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月亮曾离我那样近。
屋后小院里的矮松树影婆娑,枝条间,衔起一轮明月。月里,也有婆娑树影轻摇,还隐隐有些许欢笑,好似风的呢喃,柔和轻盈。
我房间的窗棂,正对着圆月。玻璃正泛着点点光影,将树影联通圆月里的影子,牢牢地嵌进了窗里,嵌进了不居岁月的深处。
恍惚间,我下了床,离了屋,来到了院子里。在雨后潮湿的地上跺着、跃着、跑着,来到了墙根旁,拥抱着月里的矮松。
月亮那么凉那么滑,被露水打湿了。
院里四处静谧无声,惟有高墙上,矮松间,一轮明月兀自皎洁。
少年时,夜中不寐。月亮似乎高了些,如明镜飞旋,好似可以将其轻轻叩响。
月中的矮松也长大了吧。我定睛望向那半轮明月,似乎有一个身影在那半月中起舞,如惊鸿,似飞练。待想看真些,月影便隐在了暗沉的浓云后。透过浓厚的云层,半轮明月依然皎皎泛着光。清影依稀还在,只是随着夜深,悄然隐去了身影。
夜空中惟有清露降下,仿佛如雨的桂华。
今日。校园静谧的夜里,我也仍旧偶尔念起那似水的曾经。上弦月那样远,在殿宇飞檐之上。如玉盘,似冰轮,灿烂华严不容亲近。
“飞觞走斝里月上中天”,上弦月空悬在夜空,遥不可及。登上危楼高百尺,还能碰到那月亮吗?
孤零零的月影中,依稀看得到成片梅林。与我,相隔着茫茫寰宇和万千光年。
但月自犹皎,洒落一片好月华。
在记忆的荒原里,月光竟那般遥不可及,冷照千山,还有那世间的一切荣辱悲欢。儿时靠近墙角便能轻易踏进的月宫,如今再不复寻。空悬于夜空的,难道就只能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广寒幻境了吗?
不是的。
矮松依旧会在那里招摇,只是藏在了圆月中;清影依旧会在那里舞蹈,只是隐在了半月里;梅林依旧会在那里绽放,只是掩在了上弦月后。
春来,他们都该盛放如海。
时光往复,明月如初。但那时,向着月光背我回家的他们,身体却已大不如从前。
他们曾对我说:“月光会隐去,虫声也会消逝,可它们存下的念想会长留在心中。别怕这世间太广大、太荒凉。你只有走出这片小小的土地,去看更多的光,听更多的声音,这秋蝉秋露、秋草秋华,才能在你心里永远暖烘烘地存在着,并且被赋予他们存在的意义。”
秋蝉秋露、秋草秋华,我未曾忘记。并连同有他们陪伴的千百个岁月一起,深深铭刻在了我心底,成为我前行路上永远的灯塔与希望。
永远永远,在黑暗中,灼灼闪耀。
如过往千百个岁月里的他们一样,永远年轻,永远发光。
那么,时光往复,也愿与我相隔万水千山的你们,安好如初。
记忆中,故乡小屋里那盏昏黄的灯火摇曳着。在无边的秋夜里,小小的灯仿佛一点萤火,渐渐漂浮了起来,变远了,再也看不见了。
点评:
首先,文章选材、布局、剪裁等基本功都已逐渐入门,下笔逐渐做到了有话可说且言之有序,这一点可以给予鼓励。但前半部分写景过程中也可适当增添与后文感情抒发相呼应的一部分线索或伏笔。此法可使其文前后更为紧凑,融会贯通。此外,也需提高叙事部分的写作技巧,散文部分注意形散而神不散,这一点在此文前半部分逐渐递进的情感、月的从圆至缺的形态变化及部分线索上的深层隐喻皆有体现。总而言之,此文已具备部分可圈可点之处,遣词造句也有提升。但内在情感升华及寓意仍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