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著作甚丰,其中最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笑傲江湖》,这本书中有的不仅是精彩的打斗情节,还有反映当时的人性和社会组织,它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任我行担任日月神教教主之位,与教中人以兄弟相称,他在管理上有些漏洞,东方不败发现了这些,一步步的扩大了自己的权力,预谋抢下教主之位。向问天发现东方不败的举动后告知任我行,但是任我行却认为向问天是在挑拨离间,最终任我行被东方不败抢走教主之位。东方不败担任教主后,改变了日月神教的状况,从原来的兄弟相称变成了主仆相称,任我行发现了这些事并杀掉了东方不败,夺回了了教主之位。
为什么任我行的问题向问天能发现任我行自己却无法发现?为什么任我行在教主之位无法发现离开位置后能够发现?正是因为当局者迷。
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当刘正风金盆洗手准备退出武林并归隐,想与被称为邪教的日月神教长老曲洋演奏音乐的时,却发现无法成功,最终被灭门,他无法如愿以偿的归隐,是因为他是衡山派的知名人物,所以他不可能轻轻松松的归隐。
江湖斗争也是政治斗争。左冷禅精心规划的打击,抓住刘正风与曲洋的关系,说他们与魔教勾结,要除掉他,这仅仅是大计的一步而已。
刘正风身处江湖之中,无法退隐;东方不败武功盖世,他想退隐江湖,让还是要和任我行做了断;风清扬要退隐江湖,但他的弟子令狐冲却还是要带着独孤九剑加入江湖纷争,这一切正应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悟·个性解放追求自由
令狐冲是一个天生的隐士,他对权力不感兴趣,天生的不受羁绊,他只追求自由自在。
任盈盈也是一个天生的隐士,她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在洛阳中隐居陋室,弹琴吹箫自己娱乐,她只重视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
莫大师伯就是衡山派掌门,他一个人独自在江湖游走,对世俗事务毫无放心,所以他的尸体没有在岳不群的阴谋中出现,一生活得逍遥自在。
这些人能够退出斗争的漩涡,独善其身,他们都得到了个性解放并一直在追求自由,能够不被权力所操纵,是非常不易的,想想就非常羡慕!
《笑傲江湖》虽是一本武侠小说,但它含有的哲理却很多,我喜欢!
金庸笔下有很多武功派别:少林派、武当派、丐帮、日月神教……那都是卧虎藏龙,高手林立。偷偷告诉大家,我家就隐藏着一位精通三派功夫的绝世高手,那就是我的妈妈。
葵花宝典
日月神教的绝顶高手——东方不败,把葵花宝典中的绣花针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的妈妈与他相比也绝不逊色。
妈妈超爱追求时尚,每天起床后就会一头扎进材料室,取出蓝色、红色、绿色等布料,穿针引线。绣花针在她手中,瞬间变得轻盈而灵巧,像是会走路一般,亦步亦趋,不一会儿,就在各色布料上留下春花秋月、飞翔的鸟、游动的鱼等各式痕迹。再时不时地上下翻飞,灵巧地变出九九八十一个针法,一会儿功夫,一件五彩缤纷、式样别致的衣服就做好了。
打狗棒法
打狗棒法是天下第一大帮派丐帮的镇帮之宝,我的妈妈使用起打狗棒法那是一个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有一次,十分钟的作业我半小时都没做完,妈妈生气地说:“再给你十分钟!”可调皮的我没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东一磨蹭,西一磨蹭,十分钟后作业仍然没有做完。妈妈拿起我的作业本直接撕了,并拿出一根“打狗棒”打得我皮开肉绽。从那以后,每当我作业没做完或做错题时,妈妈就会请出“打狗棒”,再显“打狗棒”除懒镇邪的威力。
太极拳
妈妈的太极拳变化莫测,无边无际,继承了武当派以柔克刚的传统。
每次我生病,妈妈都会把我抱在怀里;每次我伤心,妈妈都会心疼地为我擦干眼泪;每天早上,妈妈都会为我准备精美的早餐……每当那时,我都会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温柔的人,并且心甘情愿听从妈妈的任何命令,乃至让我主动请出“打狗棒”!
不管妈妈的功夫如何厉害,但我知道——我爱这样的妈妈。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古灵精怪俏黄蓉集天地灵气于一身,冰雪聪明、博古通今,精通琴棋书画。我们班小小的黄姑娘,比起黄蓉姑娘来也绝不逊色。
小小黄姑娘很有想法,善于思考。静思时若有所想眼波流转,讨论时热情洋溢口若悬河;她会弹钢琴,纤纤手指飞舞在黑白的琴键上,“哆来咪发”组成每一天的喜怒哀乐;她写得一手好字,笔走游龙,点划撇捺间又见功力了得。
小小黄姑娘被同学们称为“学霸”,她自信领之,若哪位同窗学习上有了疑难杂症,古道热肠的她必然尽显女侠风范。
小小黄姑娘更爱看书更喜写作,用灵动淘气的文字记录自己成长的每一天,快乐的,伤心的;激越的,平淡的;深刻的,简单的……都散发着青春岁月的芬芳。
成长的路漫漫长长,愿小小黄姑娘越走路越宽,快乐每一天。愿长大后的小小黄姑娘能在文学江湖上驰骋出一片天地。
尊敬的金庸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正值毕业季的小学生,因为我的爸爸最近看了由您的两篇小说《侠客行》和《天龙八部》,所以我也迷上了看您的武侠小说。最近我在看您的《倚天屠龙剑》,虽然才看了一点点,但我已经是十分的敬佩您。
在《天龙八部》中您把大理段氏的段誉,写得非常有趣,也十分厉害。段誉的人物形象总是让我想入非非。
段誉本来可以学很多武艺,但他就学了两样绝世武功——六脉神剑与凌波微步。其中您把凌波微步写得十分传神:他这凌波微步走起来,如同一阵风,呼一下的就过去了,这凌波微步不仅如同一阵风,还如同一阵影,一般人都看不清时就飞一样地过去,真是绝了。
您也把那部《侠客行》中的人物——“狗杂种”的性格写得入木三分。“狗杂种”的性格是耿直、真实、从不掩饰、从不逃避。最主要的,他从不伤害别人,也从不求别人。我觉得:武学的奥秘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不是为了一已私利,这就是江湖。江湖侠义,在您的笔下生趣盎然,这也是我敬佩您的另一个原因。
金庸先生,您的书永远是我的精神食粮,我会一本一本看下去。
您的小读者:赵言泽
2017年10月15日
说起武侠小说,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曾自述:“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可为什么他笔下的这些“娱乐性的东西”可以如此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甚至一度被奉为经典。
那么,何为经典呢?互联网上的淫秽小说能被视为经典吗?答案肯定为不。经典作品是最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系列的作品。可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被奉为经典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往的武侠小说往往更加看重的是情节,不注重对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的塑造,但他却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极为生动而又丰富的人物形象,表现诸多人物内心的想法、和其精神世界,并非简简单单的好与坏,每个人物背后都有着故事。例如,任我行居心叵测地《葵花宝典》传给东方不败,东方不败修练后变得不男不女,因此东方不败痛恨任我行,在其为圣姑疗伤之时,偷袭夺得教主之位。后爱上杨莲亭,不理教务,杀害众多教中忠心之徒,最后在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联手,在任盈盈对杨莲亭的拷打下,分心被杀。
此外,其小说既有古典文学的影子,也充斥着现代文化的意韵。小说通俗易懂、简洁生动。语言上也运用了各种手法,自然流畅而又古朴文雅。同时它还引用许多诗词、歌词、楹联,同时小说整体上使用白话文,从而使适宜阅读人群增多。
第二,其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小说中兼容吸纳了我国的古典文化的精华和西方小说的思想派系,如《射雕英雄传》对应儒家,大侠、《倚天屠龙记》对应佛教,主人公张无忌看破红尘皈依佛教。同时金庸也小说中融合了琴、棋、书、画、药、相、卜、术、山、水、花、草等,提高了其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水平。同时,其小说中的武功“降龙十八掌”,各招式的名称都来源于《周易》。鸿渐于陆,时乘六龙,神龙摆尾等,都是《周易》中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比喻。《射雕英雄传》中的,五绝也都对应着五行。不仅如此,金庸的所有作品都是建构在中国古代的某些朝代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前者中的郭靖不仅在江湖中武功卓绝,更是一位守护襄阳的大英雄,抵抗着大金的侵略;后者中张无忌也和元朝的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敏更是一位元朝的郡主。
第三,金庸武侠小说具有一定的现代精神。
武侠小说诞生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侠肝义胆之士存在的渴望。但古代武侠小说中总有着“快意恩仇”的观念。如《水浒传》中,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又被蒋门神暗算,盛怒之下回到孟州,将鸳鸯楼中的人屠了个尽,不管男女老少,又如黑旋风大闹江州法场之时,也是随心所欲,杀人为快。
金庸却否定了这种观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笔下的大侠,不仅仅武力超群,品行高尚,更怀有家国之心,忧国忧民,就像《神雕侠侣》中杨过痛恨郭靖夫妇,想要为其父亲报仇,却被郭靖夫妇的为国为民之心所打动,深深地质问自己,后来又清楚了父亲的人格和品行,更是羞愧不以,完完全全放弃了复仇的念头。
最后,金庸武侠小说具有积极而又深刻的价值导向,金庸在小说中通过写江湖上的恩恩怨怨、正与邪来回斗争,弘扬了正定胜邪的理念,发扬了爱国爱民的情怀。
综上,金庸系列小说完全符合经典小说的全部要素。这也是其被奉为经典的原因所在。鉴于知识局限,不能完全领会金庸系列小说的文化底蕴、写作背景等等,对金庸老师的作品不能做到完全体会。但是金庸系列小说的境界,至今未被超越。在往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会逐渐了解的更多。
今天太阳很大,很烫。我穿着速干裙裤和速干衣,头上带着鸭舌帽,背着装满零食的书包出门研学了。但是,出发的时候妈妈把昨天买的小番茄忘在了冰箱里。小番茄应该非常孤独,因为他被遗忘了。
研学第一站,我们去了嘉兴海华武术馆。听了武术老师的介绍,看了武术老师精彩的表演,他们打拳的动作可威风了!老师还让我们学习了武术操,因为我一年级练过武术,所以觉得简单。还有,一位老师是我学习的武术老师,我刚进屋子他就朝我坏笑。
中午,我们去嘉兴日报的食堂吃了中饭,有红烧肉,豆腐炒茭白,红烧茄子,还有酸奶,我感觉那边的菜很好吃,尤其是红烧肉,我全吃完了!
下午,我们去了金庸爷爷的故居,那里有许多金庸爷爷写的书和他用过的东西。金庸故居的讲解员小姐姐给我们讲了金庸爷爷写的好多有趣的故事,我觉得金庸爷爷太厉害了,能写出这么多精彩的武侠故事!我现在每天有保持阅读的习惯,希望以后长大了,写很多故事出来。
最后,我们去了南关乡,在皮影馆欣赏了非遗皮影戏:《童年的金庸》,我们又去了厢灯彩馆茶看了灯彩,还制作了灯彩。我感觉非常愉快,我自己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来这么漂亮的灯彩!
一天的研学活动,我见到了好多东西,也玩的特别开心。我还交到了很多朋友,有机会的话,还想继续参加这样的研学活动!
【家长评语】一年级娃的处女作,再接再厉。
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神通。”读书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做的事,它能让我们看见更大的世界,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让我们拥有更充实丰富的人生。读了《金庸传》这本书,书中的金庸不仅仅只是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爱好,更将它成为了人生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金庸从小就热爱学习,觉得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出人头地,成绩每次都是第一名,初一时用一年时间就读完了学校图书馆三分之一的藏书。可上天并不眷顾他,他十三岁那年日军侵略愈急,金庸父母双亡,他只能到处流亡。就这样他还是不忘学习,找了好几个地方读书,每次成绩还是第一名。但是国难之下,到处都不太平,他只能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求学,无数次的彷徨而过,偌大一个中国,几乎容不下他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1948年,24岁的金庸加入《大公报》,开启了一段传奇,也等来了和平生活。金庸晚年,80多岁高龄还去剑桥读博士,真正实现了一辈子都在读书。
金庸求学,不是到晚年才来“作秀”,而是在童年,少年,青年时一直在“作秀”,他穿越日寇的层层封锁去“作秀”,翻山越岭百转千折去“作秀”,他在不可能中寻觅一切可能去“作秀”。读书求学对有的人来说,是作秀是渡金,所以他们以已渡人,但对金庸而言,读书求学,是他终生不灭的梦想。
金庸的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人不自觉会想到司马相如的一句话“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金庸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中都可以这样努力的学习,我们生在这样和平的年代更要好好珍惜,笃定自己所爱,克服一切困难去追求。我要以金庸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
桌上那本《倚天屠龙记》还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默,书页轻轻摇曳着,窗外的余晖炫尽了灿烂,只是落下了一束微光,但书的作者却已驾鹤西去。
那天,妈妈告诉了我金庸先生的死讯,我只是不信,这位“武学大师”已不知被造谣离开人世多少次了,我翻开了手机,腾讯新闻标题黑体大字赫然浮现在眼前“金庸先生去世,又一位文学大家陨落!”我不敢置信地点开新闻,手指颤抖了许久,才翻阅里面的内容。
读完里面的内容后,我的大脑“腾”一下变得空白,耳朵里还萦绕着阵阵杂音,疯狂丧失理智般质问每一个在线的同学,“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每当对方默认或回答时,我的心似乎被什么挖开了,猛烈的巨痛把我拉回现实—这次是真的。
还记得二、三年级时,天天捧着金庸先生的书看,吃饭时紧拽着不肯放手,晚上偷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印象最深的是郭靖、黄蓉两人小小的背影,身旁跟着两只白雕,天地间万物模糊不清,流云轻轻在天上掠过,黄蓉语含笑音:“靖哥哥,我们去哪儿?”虽然看不到她的样貌,但想必也是双颊生晕,眼波流转,笑颜如花了。
我痴迷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是红花会侠肝义胆的总舵主在香香公主坟前洒泪的那一刻,是杨过殉情跳下万丈深渊时,亦或是洪老英雄那一句:“老叫花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句本不工整的对联,就是金庸先生这一生的荣耀。我每一本都仔细研读过,也许叹于郭襄的追寻,也许为程灵素的一往情深唏嘘,也许为阿九的痴情心如刀割,也许为阿紫,阿朱,萧峰三人的孽缘驻足。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是李莫愁被熊熊烈火吞噬前肝肠寸断的质问。
斯人虽去,经典仍在。金庸先生仙逝,虽不能说再没有后起之秀,可是谁又能相忘于金庸所塑造的江湖?
感念我与金庸先生的作品相遇,让我有幸能涉足这瑰丽的书中世界,得以让我领悟何谓“侠之大者”和15部作品里金庸先生一直在诉说着的他理想中的一切......
再见了,金庸先生。
过去的中国人很瘦,鲁迅先生也很瘦;如今的中国人很富态,金庸先生也很富态。富态的中国人不再愿意看到鲁迅先生那些为瘦弱的中国人的疾呼与呐喊,富态的金庸便代替了鲁迅走进了中学生的课本。
因为现在全国是统一的,就把苏辙的《六国论》扔了;因为现在是新社会,课本里就不再需要《雷雨》。自然,金庸也一定要挤掉鲁迅先生坐镇中学语文教材。面对如此这般编排后的教材,编委薛先生自豪地说:“我们碰了以前不敢碰的东西。”
瞧,这话说的,多么大义凛然,仿佛经过长久革命终于推倒了三座大山,从此翻身得解放似的。只是,这话逻辑上的问题却是让我有些不明白了。既然“以前不敢碰”,现在凭什么就碰得了呢?是过去莫谈国事,如今言论自由了吗?显然不是吧。这位薛先生显然抱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过去不敢碰的东西如今碰了,就一定是对的。那在这里我不得不对薛先生提出一点建议,那就是走路离高压线远点,省得不自觉的又了以前不敢碰的东西。
先放下这新的旧的孰优孰劣的话题不说,单说他新编进的那些文章。其实重点并不是“金庸能不能进教材”,关键问题是,既然金庸进得,那其他人为何进不得?比如《诛仙》,同样是武侠类,文笔情节都胜于金庸小说,论新论论知名度更是金庸不能比,为何不将它也列入教材?既然金庸进得,那韩寒、步非烟、郭敬明、张悦然、《哈利·波特》又为何进不得?这些作品比金庸更新,文笔更好,受中学生欢迎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不能选入教材?如果差不多的作品都加进来,那么一本薄薄的教材又如何能够承载?让鲁迅、曹禺,乃至苏辙、欧阳修、司马迁让位于其,岂不是一种荒谬的颠倒吗?用冯小刚的话说,就是“教材不能编得烂到这种地步”。
薛先生认为,教材的变化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这当然是对的。但偏偏这位先生还没搞清楚什么是教材,就急不可耐想要去跟时代。教材,不应该是用来证明编者自己“新即好,改即对”的无聊观点的工具,而应该是用来教书育人,传承民族精神,斧正不良思想的。把经历了岁月的磨练,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鲁迅等人的经典著作替换成只具有普通文学作品,证明了以薛先生为代表的一部分教材编者们,在面对时代的变化,因为缺乏大局观造成的手足无措和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事实。我不知道这位薛先生的身材怎样,如果不富态赶快吃富态吧,免得同为瘦人的鲁迅先生地下有知,气活过来。那就不仅仅是改个教材就能了事的喽。
高中第一年的时候,金庸的武侠浪漫透过千山万水弥漫到我就读的县中学。一连串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之后竟萌生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自己写一部武侠小说!话不多言、,很快,写满三大本作业本的处女作—<天下英雄》问世了,当然仅限(也只能)班级内部传阅,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把班上大部分同学的真名实姓都写了上去。本人自然是英俊潇洒武功绝顶的少年侠士,领着一帮江湖英雄(就是班里篮球队那伙兄弟),对抗“邪恶”,反方一号头目则是教我语文的彭老师,因为他左脚有些不方便,我甚至给他取个匪号—千里独行客。
谁叫他老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宣传(当然不是正面的那种)。不料某一天风云突变,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件:我把其中一本小说稿当作作业交给了彭老师,而这一部分正是在下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将千里独行客的首级摘下!你可以想象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这个冒牌大侠受尽煎熬的心情,大概岳不群坏事做尽终于被令狐冲拆穿之时也不过如此。彭老师夹着一叠本子,目不斜视地走上讲台,一如既往(或者说不露声色)地讲解昨天的作文。“我发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来啦。”我的头皮一阵发紧。“是攀同学的(故乡的狗》。”“还有这篇写作手法一也很独特。”“准备接招。”我深运了一口气。“题目叫(我想飞》。”左一篇,右一篇,好的坏的全没我的份,不可能啊,明明把那本画了一把剑的本子给交了上去,难道独行客的眼睛也出了问题?作文本总算发了下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一看,哇,一片红!从头到尾都有彭老师批改的笔迹。从段落的调整,语气的把握到标点符号、错别字的订正,都改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一个无知少年的恶作剧,而是一篇令人爱不释手的好文章。
最让我不安和不解的是,彭老师在千里独行客几个字上划了一个圈,竟然写着“很形象”!翻呀翻呀,总算翻到最后一页,密密麻麻的红字写了三四行,大概意思是:本文擅自使用师长和同学的真名,并隐射他人的生理缺陷是非常错误和不礼貌的,作者应引以为戒!但文章想象丰富,叙述清楚,可以看出作者有一定的写作天分。“有一定的写作天分”,这已是我从未得到过的奖赏!何况是在这样意外的情况下。我捧着作业本,望着彭老师缓缓踱出教室的身影,后悔莫及。高中毕业以后我便再没有见过彭老师,那份小说手稿也早已无影无踪,但这件事情相信会在我的脑海中保存得很好,它给予了我太多的东西:包括对文学的兴趣,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他人博大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