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不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04 01:35:14
  • 《友谊》
  • 有朋友者,不亦说乎。

    我有一个让我又喜欢又讨厌的好朋友,她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邻居,她就是李雨熙。

    李雨熙长得瘦瘦小小的。因为学习不好,她妈妈经常打她。看见她挨打,我心里很难过,就决心帮助她。每天我们一起坐校车回去后,我就让她到我家来写作业,有不会做的地方我就给她讲解。可她总是不好好写作业,还在作业本上一通乱画。我生气极了,把她赶了出去。可一想到她回去后她妈妈又要因为她作业没完成而打她,我就于心不忍了,便又耐着性子把她叫了回来,并苦口婆心地给她讲道理。

    慢慢的,在我的帮助和影响下,李雨熙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一些。我俩每天形影不离,一起上下学,一起学习,一块玩耍。她妈妈也再没有打过她了。

    突然有一天,李雨熙哭着到我家说,她要转学了,以后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学习、玩耍了。我失去了陪伴我的好朋友,心里难过极了。

    李雨熙,你现在好吗?你的学习成绩又提高了吗?你在新学校有没有交到新朋友?你想我了吗?

  • 《春耕》
  • 春天来了,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我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体验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香皂、第一次捉泥鳅、第一次滚铁环、第一次插秧。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是春耕——插秧。

    那一天,在完成了其他活动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一片水田前,在老师介绍了如何插秧的知识后,大家开始脱下鞋子下水田。手里的秧苗绿油油的,但田里的水却是黄黄的,有点儿浑浊。我一开始不敢下去,但是看到下去了的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我也鼓起勇气,慢慢把脚伸进去,但又怕浑浑的水里有什么东西,又把脚缩了回来。

    林老师和吴老师见了,笑着对我们这几个还没下去的女生鼓励道:“下去啊!很好玩的!”我和其他几个女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下到了水里。虽然水和泥混在一起有一丁点儿恶心,但是软软的好舒服。在田里插秧的我被班上几个调皮的男生用泥水弄湿了衣服。而段欢容更是被彭亮东溅了一身泥。有几个其他班的男生满身上下都是泥,我们看着都笑了。因为掌握了方法,我很快就可以把秧苗直直地插进田里。绿绿的秧苗直立在水田里,风儿一吹,真好看。插完手里的秧苗后,我们又回到了岸上。把弄脏的衣服和鞋子换了。

    时间过得真快,活动接近尾声,春游结束了。一天都在大太阳底下玩耍的我们有点儿累,衣服也弄脏了,但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这次春游让我和小伙伴学习了插秧,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真是一次难忘的春游。

  • 《尼山研学之旅》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朗朗上口的话语都是出自于孔子的《论语》中;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一位很伟大的人物。

    7月30日,我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和家长,一起乘坐大客车,来到了孔子的出生地:尼山,进行为期一天的研学之旅。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充满期待的出发了。

    历经两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同学们统一换上了导游为我们准备好的汉服,带上耳机,跟随导游及讲解,踏入了尼山圣境的大门。刚进大门,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导游说我们很幸运,受到了洗礼。大雨停后,我们继续前行,着汉服漫步夫子长堤,在金声玉振广场我们礼拜先师。这里的孔子铜像高达7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孔子像,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建成这么高的,它寓意着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

    礼拜先师之后,我们来到了大学堂,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先去看了一场金声玉振演出,灯光、机器、舞台加上演员的配合,整场演出十分壮观。演出讲的是孔子的一生:从盘古开天,到女娲造人,再到孔子出生、开智......最后的衣锦还乡,现场的观众反应热烈,掌声连绵不绝。

    演出结束后,我们去吃午饭,下午我们又回到了大学堂,参观了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的五厅,导游给我们详细解读七十二贤廊,我们还参与了仁厅的手读《论语》活动,现场一人一笔一纸,一笔一划中体验文化带来的乐趣。

    参观完大学堂,我们换下了汉服,乘车前往尼山书院和夫子洞,其中夫子洞我最感兴趣。据说,孔子的父亲当时有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生了九个女儿,可当时女孩是不能继位的;第二位夫人生了一个男孩,但男孩身体有残疾,也不能继位;第三位夫人也就是孔子的母亲,当时只有十八岁,而孔子的父亲当时有六十多岁,就在孔子出生后,因为孔子父亲与母亲年龄相差太大而不被他人接受,又看到刚出生的孔子其丑无比,所以就把孔子抛弃在一个山洞里,过了几天,孔子的母亲还是放心不下孩子,又回到了那个山洞去看孩子,只见在婴儿的旁边卧着一只猛虎,另外还有一只凶猛的老鹰在洞口守护,扇着翅膀为他祛暑孔子母亲觉得孔子不凡,于是又抱了回来,当时的那个山洞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夫子洞”,这个故事也就随着历史流传了下来。

    参观完全部景点,我们开始准备下山,在集合地点统一乘车返回,在回来的路上同学们都累得东倒西歪的睡着了,虽然有点累,但是累并快乐着。这次的研学,让我知识大大的增长,让我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懂得了何为“孝”,更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这次的研学会像一个烙印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 《读《论语》有感》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句话出自春秋时期的孔子及其弟子之手的流传千古的一本著作—《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这本书是家喻户晓的,还被尊称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这本书中的道理被后人延用至今。孔子的学说也流传出中国,传播到国外。

    谦 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你是多么学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万人敬仰的科学家,你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你可知《程门立雪》的故事,故事中的学生为了请教老师一些问题,在老师门外,冒着大雪,冷得哆嗦,依然等着,我们要虚心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名鼎鼎的皇帝唐太宗,他虚心接纳魏征的建议,居安思危,戒骄戒奢。没有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向下臣学习,而是向魏征学习。最后,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

    读了孔子的言论,我知道了一个人无论是有多少成就,你都要虚心请教别人,做到谦虚为人,谦虚好学,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反 省

    《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坚持反省自己在为人,与朋友交往和复习知识等方面的做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这是人有所成就的重点—坚持反省自己的行为。

    《子张》篇中记载的,子夏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这就是一个人修身的根本,不断反省,做得更好,不断升华自己!

    孝 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言道:“百善孝为先。”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夫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君子专注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就是‘仁’的基础!

    子曰:“弟子,凡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你可听过《扇枕温衾》的事呢?东汉江夏安陆入黄香,他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在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父亲十分感动,邻居们都夸赞他孝顺。

    传承中华美德,做好仁德之人。

    仁 德

    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仁德之道,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中,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是孔子对“仁德”的理解。《论语》可谓是把“仁德”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啊!孔子正是做到了“仁德”,他的芳名才会流传千古。如何做好一个伟大的人—首先要做到“仁德”,“仁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仁”则为善、刚、毅、省……“德”则为谦、让、助……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所以,我们要做个仁德之人。

    书中有许许多多的道理,久久回味,仔细咀嚼,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品味《论语》,对话圣贤,“仁德”之道,显于其中。《论语》中的道理不仅指导着当前人们的行为,而且引领人们走向更文明的生活。它使我们终生受益。

  • 《读《论语》有感》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古代名言大家都听说过,它出自《论语》。读《论语》,我懂得了勤学才能成君子。

    《论语》,记录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言行,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孔子先生一生所崇尚的“仁”和“礼”。“仁”就是仁德,它蕴含了君子必须具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礼”就是礼仪,是外在表现道德品质的方式,从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仁”被“礼”来规定,“礼”以“仁”为基础,两者紧密结合,不能分离,同时做到“仁”和“礼”才能被称作为君子。

    从“仁”和“礼”中我们就能看出勤学的重要性。“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这句话就突显出成为君子,勤学的重要性。

    勤学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勤于学习,学知识,学礼仪,学经验,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知识渊博的人,是成为一个君子的前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勤学还要求我们多向优秀的人请教,自己的力量不如大家的力量,多学习他人身上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取长补短,并对照他人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书籍与他人身上学习优秀的道德品质,勤学不就是“仁”了吗。

    “仁”和“礼”紧密相连,勤学的人更加注重礼仪,注重形象,因为他们从书籍和优秀的人的身上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世。遇事以德服人,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处理,就显得比只会用拳头处事的人更加有道德。勤学的人拥有更高的个人修养,他们讲文明懂礼节,不在小事上与人斤斤计较,给人一种知书达理的感觉,在外在上就体现出自己的高素质,这样,勤学不就是“礼”了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圉之所以得“文”这个谥号,就是因为他非常勤奋好学。虽然他是卫国的大夫,但是他不论身份的高低以及地位的贵贱,只要不懂的地方,就会虚心向他人求教。就因为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孔子才会称之为君子。

    想要成为君子,“仁”和“礼”固然十分重要,可是“仁”和“礼”从哪来?答案就是勤学,勤学知识礼仪才能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有成为君子的基本。所以像古人一样勤学,努力成为一位让人称赞的君子吧。

  • 《论语中孔子的名言警句,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8、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1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还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 《不亦苦哉》
  •     看了李敖的《不亦快哉》一文,再观四周,发觉自己也可以总结出几条。但我不如李先生有苦中做乐的雅量,只得谓之曰“不亦苦哉”。

        一、语文老师作文课上说:“我所教的写作文的格式,是给那些不会写作文的同学用的。已形成自己风格的同学,不必拘泥其中。”结果统考试卷发下,套用八股形式的作文比“自由体”作文分数高许多。不亦苦哉。

        二、上课与老师争辩一题的是非,把老师驳得哑口无言。不料老师示我们以标准答案,于是变成我们无言以对。不亦苦哉。

        三、随着年级的升高,竞争的激化,目睹身边的一些同学愈来愈势利。不亦苦哉。

        四、考试没考好,回家虽不至于挨打,但面对父母痛心疾首的肺腑之言,只觉无颜苟活于世。不亦苦哉。

        五、每次考试前,父亲都和颜以告:“尽力就行。”但一俊分数不佳,便定然板起脸孔:“你肯定不够努力!”不亦苦哉。

        六、看别人打篮球,甚以为奥。自己上场,却不料耳听得一观众说:“臭!”不亦苦哉。

        七、上午第四节课,老师下课晚了三秒,食堂已人为患,害得我要多等十分钟。不亦苦哉。

       八、上课高声回答问题,却被同学斥为“爱出风头”,并有人纂改名句为:“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经‘冲’得不得了。”甚为押韵,无懈可击。不亦苦哉。

        九、老师找我,我去办公室三次都发现老师不在。第二天却被老师斥为“态度恶劣”,弄得百口莫辩。不亦苦哉。

       十、抄流行歌曲的歌词,里于书桌,父母误以为“情书”,惊惶“苦谏”,使我哭笑不得。不亦苦哉。

       十一、路遇初中时一女同学,谈话中不知不觉把她送回了家。未料正被母亲的同事看见,并向母亲“进谗”。以至于母亲疑我有“早恋”之行为,自己说也说不清。不亦苦哉。

        上面十一条“不亦苦哉”,或许真的是我们这代中学生的生活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