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剥笋式。也可称为层进式,就像一层一层地剥掉笋壳,最后露出笋心,从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地逐步深人剖析,最后使主题跃然而出,以取得“出乎意料之外,人乎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冷静分析的、层层剥皮的掏心战法。前面提到的《电的利弊》就是这样,它由远而近,自外而中地讲过刑具的运用,然后举出:“现在之所谓文明人造的刑具,残酷又超出于此种方法万万!”在层层剖析中,揭露了反动当局的残酷暴虐。“剥笋”的过程就是由表及里、层层深人、去伪存真的解剖分析过程。它要求作者有深刻的思维,严密的逻辑,见微知著的机敏,冷静透彻的分析和高屋建瓴、一语破的准确判断!它对作者思想水平、艺术功夫要求较高,是需要在写作实践中认真领悟体验的。
(4)串珠式。先取同类性质的问题或事例加以集纳,“聚事以类义”,用以论证一种观点,阐明一个主题。比如一篇《近水楼台不得月》的杂文,把广州部队司令员下哨所辞退酒宴、辽阳市房产局局长两次让房、秦皇岛市领导干部按《准则》精神办事等材料,串联在一起,就事论理,歌颂他们“近水楼台不得月”的高尚情操。运用串珠式结构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选的“珠”要确有典型性;二是必须是同类“珠”才能“串”到一起;三是“珠”的多少、详略均要适当;四是这些“珠”只是论证的材料或论据,只能居于从属于“论”的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便有臃肿、失重之虞。
层层深人,步步递进,犹如剥笋一般,始露其表,逐层及里;初剔外围,渐触内核,及至最后,豁然显现主题的光辉。且看鲁迅(电的利弊》(《伪自由书》):文章始而讲日本幕府时代大杀基督教徒时刑罚的残酷,继而讲中国古代还有更残酷的刑罚,进而讲现代中国“残酷又超出于此种方法万万”。最后,作者慨叹:“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盖不但电气而已。”由这巧妙的慨叹而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般,将反动统治者的野蛮、残酷,旧中国的落后、愚昧大字揭示了出来,从而完成了说明主题的任务。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且介亭杂文》)中,鲁迅则始而讲上海“华界”尊孔“盛典”中,听到了当年孔子听得“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继而讲到余姚人夏以来,因天时亢旱,河水于涸,住民饮料大成问题,以致口渴争水,酿成人命。末了,鲁迅挥戈一击:“我们除食肉者听了而不知肉味的‘韶乐’之外,还要不知水味者听了而不想水喝的‘韶乐”,一针见血,极其辛辣地讽刺鞭挞了反动当局不顾人民死活的丑恶嘴脸。层层深人开掘主题,依赖于环环紧扣的严密逻辑和由表及里的解剖功夫,而这二者又依赖于作者察幽洞微的深刻性。所以说,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和严格的政治思想锻炼,是杂文作者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