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家中闲来无事,就想翻一翻奖状集册。我搬出那本厚厚的册子,翻看着那一张张花花绿绿的奖状。突然,一张白蓝色的,看起来十分朴素的奖状闯进了我的视线。“这张奖状……”,我的思绪顿时回到了上大班时的那个上午……
那天是个阴天,天空阴沉沉的,十分压抑。而在这个早上,我将参加一次英语演讲比赛。在那栋白灰色的房子中,选手的等候区里,我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心里不住地想着比赛的内容,还喃喃地念着:“这次会考怎样的图画啊?万一很难呢?如果我卡顿或者念错词了怎么办?”是的,这次比赛有一部分内容就是考现场用英语描述图画,因此我没有太大的把握,眼看着一个又一个的选手走上台,我越来越急躁,虽然我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如果出意外怎么办?当我前面只剩一个人时,我的脸已经涨得通红,都要忍不住哭出来了,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下一个就是我了,我更急了,全身上下都燥热起来。这时候,我脑中突然蹦出一句话:“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力了没有.”我这么想着,就慢慢冷静了下来,等待着主持人叫号,同时也想着上台后该干的事……
主持人叫号了,叫了我的号,我深吸了一口气,给自己鼓足勇气,调整好状态,向舞台迈出了一步。顿时,几百道目光同时聚焦到了我身上,刺眼的灯光闪着我的眼睛,巨大的投影屏令我心惊,评委投来了审视的目光……,我的心跳骤然加速,有那么一瞬间,我心里又打起了退堂鼓,我真想转身逃离这个地方!但很快,我又想到:如果我怯场了,那这次历练和荣誉不都泡汤了?你可以做到的!这么一想,我就深吸一口气来平复心跳,然后开始了自我介绍和描述图画,尽量流利地说出一个又一个单词……。
比赛结束了,我获得了三等奖!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高兴地手舞足蹈,开心极了!我这样不仅是因为这是我当时获得的第一个高级荣誉,还因为我在这件事中懂得了要勇敢面对挑战,不能退缩的道理。我感觉,那一刻,我长大了!
翻一翻我的“拔牙记录表”,呀,记录的次数可不少呀!下面我就说说让我感触最深的那一次拔牙。
记得那天,我正看着电视,里面一个笑话逗得我捧腹大笑。突然,妈妈尖锐的眼睛注视到了我的牙齿,他马上靠了过来,让我将嘴巴张开。我开心的心情立马变得紧张起来。妈妈叫到:“哇,怎么又是老牙还没掉,新牙已经长出来好多了,而且这一颗乳牙还是坚固无比的,必须尽快去医院拔了!”
妈妈赶紧拿起电话咨询哪家医院可以拔牙,此时正值疫情期间,许多牙科医院都没有开门。我多么希望可以“逃过一劫”,于是向上天祈祷:“不要开门,不要开门……”可电话里一个无情的声音打破了我的希望。我又要去拔牙咯,妈妈带着埋怨的语气说:“谁让你平时挑食,不吃硬东西,没有让牙齿咀嚼锻炼,否则就用不着拔牙了。”
去往医院的路上,我的内心忐忑不安,多希望时间慢下来,停下来,希望没这么快到达医院。路上,我的腿不住地抖,感觉要冒冷汗似的。我尽量让自己平静一些,却无济于事。时间像是跟我捉迷藏,过得飞快,一下子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带着不安的心,走进了病房。医生示意躺在手术床上,看着眼前手术床,一阵冰凉渗入心中。我躺在手术床后,看到上方的手术灯,一幕幕恐怖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满口鲜血从口中流出来,带血的牙齿也脱下来了.....
我不敢往下想了,这时医生看了看我的牙齿,说:“这牙齿太坚固了,得打麻醉才行。”说着拿过来了一根长长的麻醉针。我一看这麻醉针立马打了个颤抖,把我吓蒙了,我倒了一口寒气。心想:“这针去当尚方宝剑得了,还给我用来打麻醉?”我感觉心每秒跳达到10次以上,心脏都不听使唤了。我掐着自己的大腿企图减轻一些疼痛,可到了打针的时候,我竟然感觉不到手在掐自己的大腿。我感觉我的表情越来越僵硬,越来越难看。医生不停地提醒我:“不用紧张,放松一点,不痛的。”医生的话没有消除我的紧张,眼泪已经在眼眶上了。
终于,牙拔掉了,我以光速冲出了病房,那疼痛的感觉,历历在目。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朋友们,牙齿像身体一样,也需要锻炼的。你们以后可不要挑食,多吃硬的东西,千万别学我哟!
灰色的海鸥,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进了大海,
宽阔的大海,
也妆成一面金色的镜子了。
睡着的池塘,
尽管是困了,
还抱着夕阳睡觉。
跟头一翻,
便把夕阳送到了海的边缘,
深蓝的大海,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南飞的大雁,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希望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翻进了云里,
鸣叫一声,
立马变成了一个人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翻一翻任何一本国学经典,先哲的智慧无不令我们赞叹、敬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已经让我开始接触《三字经》了。那时的我还很懵懂,既不知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意义,也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内涵。只知道它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直到现在,当我再次翻开《三字经》,细细品读。感受着文化的魅力,沐浴着文化的甘露,我受益匪浅,懂得许多。
让我感触最多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的意思是“东汉时有个人叫黄香,在他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亲睡起来时感到暖和。每一个孝敬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效仿。”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惭愧。平常,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让我做些小事我也不情愿。就拿前几天来说吧,晚上快要吃饭时,妈妈叫我去拿一下碗筷。我当时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哪里愿意离开呢?妈妈只好自己起身去拿了碗筷。看了黄香的故事,我感觉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我们每每谈到父母,都说要孝敬父母。可实际上,一些人还总是让给父母增加负担、让父母操心。与古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父母为了我们不辞辛劳,付出了太多太多。黄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从我们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曾经三次搬家,为的是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有一次孟子逃学,孟子的母亲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孟子能够通晓古今、学识渊博,和孟母的严格是分不开的,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一读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不仅给我一个单独的房间,让我安静地学习,还给我买了写字台、台灯,努力改善我的学习环境,可是我总是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总是不认真。读了这段话后,我才明白父母为了我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谓操碎了心。父母对我的期望如此之大,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伦。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古人勤奋好学、无时无刻都渴望知识的精神感染了我,促使我在努力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告诉了我学习的好处无穷,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的决心。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也警示我们: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事业有成;但只顾贪玩,游手好闲、不求上进,浪费了大好时光,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将来一定会追悔莫及。
中华文化,经历了无数沧海桑田,挺过了无数风风雨雨。作为新世纪的中华少年,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代表——国学经典,让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的潮流,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
经过期末考试的一翻折腾后,暑假终于来了。我也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了。什么都别想了,抛开重重的烦恼,去爬山,丢下厚厚的试卷,去游泳,扔走大大的道理,去展开我的梦想之旅。
可是玩归玩,暑假终究逃不过补习班的命运,oh,my god ,回想起我以前的暑假生活,我真是欲哭无泪啊。不行,连麻雀都要革命,我一个热血男儿焉能忍乎?非然也!
我要逃离暑假补习班,不能在让我的暑假受到伤害了。可是光阴不能虚度,一个暑假两个月难到不学无术?不应该。我应该学点什么?诶,我从小就对画画有些兴趣,不如就学画画吧,对数学几何也有点好处。
于是,我就向爸妈发起“进攻”,最后在我的“雄辩术”下,他们欣然答应了。于是,我轻松就打开了我梦想之旅的第一道门。可第二道门就不那么好开了,费了我好一翻功夫呢?
说白了,第二道门就是我的成果,如果我学画的成果不佳,那我下个暑假就又要受补习班之苦了。怎么办呢?我只是个新手,可我的成果一定啊要超过学了一个学期的人才算。顾不了那么多了,总之好好学才是上策。
于是,我就拿起了画笔,一笔一画地从线条开练,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时间飞一般的转向了8月。我的水平也逐渐增长,从正方体,长方体,圆球这样的几何体到罐子,茶壶,苹果这样的组合画,我的快速进步终于使我超过了学了一个学期的人的水平,也使得爸妈“弃暗投明”,支持起我来了。
这个暑假真是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暑假我做主,不学别的只学画。”
我是研究古典文:教书写书之余也翻一翻当代的文学作品。翻得多了,就发现当今的文学界,真正是 日新月异。单拿小说来说,就有新写实主义、新感觉主义、新历史主义、新状态主义……常常前一个“ 新”还没有被它的接受者弄明白,后一个“新”就追上来取而代之,使前“新”迅速地成“旧”。
现代社会,当然需要“日新月异”。比如我的这台286电脑,去年买来时还是蛮新潮的,今年看它就 已经落伍了,我的同事们后来居上,买的都是386还带彩屏。可这“小说”与“电脑”是不是一回事?是 不是更新换代得越快越好?
说句老实话,有些新潮作品,读起来似懂非懂,觉得太晦涩太含混。于是就怀恋鲁迅怀恋老舍怀恋 赵树理,怀恋他们的明白、通俗、从容、平实。“苍黄的天底下,远远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如话 的平白凸现出的如画的悲凉,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怀的。
对于九十年代的“新潮”来说,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也算是“老古董”了。因此,我的“怀恋”如果 不是“复古”至少也是“怀旧”。但“怀旧”乃至“复古”,是否都要算作“保守”乃至“倒退”?唐代 的陈子昂,对当时“通迄颓靡,风雅不作”的文风耿耿于怀,要重振“汉魏风骨”,要重奏
“正始之音”,这是旗帜鲜明的“复古”。到了韩愈,复古复得更远:要恢复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他用 秦汉文的那种自由奔放的文风和长短错综的文句,或“原道”或“师说”,或“祭侄子十二郎”,或“ 送隐士李愿”,创造出能与“李杜诗”相媲美的“韩文”。
中国文学上,几次大的文学革新运动,打出的都是“复古”的旗帜。以“复古”来“革新”,说白 了,就是借来传统文化的种种精华,革除当下创作的种种弊端,从而创造出既无愧于古人又自立于当代 的新文学。任何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与进步,当然需要新潮需要先锋。然而,真正的“新潮”不可能 横空出世,她需要土壤需要营养有时还需要洒一点“农药”。新潮得以出世得以生长的这些
“必需品”,又只能在“传统”中去寻觅去提炼。于是.在新潮与传统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了 一根千古不断的命脉。要使文学创新,首先得紧紧把住传统文化的“根”。
一个民族的文学,她的一次又一次新潮.都是相对自身的传统而言,离开了传统,无所谓新潮。我甚 至偏执地认为,一个作家,只有在传统文化中彻底地浸沉过,只有以传统文化为美学依托为精神支撑, 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新潮作品。比如,前些年热过一阵子的“意识流”、“黑色幽默”等等,早已销声 匿迹了,真可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文学创作的“桃花”,如何才能永远灿烂?
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