的命运还只能是流浪、流浪....被迫犯罪,犯罪……
作者以它曲折的情节,尤其以它出人意料的结尾,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使文章的主题含蓄而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