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工作、日常行为还是竞技比赛中,自鉴常常会做的事。只是,与评点他人,收获他人评价不同,自鉴的主观性、随机性、活跃性皆是其他二者难以望其项背的,因而也难免有偏颇。
什么是偏颇?你且看这位瞳孔放大、全身紧绷、汗流浃背的考生,考试方才过去五分钟呢,他仅仅因为听到邻座同学翻版的声音,于是毫无犹豫地自鉴:哎,数学学习技不如人,该如何是好?殊不知,身旁这位“大神”只是覆卷赏题,卷面新洁如雪,仍一字未动呢!恰应了《沉思录》:“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恐吓自身的,往往是接受的不全面的信息,被加工成面目全非的模样,张牙舞爪地朝我们扑来。
其实,信息接受的不全面往往只是表象,造成偏颇的元凶自应与其主观性息息相关。
扪心自问,真的做到了自鉴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你的自鉴是否从实质上为自己解决了问题?
在这一点上,中岛敦在《山月记》中比大多数人透彻许多:“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砂砾碌碌为伍”,即人类在本质上是“抵触自省”的。换言之,自鉴是反人性的,奚以知其然也?自鉴是自我剖析、自我检讨、自我改正的过程,“勤”与“勇”不可或缺——“勤”与“惰”“懒”“怠”的天性相违;“勇”则是与“墨守成规”的懦弱彻底告别。再说了,在自鉴的过程中,耻辱、羞愧、懊悔等令人如坐针毡的情绪不可避免,给人以煎熬的情感体验。
但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蜕变,打碎原本辛苦竖立起来的自尊与权威避无可避。“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只有将批判的利刃长驱直入刺向“自尊”虚伪的心脏,将激浊扬清的银针刺入自得麻痹的肌肤,人方能落到实处,精神方可为之一振。
“你没有任何义务做一年前,一天前,甚至十五分钟前的那个自己,你天生拥有经历、变化、成长的权利”,是韧心旎自勉的吉光片羽,成长如是,自鉴如是,治国平天下亦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