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本指做工,多用于临时性的工作;打工人,原本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工作称为“打工”,戏称自己为“打工人”。(建议首段出中心论点)
这并非源自于对词汇本身的不理解,而是很多年轻人自我现状的真实写照。所谓“走得多了,便也成了路。”在如今的社会压力下,数不清的年轻人为了在这个“围城”中生活而竭力奔波:朝九晚五成为了理想,996的过劳配置成为了行业内卷的标准,年轻人拼头脑,拼体力,拼时间,只为在人群中保持原有地位,不成为落后于狮子的骆驼,又如同被母狮狩猎的,惊慌飞窜的鹿群。“落后就要挨打”的老话变成了残酷百倍的事实,初入职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角逐中苦苦奔波。“打工人”不仅是苦中作乐的说辞,也是一种自嘲。不安稳的生活工作。消耗精力大的任务和责任,与之相对的还有少而微薄的工资和回馈,过多的职业内卷,过多的潜规则和无止境的竞争。年轻人成了上磨的驴,在放下最后一根稻草前永不停息地载磨前行。(“打工人”产生的原因分析中,语言的形象化,使得文章具有可视性。)
“打工”,“打工人”不仅是部分年轻人的苦中作乐,也因其趣味性成为了人云亦云的风向标。追随“潮流”的人们将其看作一种新鲜感,而并不在意其深层次所含的意义,只是在其符合部分标准后的笑闹而已。他们的思想沦为了社会风向的跑马场,而人云亦云的下场是混淆了其词汇本身所拥有的悲苦含义。(承接上文,进一步分析其弊端)
“打工人”词汇的出现同样也是对职业崇高性的磨灭。罗素在《我们为什么要工作》一文中,肯定了职业所带来的给人获取成功和展露雄心的机会。“打工”遮掩了工作中的建设性,以消极的姿态面对看似一成不变的工作。(对这个现象层层分析的背后,可以看出考生思维的深度与锐度)
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光明下藏匿黑暗,而黑暗可以孕育光明,社会只有合理化发展,给年轻人一个足够喘息的空间。才能改善过多行业内卷的存在,使得青年人拥有一个合适的、相对稳定优越的适应条件和工作环境。(how1)
作为社会主要基石的青年人,受到娱乐至上的思想所影响,忽视他人背负的责任太少,而美人美事又见得太多,过度理想化、美丽化世界的暗角,使得初入社会的现实和理想差距变成了无法逾越的荒原。年轻人应要清晰认知世界,对职业保有崇高性与神圣性,对自己工作中所包含的建设性和价值拥有绝对充足的自我肯定,看光、也看暗。(how2)
顾城说,这是最美的太阳,把花印在地上,当你捡起影子,你就捡起了花朵,而我说,当你捡起花朵,你同时也带走了属于小径中的影。
暑假开始了,我计划过一个不一样的假期,便请求爸爸带我去制造阀门的工厂体验做工生活,爸爸一口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爸爸叫醒了。吃过早饭,我打起十二分精神,跟着爸爸来到包装车间。今天我的任务是贴标签,就是把印刷好的纸标签贴到指定的箱子外,其它岗位的工人负责把阀门装入箱子,再封口打包发往指定地点。“你是第一道工序,要是完成不及时,肯定影响整条流水线的进度……”听着老爸的解释,我感觉到了我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拖后腿!
我赶紧撸起袖子,学着旁边一位阿姨的样子开始工作。首先用指甲轻轻剔起胶纸并撕下,接着把它转移到箱子的正中间,不能歪,不能斜,也不能偏,更不能有皱褶。我巧用眼睛这把“尺子”,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步骤,眼快手快,速度倒是还好。好景不长,在反复撕、贴不干胶的过程中,食指与胶纸接触的皮肤有些泛红,并开始有辣辣的刺痛感;我的脖子也在长时间的低头劳动中,变得木头般僵硬。只过了半小时,我就感觉已经有几个小时没休息了。看似非常简单的动作,想要做得又快又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到了午饭时间,我的劳动成果并不多,平时弹跳在琴键上的手指精灵也“奄奄一息”了。我有点想哭,觉得工作太辛苦了。身边的阿姨鼓励我说:“小姑娘,干得不错呀,下午继续努力!”我瞬间觉得力气和勇气又回来了。
劳动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正像歌里唱的那样,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小作者是浙江省玉环市环山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平时,我总觉得自己学习是最累最苦的,但干活的时候,我特别想念在课堂里的日子。
家长感言
非常难得的一次体验,让孩子真正明白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教师赏析
没有体验,就没有发言权。小作者亲自体验做工生活,那一刻,她明白了道理,也获得了成长。只有付出,才可能有收获,这何尝不是这个暑期最为丰硕的成果。(金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