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和文化积淀,其中包括绘画、雕刻、设计等艺术的传承。自从学校社团全面开启后,使我们的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我更是首当其冲选择了陶艺。
陶艺让我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和满足感,在陶艺作品中,我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陶艺也让我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也让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下学习过程吧。先将泥巴揉搓均匀,用手掌把裂缝和气泡拍打结实至饼状,将双手打湿,用双手的掌心按压泥团的中心,在手扶,右手捏,把胚拉高。听着是不是特别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急躁;每一步都要静下心,慢慢来,这也更锻炼了我的耐力和毅力。
加入社团后也并不轻松,每次手上都糊满了泥巴,裤子和衣服上铺满了粉尘,全身上下脏脏的,老是被别人说:你们是去挖煤的吗?”因此也落得了一个外号:“泥巴社团”。
望着同学们一个个放弃的身影,我的心也曾动摇过,但理智告诉我,坚持,坚持!在几个月的坚持下,终于迎来了“果实”,正所谓“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第一件作品终于完成了,我做出了第一个陶瓷项链。它如一颗水晶般明亮,样子是一个小糖人,它身着黄色T恤,下身则穿蓝色短裤,真是可爱。我见妹妹喜欢,便送给了妹妹,看着妹妹高兴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坚持,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坚持下去,你必能看到成功的终点。
杂文中经常有“什么什么的联想”、“从什么什么想到的”、“从什么什么说起”以及“有感于什么什么”等类题目,这就是“联想”;还有一些像《暇狗的风格》、《螃蟹及其它》、《猪笼草与“天然盟友”》之类的题目,这就是类比。联想往往是从一个形象的东西,由此及彼,引出另一个同类或异类的形象来,通过二者内在的联系,生发议论,讲出一番道理。例如《进城的联想》,由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我们刚刚“进城”时,学工业、学建设,由不懂到懂的情况,联想到我们今天搞“四化”和当年“进城”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也一定能够由不懂到懂,由外行变为内行,从而搞好“四化”建设。这样联想,自然合理,鲜明形象,给人以鼓舞、信心和力量。
类比则往往是用一种鲜明的形象来对比所要论述的人或事,由它们的相同之处,将二者归纳成类,互相联系,予以扬抑褒贬。例如“五四”前后,国粹派吹捧古代文化糟粕为国宝时,鲁迅比喻这种宝贝实为“无名肿毒”,而在国粹派看,却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见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九》);30年代,鲁迅又用“媚态的猫”、比它的主人更厉害的狗,来类比自我标榜“永抱住文学不放”、而实为国民党走狗文人的“第三种人”,再以上举《截狗的风格》和《螃蟹及其它》两篇杂文为例,它们分别用为虎作怅的俄狗、横行的螃蟹、流泪的鳄鱼、发议论的蚊子来类比和批判“四人帮”及其同伙,既辛辣形象又充满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