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贞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12:18:13
  • 《智娶文成公主》
  • 唐朝贞观年间,松赞干布当上吐蕃赞普以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出了五道难题,对前来求婚的使者进行考试,谁能取胜,公主便嫁给该使者的主子。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玉珠。其他地方的使者都穿不过去,只见禄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将蚂蚁放在珠的孔口,向孔口处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使者们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鞣好皮,喝完酒。其他使者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鞣好便累倒了。只有禄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鞣皮子,最后完成了皇帝交给的“任务第三次,唐太宗又命令使者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相对应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将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他把小马驹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这样,吐蕃使者又胜了。

    第四次比试,唐太宗下令拿出一百根头和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者认出头和尾。禄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由于木棒头重尾轻,重的一头儿沉下,轻的那头儿浮在上面,所以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一次比试,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混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者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禄东赞先找到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痣。吐蕃使者依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了公主。

    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还送了许多礼品当嫁妆,让公主带到吐蕃去。

    阅读心得

    吐蕃使者禄东赞聪明机智,最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我们遇事也要多动脑筋,以智取胜。

    日积月累

    近义词:一模一样 —( )

    反义词:一模一样 —(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反义词:全神贯注 —(三心二意)

  • 《华夏》
  • 唐,贞观元年。

    长安城郊。

    凌冬已至,皑皑白雪环抱着大地。

    月光洒在古道上,凉风轻抚草木——沙沙作响。晶莹的雪花夹杂着的寒光在树丛中若隐若现,我顿觉不对,本能地向后越去。奈何地面湿滑,我还没来得及拔剑,就被人用刀抵住了喉咙,比剑更寒的声音传来:“人和财,二选一!”无奈,只能拿出为数不多的银两的包袱扔给了另一名歹徒,地上的雪弹起的瞬间,一道血光洒在我的脸上,两名歹徒应声倒地,手上剑“哐嘡”掉在地上,声音被淹没在雪海。抬头,借着朦胧的月光,我看到了他——翩翩公子,素衣白裳,我看不清他的脸,却觉得他英气逼人,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他把我从地上拉了起来:“公子无恙否?”我看清了他的容貌:苍劲的颚骨、高挺的鼻梁、浓密的眉毛下藏着一双坚毅的眼睛,年龄稍大于我,二十左右的样子。我弯腰拱手:“多谢公子。”“不必。”他摆摆手,他一跃而上白马,一道白光飞驰而去,“举手之劳而已,有缘再见吧。”

    他是何人?脚下突然一块硬物。我拾起——一块白玉。正面是一条龙,反面好像刻了字,“华”我想,“这应该就是少年的姓氏了吧。”可抬头,少年已无踪影。

    我便把玉系在腰间,待再遇时交还与他。

    长安城内。

    商贾如潮,店铺林立,一片繁华。

    “碧月轩”酒泉,店内清一色红木紫檀桌椅,坐满四海宾客。缓步入内,隐约中是剑缓缓出鞘之声。

    “老板,来壶酒。”此时我握紧了自己左手的剑。

    “……传说的华公子回京城了,再现江湖!”前桌在高谈阔论。

    他们所说的华公子与救我的是同一人——

    “华公子!”一声惊呼。所有人都注视着我和我腰间的玉佩。

    剑的寒光、惊惧的目光、感恩的泪光,交织在一起。腰间的玉佩沉甸甸的……

    “……我真不是华公子,只是他掉的玉佩我碰巧拾到了罢了。”店中气氛缓和了许多。说罢,拔剑的人收剑,离场。

    此时,一老者站在我面前,深邃的眸子,浅浅的笑容:“若公子不弃,望来老宅一叙。”

    我拱手,跟随于其后……

    老人给我沏了壶茶,“公子心中想的是对的。”我一惊。“我的确要告诉公子关于华公子的事。”

    我抬眼观察这老人: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仿佛为了遮住他知道的秘密,眼神沧桑却不迟暮。

    “华公子的家世曾经是四世三公般辉煌,不想其祖父固执己见不与人往来为人诟陷至家道中落,但他一人力挽狂澜改变了整个家族。”

    “他从小文武双全,有志于天下。庙堂受其功,平民受其恩。天下皆知其人而不知其名。”

    老人呡了口茶,“还有,适才有人想杀你,因你不是华公子后收刀入鞘。”我点点头。“有多少人爱他,就有多少人恨他。”

    听到这里,我像想起来了什么,拿出了身上的玉佩,“您这么了解华公子,想必一定是他身边人。这个给您,等公子来了给他吧。”“拿着吧,孩子,公子从不掉东西,他掉的,是他想让你拾到的。”

    长安城外——终南山。

    自那日,我日日上山练武。

    三年的时光匆匆流转,我也常常在山上听到公子一些事迹:曾朝堂上舌战群儒,捐赠三十万两白银给受灾民众,阻止了对皇帝的暗杀;为百姓强工部,建书院,倡私塾,建药司;外交废除了“厚往薄来”而奉行平等交换,互通有无,抚内忧平外患……岁月的白驹常伴我侧。我却常忆起翩翩公子的那匹白马,如今听闻他仗剑携酒江湖行,如今我剑法终成,当下山找到华公子一诉当年之感激,与他剑走天涯,报效天下,眺望群山之际,只见一骑白马飞驰于山间“是他!”身后的黑影拿着剑,居然跑得和他的白马一样快——是杀手!

    我左手持石,凝神瞄准。出手!黑影应声倒地!

    少年微笑着看着我,快马上山。他的马竟然比之前快了整整一倍。一会,少年出现在我背后:“那个老者应该和你说过,我掉下的,一定是我想落下的。”

    我将玉佩交还与他。华公子执我之手:“公子可愿与我共闯天下?”“为酬天下之志,已在此等候公子三年,定当追随公子!”

    “敢问公子大名?”少年搀我起来,看着天空:“华夏!”

    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映出长长的影子,当初的熟悉感涌上心头,只是这次——席卷全身……

    “尘埃岂能掩芳华,炎黄浩汉沐苍霞,上下五千岁月似流沙,不枉魂魄入华夏。”

  • 《百家讲坛观后感》
  •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暴乱。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其实,身为教师不光要看看。学生们也可以看看答案补充 纪连海讲的《纪晓岚之谜》最好看,通过《纪晓岚之谜》我知道了纪晓岚先当官,然后犯了错误,被发配到新疆。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写了好多好多文章,后被编成《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在新疆待了两年,因为要编《四库全书》,又被调回到北京。《四库全书》编了十年,编书特别辛苦,十年中还累死了好多人,幸好纪晓岚没死。这部书总共写了七卷,保存到了中国的七个地方,有北京颐和园,北京故宫,台北,沈阳等。后来,有几个地方的书因为外国人的侵略被烧毁,还有几个地方的书全部保存到现在。

        通过这个讲坛,我的脑子里又增加了许多知识。我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登上讲坛,为大家讲知识。

  • 《武则天有何政绩》
  •    有人说,武则天时期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梁,或者说它维持了统一稳定的局面,这些说法都是欠分析的。武则天时期,由于政治黑暗,酷吏横行,刑法酷滥,政策举措失当,任用的大都不是贤才,已经根本上毁坏了“贞观之治”的强盛了。它之所以不酿成更大的动乱,主要是由于两条:一是坐享“贞观之治”的成就。“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时代发展的高峰之一,政治清明,社会繁荣安定,经济高度发展,积累了大量物质则一富,形成了人心思定的思维定势。二是当时一些有识的官员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了贞观的政策。武则天也清楚知道,要有一些能干的人来为她管理国事,所以先后用了狄仁杰、姚崇、宋憬等人。自然,这期间也听信酷吏的诬告,差点儿弄死狄仁杰等人。虽然有这两条,但当时各方面都很糟糕的。这从当时一些有识之士给武则天进谏的奏折可以知道。譬如经济,韦嗣立说:今天下户口,逃亡过半,租调既减,国用不足。这是给武则天上书批评的,如果不是事实,武则天肯定把他杀了,最少也贬个远州小官。李娇、唐休憬也说:“(今)不能使兵革止息,仓府殷盈,户口尚有通逃。”可见当时经济情况。老百姓被压得无法生存,只好逃亡,田地荒废,生意也无法做,国库税收当然减少,己经到了国用不足的地步了。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还大肆挥霍,为了能经常同薛怀义在一起,就在洛阳大建宫室,在全国大兴佛堂。还在洛阳修建明堂、天堂花费极大。如果没有贞观留下的底子,肯定要经济崩溃。

       李娇、唐休璟所说“不能使兵革止息”主要是指边疆少数民族的反抗侵扰。唐太宗对边疆民族采取“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总方针,对疆民恩威并施,使用得力将帅,所以边疆逐步安定了下来。而武则天一味的显示武力,且用人不当,使边疆民族经常起事。名将程务挺在边疆民族中很有威望,武则天却杀了他而替之以而首薛怀义,怎么会有成绩?

        至于文化方面,前人曾有武则天扩大科举,招揽人才之说。其实武则天时代,任官多不从科举,而从卖官、告密等所谓“斜封官”“试官”等捷径取得。由于人才不能得到正常发展,一些腐败现象影响了社会世道人心,形成学校颓废、科举滥乱的情况,韦嗣立上书批评了这些状况,他说自从武则天掌握政权以来二十多年,国学已经废散了,社会上轻视从儒学入官,人们都以邪门歪道升官,即使考试,一些优秀的人才极少能考取。这种情况说明了文化教育受到破坏的情况。正像“文革”期间江青奖拔白卷先生那样,对教育的破坏够严重的。武则天手下那一班炙手可热的人物如来俊臣、薛怀义、侯思止等,大字不识儿个,就一步登天,走侥幸之门路成风就不奇怪了。

        经济衰退,人民逃亡,外侵严重,文教没落,武则天时期虽未完全濒临崩溃,但亦到了边缘,它己经把贞观之治建立起来的国力,基本上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