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列群岛是由200多个大大小小的海岛组成的小岛,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
今年夏天,我们也来到了这儿。
首先我们乘坐大巴赶往六井潭。一路蜿蜒而上:一会儿沿着山崖,一会儿沿着沙滩,眼前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天空碧蓝像被大海洗过似的,几朵洁云漂浮在天空,公路边的绿化(杜鹃花)红彤彤的,像一条红色的绸缎,真是让人沉醉其中。说起六井潭,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呢。
传说东海龙王的小女儿逃到岛上和一位渔民在一起,东海龙王知道后我博然大怒,召集虾兵蟹将前往捉押龙女 回龙宫。龙女走后害怕龙王为报复渔民不给这儿下雨,不舍善良的渔民受难,拔下珠钗往岛上一丢,钗子上的六颗珍珠即刻变为六口深井,里面储存了很多水,供渔民喝。不过我们只去了第六囗最深最宽的井。我朝井底望去,深不见底,神秘莫测。我心想:龙女可真善良啊!就算自己被关在龙宫里,也不愿意连累无辜的渔民们,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
游完了第六囗井,我们又畅游了"龙椅"和灯塔。所谓龙椅,中国古代指只有九五至尊的皇帝才能坐的椅子。除皇帝以外的人要是坐了,便是大逆不道,无视皇威,要砍头的。据导游说,这把龙椅是当年东海龙王坐过的。龙王分东西南北四位,是玉帝亲封的,他们四位本是亲兄弟,以东海龙王敖丙为长。这龙椅虽只是几块大理石拼凑而成,没有任何花纹,却给人一种王者气场,令人生畏。一块大理石上潇洒地写着"龙椅"二字。游完龙椅,走了段险峻的山路,便来到了灯塔前。这灯塔整体墙面是白色的,空空荡荡,唯有一扇木窗,屋顶是榛色的,像欧式建筑,朴素无华,却看着舒服极了。从这儿望去,还能望见霞光灿烂的大海,波涛汹涌,白花花的浪打在礁石上,有位渔民坐在礁石上捡拾贝壳,夕阳逐渐落入大海,最后整个消失。啊,多么有诗情画意的一幅场景!
最让我兴奋的是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基湖沙滩。基湖沙滩的沙子是"铁板沙"硬硬的,不像普通的沙滩,软软的,很痒。有些小点的弟弟妹妹在那儿悠闲自在地玩沙子,在沙滩上建了一座"大城堡"还在城堡与海水之间挖了一条引水渠,把海水引了进来。有的还在海水与沙滩的交迹处挖洞,刚挖了个够放一只脚的洞又被海水带来的沙子填平,可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有一颗横心,一直坚持,最后还是父母的呼叫声将他们唤回。我们这些"大孩子"才不会满足"只能玩沙子的现状,一定要寻点乐子。会游泳的换好游戏衣在海里自由地放飞自我,畅快地享受冰凉的海水。有的还在玩大人都不敢玩的游戏,如:骑海上冲浪艇,皮划艇,水上三轮车。
我玩的是水上三轮车。我和妈妈一左一右地蹬着三轮车的脚踏板,用手旋转车头以求控制方向。这水上三轮车和普通的三轮车是一个原理,只是原本的橡胶轮子换成了能在水上漂浮的塑料。并且只有两个脚踏板同时转动三轮车才会动。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力和体力的有意思的游戏项目。如果你一开始用力地蹬,后来越来越慢,甚至到最后一动不动,你就会离岸边越来越远。不过别担心,如果离得太远,会有船来托。只有速度平常,并一直保持,才能自己回到岸边。
这项水上游乐项目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做任何事,不能三天捕鱼两天晒网,要有一颗恒心,才能把事情办成!
所以说,这次旅行对我的意义是巨大的,也印证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假期中,我和家人一起去了美丽的嵊泗列岛旅游。
我们先到上海,然后再坐船去泗礁岛。这一路真美呀!长长的南浦大桥,蔚蓝的大海,天边的海鸥!我想,路上都这么美,岛上就更美了吧!
傍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岛上的沙滩。果然,沙子很细腻,海水温温的,远处的海和天连成一片,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奔向大海,妹妹还一边跑一边喊:“大海,你好!”。我们冲进了大海的怀抱,我迫不及待地张开双臂,准备享受一下海风的气息,突然一个大浪扑面而来,正好扑到我的鼻尖上,咸咸的海水瞬间充满了我的鼻腔。海浪起起伏伏,冲击着我的身体,太刺激了,太好玩了……我们一直玩到天黑了下来,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沙滩。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出海捕鱼了。第二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一早就登上了渔船,准备体验一次出海捕鱼。因为是第一次坐海上的小船,所以离开岸边没多远我就开始晕船了。晕船的滋味真不好受。过了好久,我还在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一阵欢呼,我睁开眼睛一看,哇!好多的鱼,好多的虾,好多的螃蟹,渔网都快被撑破了。这次出海,我们收获满满。
之后,我每次吃鱼吃虾时,都会想起渔民们在炎炎夏日中乘风破浪,辛苦捕鱼的场景。
美丽的嵊泗列岛,给我这个假期留下了难忘的纪念!
为出游嵊泗的准备,我们为孩子选购太阳眼镜.眼镜的款式很多,孩子选了款带绑带的运动型太阳镜,适合滑雪、冲浪。我看中的是款防紫外线的,可无论我怎么说,孩子非要买他选的不可。正当我们母子在商场僵持不下,旁边走过一位中年男子,应该也是位爸爸,他告诉我:“孩子长大了,有他自己的审美观和想法,有时家长也应该让他自己做决定,错误的决定也应该由他自己来承担后果。”
事后,我再想起这位父亲的话,真得感慨颇深,如今的父母对孩子干涉太多(包括我自己)。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告诉他不可以干这个不可以干那个,看似给孩子选择权时,又简单粗暴地否决他的决定,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和决定。然而孩子长大以后又觉得他没有责任感,不能承担什么,这是否应该值得我们反省正是因为今天父母的过多干涉导致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