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对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5:18:34
  • 《高三作文的对策》
  • 有关高三作文的实用对策

    一、肯花时间,训练有序

    由于高三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在复习时总会根据各专题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灵活多变的复习。可一碰到作文就显得底气不足,没有了规划和方向。想起来每天打一棒,想不起来几个星期打一棒。其后果就是:老师“哼哧哼哧”地改出了一大批“问题”作文。纠结的是这些让你揪心的问题并不能反应学生作文的真正“问题”。问题不明朗,薄弱链就补不准,其复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作文复习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我们怎样有序地将这一薄弱环节补上又不影响其他专题的复习进度?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复习计划中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不能“铜匠的担子挑到哪响到哪”,无的放矢,劳而无功。针对高三作文训练,要舍得花时间,不能因为高三的特殊性而盲目零散地随意布置作文题目,要制定周密系统的计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项推出。如就时间而言,可以实行“双周讲,双周练”;就类别而言,可以先进行文体中的议论文训练,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必修一教材里的《劝学》《师说》这两篇经典的议论文作为范文,将议论文训练穿插在复习当中,基础与作文两渗透、两不误。然后再进行记叙文等其他文体的训练。接着对议论文中的“分析说理”,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等要点、难点部分进行专项细化训练。为了防止对其他专题的复习产生影响和冲击,作文训练要在总揽全局之时,着眼全程,巧作安排,始终把握平时上课与作文训练的双轨并进,始终把握其他专题复习与作文训练的双轨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张弛有度,既能兼顾防偏,整体推进,又保证了作文时间和写作强度。到其他专题结束时,作文训练也告成功,能做到两不误、两加强。

    二、分类讲评,注重实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语文教师都认同这样的观念:作文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写得多了,自然“百炼成钢”。所以,有些教师要求周周练,甚至天天练。可是每次练习后,却不作深层的分析,只是模拟高考打一个分数,然后无关痛痒地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说一下总体情况。这种高耗低效的的方法,不但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甚至谈“文”色变。如此重量轻质,作文复习的效度和信度不言而喻。很多教师不太重视作文讲评,即使讲评也喜欢采用大范围的讲评,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在这一环节上取得一定实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尝试了分类讲评,效果较理想。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每次批改时,先将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归类。如先按文体归类,再按题材归类,然后按出现的问题归类。这样逐步分类后,全班的作文就会被分为几组,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讲评,效果较好。比如,在一次《有这样一种声音》作文练习中,笔者就做了如下分组。1组(11篇)记叙文。写父母的“声音”,展现亲情的伟大。有2篇情感真挚,细微到了父母的叹息声、脚步声、叮咛声等,于细微处激起了情感的千层浪。但还有9篇淡而无味,同样是父母的关怀、爱护声,但泛泛而谈,平铺直叙,空洞无物,不能打动人。讲评重点:怎样用细节描写打动人。2组(13篇)议论文。论证时,都运用了一些名人的事例作为观点的'支撑,但有的学生仅是对这类名人事迹作了一些介绍或整段都在介绍名人的生平经历,缺乏事例的分析。讲评重点:议论文如何分析说理。3组(10篇)议论文。论证时,所举的事例与观点值得推敲,表面上扣题,实际上材料与观点相去甚远。讲评重点:议论文如何扣题进行论证。4组(6篇)记叙文、议论文。为了达到结尾扣题的效果,很多学生都喜欢在结尾点题。但真正升华主题的很少,大部分都是简单地回应一下论点,很机械,很肤浅。而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语言,挖掘素材背后的典型意义,让所用材料深刻,加深作文的深度,使文章耐读耐品,这才是高级扣题。讲评的重点:怎样写好主题句。讲评之前,让小组成员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与教师交流。这样,讲评就有了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讲评课的实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保高考语文成绩的优秀率,不管班级以什么形式进行讲评,教师都要在每次作文批改中留有专门的时间给班级的“种子生”和“临界生”,对他们进行面批,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的方向。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形式的讲评,小组划分不能太细,越细教师备课的负担就越大,应该抓住大的方向,小范围的问题个别解决,这样才能在达到实效的同时不占据过多的时间。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工程,让这项工程宏伟壮观,没有定法,贵在得法。而能不能“得法”,需要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

    【有关高三作文的实用对策】

  • 《高中语文名师分析语文形式及对策议论文》
  • 高中语文名师分析语文形式及对策议论文

    高中三年级语文学习能力相对知识积累而言,尤为可贵。庞杂丰富的题库,有限的冲刺时段,经常困扰着莘莘学子。于是,如何配制一把“万能”锁钥,应该值得我们重视。这次卢湾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采取了全区统一命题、集中阅卷的形式。笔者以一些试题为例,来谈谈语文学习能力的问题。

    现代文学习的“天机”

    现代文语段是主观能力题充分展示的平台,也是学生们最感不易把握的时常失分的题型。如何寻找“天机”呢?实践中,我们要牢记三句“心诀”:其一,要学会咬文嚼字,吃透审题中的关键词含义;其二,注意把握语意环境中具有相关联系信息的标志词关键句,即将问题置于一个环境中整体地进行分析认识;其三,在回答有关主旨、方法等问题时,将语段中的信号找对,找全,在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完整。如试题“大自然。积累了无数‘天机’,‘天机’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曰:“天机”的含义指大自然的内在规律、奥秘。解答此题的思路是:咀嚼“天”为自然,“机”为规律。又如:本文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常理出发,参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得出信号:环境的凄凉烘托了人物心情的悲凉等等。再如:“不朽的失眠”的主旨把握。

    《枫桥夜泊》的创作者张继,科举落榜,落魄回乡。半夜于江畔失眠,惆怅失落之际写下了流芳千古的不朽之作。结合“不朽”的理解,我们分别要找到“失眠”、“失落”与创作的心理联系,将分别对应的关键信息找全,便不难得出较为正确完整的答案来。

    现代文题目中的选择也要注意以上原则,认真比较原文,找到类似或差异信号。如有一题的选择项是“科学家研制出了比钢丝坚强得多的人造蜘蛛丝”,而原文中有“正在研究”一词,显然不符。

    文言文学习的“规则”

    文言加点词释又有三句要领:一看位置,二看词性,三作解释。如“一邑之医举十人”句,“举”的位置居中为谓语,当解作动词,然后释“举荐推荐”意。位置最重要,决定一切。文言句子翻译也有三句要领:一要逐字翻译(除专有人名、地名、官名照抄外),这是区别古今异义十分重要的一点。现代汉语常常两字一义,如“睡觉”,即睡;而古义则译为“睡醒”,一字一义。二要做到“省略要补齐”,尤其是主语,或者“之”、“于”类的代词和介词等,以括弧标明,使句意完整通顺。三要注意“倒装要还原”。如宾语提前,定语状语后置等,一定要按现代文语序还原倒装。

    文言文的主观题较多体现在主旨、方法与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方面。“规则”是:记叙类文体多注意文尾中心句,议论类文体多关注文首中心句。能用原句最好;若无,则可退而求其次,找出抽象概括意义的中心关键词也可,然后再自己组句。其他类型的主观能力题要强调“对号入座”法,将问题放入所对应的语段或句子中去,仔细比较参照,与现代文学习的.一些方法相似。

    作文学习的“道道”

    这次卢湾区高中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的作文题是《你行,我也行》,这个题目也是明年上海特奥会的口号。与今年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样,为全命题作文,且题目带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要做好此类型作文,须注意三点。

    审题为首要。如何审抓关键字?关键字共有三个。一为“你”,不能写成“他行”,“别人行”或“你们行”,而且要典型,如刘翔、好男儿某某、贝多芬等;二为“我”,不能写成复数,要联系个人。三为“他”,突出两者间关系,我要向你学,我不输给你,表达自信与努力,更可以写出层进感来,如“也行,一样行,更行,将来行”等等。

    选材为次要。只有空洞议论或抒情是不够的,要有精采的材料来佐证,而且要典型并具知名度才能说服打动人,如上所举。

    角度为三要。角度的选择宜突出:小、巧。小巧易写透,写生动,以小见大,以点写面。写三个“你”,不如写一个“你”的三大长处,再以“我”来对应。

    今年语文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也有类似的“三要”道道。当然,框架布局、语言文采、修辞象征、详略正反等等,也很重要。限于篇幅,不予赘述。

    综上所言,供高三学子参考,祝愿大家“你行,我也行”,共同掌握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方法。

    【高中语文名师分析语文形式及对策议论文】

  •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论文》
  •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论文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有诸多方面需要改善,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管理水平的提升,对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有着实质性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以及管理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加以剖析,最后探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优化策略。

    0 引言

    在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同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提升有很大的障碍,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对实际管理水平提升和促进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分析

    1.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内涵分析

    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小型水利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池塘和小型水库以及管道等等内容,加上使用的作用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形式。有进行配水的,有进行引水的,也有进行蓄水的。这些水利工程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1]。

    1.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分析

    从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情况来看,有以下特征体现:在公益性特征层面,主要体现在,小型水利工程需要政府扶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为农民日常饮水等提供方便,为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方便。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生产稳定的重要基础,这些都需要通过政府扶持,在投资的回报率上有相对长的周期。

    另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特征还体现在,和群众的结合性特征层面。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和农民进行紧密的联系才能实现。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农民朋友进行详细的指导,将管理技术和理论知识进行细致的宣传教育。还有一些基础性的调研工作也要有效完善,这些工作才能有序地完成[2]。

    还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宏观调控特征也较为突出。这一特征主要体现为: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相对复杂,所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这就需要通过宏观调控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效率提升。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来看,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型水利工程在维护资金层面比较缺乏,在后续的管理力度上还有待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建设缺少科学规划,重复建设的问题时有发生,而且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安全隐患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另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也存在着轻视管理,重视建设的问题。面子工程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详细分析,找到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管理水平的提升[3]。

    2.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实施优化,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在施工责任上明确化,将责任制度有效落实,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在生产方式以及管理上结合实际加以优化。要充分重视水利工程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现设计不合理要及时修改完善。

    第二,要完善建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进行管理上的创新。针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制。在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制度的科学性和落实情况。在实际的制度操作中,要充分保障操作的合规合法。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要加强管理[4]。

    第三,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保障管理的可持续性。这就需要农村地方政府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充分重视,使水利工程的维护费用得到有效保证。只有管理资金得到保证,才能真正促进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持续性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的有效价值上才能最大化的体现。

    第四,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的应用,注重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想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必须在先进的技术应用层面得以充分重视,使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管理中得以应用,这对信息的传达,以及管理的效率提升方面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5]。尤其要注重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从理论上和技术操作层面有效实施和配合。只有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才能真正有助于农业生产效益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小型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各角度加以分析。管理方案要科学制定,与注重实际、结合实际的管理要求相符合。这样才能保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主要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特征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重点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策略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实际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论文】

  • 《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浅议论文》
  • 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浅议论文

    1研究方法

    本文对农民工作如下界定:农民工是指拥有农村户口,在农村拥有少量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打工或经商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民工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从所从事的职业来看,他们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农业代耕);从收入结构来看,打工所得工资或经商所得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组成部分;从所享有的权力、义务来看,他们在城市中从事着最苦、最累的工种,而他们所获得的收入却是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他们的保障力度也远远达不到城市居民的水平;从社会地位来看,尽管他们长期居住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但受户籍制度等的影响,他们是被边缘化的一群人,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的状态。当前我国的农民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另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

    2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

    由于我国实行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化壁垒,长期以来,广大的农民由于身份的差别而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但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入城镇务工,并从事着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苦、累、险的工种,而收入却比较微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经济条件使得他们更需要医疗保险来为他们提供保障。否则一旦遇到工伤、疾病或者年老、失业等状态,将使农民工处于孤立无助的艰难境地。由于农民工远离家乡,他们不能加入新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虽然农民工身在城市,却由于自身职业限制和户籍限制,使他们不能进入城镇医疗保险。这相当于将农民工排除在了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之外。配套我国实行的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化结构,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供给具有“二元结构”的特点。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主要是我们所讲的“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此体系保障项目较齐全,能够较好的保障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其中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近几年才开始在农村开展,且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差别很大。相对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当薄弱。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又由于自身职业和户籍的原因不能加入城镇医疗体系。并且考虑到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会增加成本,雇佣农民工的个体户、企业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持消极态度。目前有部分地区开始试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但这些措施没有考虑到农民工的就业不稳定、工作流动性强、社会保险账户难以接续等特点,不适应农民工的需求。导致农民工参保面不广、参保率不高、积极性不大,现在急需建立一个新的适合农民工实际的社会保障制度。

    2.2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2.1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法律维权意识差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早、较快的省份。也是吸纳农民工较多的省份。而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广东省的农民工群体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农民工占了74.21%,而在这部分人中其文化程度超过半数都是初中文化。这就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很低。而从全国情况来看,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镇的差别较大,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文化程度差异也较大,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而由于文化水平的原因,使得农民工对于法律知识等的了解较少,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也不够,就算出现企业拒绝为农民工支付社会保险,出现工伤时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大多数农民工也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保障自身利益。

    2.2.2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在当前我国法制化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国家出台了一些制度也主要是保障城镇居民。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立法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现行的相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也都是行政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和各部委发布的指导性条例、通知、决定等,立法效力层次低。并且在法律出台后,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其效果并不明显。另外在基金的征缴方面也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即使雇佣农民工的个体户、企业不为农民工缴纳保险金,农民工也不能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在企业出现参保率低、拖欠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就导致了农民工对于参保的积极性也很低。这些都是由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致使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2.2.3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

    ①宣传力度不够,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民工医疗保险建设的制度,但是由于宣传和关注力度的不够,致使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对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行动上存在消极对待的心理。②地方政府的片面认识。某些地方政府仅从地方经济发展的眼前利益出发,忽视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他们认为为农民工参保,会加大地方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负担,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默许一些私营企业瞒报、漏报参保名额。正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这些片面认识,使得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推行更加困难。政府不仅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为了保护企业而损害农民工的利益。③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部分企业不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关心农民工的看病难问题,以缴费高、企业负担过重为由而没有缴纳医疗保险,并以此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

    2.2.4农民工流动性大,各地医疗保险异地衔接困难重重

    农民工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使得他们在一个地方只停留半年或者一年就会离开,流动性非常大。但是我国现在所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一般是市级统筹,如果农民工跨市就医,医疗保险衔接时就出现了许多困难。并且每个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等的不同,报销比例等方面都会有差别。所以一旦农民工出现跨市、跨省流动时,就只能将个人账户取走,统筹账户留在原地。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①农民工害怕自己在缴纳医疗保险后,不能从中受益,所以在一开始即不愿意投保。②雇主会利用农民工流动性大这一点做文章,会提出工作满一年才为其购买医疗保险等条件。使雇主在无形中规避了自己的责任。③加大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在年底会出现农民工退保高潮,在年后可能又会参保,这样就会造成反复参保、退保情况的发生,加大了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工作量。

    3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险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援助

    针对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政府可采取以下途径来解决:①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新闻、广播等农民工经常接触得到的媒介开展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针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普及。也可招收一些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或法律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到农民工密集区去宣传法律知识。如为农民工讲解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购买社会保险及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保险对他们的益处,使农民工法律意识加强;②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政府部门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与服务,为农民工开通法律援助电话,并成立帮助直通部门,免费为农民工打官司,维护他们的权益;③加强立法责任,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面对我国严重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存在很大的不公平待遇,农民工在入医疗保险时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而这些问题是由政府、企业、农民工三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政府所能够做的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劳动合同法》、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等劳动法律法规。使这些法律成为真正意义上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④加强农民工自身组织建设,输入农民工的当地政府应责成用工单位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在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能够使农民工拥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农民工进行维权时能够提供帮助。

    3.2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①要建立适合农民工需求的工伤保险制度。由于农民工所从事工作的特点,使得农民工身体上面临更大的工伤风险,而且调查发现农民工大多为年轻人,他们因为大病住院的概率较小。而由于日常的一些伤病需要买药医治的概率要大得多。所以现行的一些大病住院才能报销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工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适合农民需求的工伤保险制度;②要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医疗和大病保障制度。虽然农民工患大病的几率较小,但是一旦患病对于农民工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大多数农民工都是低收入群体,而且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可能使其患一些职业病。在缺乏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患病尤其是大病不仅给农民工造成身体的痛苦,而且还会导致失去工作,从而失去经济来源而陷于贫困。为最大范围地分散农民工的风险,也应当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大病医疗费用部分社会统筹的保障机制;③要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将其分别纳入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主要分为针对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和针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不同的农民工而言,他们所适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也是不同的。如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而言,如果其拥有比较稳定职业且已在城镇就业较长时间,则可将他们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可以按照城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而对于无稳定职业且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则可以设计出一个针对此类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如为农民工提供不同档次的缴费率,以供他们自由选择。并且监督雇佣单位根据农民工的选择缴纳相应的保险金额。而对于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则可将其纳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四是实现省级统筹,允许医保账户省内流动。目前的医疗保险大多是市级统筹,这使得劳动力在不同地区就诊时医疗费用报销困难,让农民工在就医时不敢选择大医院进行治疗,多数就在小诊所治疗,严重违背了医疗保险的初衷,没有解决农民工看病难的问题。实现医疗保险的省级统筹促进农民工医疗保险账户的衔接,降低了农民工受流动性大所带来的就医困难和报销困难。另一方面,实现省级统筹,规定统一收费标准,按等级制定报销比例,也有利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工作。制订统一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对于降低政府监管的难度有很大作用。

    【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浅议论文】

  • 《我国邮政储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议论文》
  • 我国邮政储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议论文

    1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

    1.1网点规模大,网络覆盖而广。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立,2012年1月2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过改制前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己成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而最广、客户最多的金融服务机构。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邮政营业网点遍及广裹城乡、ATM机随处可见。邮政储蓄网络系统不仅实现了在全国网点的通存通兑,还提供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极大程度地方便了客户,称得上是身边的银行,手边的银行

    1.2拥有客户众多、资金雄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拥有的本外币账户数、客户总数、本外币存款余额居全国银行业第五位;资产总规模居全国银行业第六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金优势十分明显,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商业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在大额协议存款方而的合作的不断加强,邮政储蓄开拓大额协议存款业务的前景十分广阔

    1.3设备及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性金融人才匮乏。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在营业大厅的设施及包含电脑、办公桌椅在内的办公设备相对陈旧,在提供给客户高速快捷的`服务与舒适的储蓄环境方而相对落后。此外,由于邮政储蓄隶属于邮政部门,与邮政业务、邮政速递物流、集邮以及代理保险、代发养老金、代发工资、代理国债、代收代付各种资费等业务部门同在一个业务大厅,在人员分配上,各职务换岗的现象时有发生,屡见不鲜,这样就给从业人员的培训及岗位技能的提高带来困难,更加不利于员工的管理,从而导致了业务人员从业经验少及专业性金融人才匾乏的现状

    1.4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有自己的优势,然而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发现和改正不足。外资银行在资产规模、管理体制、金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等方而优势明显;而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而存在优势

    2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邮政储蓄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如违规列支费用,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变相设立代办机构,违规吸收储蓄存款;将汇兑资金违规转存储蓄;公款私存、在代理业务中将资金违规转存储蓄、违反《个人存款实名制规定》办理储蓄业务、邮政局虚列成本、不合理挤占邮政储蓄资金、不及时上划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收入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邮政储蓄银行并非独立的企业或是正规的金融部门,而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作为中国邮政的一个业务分支部门而存在,邮政业务和储蓄业务混业经营、混业核算,因此,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薄弱,不利于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的监管缺乏深度和力度

    2.2收入结构主次错位、导致邮政部门经营重心的偏离。在邮政亏损严重的情况下,储蓄业务由于其成本低、风险小、收效快,成为了邮政部门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邮政储蓄理所当然地成了扭转的出路,并被寄予厚望,此外,邮政部门挤占、挪用邮储资金现象比较严重。邮局的工作重心被转移到了邮政储蓄业务上,作为主营业务的邮政业务反而被忽视。长此以往,邮政局性质将被演变成从事银行业务的特殊机构

    2.3设施陈旧落后、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由于资金投入、人力物力投入等方而的历史原因,邮政储蓄业务自开展初期就而临设施、设备差等问题,基本适应不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形势。此外,邮政储蓄银行由于与邮政的其他业务共用办公地点,在储蓄安全上不好控制,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不仅营业场所较小,空间的密闭性也较差,安全设施存在养隐患。另外,邮储网点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在服务工具方而也远远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

    3发展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对策

    3.1邮政储蓄与邮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两项改革协同进行,通过改革将通商、通政、通民三类业务分离。各类业务的收入和成本独立核算,自主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此同时,邮政体系应改善自身的运营机制,从根本上提高邮政体系的效率和服务能力,改变邮政部门经营重心偏离的现象

    3.2把邮政储蓄改制成真正意义上的邮政银行。只有做到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的分离,建立独立的邮政储蓄会计体系,形成邮政储蓄专门的会计核算,打破长期以来邮政储蓄与邮政业务统一核算的格局,邮政储蓄在资金调配与使用上才有了自主权,才能将资金投入向设备升级、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更新和网络建设上,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占用、挪用邮储资金现象的发生

    3.3借鉴国内外邮储银行的经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自身特色。目前,全球有很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邮政金融业务,各国的邮政金融在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上各具特色,因各国国情存在差异,邮政金融的发展形式和阶段也不尽相同,我国的邮政金融改革既要借鉴国外同行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邮政部门网络金融服务优势,开拓特色金融产品,特别是可以尝试与其他商业银行合作,拓展自身业务品种。邮政金融与所有零售服务一样,除了可利用网点提供服务外,还应充分利用商业信函、电话直销以及互联网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营销,建立自身的金融服务产品。

    3.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科技应用水平。邮储银行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不仅要进一步扩大网点的布局,还要加强网点基础设施、客户来源和信息化等方而的建设。可以设立一批示范网点,提高服务标准,做到功能全而化、区域细分化、服务人性化,进而带动所有的网点,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突出强化汇兑系统、电话银行和网银系统、信用卡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学习先进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科学严密的内控管理制度和体系,逐步提升经营能力,提高服务效率,拓展业务空间,从而吸引更多客户,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发展需求

    3.5提升业务人员素质,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邮政储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金融专业知识缺乏,因此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提高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迫在眉睫。可以采取素质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业务竞赛等方式,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制定相关奖励政策,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中,吸收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及公开招聘金融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是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员工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按照现代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创造有利于高端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4结束语

    目前,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存在的问题较多,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定位不准确、人力资源匾乏、软硬件设施落后等,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经营目标,注重城市市场的开发,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基础建设,推进邮储银行科技化、信息化建设。

    【我国邮政储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议论文】

  • 《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论文》
  • 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论文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不断加强林业的营造、建立与管理,使林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尽快探索一条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是当务之急。

    1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特别是迈进21世纪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林业经济的关注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产品多样化经营、林业政策法规的制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就林业资源面积来看,我国天然林面积、蓄积保持增长态势,人工林面积更是快速增长,林业采伐的重心逐渐由森林向人工林转移,林业个体经营比重也获得显著提高。总而言之,我国林业经济已迈入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

    2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2.1林分质量较差

    近几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略有上升,但人工林体系与天然林体系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缺点,人工林林分由于品种比较单一,林分稳定性不强,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弱,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难时容易出现大面积甚至全林分的死亡。还有,林木生长周期较长,目前所培育的多是中幼龄林,到这部分森林长到可供人类使用的成过熟林时,尚需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的时间,等待的时间相当漫长,所以我国目前处于一个森林经济的低产期。

    2.2林业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例如林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结构不合理、思想认识上有偏差等。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规模比较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林业产业化的总体进程。另外,我国林业产业的结构、布局不合理,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造成了我国林业产业不能适应现代林建设的局面,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少数干部群众把林业产业化等同于木材加工业,没有正确认识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林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林业资金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与林业产业相关的一些优惠政策也很难出台,从而影响了林业产业化经济效益的发挥。

    2.3林业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的林业生产技术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林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林业生产效率低下,许多林业生产活动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与此同时,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不高,加大了林业生产的强度,对林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难题。生产技术的落后还体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这一方面,由于没有一支专业技术强、素质高的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林业生产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总之,我国林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这成为了林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瓶颈。

    2.4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

    我国比较重视林业的发展与管理,对林业的管理体制也进行过多次改革,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是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政企合一是目前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以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为主体,采用行政手段对林业产业进行直接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管理环境,不利于地方林业的经济发展,使得林业企业无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导致了林业管理水平比较低,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比较缓慢。

    3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

    3.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合理利用林分并大力提高森林质量

    对于现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应将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到底,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维护和调节我国仅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必须让损失殆尽的天然林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对于目前正在建造的人工林以及人工次生林,更需要学习自然的进化方式,随着林龄增加,及时进行抚育间伐,及时调整人工林林分结构,改变其单一性,增强其抗逆性,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同时,改善林分内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使其能够尽快地发挥经济效能。对于林木优良种联合攻关、学科思想互补、学科边缘拓展、产生横断学科趋势的产物。针对林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与政策、区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方法等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加强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与政策、森林资源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3.2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

    我国林业经济改革的主题就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我国林业主要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经营公益林,促使商品林真正地走向市场。林业分类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将林场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类,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对林场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林应该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管理,通过实行森林效益补偿机制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商品林的资金应该由生产经营者自主解决;三是建立适应两大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改进森林的经营方式,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来制定适应各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以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同时还要根据两大类森林资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经营方式并进行改善。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解决木材短缺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林业的整体效益。

    3.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关系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环境下林业产业的新发展,可以不断地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对树种和林种结构进行调整,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环节要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交通状况等来选择适宜的树种、林种。另外还要向深度延伸林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中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延长林业的产业链,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研发新产品,更新换代老产品,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是指森林旅游业,我国的森林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规模小,设施也比较落后,但其发展潜力大,前景十分看好。因此,要加快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其宣传力度,多渠道引进资金,将森林旅游业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科技兴林,依法治林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林业的管理不仅要有行政管理,还要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进行全面管理,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大林业产业的执法力度,保护好林业环境,健全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同时实施科技兴林,加大林业科技人员培养力度,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林种、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林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需要。为此,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林业资源,加快林业资源的营建,合理地选择造林方式、方法,统筹规划,提高森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率,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庄瑷宁 金胜男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论文】

  • 《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 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那么你有了解过议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所谓绿色农业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全新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一种突破与创新。本文主要就是对绿色农业经济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并为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绿色农业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必然趋势,是市场需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造的产物。对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能够找到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才能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做到扬长避短,也就有助于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农业经济以传统农业经济为基础,将市场发展作为导向,以期能够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的,是可持续额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业生产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就目前来说,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大部分农业地区还是继续实行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这就导致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还缺乏集约化与规模化。[1]受到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此就使得绿色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有三点:首先,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使得企业用地与房地产用地面积不断增多,大大减少了耕地使用面积,随着耕地的流失,导致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次,市场适应能力不高,虽然我国粮食产量逐渐增加,但这远远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农业生产耗费了较高的成本,而产品质量却不高,因而就致使在销售农产品上存在着许多困难。最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追求短期效益为主,造成我国农业用地的质量不断下降,这也就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业经济的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十分不利。

    二、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绿色农业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势必会将产业化的经营与合理的规划、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适应。在产业模式上,绿色农业经济能够发挥出带头的模范作用,将生产、加工、销售等形成一条产业链,绿色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将会不断增强。[2]在技术上,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以环保型、科技型的技术为基础,通过提高队伍的技术含量来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在总体规划上,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设置布局时以因地制宜原则为指导,使各个区域的优势与特色能够体现出来,对可用的农业生产资源做到充分利用,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不断生产健康、环保、有机的绿色食品,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

    三、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绿色农业经济的生态环保发展

    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时候,必须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采取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好农业的生态系统,将农业经济发展的可用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充分利用。

    (二)做到科学布局与统筹规划,将土地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我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出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领头作用,结合我国耕地的实际分布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从总体上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再根据各个区域所拥有的不同资源特色以及生态环境来合理布局绿色农业产业。各级政府要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向农户宣传先进的生产观念,激发农户生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3]

    (三)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时,不仅要由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与生产技术来支撑,同时还需要有政策的扶持。我国要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还要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在信贷、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的扶持作用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人们的生活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从政策、观念、技术布局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其实现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从而为我国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4]

    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篇1

    绿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国内引起了各地区的广泛关注,并且各个地区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在其发展的道路上,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限制,使得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很多有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地区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发挥地区的优势,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各地区极力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其发展呈现出迅猛的趋势,取得了显著性的发展成效,为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具体主要体现在:其一,规模化生产:2004年我国在黑龙江省优先进行了绿色农业发展示范,这也是国内首个发展实例,并且取得了显著性的效果,为其他地区的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各个地区在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基础上,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线,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开始注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基地建设。并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各个地区纷纷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并且已经初步建立了592个,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绿色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其二,初步形成品牌效应:随着各个地区对绿色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积极的推动其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无论在绿色产品的数量方面,还是涉及到的种类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根据实践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绿色产品得到了国外的青睐,并且在英国、芬兰等国家有着较高的认可度,这意味着我国绿色产品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国际上将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2、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产业发展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其最终的发展效果。基于当前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这对于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具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途径: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家禽畜牧业、树木种植业、农作物种植业等,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扩大效益较高的农作物种植范围,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药材、烟叶等种植。加强经济林、生态林等林业种植模式建设,增加水产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研究

    随着绿色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要想实现提升其整体发展水平,就要注重对绿色农业技术研究,这对于促进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根据绿色农业技术提出来的要求,以及各个地区的优势,积极构建多层次综合农业科技研究体系。在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拓展技术科研整体规模。通过当前这一重大举措,有助于为该技术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在资金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将该技术在整个地区进行全面推广,鉴于绿色农业推广角度来讲,可将区域内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该技术的试点,经过不断的试验和研究,待到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将该试点作为农业发展典型进行推广,并鼓励其他地区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以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推广效果最优化,还需要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注重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意识,增强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进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结合当地的基本现状,尽可能的发挥当地的优势,同时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的作用,加强对绿色农业技术研究。根据当前国内耕地分布特点,深入分析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其当前的发展情况,制定出可行性的发展规划,描绘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蓝图,兼顾其发展目标,合理进行规划布局,明确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格局。为了更好的实现该目标,各地区要重新审视其发展路径,结合当地资源、生态等条件,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实现对绿色农业的科学规划,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做到合理的精心布局。在当前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全面指导,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方面的政策,對其发展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发挥当地优势促进农业发展。

    (4)加强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各地区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时,要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法律法骨建设,为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为其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要调查分析当地发展情况,立足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对目前的法规加以改进和完善,细化其中部分内容,并以此为依据,颁布相关方面的法规,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其发展的规范化。此外,为了保证相关法规得到有效落实,各地区要加强宣传推广,同时要注重丰富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将绿色农业政策及相关技术知识,以宣传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达,进一步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历程,虽然其市场的发展水平较高,并且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方面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对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会带来消极方面的影响。基于此,我国要不断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和创新该技术,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发挥,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进而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论文》
  •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论文

    【摘要】林业产业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三大体系之一,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介绍了晋城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关键词】晋城市;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素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全市林业用地53.90万hm2,森林覆盖率39.20%,居全省首位。是全国五大山楂生产地区之一和山西省天然保健食品生产基地,盛产黄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药物保健食品等。

    1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1.1干果经济林基地迅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该市干果经济林发展最快阶段,以年均2000hm2速度递增。2017年,全市干果经济林达到5.05万hm2,其中核桃1.74万hm2、花椒1700hm2、红枣5000hm2、山楂1000hm2、山茱萸1100hm2、柿子700hm2、仁用杏300hm2、连翘2.73万hm2、其他500hm2。

    1.2林木种苗花卉蓬勃发展

    2017年,全市共建立起林木良种采种基地5处,林木种子年生产能力达10万kg;苗木繁育基地1210处,经营面积2098hm2;建成花卉市场14处,花店或花卉销售网点30余处,花卉培育棚面积11.02万m2,年交易额达到5100万元;年花卉种植面积142hm2,盆栽观赏植物6.70hm2,产量91.80万盆。

    1.3林下种植、养殖业势头良好

    集体林权改革以后,农户在林地、林木上做文章,通过积极推行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开发,使农民当年有利、长远有林,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型新路子。全市林下种植药材1.53万hm2,培育各种菌类330hm2,养殖禽类5万多只,养蜂3200多箱。

    1.4林产品深加工态势良好

    全市现有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13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3家。他们利用大黄梨、欧李、山茱萸、山楂、核桃、刺槐、连翘、玫瑰等当地特有资源进行深加工,生产出细木工板、清水模板、套装门、中成药、饮料、酒、果脯蜜饯、干果、蜂产品、茶及精油等10大类、30多种产品。

    1.5森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全市建成各类森林公园8处,面积1.60万hm2,其中陵川棋子山和沁水太行洪谷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平七佛山、城区白马寺山和泽州珏山3处省级森林公园,泽州龙王山、阳城骏马岭和陵川崇安寺3处市级城郊森林公园;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处,面积15.57万hm2,其中蟒河和历山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陵川红豆杉、泽州猕猴和阳城崦山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起陵川王莽岭、泽州珏山4A级森林旅游景区,2017年两景区接待游客45万人(次),门票收入3585万元。

    1.6森林康养起步稳健

    在吴王山、白马寺与丹河湿地公园之间,在阳城环城公园和高平七佛山公园中新建林间绿道100km,修建驿站数十处,沿线新建采摘园、农家乐、小商品零售点数十家,为人们向往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修身养性、森林康养提供了好去处。

    2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生产基地规模小

    全市现有核桃1.73万hm2,其中67hm2以上的有8处,33hm2~67hm2的19处,6.70hm2~33hm2的36处,3.30hm2~6.70hm2的63处,地埂、散生折合5300hm2,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的4100hm2,阻碍了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生产,与现代林业建设及不相称。

    2.2生产经营水平低

    干果经济林综合管理不到位,在初植核桃园中套种高秆作物,不设生长保护带,不定杆或不及时定杆;不修剪、乱修剪,不抹芽、不摘心,不施肥、不浇水、不除草、不防虫的现象在各地均有发生;苗木花卉一方面大量积压,一方面每年大量从外地调运,生产盲目跟风,制约苗木生产的健康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市场适应能力差。

    2.3林产品精深加工弱

    全市核桃种植面积1.73万hm2,年产量650万kg,而核桃加工企业只有山西丰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阳城获泽核桃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初级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核桃53万kg,仅占到核桃产量的8.0%,其余部分依靠原果销售,不能就地转化升值。全市年产山楂844万kg,山西彤康食品公司每年仅加工30万kg。全市各类林产品加工量都在10%以下,有产品没商品、有商品没市场,林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2.4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在核桃种植乡村、合作社、企业中懂技术、善管理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有的村和单位,甚至连一个技术人员都没有,尽管市县林业部门已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但仍不能满足需要。加工企业多以民营类型居多,投资规模小、设备落后、管理粗放、人才难引进,企业经营效益不佳。

    2.5森林旅游开发力度小

    交通不够发达,境内没有高铁、没有机场,较远的游客来不了,不具备形成大进大出的客流条件;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还欠完善,平时人很少,旺季放不下,应对淡旺季的措施和办法少;主要景区相联相通差,没有连成大循环,整体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3.1突出基地建设,科学经营管理

    以“农户+基地+龙头企业”模式,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到“十三五”期末,集中连片建成10个万亩核桃乡(镇)、10个万亩连翘乡(镇),为龙头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以规模促效益,用效益带农户。各县(市、区)以大户为依托,分别成立核桃协会;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实行专业施肥、打药、修剪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核桃产量,增加林农收入。突破传统育苗方式,积极推广育苗与荒山造林和通道绿化相结合的“林苗一体化”模式,有效破解育苗用地难题,走出一条新繁育、产出快的新路子。

    3.2抓好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阳城县、泽州县各扶持1个核桃深加工企业,生产核桃系列产品,核桃加工量应占到全市产量的50%以上;巩固山西彤康食品公司和山西康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个山楂加工企业;在陵川县培育1个~2个连翘加工企业,年加工连翘2.0万t。通过扶持、培育龙头企业,让“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成为带动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将品牌建设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用心设计厦普赛尔、山楂白兰地、沁河浪花等品牌,做到文字设计简洁易懂,造型设计形象生动,构思新颖独特,彰显突出产品特色,迎合消费都的审美心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3.4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人才素质

    把干果经济林技术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级每年培训县乡林业部门科技人员2次,县级培训乡村林业技术骨干2次,干果经济林乡镇培训村、合作社技术人员和经营户。现场培训,把技术送给农户;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到晋城市开发林业产业,推动全市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3.5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森林旅游康养

    晋城市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市政府已经启动了覆盖全市30个乡镇、串联境内23个景点的500km“太行1号国家风景道”建设,太焦高铁已开工,泽州、阳城机场正在筹备,一个“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大出大进、快出快进,立体全面开放”的大通道正在形成,可以全面提升森林旅游发展水平;以8个森林公园、5个自然保护区、5个县国有林场为依托,在环市区8座山、环县城营建森林康养林,布局构建景观优美、林分健康、生态优良、功能健全的森林康养林体系。

    作者:张云峰 单位:晋城市林业局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论文】

  • 《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 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摘要:文秘专业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骨干专业,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近两年来,该专业规模不断缩小,人数急剧下降。研究认为,其萎缩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如社会对专业的认知偏差,宣传力度不够,教学方式方法跟不上人才培养需要,招生和就业问题等等。要使该专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文秘专业发展规模萎缩原因对策措施

    黄冈职院文秘专业开办于1999年,2002年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专业合格评估,2005年被学校确定为骨干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2007年被学校确立为校级示范建设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多年来,文秘专业始终坚持紧随市场、培养技能、服务就业的教学理念,结合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双师团队素质,改善教学实训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仅在校学生满意度较高,而且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是近两年来,文秘专业规模不断缩小,形势非常严峻。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将该专业做大做强?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一、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知偏差影响到专业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秘书队伍中女秘书数量日益庞大,受封建陈腐观念、文学影视作品以及少数人不良行为等的影响,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一些人认为秘书就是“情人”、“小蜜”。

    这种观点事实上败坏了秘书职业的声誉,直接导致很多家长对文秘专业的不认可,甚至在定位上是贬义的,他们宁愿让孩子选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也不选择文秘专业。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90后入住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文秘专业认同度不高,包括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内,大部分学生出校后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专业是文秘。学生对专业不认同影响了能力的提高,能力不高进而又影响了社会认同度,如此恶性循环,专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文秘专业主要注重人文素质、人际沟通、知礼懂礼、为人处世、语言表达等公共素养的教育,相比其他专业,没有特别明显的专业技能和专门化方向,同时,社会上文秘岗位的入门门槛不高,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秘书时并不限定文秘专业学生,认为只要能够胜任工作,任何专业都行。而与法律、经济等挂钩的行业甚至更加重视专业知识,不重视秘书能力。因而,给社会和学生造成很大的误解,认为不读文秘专业照样可以从事文秘工作,这对专业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学校招生政策的限制及宣传力度的不足使人数不断减少招生计划的投放,往往是根据近年专业在校人数的多少而定,这样势必会形成大专业越来越大、小专业越来越小的格局。就2012年文秘专业计划投放来说,一个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对文秘和涉外文秘两个专业方向共投放20多个招生计划,这样少的招生数更让学生不敢相信这个专业,又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而在计划投放的区域上没有一定的针对性,也会影响到招生结果。

    由于专业人数少,专业知名度不高,专业的包装宣传力度不够,招生老师对该专业不重视,在招生时也不会去大力宣传,招生人数就渐渐减少。

    (三)专业教育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到学习质量和就业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需要的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秘书,只需在办公室写写划划、收收发发、跑腿打杂就行,而是需要高素质、多技能的复合型秘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更高。目前,文秘专业教育教学没有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很多方面与社会实际工作对秘书人才的要求脱节。一是专任教师教学能力与实际工作脱节。现有的专任教师基本上都是由中文专业转过来的,虽然有着较好的语言功底,但由于缺乏对秘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他们绝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从学校到学校,根本没有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如果没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质量。二是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脱节。目前该专业除了开设秘书学、文书学、写作学、档案管理学等专业课外,基本没有开设会计学、统计学、金融信贷、保险、税务、销售、证券等课程,这些课程具有与工作相当或相匹配的行业知识,很多企业在选择秘书时很看重这些知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三是专业教材与实际工作脱节。目前所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没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不但在定位上不准确,而且在内容上与秘书工作的流程不相吻合,可操作性不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四是教学方法和实际工作脱节。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多以讲解为主,不太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技能时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没有真正从秘书的实际工作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水平,还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近些年,文秘专业的学生进校时整体素质并不高,有些甚至是不适合学习文秘的,同时,由于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力度不足,毕业生质量并没有完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另外,很多企业对于商务助理型岗位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限制,文秘专业毕业生多半只能从基础文员做起,整体的就业质量不理想。

    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影响到专业的发展,问题不解决,势必会萎缩,甚至会淘汰。

    从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并不是不需要文秘人才,各行各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还应该不小,这个专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很有发展的必要。针对专业萎缩原因分析,应该相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二、让文秘专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人们对文秘专业的正确认识一是请业界有名望的专家学者通过大众传媒撰文或演讲发表对文秘专业的看法,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

    二是召开专业教育会议。在新生入学之初,邀请新生、家长、专业老师、专业负责人参加,一方面加强专业介绍,包括专业特点、市场需求、素质要求、就业前景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及其家长正确认识本专业,培养学生对文秘专业的兴趣,可以邀请文秘专业优秀毕业生代表现场发表演讲,为专业正名。

    (二)改革招生政策做好专业包装宣传在2013年的招生计划投放中,学校应该向文秘专业适当倾斜。同时,对于计划的投放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应该将文秘的计划投放在经济发达或者中西部公务员考试政策优惠的地区。将现在的文秘专业改换名称,改为“商务助理”或者“人力资源管理”让人一看便知的管理型名称。同时加大专业在校内外的宣传力度,利用二课或者协会在·32·校内外开展系列活动,也可以将学生送到学校各部门进行实践、实习,让学校老师通过对文秘学生的指导,知晓文秘专业的存在。

    (三)加大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专业竞争力一是打造双师教学队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加大专任教师社会实践锻炼和外出培训力度。保证骨干教师每年实践时间不得少于30天。

    通过国内外进修培训、国内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定期顶岗实践、企业挂职兼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在企事业单位聘请一部分具有丰富秘书工作实践经验的优秀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能够现身说法,把宝贵经验直接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同身受,在前辈和同行的失败或成功经验中迅速成长。

    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开设课程,注重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首先,适当增加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要增加专业技能课的开设门数和课时,如秘书实务、秘书写作、办公软件操作等;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适当减少理论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是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满足教学需要。文秘专业教材滞后,极不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希望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一批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工学结合教材,做到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凸显操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建议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特别是主专业课程的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应从秘书工作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教学情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做为主,实现做中学;教师要注意多做示范,在做中教,师生同做,实现“教学做”合一。此外,还可以采取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结合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质量就会不断不高。

    此外,还应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可以与企业达成协议,为他们输送毕业生,也可以收集发布各类信息,还可以召开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京.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05(07)。

    [2]陈文蕾.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秘书,2005(06)。

    [3]赵丹绮.浅谈新世纪文秘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J].秘书之友,2005(07)。

    [4]汪溢.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5]陈蓓.试论高职秘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校研究文教资料,2005(18)。

    [6]闫振存.论主体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05)。

    [7]刘祥飞.试论高校文秘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主要对策[J].2011.

    【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 《三个对策防止作文“虎头蛇尾”》
  • 周老师今天批改作文,发现有好几篇都存在“虎头蛇尾”的毛病。

    具体是什么表现呢?开头很吸引人,第二段写得尤其详细,但是从第三段起,就慢慢没有后劲了,三言两语,匆匆收尾。这样的作文,给人的感觉是两个字:可惜。

    我们写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虎头蛇尾”的问题呢?大致有下面这几个原因:

    一是不讲谋篇布局,喜欢“跟着感觉走”。写开头几段的时候,用力过猛,事无巨细。然后,还没有进入主要部分,忽然发现,哎呀,字数快够了,方格纸快写满了。好吧,结尾吧。

    二是冲动型写作,有个模糊的点子就觉得一切都有了,提笔便写。等到把想到的那些内容写完,才发现,后面自己还没有准备呢。怎么办?挤一点算一点吧,凑合凑合把稿纸写满。

    三是错误地理解了“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以为一篇作文有一个漂亮的开头就足以“一俊遮百丑”。所以,在开头下足了功夫,反倒顾不上正文了。

    要避免“虎头蛇尾”的问题,有这么几个对策:

    对策一,要懂得详略安排。古人说,文章要有“凤头、猪肚、豹尾”,其实说的也是详略安排。开头吸引人,结尾简短有力,中间丰富多彩。最详细、最精彩的部分,应当放在中间快结束的地方。描写方法,修辞手法,都应该用在“猪肚”的位置上。所谓的浓墨重彩,必须用在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

    对策二,要有整体构思。文章在写到纸面上之前,就应该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有一个大致的样子。所谓“胸有成竹”,说的也就是这么个意思。做不到怎么办?列提纲就是一种训练整体构思的好方法,开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中间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写,列出提纲头脑中不就明白了吗?

    对策三,对于方格纸上的进度要心中有数。考试写作文,都是用方格纸,它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方便我们计算字数。不仅要计算写完之后的字数,而且一篇文章分为五到七个段落,每个段落在方格纸上的大体位置,我们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如此,就不至于前面一两段就浪费掉全文篇幅了。

    用“凤头、猪肚、豹尾”代替“虎头蛇尾”,通过列提纲整体构思全文,对于方格纸上的进度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避免“虎头蛇尾”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