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艳霞老师引领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寒假深度阅读了黄厚江老师的名作《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我在研读第四章的时候深受震撼,黄老师在书中为我们做了三个写作教学定位: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写作素养;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就是指令性写作;中学作文教学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我在阅读内化的过程中,勾连了自己的写作教学,尤其是实用文写作,非常契合这样的定位。为了充分体现这个定位,我摸索出了几个策略:创设生活语境,培养公民写作素养;搭建知识支架,完成指令写作要求;经历完整过程,训练基本写作能力;
策略一:创设生活语境,培养公民写作素养
黄老师认为,公民素养就是能够用书面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能够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文从字顺、言之有物,能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学会常见的文体的写作。为了让每个公民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自如地表达,我们在写作教学要尽可能地营造和还原具体真实的语境,实用文写作更是倡导“在具体的应用中写作”“在真实的世界中写作”的理念。创设一个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的表达趋向生活需求的表达,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当下的世界其实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每一个真实的交际写作语境,就是在给学生发出一次有价值的挑战。教师预估学生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打包浓缩提前演练,触发他们面对未来的勇气。实用文写作课,就应该还原或者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丰富、功能各异、目的不同的写作活动。比如给校长写一封信、为运动会写通讯稿、给参观校园的师生做导游写导游词、做一场活动策划、主持一次辩论赛、竞选学生会干部等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一般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利用”和“设计”两种方式创设语境。
(一)利用
将学生的过往生活经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级主题活动等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搭建一些活动支架,帮助学生树立“写作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意识。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我根据教师赛课获奖这一真实新闻事件,结合教材单元的新闻阅读,创设了一个新闻采写的交际活动:
我是小记者:接受采写任务。2018年4月29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七省九地语文教研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蒋婷婷老师,荣获一等奖。嘉州学校新闻中心,决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篇蒋老师的人物通讯稿。如果你是新闻中心记者,请拟定一份采访提纲对蒋老师进行采访,并在此基础上,写作一篇规范的约600字的人物通讯。
统编语文八下二单元《说明的顺序》,为了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我在说明文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语境:
1.向一位没有见过你房间的同学描述你的房间,让你的同学了解你的房间的结构布局历史以及你的兴趣爱好等。
2.拍一张你房间的照片,张贴在教室公告栏,把你介绍房间的文字也张贴出来供大家阅读。
(二)设计
如果写作是无目的的、无对象的,那么这样的写作难免陷入假大空的窘迫境地。实用文写作,重在实用性,它是撬动我们生活的工具。如果有的活动不足以满足我们的写作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无限趋于真实的有趣语境,让我们的写作真正变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
统编语文八上六单元《表达要得体》,创设写活动邀请函要得体的语境,每一个步骤都是模拟语境:
1.为了迎接“环境保护月”的到来,我校学生会计划开展“环境保护月”活动的启动仪式,针对这次活动,学生会制作了两份活动策划书,选择一份活动策划书研读。
2.根据选择的策划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要求表达要得体。
3.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一张精美的电子邀请函。(APP推荐:美图秀秀、请柬邀请函、电子请柬制作、易企秀、多彩手账等)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创设了几个语境任务: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身份完成主题为“梦想”的演讲稿。
①小学六年级开学典礼上,以语文老师身份演讲。
② 七年级新生见面会上,以九年级同学身份演讲。
③ 初中毕业典礼上,以高中毕业班同学身份演讲。
④在高中选修课推介会上,以大学同学身份演讲。
丰富的语境,有助于多元语言运用的展开,学生的语用能力自然会呈现阶梯式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创设的语境中的生活、活动、信息,只有被学生注意、激发、转化、加工之后,才能变成写作内容和素材。创设语境只是前提,而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需要在此基础上,把学生有经验的生活,通过加工重组提炼转化。转化的过程,需要结构化的写作知识。
所以,写作教学的第二步,则需要教师契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搭建写作知识支架。
策略二:搭建知识支架,完成指令写作要求
黄老师将自由写作和指令写作进行了区分。指令写作多是在规定的情景中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为了让指令写作更指向结果,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知识支架显得尤其重要,这直接决定学生的指令完成度。教师的写作知识指导如果过于抽象化概念化,是很难被学生吸纳的。如果仅仅停留在陈述知识层面,知识是静态的、隐性的,那么这些写作知识是无效的。什么样的知识是有效的呢?结构化的程序性、策略性写作知识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写作知识是一堂写作课的着力点、困难点、闪光点。统编语文写作内容主题与技能主题基于统编语文教材要求,写作技能知识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搭建知识支架,这个支架一是内容知识,二是技能知识。
(一)内容知识生活化
写作内容一方面来自生活体验(多见于叙事性文本写作),一方面来自主题阅读(多见于说明性议论性文本写作)。实用类习作的大部分内容知识都需要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统编语文七上四单元《对名人的一次采访》这个作文题目,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文本阅读搭建内容知识。
“李永红生活化作文”公号开播,李老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纷纷再公号上发表成长故事,许多故事都写到了李永红对老师们的专业引领和人格影响,这让我们对李老师产生了浓厚的探访兴趣,于是,我们约到李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采访。
为更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教师给学生提供公号文章阅读、李老师传记文本、李老师专著等支架,解决写作内容。
(二)技能知识程序化
实用类写作如传记、新闻、访谈、演讲、倡议书、邀请函、书信等,教师最需要提供的是写作的策略性知识或结构化的程序性知识。我们一般可以通过群文(书)阅读建构图式,用四个步骤获取这些写作技能知识。第一步,多文本比对;第二步,勾画关键结构;第三步,合并同类项;第四步,归纳提炼术语。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其实有两个写作任务,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这两个任务都需要技能知识:
写作知识1:新闻采访问题串设计
1.确定采访核心点
2.设计合理问题串——GOSS公式
(GOAL) 目标—(OBSTACLE)障碍—(SOLUTION) 解决—(START)开始
写作知识2:新闻写作“四步基本法”
1.串“核心要素” ——连缀导语
2.提“核心人事” ——拟出标题
3.展“核心事件” ——充实主体
4.显“核心主题” ——简明语言
统编语文八上六单元《表达要得体》中写邀请函的写作知识:
1.邀请内容最需具体性
2.依据目的语有号召性
3.辨识对象考虑身份性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的写作知识:
开头:背景话题——中间:主题故事——结尾:思想号召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以上的技能知识都是教师在海量阅读同类型文章的基础上,经历比对、勾画、归纳、提炼四个步骤。
结构化的写作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任何学科都需要的基础能力也是关键能力,思维的提升要依靠必备的知识,正所谓无“知”便无“能”。
有效写作知识只是学生提升思维的基础,要想真正训练写作关键能力,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践训练,因为,写作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是需要实践的。
策略三:经历完整过程,训练基本写作能力
写作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黄厚江老师要我们注重过程写作,即只有在活动中掌握写作的技能,才能形成写作的能力。写作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写作教学不能单纯地介绍写作知识,而应该开展大量活动,大量基于写的活动。这个写作过程是把写作变成了一种可教可学的程序,是学生思维活动轨迹。学生经历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叠加式的过程,而非线性单向的过程),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提升应用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八上一单元《新闻采写》经历了采和写的过程:
写作实践1:就已知的此新闻的内容,你要报道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表达。(1分钟)
写作实践2:请同学们根据经典课例的启示,再次确定此事件你报道的主题。
写作实践3:请同学们拟出采访问题3—5个(两分钟)
写作实践4:写一则人物(事件)通讯稿
统编语文八下四单元《撰写演讲稿》写作过程为:
写作实践1:追问——主题故事
写好故事是故事型演讲稿的核心,围绕话题写故事,需要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追问图式展开,比如“梦想”,我们就需要追问三个问题:
1.你的梦想是什么?
2.为什么有这个梦想?
3.为梦想做了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三个追问拟出故事提纲。
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请写一两个故事解释一下。为梦想做了哪些事?我们不妨用“标志法”将这些故事做一个合理的排列。(10分钟)
写作实践2:核心——思想主张
请你几句话表达你的思想主张。(4分钟)
写作实践3:开头——背景话题
是什么引发了你做这次演讲?请用一段话讲述一下演讲背景,写一个关联听众的有吸引力的开头。(6分钟)
写作实践4:结尾——思想号召
写一个鼓动听众的结尾。(4分钟)
在过程中提供写作知识,作者才会加工转化,最后在技能学习中习得技能,提升表达能力。
4月6日,我参加了璩老师生命语文工作室的线上课例研讨。我们以余映潮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实录为例,探讨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明信步中庭,赏月畅聊。4月6日夜,一群热爱语文的朋友,隔着屏幕畅所欲言,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
苏轼被月色吸引,于是唤上张怀明,去庭院中赏月。我们被余老《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吸引,于是聚在了璩老师生命语文工作室的线上课例研讨中,去品味、去探讨、去思考。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月色悄无声息地溜进了苏轼的小屋,见月光格外美好,正准备入睡的他穿上了衣服,推门出去。余老《记承天寺夜游》的课例,便如同那日溜进苏轼小屋的月色一般,让我们放下手头上的琐碎之事,不由得去读去品去研究。
首先,余老领着同学们走进苏轼的世界。《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仕途不顺时写下来的。品读这篇文章,如若不了解写作背景,那是无法理解短短的几行字所带来的魅力的。可是写作的背景究竟该如何交代,才算是恰到好处?在余老的授课中,给了我们很好地示范:背景的介绍不可忽视也不贪多,层层深入,重点突出。从苏轼讲起,抓住重点: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再谈到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及被贬黄州。再到苏轼的作品及名家的评价,肯定了在那一时期里苏轼的作品的地位。
其次,余老带着同学们熟悉课文。文言文重“文”还是重“言”?余老真正做到了文中有言,言中有文。重点讲解同学们难以理解的文言文注释,如“解”“盖”“相与”等。虽然《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十分简短的文言文,但有些词语会影响学生的品读。屋子建得再高,地基不打牢固,高楼大厦最终也会崩塌。可如果只是讲文言文知识,那就浪费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学生便难以感受到此文的美。因此,余老的文言文知识讲解总是那么“直击要害”,讲到的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会的不讲。一切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然后,余老引着同学们品读文章。整个过程离不开一个“读”字。先是“读出一点文言味道”,再是“读出一点夜游兴味”,最后是“读出一点复杂情愫”。怎么读,读什么,在这里就非常清晰了。从读通开始,进而读出味道,最后再读出情感。每一个环节的朗读,都让学生发挥极大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去探索去挖掘去品味,在朗读中去抓文本,在文本中去品味作者的情感。
接着,余老帮着同学们分析文章结构。横向的背景梳理,纵向的课文品读,再进行横纵交错的结构梳理。起承转合是本文在结构上的亮点,余老从同学们所熟知的表达方式入手,继而引入起承转合的概念,再让同学们根据这一结构特点,将文章背诵下来。一节课有品读有探索有收获,
最后,余老与同学们一起鉴赏文中的千古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学生自由品析,老师加以引导,品读时让学生感受到处处都是在写月,老师总结时,让同学发现此处却无一个“月”字,同学们瞬间明白,什么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记承天寺夜游》是千古名篇,但余老的这堂课,拉近了我们和名篇的距离,整堂课学生都大胆而自由地表达,老师的每一个引导都将学生拉入了正确的方向。
苏轼当日是被月色所吸引,而我们,也被余老的这堂示例课所吸引,才有了对文言文教学的更深的思考。
步于中庭 如水空明
苏轼走出了小屋,约上张怀明一起,步于中庭,才发现如水的月光包裹着的夜晚是多么的美丽。我们因余老的课相聚在一起,细细品味着余老所授的《记承天寺夜游》,不禁为余老的课及余老的文言文教学而惊叹。
以余老的这次课例作为引子,蒋博老师、宋珍老师、杨玲老师、王虹老师、蒋超群老师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余老这次课例的高明之处。如宋珍老师先是谈到素读教材,深究一个“内”字:拓宽大语文视野,做有效的知识补充,深究文本章法,做有趣的思维激发。她罗列了几种常用的“变式阅读”法,即从表达方式、章法、心情变化的角度阅读。又讲到活用教材,勾连一个“外”字:发展自我,做沉静的教学;目光长远,做读写的引导者。
这些老师的分析,让我惭愧于自己浅显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心底里不禁暗自佩服。有那么多优秀的语文老师,他们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草一木,最终还能归纳总结并创新,一个细小的点,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于是,我有了对文言文教学新的疑问,我向老师们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老师都会布置学生们预习,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预习呢?或者从哪些方面预习呢?我们有时讲一篇文言文尚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那文言文也能实现大单元教学吗?如果能的话,我们可以怎么操作?没想到,我的问题提出后,立马就有老师做出了解答:学生预习文言文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注释性批注,质疑性批注,感悟性批注。老师还举了她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另外,关于大单元教学,文言文也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多篇文言文共有的点,然后从不同的维度搭建框架。
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在老师的分析下,得到了解答,立马我的脑子里有了方向,有了很多思考!
一群热爱语文的人聚在一起,一起探索文言文教学的奥秘,一起快乐地向前走着,从而也领略到了语文的魅力!就如同苏轼和怀明在庭院中散步时,用最纯净的心灵去细细欣赏着庭院中的美景,从而感受到了月色的美丽一样。
月色竹柏 “闲人”多矣
苏轼与张怀明游于庭中,见月光如水一般清澈,见竹柏婀娜多姿,却感叹,真正有心一道赏景的人太少了!参加这次工作室的课例研修,有幸听到老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和思考,不禁欣喜,原来真正有这么多人热爱着语文,且愿意用行动去探索语文的未知世界。
隔着屏幕,我看到老师们频频点头、认真笔记的模样,我听见老师们深入的见解、热烈的讨论,感动万分!工作5年,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名新生儿,在好奇地打量着语文这片天地。曾经我也倦怠过,我也迷茫过,我也停滞不前过,但此时此刻,我又唤起了刚刚入职时的那份热情,那是对语文的热爱!是老师们给了我力量,不论是从教几年,他们依然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努力着,这样纯粹的热爱,真的太美好了。
苏轼笔下的“闲人”,是一群能在浮沉宦海里依旧守住心灵的美好,抬头赏月低头赏竹柏之人,是一群和他一样的坦然面对生活有着高雅情趣的志同道合的人,那样的人,在苏轼的笔下是“少”的。而在语文世界里的“闲人”,是一群不论处在何处,不论忙于何事,依旧能为了一个课例聚在一起,留给语文最纯粹的时间和最真诚的心,去追寻、去探索、去感受、去热爱语文的人。这样的人,让我在这次线上研讨会上感受到的,是多的。语文人,何其幸运!品语文,何其快乐!
4月6日晚上,工作室如期开展了线上分享和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学习余映潮老师经典课例《记承天寺夜游》,聚焦文言文教学方法”为主题,吸引了省内外200余名教师共赴盛宴。
在这次活动上,璩老师很早就安排我在活动的第三个版块“经验分享,促提高”中,分享自己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主题是文言文教学学生活动的设计。璩老师反复强调,把之当作一次学做培训者的锻炼。这也是我第一次聚焦一个语文教学点在线上进行分享。从前,我也曾试过在国培送教活动中进行分享,但是大多是讲述自己的专业成长,涉及内容广,以成长故事为主。与这一次的语文教学选点的突破,是截然不同的。
其实无独有偶,这大半年我一直在研究教学中的学生活动设计。对于课堂的碎问碎答,我一向抱着深恶痛疾的心理,而主问题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是极好的解决途径。特别是,这半年多我读了江苏省教研员徐杰老师的很多书籍和课例,他极力强调学生活动的重要性。他强调知识到能力之间的桥梁便是在课堂语境下的运用,也就是活动,课堂活动的质量决定了课的品质。所以,可以说,关于这次微讲座的分享内容,我有着一定的思考和积淀。如何把自己的思考和积淀转变成一种可以让他人接受的讲座分享内容呢?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培训亦如是。五改其稿,不断练习,这一次为准备这次微讲座而付出的汗水,让我收获了很多。这些领悟和思考都成为了自己成长中宝贵的财富。
第一,所讲要有聚焦意识。8分钟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没有鲜明的聚焦意识,一切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听者会觉得所讲的一切都是隔靴搔痒。余映潮老师曾说聚焦才有可能趋向深度。教学如此,讲座分享也是如此。这次我的分享聚焦的是活动设计,并且是文言文教学的活动设计。“逐字逐句翻译”“串讲”依旧是文言文教学的痼疾,文言文教学亟需学生活动设计去焕发文言课堂的活力,促使文言文教学发挥其课程价值。所以,这次我所写的3000多字发言稿,始终紧扣着学生活动设计,并且尽可能体现文言教学学生活动设计的特性。
第二,所讲要有理论指导。近几日看林荣凑先生的《基于标准的语文教学》,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传统教学背景下,老师们经常思考的两个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很少追问‘为什么教’。”其实,对于一次讲座分享也是一样,我不仅要关注我讲什么,怎么讲,更要思考我为什么这样讲。那么,这必然要涉及到一定的语文教学的理念、理论的指导,确保我所讲的方向没有错,是有根据的。于是,在准备这次分享的过程中,我阅读了王荣生教授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余映潮老师的《余映潮文言课文教学实录及点评》等书籍,使我所思所讲都有了理论的支撑。
第三,所讲要有具体课例。无论是演讲还是讲座,都要有听者意识。这次微讲座的听众以一线的语文教师为主,老师们需要方向的指引,更需要接地气的具体的做法分享。所以,在这次分享中,我穿插着自己丰富的具体课例,从《答谢中书书》的比读活动,到《核舟记》中的制作核舟名片。具体的有特色的学生活动的设计验证着我的思考,也让老师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生活动设计在文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些活动老师们甚至可以直接拿到自己的课堂去实践、去思考,具有明确的教学价值。
同时,这一次微讲座的尝试也折射出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在很多地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在之后的实践中持续关注和加强。
第一,聚焦意识还可以更加鲜明。这次我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文言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原则,时间是8分钟。其实,我还可以把角度缩减,聚焦两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讲透讲深,结合更多的丰富的课例,可能会给听者带来更多的收获。
第二,讲述语言还可以更加生动。无论是上课还是微讲座分享,我总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过于庄重和严肃,这和我的语言习惯息息相关,和自己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老师们,语言节奏的变化其实都很重要:该轻松的地方轻松,该庄重的时候庄重,营造着一种交流分享的情境,可以让听者更好的接受自己的思想。
第三,对线上分享软件的运用要更加熟练。无论是在疫情大背景下,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趋势下,教师熟练掌握线上分享软件都成为了一项必备的专业技能。这一次研修活动的线上软件是腾讯会议,自己平时用的少,更是从来没有在使用过程中分享过PPT。这直接导致了我在分享时,PPT出现了问题,耽搁了会议的时间。我希望自己能不仅专注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也能适时地多多学习这样的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服务于我的工作。
这几年在璩老师的引领下,在工作室老师们的影响下,在工作室平台的提供下,自己的语文教学方向更加明确。以前的我,总觉得上好每天的那两节的语文课比什么都重要。而现在的我,依旧重视自己每天的语文教学实践,思考着自己为什么而教,要教什么,学生可以从语文课堂获得什么。同时,我也在不断地用实践、阅读与写作充实自我,希望可以影响到更多的学生,也影响到一些青年教师们,让我们可以和语文教学一起共成长。
做一个有温度的,有积淀的,有智慧的语文老师,也学做一个有温度的、有积淀的、有智慧的培训者。一切都还才刚刚开始,我需要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王丹蕾老师上《傅雷家书》导读课。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海外求学的儿子的书信集,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导读课,如何取其精华,又点到为止?王丹蕾老师的思考,是从整体着眼,用“礼物”贯穿课堂,随着文本的打开和课堂的推进,层层解开“礼物”的包装,直到探及“赤子之心”的内核。导入部分,不从文本入手,而是从封面的设计用意说起,给学生美的熏陶,零负担入课,让学生有话可说。随后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书中片段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从临别赠言说“做一个怎样的人”,从临死前的举动印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傅聪其人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从傅雷的墓志铭说“这本书是一份怎样的礼物”。紧跟着每一个环节的小结,文本内容方面的“情感重量”“智慧重量”“灵魂重量”,阅读策略方面的“圈画法”“感悟式批注”,两条线交替牵引,让学生有所思,有所用,有所得。
江文欢老师上《水浒传》精读课。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名著,要讲的太多,如何取舍,如何兼顾?江文欢老师的思考,是从小说要素入手的,选取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单篇,由点带面,提炼出《水浒传》的特色:故事情节张弛有度,人物性格繁简有法,环境描写情景有融。最后还提炼了古典小说阅读方略,如故事情节可用“三”字总结法,人物性格总结可用名字总结法(如鲁达鲁智深,鲁莽,豁达,机智,深情),主题思想可用对联总结法,等等。尤其要说说江文欢老师如何在课堂几乎不着痕迹地植入自己关于阅读的思考。如,概述文意。老师不断引导学生从人物、事情的发展经过、小说情节等“不同思维角度”思考。再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真切感受“一波三折”形成的阅读期待,进而提及店小二这一似乎可有可无的小角色的作用。这都可见江文欢老师对文本的深耕和对课堂的巧妙经营。
金路老师上《海底两万里》展示课。
《不是“C位”也精彩》的副标题让人耳目一新。原本担心这堂课会落入分析孔塞伊、内德·兰德、阿罗纳克斯等“配角”形象的窠臼。金路老师的思考,是在学生展示后的当堂采访中,通过有指向的追问,落脚在方法的提炼上,提供了一系列整本书阅读方法。如:从故事情节读出人物性格,从矛盾处挖掘人物性格,从正面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从作者的角度分析人物、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从对比中分析人物、从人物关系分析人物等人物多角度鉴赏法。学生或个人陈述,或小组合作,或说,或唱,或演,精彩纷呈,章法齐全,而又统一在“读后感”的总形式下。
三位老师成功地引导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会,他们自己也在课堂上勇敢地呈现了属于自己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独特的思考。做自己,很重要,老师和学生都是不可替代的独特个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整本书阅读更要突出这一点。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更靠近学生发展区的话题,连接起文本和生活,让名著滋养心灵,让经典润泽生命。
今天下午,我在华汇商场的水煮诗工作室上了一堂特别有趣的作文课。
一进入教室,我们就看到桌子上摆放了四个装着无色透明液体的杯子。我的座位离杯子最近,所以我闻到了一杯是可口的雪碧,一杯是刺鼻的白醋,一杯的杯边有些雾,一杯则看不出是什么。
正在我们好奇得想去触碰杯子时,黄老师说:“别急,别急,我们先玩一个热身游戏。”我们玩的热身游戏其实是观察对方的反应。黄老师把我们分成两组,我在第二组,老师要求我们观察对面第一组的同学。只见黄老师一边看着我们,一边变换节奏敲墙。这时我观察到:老师一开始敲,对面的同学就笑了起来。但他们笑得不一样,有的咧开嘴笑,有的笑不露齿,有的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有的则笑得趴下……真是千奇百怪。我心里暗暗想:老师这节课到底要我们干嘛呀?
黄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训练观察能力。观察,可不仅仅是眼睛的事情哦,它需要调动全身心。”终于,等待已久的“杯子嘉宾”出场啦!老师首先请洪涛同学上来观察那些在杯子里的液体,同时让我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洪涛的表现。只见洪涛蹲下身子,闻第一杯液体时露出了甜甜的笑容;闻第二杯的时候,他皱起眉头,作出好像要吐血的样子;轮到下一杯了,他拿起仔细看了看,伸出手指蘸了蘸,然后“嘿嘿”笑了一下;而对后面的杯子,他却是面无表情一碰而过。杯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啊?同学们纷纷举手,迫切地想要上去一探究竟。黄老师猜透了我们的心思,一一邀请我们上前观察,揭秘四个杯子嘉宾分别是:雪碧、白醋、温开水、凉开水。接着,老师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雪碧。老师让我们尝一下期待已久的雪碧。我轻轻抿了一口,顿时有一股甜甜的暖流进入了我的心房,非常凉爽,舌头也有淡淡的酥麻感觉,喝完之后还会打嗝。太美妙了!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种感觉。
喝完可口的雪碧后,黄老师又掏出一包褐色的物品,竟然是陈皮!老师让我们把陈皮放进雪碧里面,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陈皮一碰到雪碧,瞬间好像火山爆发一样,“嗤嗤”涌起许多泡泡,还有一股好大的陈皮味扑鼻而来!视觉冲击力十分强!同样的,味觉冲击力也特别强烈!喝起来有一股芬芳的味道,喉咙里是久久难以散去的甘甜!
黄老师说:“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学会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地方捕捉到美!请同学们整理一下刚才的观察笔记,让你的作文充满情趣!”
原来作文课可以这么有趣啊!我们抿着美味,纷纷下笔……
木雕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好的工艺品能体现出雕刻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术。今晚,我们来参观曾文飞老师的木雕工作室。
走进工作室,就看见曾老师在聚精会神的精心雕刻。然后再是映入眼帘的一幅幅精雕细刻的作品,作品有:《花开富贵》、《马骏图》、和《春满乾坤》……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这些作品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它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精心打造、别出心裁的。我转头一看,看见了一个威风凛凛、严阵以待的关羽。你看!那只喜鹊栩栩如生、小巧玲珑,它似乎要飞过来给我报喜。那边,还有一朵梅花,傲然绽放,美丽极了!
我们走到曾老师的身旁,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塑造了一个个精美的木雕作品。曾老师全神贯注好像没看见我们,老师正在雕刻竹子。他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塑造了造型生动的骏马,这一匹火红像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壮美的姿势宛若历尽艰辛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暴风雨中勃然奋飞的海燕。仰天长啸,那动人肺腑的马,嘶响彻夜空。这都是老师聪明才智的结晶啊!
老师告诉我们:木雕流派在全国或者当地都极具影响力,而最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五大流派被称为“中国五大木雕”。木雕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展现了艺术老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术。让我们把这木雕工艺传承下去。
木雕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好的工艺品能体现出雕刻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术。今晚,我们来参观曾文飞老师的木雕工作室。
走进工作室,就看见曾老师在聚精会神的精心雕刻。然后再是映入眼帘的一幅幅精雕细刻的作品,作品有:《花开富贵》、《马骏图》、和《春满乾坤》……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这些作品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它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精心打造、别出心裁的。我转头一看,看见了一个威风凛凛、严阵以待的关羽。你看!那只喜鹊栩栩如生、小巧玲珑,它似乎要飞过来给我报喜。那边,还有一朵梅花,傲然绽放,美丽极了!
我们走到曾老师的身旁,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塑造了一个个精美的木雕作品。曾老师全神贯注好像没看见我们,老师正在雕刻竹子。他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塑造了造型生动的骏马,这一匹火红像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壮美的姿势宛若历尽艰辛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暴风雨中勃然奋飞的海燕。仰天长啸,那动人肺腑的马,嘶响彻夜空。这都是老师聪明才智的结晶啊!。
老师告诉我们:木雕流派在全国或者当地都极具影响力,而最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五大流派被称为“中国五大木雕”。木雕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展现了艺术老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雕刻技术。让我们把这木雕工艺传承下去。
从校广播站编辑工作室出来,习习秋风迎面飘来淡淡的桂花香。不知怎的,我心中隐隐升 起一丝惆怅。
人皆道“春华秋实”,秋天是每个耕耘者收获的季节,人常言编辑组编的稿子是播到人们 心田里的精神文明的种子,也是他的收获。然而,今天的“待编稿夹”里又是空空的。难道只 有洒向大自然的汗水才能凝聚、开花、结实!英非我们种的是无实的花儿?
我没精打采地向宿舍走去。那桂花的异香不时沁入我的心底。无实的花儿,你曾开得多么 热烈啊!哦,那春光明媚的三月。那时我每次值班,桌上都堆满了来自第一线的通讯:某某系的 教职工今天打扫卫生,净化环境,某某系的全体师生今天种了多少棵树,绿化校园,某某班级 组织了“为您服务”小组……全是些轰轰热热的“大兵团”行动。说真的,假如当时每次只播 两三篇,说不定到现在还没播完呢。当时我似乎闪过这样的问号:难道平时以个人为单位的生活 是空白的吗?
我无声地推开宿舍的门。小林和小方正在争论着什么。
“这里抛物线的切线与该点到焦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怎么会是九十度呢全”小方左手推 了推眼镜,右手在纸上比划着,若有所思地象自语一样说,“不过按九十度来算答案确实是对 的,为什么呢了”
听着她们的争论,我的心情似乎轻松了点。我忽然想起上次在报纸上看到的关于人性的讨 论,有人说“人都是自私的”,其推理是这样的: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其身上必然保留着兽性 ,而动物的一切行动都是为自己生存下去的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所以人都是为自己—自私的 。又想起原来高考复习时同学们之间偶尔的、相对的“闭关自守,,和“不结盟政策”。可眼 前的她们,还有我接触的其他一些人,却总是热切地希望自己所掌握的也为他人所掌握,难道 他们没想到彼此间的“竞争”(譬如将要考研究生)这又是怎样一种“自私”呢?
小林反应真快,瞧,她舒了一口气,得意地拉着拉链,笑嘻嘻地一扬男孩式的眉毛说:“原 来如此。小方,你看,这一题若是用中学学过的关于‘抛物线的切线平分抛物线上的点到其焦 点以及到其准线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再结合方向导数与其在各轴上的投影之间的这个关系, 再这样先用参数方程,然后划成直角坐标表示的方程,只消四、五步推理就得出焦点处的磁感 应强度了。” “我也算出来了!……小方也兴奋地向小林讲着自己的演算方法。
“峨,哈哆,密司白。刚从广播站回来?”小林突然发现了我,快活地叫了起来。接着一耸 肩,展开双臂,楼着我的肩膀用英语说:"my dear, you don't look very well.what'sthe matter?(亲爱的,你好象不很舒服,出了什么事?)”我被她的怪样逗笑了,一五一十地把自己 的苦恼告诉了她, 她咯咯地笑了,皱了皱鼻子,把我拖到门口,回头对小方说:“你一会儿 买饭时请代我们俩捎两个馒头。”然后指着地上问我:“你看垃圾到哪儿去了?别忘了今天是星 期日,清洁工每星期六来我们楼一次。”往常,我们每个寝室几乎都把从室内清除出来的脏物 堆放在门口,可门口似乎很少存留垃圾。我平时为什么没从中发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