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王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5 14:31:56
  • 《我的自传550字》
  • 我叫王建皓,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自此开始了漫长的人生旅途,平时无论上学还是放假时就喜欢宅在家里看书和电视,对历史知识略知一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家人态度都很冷漠,做事不积极,动不动就哭。当我三岁时,按照法律规定上了幼儿园,但是因为我的性格,我变成了同学们欺负的对象。

    一天中午睡觉前,大家排队去饮水机前喝水,一个小孩不知怎的突然把水泼了过来,水全部落到了我的身上,把我淋成了“落汤鸡”。顿时饮用水和泪水化作一团,模糊了我的双眼。

    还好四年后,我成功的“幼升小”,进入了小学。但进了小学之后我才发现,小学和幼儿园可不一样,在小学你没文化可不行。幸好小时候妈妈教我读了很多书,所以说我好歹也是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可老师却偏偏不给我一展才华的机会,因此我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了。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苦读诗书,誓必要成为老师的宠儿。

    当我成功步入三年级的时候,为了让老师注意到我,我开始上课积极发言,下课问我的同学不会的问题。晚上回家认真完成作业,最终老师提拔我当上了小组长。竟然才让我当小组长!我在心里不满道。好歹我也是个人才呀!就这样,一直到五年级之前,我还是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

    终于,机会来了。五年级下学期我们更换了班主任,我又一次积极发言,努力表现。终于从一介布衣升到了组长再由组长升到了排长,最后成为了货真价实的班长。我尽心尽力的辅佐我们的“君王”,到处宣扬我六年级十七班的威风!

    这就是我,一个靠努力拼搏出一片新天地的男孩!

  • 《《新嫁娘词》王建原文和翻译》
  • 新嫁娘词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

    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新嫁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这首诗所写的,就属于这一类。这也是唐代封建社会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摇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他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诗的后两句是说,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但是,婆婆喜欢什么口味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而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这位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心机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巧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偿,而不问她的丈夫呢?是因为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的场所,羹汤做好以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 一紧紧相扣。清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机无疑是欣赏有加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遵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一: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个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诗结合。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像这样的诗,来源于生活,并敏感的捕捉诗意的表现,它的成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作者简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江陵使至汝州》王建原文和翻译》
  •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唐代〕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必考名句】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译文】

    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

    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

    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

    【注释】

    巴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寒食:寒食节,指三月。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

    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

    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赏析】

    这首是一首纪行诗。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只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实则此行往返路程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诗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物。“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调。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富有美感和新鲜感。甚至通过“数峰青似染”就展现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妙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递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作者】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原文和翻译》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作者简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难忘的中秋节作文450字》
  •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我深深的爱上了中秋节。那圆圆的月亮多美呀!

    今晚的团圆饭真好吃!我刚从房间出来就闻到一阵清香,从厨房飘过来,看来是妈妈已经做好了团圆饭了。果然我一下楼就看到桌上摆着许多好吃的,还冒着香喷喷的热气,有红烧肉、有梅菜扣肉、还有麻婆豆腐、清蒸大虾……好吃极了!

    今晚的月亮真圆呀!吃过晚饭后,我和家人一起赏月。看着这一轮明亮的月亮,我不禁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姐姐开玩笑道:“嫦娥可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姑娘呢!”呵呵,真有趣啊!我随手拿起一个月饼,轻轻一咬,便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桂花香从舌尖一直甜到我的心底,这块月饼是桂花味的,这又让我想到了吴刚伐桂、月兔捣药的故事。

    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今晚是团圆的时刻!看着这皎洁的月光,一直照亮着远方,我想那些无法团圆的人真可怜啊,我们家能聚在一起赏月,可真是幸运,可要好好珍惜这幸福的时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爱着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我爱难忘的中秋节啊!

  • 《调皮大王王建皓》
  • 哈喽,小朋友们大家好!我叫王建皓,今年11岁,我既是文叔叔讲作文的忠实粉丝,也是此次作文王国奇遇记的扮演者。

    在这里,我扮演过自恋的王大海、胆小的面包仔、沉着冷静的古小古、还有一个跟妹妹做对的雨清晨,同时我又扮演过一个“傻”王子。但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又有一些淘气的孩子。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让我帮忙一起做晚饭。于是我找来一条白围裙,又把妈妈的白帽子翻了出来扣在脑袋上,简直像极了一个小厨师。来到了厨房,妈妈让我从打鸡蛋学起。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很麻利的将鸡蛋打开放在碗里,拿筷子搅拌。之后妈妈说让我放点盐和葱花就出去了,我见妈妈走了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发明。把家里有的调料都放进去了一点,然后我看到一个写有芥末油的小瓶子,毫不犹豫的也放进去了点。随后妈妈进来,将我打好的鸡蛋和其他菜放在锅里炒了出来,此时我正在一旁偷笑,还好并没有被妈妈发现。

    晚饭时间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我激动的告诉爸爸鸡蛋是我打的,爸爸二话没说就加起的鸡蛋准备吃。看到爸爸把鸡蛋放到嘴中,我再也憋不住开怀大笑起来。这时爸爸发现了不对劲儿,但已经晚了,恶作剧成功,爸爸被我的芥末油呛住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一阵子,但是非常有趣,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通过他,我也受到了教育。因为,那天过后我被爸爸以同样的招数骗了。我认识到了调皮的代价,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努力做一个踏实勤劳的孩子。

    好了,小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感谢聆听,我是王建皓,有机会我们再见!

  •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鸦,冷露无声湿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