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薛生第一次遇见许夕,是在公园的一角,但仍清晰记得,在一群孩童中间,少女沐浴在阳光下,和着微风轻快地吹着口琴,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琴声欢快而灵活。
薛生怀着好奇的心走近,却被一个熊孩子发现并大叫,口琴声戛然而止。少女转身向薛生走来,皱起的眉头显然是对这位不速之客感到不满,薛生慌了神,急忙道歉,并说,你的琴声真好听。
少女忍不住轻嗤一笑。“你好,我叫许夕。”少女的声音宛如冬日暖阳,静谧中充斥着活力。
二
许夕在得知薛生会弹钢琴后,提出让薛生为自己的小提琴比赛做伴奏的邀请,却被薛生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许夕才不理会他,生拉硬拽将薛生拖到音乐教室。薛生盯着钢琴的眼里却没有光华,比以往要黯然些许,仿佛马上就要陷入泥沼。
许夕察觉到薛生的不对,连忙拉住薛生说,我们赶紧练习一下吧。说完便卸下肩上的琴盒,拉开拉链,取出温睡其中的小提琴。薛生终究磨不过许夕,便接过许夕手中递过来的谱子,一看是《序曲与轮旋随想曲》,便向许夕投去询问的眼神。没问题,开始吧,许夕的态度简单明了。
薛生细长的手指抚过一个个琴键,前奏随之响起,很快,许夕作为主角的小提琴也和了进来,曲调立即丰富饱满起来。但好景不长,许夕凭着敏锐的乐感,发现薛生的双手变得焦躁起来,钢琴正逐渐强取小提琴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从节奏上还是力度上,都仿佛是她在衬托薛生。
“喂喂。”许夕尝试着呼唤薛生。但薛生不为所动,似乎他与钢琴已和外界隔离开来。直至许夕停下手中的动作,许久,薛生才意识到自己又没控制好情绪,许夕无奈地摇了摇头,试着多练几遍吧……
三
到了正式比赛,薛生和许夕在评委与众观众的注视下走上舞台,悠扬的旋律响起,二人逐渐进入状态,温和而轻快的音乐平平地拂过双耳,但渐渐的,薛生的呼吸急躁起来,钢琴声宛如山中猛虎,似乎想要突破伴奏的束缚,而许夕则在极力压制着薛生的琴声,两种原本相谐的乐声变得相互对抗起来,直到许夕精疲力尽倒了下去。
四
两年前曾被称为“钢琴天才”的薛生,在万众期待下代表国家参加了一场世界级的比赛。却不料在初赛便出现失误,网络上口水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就这样还想代表国家比赛,太丢人了吧!”
“原来钢琴天才只是个噱头?”
果不其然,决赛落选了。薛生抱着畏惧与落寞的心情回到国内,面对网络暴力,他的心像是被抽空了一样。面对钢琴,他开始迷茫,变得一碰到钢琴,便会失去控制。再平缓的曲调也会变得充满戾气,他决定放弃钢琴。
五
比赛理所当然的输了,当薛生问起许夕的情况时,许夕却只说是贫血,休息几天就好了。薛生很内疚,他向许夕表示是自己弄砸了这次比赛,并希望许夕能换个伴奏的人,因为他已经彻底放弃钢琴了。许夕的脸色变得铁青,她说,自己从没想过要换人,至少现在不会。
“可是,我这种连手指都控制不了的人,怎么弹好钢琴?”薛生的眸子再次灰暗起来。
“少自怨自艾了!”许夕握紧拳头,提起手中的袋子向薛生砸去,“弹不了也得弹!手不能弹就用脚,手指不够就用鼻子。”激动的情绪让她的话语失去了逻辑。
“就算悲伤难抑,遍体鳞伤,处于低谷,也不能停下弹奏——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活着!”许夕的肩膀抖动着,眼泪被强行隐去。许夕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低垂着头快步走开了。
薛生怔在了原地。
六
时隔两年,薛生再次报名了市里的钢琴比赛,从头开始。
他隐约感觉到,如果这次顺利的话,他便能找回曾经的自己。
是啊,失败了又怎样?被人嘲笑又怎样?他要的是最真
实的自己,而不是别人口中的他!
他从箱柜底下翻出一沓沓已经积灰的琴谱,快速回忆与精挑后,他最终选择了克莱斯勒的《爱之忧伤》,他希望将这次的演奏,作为告别这两年颓废的他的落幕。
两个月后,薛生重新站在了舞台中央。
许夕并没有前来,原因是她身患重病不得不住院。
上次的晕倒果然没那么简单么?薛生心中默想着。不过他早有准备:提前让朋友通过电话联系到许夕。既然来不了,那就这样听吧!
七
亮丽的琴声从电话那头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好似层层泛着涟漪。灵动的乐音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有灵魂的琴声。坐在病床上的许夕想着。柔美恬静的琴音令许夕情不自禁地抬起了手臂,随着节奏缓缓拉动,那美妙灵动的琴声从指间流出,又从许夕心中淌过。曲毕,泪水从脸颊上滑落。谢谢你,许夕默念着。
八
当观众席上爆发出轰鸣般的掌声时,薛生知道,自己做到了。
他彻底的明白了,成为一名钢琴家是他自己的从小的梦想,与旁人无关。
他追求的是对自己的超越,而不是赢得别人的喝彩。
走出赛场,薛生对着天空大喊:“谢谢你,许夕!”
青春,也许就是如此相遇偶然,相斥突然,相惜却铭记永远!
两年后的四月里,阳光下,粉白相融的樱花迎着春风,飘飘洒洒地落下,缀点着路经之人的梦。
老师的话:
亚蓉是长沙市中考语文千分之一的获得者!亚蓉对于语文的热爱与优秀有目共睹!她曾在中考结束的暑假,将此文发给我,希望我推出。我个人认为亚蓉暂时无需锦上添花,所以将此故事雪藏。后来,亚蓉凭借此文在高中获“叶圣陶杯”全国二等奖。
今年暑假,我再与亚蓉沟通,稍加点拨,成此文,纪念难忘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