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过多少路,男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要飞过多少片海,海鸥才能真正在沙丘安眠;要经历多少世事,过客才能寻到故乡。
自始至终,都以为你是一阵风。
面对世俗的约束,告诉世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像风一样自由;遭受排挤贬谪,能够用豁达化解苦痛,“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像风一样洒脱。有时狂风乱起,你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时清风袭来,你高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飘过山水,拂过心间。心头的起伏,是涟漪,亦或是狂澜。
世间匆匆,你带着诗与酒,携着竹杖与芒鞋,披着青衣和烟雨,穿过小桥与人家,行走在山水中的是魂灵与风。
既然是一阵风,又怎会有归宿?行走于世间,终究会消弥得无影无踪。风只会是过客,而非归人。
或许,你是风,又不只是风。
你有风的洒脱,却不局限于风的缥缈;有风的自由,却被附上了俗世的枷锁。人说:“背上行囊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你是世间的过客,也是尘世的归人。
你带着红尘的牵绊上路,只有孤独相伴,想着从心而活,却也从心即怂。你只是在反抗和顺从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将情思和胸怀赋予词作,将一颗心置于尘世,也曾苦闷压抑,也曾摇摆不定。只一颗凡人心,却不朽千百世。
就一个行囊,里面是初心。你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伤春的愁绪;“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有云淡风轻的安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随遇而安的潇洒;“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及这敢于自嘲的泰然。
因着心和勇气,你看透生活的真相,却从不放弃热爱生活。经历离别的伤感,经历丧妻的苦痛,承受牢狱的灾祸。千般失意后,却也记得为百姓祈雨成功后的喜悦,记得与和尚斗嘴时的兴致。一寸时光有一寸时光的意义,又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自有一步的欢喜。
盛着初心的行囊落地生根,自成一片生机。却也随时提得起,过客,亦能成归人。
走过岁月与河山,少年人的青丝变为白发,意气被磨去棱角,而心却是一尘不染的,魂灵是像风般自由的。
风雪看老了你,你却从未将它们看老。也许历经沧桑,但风雨过后,仍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花开成了云,云也开成了花的模样;花的故乡,是土壤深处的土壤;云的老家,是远方已远的远方。——题记
一声腊梅一声冬,一点白雪一点愁,一更梦醒一更后。伫立于群山之上,静观落日之景。逐渐浓稠的光圈,是逐渐积蓄的思念。人言落日是天涯,可笑至极的是,望极天涯不见家。
直到最后一点光芒也即将殆尽,我才缓过神来,对着若隐若现的残阳,向遥远的天边大喊:“你也在这里吗?”我知道他肯定不在,但他又肯定也在。苏东坡,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我少年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他带给我的太多,太多。
苏轼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名动京师,本可以凭借年轻气盛一展宏图,却接连收到家人离世的噩耗,只能回到眉山守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片土地,是他所爱之人的坟墓,他曾在此种下三万棵松树以表思念。这个地方是他悲痛所在,欢乐所在,思念所在。
当苏轼渐渐走出悲伤的阴影后,又不合时宜地碰上王安石变法,他的贬官之路就此拉开序幕。但苏东坡总是一副处变不惊的微笑,带着那份自由潇洒,一次次去向远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他新的起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清新怡人,唯美朦胧,带他逃离官场泥淖,寄身山水。心怀民生的他,带领百姓们挖大堤,将西湖的水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后人留下“苏堤春晓”的美景。他已然醉心于杭州,淡却了亲人离世之悲伤,释怀了贬官至此的郁闷。杭州,如同一位倾国倾城的江南美人,令苏东坡魂牵梦绕,铭记心头,终生不忘。
身处密州,他与百姓苦乐共享,和人们捕捉蝗虫,度过蝗灾。他仍是那个轻狂傲物,不拘礼节的少年,也会任性撒泼地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他一改柳永式的悲悲切切,儿女情长,开创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类豪放蓬勃的诗词。
以笔为戎。以笔为戎,笔也可舞出刀光剑影,鼓角筝鸣。正是因为率性而为的苏轼将所有情绪都流露于文字之间,才有了历史上震惊八方的“乌台诗案”。尝尽苦果的他,却仍是一副乐观豁达的模样,写下“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的自我嘲讽。林语堂在《我的愿望》中写道:“我要有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想来便是苏轼这般模样。
被贬密州,他就欣然享受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悠闲生活,发出不辞长作岭南人赞叹。
被贬黄州,他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农夫的短褂,在自己的东坡上开荒耕种,哪怕相识之人调侃他几句,他也是神情自若,笑而不语。他会和朋友半夜跑到东坡喝酒,没有下酒菜,便忽悠青年将自家的病牛宰了,烤着牛肉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时,半夜翻墙爬入城门。他还会把一个大西瓜顶在头上,在田地里边走边唱……他已然成为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农夫。
哪怕到最后,被调去最偏远的海南岛,苏东坡依旧是悠然自得,安居乐业,致力于改善民生。弥留之际,他身处常州,却不曾悲叹一句,只可惜未能见弟弟最后一面。
他痛苦吗?当然痛苦,但只是曾经痛苦。他快乐吗?当然快乐,因为眼下快乐。他追求的不是超然物外,而是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他享受大自然丰厚的赐予和每一个日子的幸福快乐。心灵的温度决定了世界的冷暖。苏东坡如同一炉温火,慢慢消融寒冰,让这个世界情不自禁地,待他柔情似水。
他用超然的内心表达出外物不足萦怀的人生态度,在困窘的谷底,获得重生。他脱胎换骨,自我突破,证悟涅槃,浴火重生。他醉醒全无,无喜无忧,回归于清纯空灵,疏狂浪漫,倾荡磊落如天风寒雨。
从成名时的万众瞩目到被命运夺走一切后的山穷水尽,经历大起大落之后,他学会知足常乐。被贬何处,被谪何官,于他而言,并不重要,他只是欣然归往。毕竟,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他很清楚自己究竟为谁而活。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远处传来几声大雁的鸣叫,将我的思绪从几千年前拉回现实,我空洞地望着色如紫罗兰的天空,怅惘地叹了口气。
许是近乡情怯过于浓厚,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都无法很好地适应。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一种忧愁的心绪挥之不去,颇有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感。眼下是来洱海的第二天,这片土地宁静幽美、清新脱俗的气质,实在令人沉醉。正是这空气中弥漫着的风信子的淡香,让我久久忘神。
云南,多么美丽的地方啊!洱海空灵的湖水同精心雕琢的蓝宝石,青空之上柔和的云朵似甜蜜的棉花糖。碧水蓝天共一色,像画家调色盘里的颜料,纯粹又富有层次感。大理的空气总是温暖的,慵懒的,让人舒心得一觉睡到天明。只有在斗南,还能看见寒冬中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一片片色彩斑斓的花海,使人的心情,也同朵朵娇嫩的鲜花灿烂开放。丽江的人们,总是热情地同游客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带他们领略这座古城的文化之美。云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啊!故乡,自是不能相忘,但云南美景,又何尝不能安慰我的愁绪?
自从上了初中,学业生活的紧迫感就愈加明显,龙应台所过的宁静淡雅,怡然自得的慢节奏生活,成了我心心念念却又求之不得的梦。云南,却给了我这样的生活。这是第一次,明显地感觉到,心真正地平静下来。《长街短梦》中有这样一句话:“假若人生如一条长街,我不愿意错过这街上的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机盎然。”
已经全黑的夜幕上,挂着几颗闪烁的零星,美得令人恍神。原来,苏东坡早就告诉我答案了。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物性格各千秋,报国热情藏胸中。家乡万物变化大,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汤老师采访时说的话,她捧给我们一杯茶,笑意盈盈。
阳光正好,当我们一行人敲开汤老师的房门时,她正在给自己煮茶。桌上倒放着一本书,还有几堆作业。她是一个乡镇课外辅导老师,极其热爱她的工作。
谈起爱国,她说,“我深爱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汤老师无疑是挚爱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的。骨子里依旧保留着很多古代文人的气息的她,喜欢在授课之余,给我们讲讲李白敬酒的月,给我们谈谈曹公泪编的书。她也是一个相当求真的人,对我们严格要求,对自己更是如此。她写得一手好字,这与她每天都练毛笔字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只要写得不满意,她就会当着我们的面将字销毁重练。
在她眼中,只要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就算得上是爱国。择一事忠一生,她从事教育行业二十多年,却依然对语文怀有热忱,对学生全心全意。她笑着对我们说:“我存在的意义,就是把你们这群孩子送上一个好的学校。只要你们能走得顺顺利利,老师就放心了。”
初入博罗,汤老师应该还是个小姑娘。二十年后,博罗高楼拔地而起,商业街如雨后春笋,许多人都跑到博罗中心地带谋取更多的机会,却很少有人如她,愿意待在小乡镇里二十余年。
“此心安处是吾乡”,说的不仅是东坡,还有汤老师。
保尔说:一到做出选择,实际上便入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这洪流会把你带到一个做选择前从未想到过的地方去。泛舟人生之海,无数选择无数洪流将把我带向何方?当千帆阅尽,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选己之爱,便是我心之所向。巴尔扎克不愿听从父命当一名律师,选择自己所热爱的文学事业,为梦想粉碎一切障碍;北大女学生钟芳蓉不愿追逐功利之流,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考古专业,为倾心的爱好探寻古老文明的嶙峋一角;教煌的守望者樊锦诗不愿在前进路上迷失自我,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莫高窟,为历史的一角点缀青春的光彩。其实,人生真正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不必理会他人的目光,不必迷失于物质的泥潭,走出拘,走出東缚,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热爱之所,便是我心之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择国之需,便是我心之所向。孙家栋,面对国家卫星发射的计划,选择勇挑重担往无前。有人劝他“功成身退,他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耶鲁大学高材生秦明飞,自扎根贫困村,把青春书写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疫情爆发,有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度之将倾。钟南山张定宇个个闪亮的名字振奋人心,挺起新时代中国的脊梁。扶贫路上,小康从未止步,梦想从未远离。毛相林于天坑中开出天路,黄文秀反哺”家乡牺牲在扶贫路上,张桂梅甘做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托起无数大山女孩儿的梦想。面对人生的转口,他们都选择了担负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人生华章。精神所在,就是力量所在。中国精神是我们每次选择的原动力,也是我们面对洪流能勇立潮头的底气。择国之需,用青春助力时代的梦想,这便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既听从内心的召唤,又听从时代的号角,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正如人民日报一段评论所说:个体生命与辉煌时代的连接,使我们的生命有着无比的深度与广度,无限的活力与潜力。不要忘记,你的小努力,也在助力着时代的大梦想;不要忘记,你每一次心灵的选择,都牽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浪潮。
林清玄说:每一步都牵引着下一步,每一个转弯都面临着不同的方向。当千帆阅尽,走过无数个人生的转弯口,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在我热爱在国家需要的地方。
泱泱华夏,病魔蔓延。吾乡陇原,风光圣地,亦难敌众魔,危乎悲哉!
街巷无人,寂寥众生。志愿红流,呕心沥血。悲芸芸百姓,无奈秋光,尽戴口罩。
陇上江南,伏羲神祠,南郭古刹,麦积石窑,仙人指灯,王泉观庙,落叶缤纷,秋菊傲霜,天高云淡,绿水青山,叹病魔滋生,百愿入于江海中。
十里鸣蝉,百般红紫,千山飞鸟,万里秋风,皆愿昂首明朝,市流复新,众生如愿!
梁启超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日之责任,少年勇担当,今日之使命,少年永铭记,华夏少年,学辛幼安气吞万里,学霍去病封狼居胥,学文天祥一身正气,驱国之病魔,助国智,国富,国强!
指导老师:田华
国庆佳节,恰逢祖国华诞,桂树花开,正是十里飘香。
九月初旬,杭城的桂花似乎在一夕之间全部盛开,一簇一簇,拥在枝头上,且非星星点点,而是一树金灿。街道旁,河岸边,公园中,金桂、银桂排排立在那儿,幽幽地散发着香,在枝干上羞涩地向下张望;墨绿的叶子簇拥着它,保护着它。
过了九月三十,一场朦胧的小雨,轻悄地洒落树间,凝聚在叶片上,成了一颗颗 “钻石”,而桂花则彻底绽放了。国庆刚起床,一股清晰且那样熟悉的香便萦绕在我的鼻头,窗外地上已是金黄,是飘落的桂花,顽皮的孩子兴奋地摇着树,便再起了一场又一场的花雨;过路人头上总带着点金黄色,多半是风的功劳。夜里,皓月当空,那样圆,坐在树底的木椅向上望,透过花隙间,多有“花好月圆”之意境。
满城都是桂树,小区里,湖畔边,山丘上,到处都是馨香。一位位诗人吟诵的声音从历史的云河中响起。唐时张九龄描绘着:“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李清照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白居易回忆着:“山寺月中寻桂子。”王维感悟:“人头桂花落。”人们真切地喜爱桂花,诱发着无限地遐想,传说层出不穷,却又融入于生活中的花。
家乡的桂花点心是美味的佳肴,像桂花糖、桂花酱,桂花茶,也最受人们追捧的还是桂花糕了。
杭州的桂花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个“老古董”了。街旁陈旧的店铺里师傅用糯米粉,糖和鲜摘的蜜桂花制作。可以是圆圆的,像个月饼。也可以是四四方方的,晶莹剔透。口感丝滑,不像糍粑那样糯,更不像法国面包那样坚硬,伴着香的花瓣入口,甜甜的,仿佛能闻到桂树金黄花簇的味道。吃完仍有余味,让人往往忍不住再尝一个,那甜甜地笑意中有着对家乡浓浓的喜爱之情。
还有在做酒酿圆子时,也常会洒些桂花,不仅是因其形美,味香,色甜,还是因其美妙的喻意:“桂”谐音“贵”,表达了对家乡能富贵一生的祝愿;月中多桂树,与月亮相联,期望着与家人朋友团团圆圆。
在这个中秋与国庆双节共庆的佳日,在桂花香里唱着国歌,共品香味浓郁的桂花糕,真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若要我说实话,我其实并不太喜欢我的母亲,她是如此的普通,平凡,没有一丝一毫的闪光点,以至于丢进茫茫人海中,可能就会再也找不到了。
小时候的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我爸会和我妈在一起。在那张有点年纪的结婚照中,我的父亲还很年轻,虽无潘安之貌,却也是一表人才。而我的母亲,即使笑容满面,却依然无法遮住长期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头发干枯,面黄肌瘦。真的很好奇,当年以我父亲还算优越的家庭条件,父母都是国企职工,生活都很稳定。他为什么会看上一个农村来的长相平凡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小丫头?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一直未曾解开。
到小学,我稍微懂事了,却依然改不了小孩子脾气,特别是在老师读完几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后,看母亲便更加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别人的母亲不仅长得美,而且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我曾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表明对母亲的不满,哪怕父亲的责怪,但母亲都只是尴尬地笑笑,从未解释多说一句话。小学六年级时,偶尔读到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作者描写了母爱的深沉,我不禁想象,如果我也有这样一个母亲,不那么普通,不那么平庸,那么我是否也能拥拥有母爱的谈资?
到了初中,我渐渐明白了事理,懂得了母亲的辛酸,可依然还是无法接受母亲。她的太平凡,估计我大概永远也不能拥有一次轰轰烈烈的母爱,文章里那些感人肺腑的母爱,对我来说就像梦一样。同时,我也不止一次的厌恶我自己,对自己母亲的嫌恶,就是对自己的嫌恶。
其实平心而论,私底下,母亲待我是极好的。每天清晨,餐桌上总是会有一个鸡蛋,每晚在我书桌上总会有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每天无论她有多忙,上班时间有多赶,她总是会煮好鸡蛋后,从锅里拿出,摆放在我的碗里;每晚不管她有多累,她都不会忘记给正在桌前学习的我冲一杯牛奶。但我总认为这是她应该做的,甚至应该做的还要更多。看看人家母亲,为儿女做得那么多,而她似乎只会煮鸡蛋,冲牛奶。尖酸刻薄的话语每天都在我心中酝酿,以至于对她的不满一天比一天多。
可是一次母亲与父亲的外出旅游,改变了我对母亲的看法,我终于意识到母亲在我生活中占有这么大的比重,以至于没有她,我的生活竟不能够继续。父母的一周的旅行,每天早上的鸡蛋没有了,晚上的牛奶没有了,多出来的是洗衣筐里的脏衣服越积越多,多出来的是杂乱无章的客厅,我甚至找不到我的袜子。那段时间,早上迟到成了家常便饭,因为没有人叫我起床;上午挨饿,因为没有人准备早餐;晚上煎熬,因为没有人清洗换洗的衣物,就这样,我的学习质量飞快下降。直到一周他们回来之后,我的生活才得以平静:餐桌上的鸡蛋,叠放好的换洗衣服,热腾腾的牛奶都时刻提醒我,生活因她而平静,因她而美丽。我终于明白,母亲让我的生活变得平静,我终于明白平静地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我终于明白人间有味是清欢。
现在,尽管母亲还是那么平凡,那么平庸,但她依然是我的母亲。她并未有多么的让人敬佩,但她在我心中却是那么的伟大:她给予我一个平静地生活,使我懂得不管什么贫穷与富贵,不管什么功名与利禄,仅仅只需内心的恬淡,平静。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指导老师:朱慧)
葡萄美酒夜光杯,武威新颜多妩媚。
——题记
我的家乡在甘肃武威的一个小村庄,在河西走廊上的东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小时候,爸爸告诉我,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武威名”,此地便名武威。爷爷却对此不以为然:“不是,是外来人看见我们武威人威武高大,就吓得连名儿都记反了,所以叫武威。”爸爸的答案好似更正确,但只有汉武帝对自己一个人的夸赞,而爷爷的答案却是全体武威人的自豪和幽默。我曾问爸爸为什么要离开武威去成都工作,爸爸望着我,叹道:“荒凉啊,孩子!过去的苦日子你没尝过几年啊。”我想起我五岁那年回老家看望爷爷,那黄色的土,黄色的水,黄色的肌肤,甚至连树叶似乎都是黄色的,还有那总保持蓝色个性的天空,也会被一阵大风卷起的黄沙而漫成黄色。铺天盖地的黄色就像一把枷锁,沉重而又坚硬。雨后泥泞的路,在水井旁的焦渴等待,干裂的唇.....总之,我童年记忆里的家乡就是荒凉落后的代名词。
就在上个星期里,我们全家回到了老家。起初几天,在武威城内,我发现楼好似在这些年里长高了,从以前的几层变成了现在的十多层,而他们也像怕风似的。变得越来越密了。很多楼给自己漆上了各色的外套,有的还套上了华丽的玻璃装,有的还摆了一个出格的造型。上了出租车,到了村口,我以为司机会像往常一样让我们下去,但他却一直开进了村子,往日泥泞的路也未使车颠簸,我怀疑这车有什么特殊功能时,爸爸大叫:“哇,路居然修好了。”我低头一看,底下淡青和灰白相间的路板,一大块一大块向前延伸,好似要把平坦和舒适带往每一个角落。是啊!这路如此平坦,让人如此意外!心中的不悦也随这路滑走了。路边的草向我们涌来,似乎在欢迎我们。他们统一着虾子青的内裙,外边是一件用阳光染成的晶绿色外套,中间还冒出几朵鹅黄色的小花,花瓣一层层盛开,好似要和旁边一簇雾紫色的花大比一番。
很快我们回到老屋了——准确说是老屋原址。因为爷爷把老屋推翻了,又重新建了一座新砖屋,新砖屋红墙灰瓦,在院内的墙上贴了一层白瓷砖。正屋的墙边栽了一排花,在深粉色的花瓣上映了一个牙白色的爱心图案。在屋角挂着几盆吊兰,绿色的叶子勾住灰瓦。爷爷得意洋洋地带我们参观,一整个下午都是激情盎然,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院口的树桩上抽烟发呆。
爸爸感叹道:“退休后真想来这儿养老了。”
“你不是武威人吗,忘了根!”爷爷瞪他。
“真好啊,”爸爸依旧微笑,“比我小时候好多了,我们真是越来越好了,这简直是个保存农村风格的城市。”
我想起我曾反驳过爸爸:“爸爸,武威那里虽荒凉,但曾经十分繁华,曾经有多少商贾和商队到那里去交易啊!”
“过去的繁华过去了。现在不在有了,现在是荒凉的啊。”
“可是繁华过去了,不代表他将来不来啊。”我咕哝道。现在这差不多成了现实。
后来我去了沙漠公园,对沙的感觉不再厌恶了,甚至有些亲切。这几年治沙成功,只留下景点的沙子,这片沙漠很小,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感不减。沙子在地上,流出一条条线,一条条可爱的线,一条条活泼的线,一条条优雅的线。南方有水,但北方有沙,水和沙都可以流动,但沙十分稳重,不像水那般呼啸而去。沙,只是被风推挤几下而已,但我并不希望大漠归来,因为当一件东西成为麻烦后,甚至灾害,是很难去再爱它的。家乡向往美好的人们,终于打开金枷锁绘一幅更美好的蓝图。
我是武威人,我爱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