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档案
聂耳,作曲家。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1930年至上海,次年入明月歌剧社任小提琴师。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等三十余首,另有民族乐队改编曲《金蛇狂舞》等。
名人故事
聂耳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因为他的父亲去世得很早。父亲去世后,母亲不仅要独自支撑着家里的药铺,还要细心地照料聂耳,她是一位很称职的母亲。
聂耳的母亲多才多艺,经常给聂耳唱民歌,讲故事。聪明的小聂耳把当地流传的洞经调、洋琴调和花灯调等民间乐曲哼得有板有眼,这可不是一般的孩子能办到的事情。
然而迫于生计,长大后的聂耳不得不在上海的申庄采购站做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稽查员。这样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申庄采购站倒闭了,失业的聂耳独自徘徊在上海。
当他看到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的招生启事时,他高兴坏了,因为启事中说,被录取的学员每月都可以拿到十元的津贴,而且校方还管食宿。
这对于聂耳来说吸引力可非同一般。聂耳顺利地进入了明月歌剧社,开始学习拉小提琴。
明月歌剧社当时的阵容并不大,但上海著名的王人艺、白丽珠,以及影帝金焰等明星都汇聚到了这里,在这些名师的指导下,聂耳迅速地成长着。
当时,聂耳住的宿舍里有七八个人同住。没有自己的小提琴,他就等别的同学不练了,借他们的练一会儿。为了不妨碍别人,他练琴时只能站在墙角。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生活就这样继续着。有一次,他帮张庚侯、廖伯民等人在上海代租电影拷贝,得到了一百元的报酬,聂耳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他立刻跑到琴行买了一把小提琴。从此以后,聂耳学琴更加努力了。他主动拜王人艺为师,虚心求教,认真练习。
王人艺老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由于聂耳以前学得不系统,手法很不正规,所以学习起来更费劲,常被王老师大声斥责:“你怎么那么不用心!”聂耳知道自己碰上了难得的好老师,他只有更加刻苦、更加勤奋,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每当剧社里的同学去玩时,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狂补小提琴。少年心性,谁不喜欢玩呢?但是他更喜欢和自己的音乐梦玩:他喜欢在悠扬的旋律中体会青春飞扬的快乐,他喜欢把对亲人的思念融入琴声里去,他喜欢把伤心的事借着乐谱上的音符缓缓地向人述说。小提琴已经成了他的影子、他的伙伴。手指磨破了,缠上胶布继续练;胳膊酸了,甩一甩;脚站麻了,走动一下。就这样,每天练习七个小时的计划被他严格地执行着,同伴戏称他为“拼命三郎”。
当然,大家叫他“拼命三郎”是有原因的:每天的演出任务已经让人精疲力竭了,他却还要给自己额外再加七小时的训练时间,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吗?但是聂耳坚持下来了。
从一个穷小子到一个音乐大师,聂耳用他的勤奋谱写着前进的乐章。梦想鼓舞他前进,他也鼓舞着代代中华儿女前进。
阅读心得
艰苦的条件有时候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但是努力的人总能在艰苦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聂耳就是这样走出来的,而他唯一的秘诀就是——努力,再努力!
“加油,加油!”惊天动地的呐喊声回荡在学校操场上空……激烈的800米跑步已拉开帷幕。我们来到操场上为同学加油助威。
在这场比赛中,最拼命的莫属我们班的程思博了。只见程思博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上,做了热身运动。只听裁判员喊:“各就各位——预备——”,一阵哨响,运动员们个个撒开四蹄,拼命奔跑。程思博也不甘示弱,撒开长腿,奋力地摆臂,脚下像踩了个风火轮。我们兴奋不已,不停地呼喊着:“加油!加油!”程思博似乎听见了我们的加油声,更加起劲地跑起来,超过了一个又一个对手。
啊!小组第一了!但程思博仍然挥动着双臂,展现他最美的跑步姿态。一圈……两圈……跑第三圈时,三班的一个同学追上来了,程思博又开始了奋力地向前跑,一下子拉开了一大段的距离。
可是,好景不长,我看到程思博跑得越来越慢了,小组第一岌岌可危。怎么啦?我有些纳闷,连忙跑向前去,只见他脸色苍白,紧皱眉头,一手捂着肚子,一手又挥动着。很明显,程思博肚子疼了。我担忧地看着他,但是程思博没有放弃,继续咬着牙跑着。
最后半圈,离终点还有150米,“程思博!加油!加油!”同学们追着他喊。他听到了,放下捂着肚子的手,仰着头,张着嘴,大喊:“啊——”十米,六米,两米……终于他第一个跨过了终点线。
突然他双手捂着肚子,皱着眉头,眼睛眯成一条缝,弓着腰走出了跑道,一屁股坐在了绿色塑胶上。这一刻,我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心里暗暗想:程思博,你真是个拼命三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