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22:12:31
  • 《我获奖了作文550字》
  •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我获奖了。

    早上,我在宁波市图书馆会议厅里坐着,等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九点,颁奖典礼正式开始。我走到了领奖台上,一位市里的领导,把一张“宁波市儿童创意绘本大赛”一等奖的奖状,捧到了我的面前。我伸出有点颤抖的双手,接过奖状。那一刻,我是多么激动,多么幸福,又是多么的自豪。台下很多人拿着相机、手机,不停地“咔嚓”“咔嚓”拍着照,无数双眼睛看着我,好像都在赞许、鼓励我。

    今年暑假,美术培训班的老师要我们创作一本绘本,去参加市里儿童创意绘本大赛。我与爸爸一起探讨后,准备编一个《青花瓷的神奇之旅》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批青花碗从作坊生产出来后,被外商买走了,他用船只运往东南亚。半路上遇到了风暴,船翻了,青化碗都沉到了海底。100多年后才被打捞上来,现在陈列在博物馆里的一件事。我收集素材,现场写生,临摹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认准一个角度,用铅笔画出轮廓,再用彩笔、马克笔、油画棒上色。我手中的笔,时而缓慢细致,时而干脆利落。十几天时间,我就创作了20多幅各种规格的画。每幅画都色彩艳丽,最后印成了一本绘本。在众多的绘本里,我荣获唯一的一等奖,被展出在宁波市图书馆三楼。前来观赏的人,都会翻看我的绘本,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回来的路上,我捧着这张珍贵的奖状,心想:以后我要继续努力学画画的技巧,画出更栩栩如生的画。

  • 《我生活的小船作文400字》
  • 有句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是中国的古训。书,是人类精神上的需求,离开了书,人类精神就会一片空白。

    记得我8岁的时候,第1本书是《西游记》,那时我看的很麻烦,但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头认真看了,后面看书就更容易,果不其然,我把这本书看完了.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冰心奶奶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两句古话说的没错。

    我在11岁时读完了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淲传》《三国演义》。读完这些书我会了更多字,可以看更深奥的书了。

    这时我想到了一句古诗“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现在看,神仙出世的《封神榜》,和津津有味的《荡寇志》,这些书写的蒙蒙胧胧的堆砌了许多美丽的词句,果然·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如果看书看十分质朴的书,只要几百几千字往往会让我心动神移。所以要好好读书,不要读到一半,这就是我的读书生活。(指导老师钱华根)

  • 《因为有你,山河无恙》
  • 2020年的春节比以往的节日更宁静,人们没有欢声笑语的聚会,没有到处旅游,只有待在家里的漫长寒假。传染性特别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地席卷了全国,今天我看了一段致敬逆行者的视频,深受感动。

    以钟南山爷爷为首的医生们,警告我们要减少上街,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他们却在第一时间去到了疫情最严重的武汉,随后我们自贡和其他29个省市区的3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连人民军队也派出4000多名医护人员去到武汉参加救助工作。

    当我们在家躲避疫情的时候,和医生们一样的逆行者却在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有用7天快速建立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有已经回家过年却又返回工厂的加工口罩工人,有免费接送医务人员的公交车司机,还有太多太多的无名英雄,在这两个多月的日子里,迎难而上,让全国度过了眼前的困难。

    我们自己就更应该养成勤洗手,感冒带口罩等良好习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抗疫工作者的支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那些美丽的逆行者用生命拯救生命,用希望拯救希望。因为有你,山河无恙,感谢你们!

  • 《高空勇士》
  • “轰隆隆——轰隆隆——”一个庞然大物——黄色吊车,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开进我们的内操场,在升旗台前停了下来。同学们都好奇地趴到阳台上观望。

    一会儿功夫,吊车长臂的顶端挂上了一个大铁筐,里面大约能站两三个人。这时,一位身材魁梧的叔叔把氧气瓶、电焊机、电缆线等工具一一放进大铁筐,随后,一个大跨步,稳稳地站到铁筐中。再一个手势,吊车的长臂缓缓上升,铁筐载着叔叔离开了地面。阳台上聚集了更多的同学,大家纷纷议论着。这时,铁筐突然大幅度地倾斜过来。大家的心一紧,叔叔也跟着滑到了栏杆边上。大家害怕极了,而他却镇定自若地拿起锤子“当当当”地敲了几下栏杆,铁筐居然被调整平衡了。

    吊车长臂越升越高,升到旗杆的顶端,停了下来。那根长长的电线一直连接到地面上的电源。大家议论着:“他这是要干什么呀?”“到旗杆顶上干什么?”“太危险了!”

    “哧——哧——”,只见叔叔用磨光机把旗杆顶端的滑轮切掉了,原来他是来维修旗杆的呀。他又把一个新滑轮拿出来,用电焊机焊了上去,火花四溅,发出“嘶——嘶——”的声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叔叔像超人一样,无比高大、威武。我不禁想起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开国大典前夕,工程师林治远也是在高空中,用电焊机把那个阻挡球焊了上去,只不过那时是人工爬上去的,而现在是靠吊机上去的。但他们都一样地身处高空,一样充满危险。

    滑轮焊好了,叔叔想把绳子穿进滑轮的孔洞中。不知什么原因,穿了几次,没成功。也许是绳子太毛了,穿不进去,身边又没有剪刀,他随机应变,拿起用磨光机,哧一下,把绳头切下一小截,终于穿了进去。最后,为了美观,叔叔还给新滑轮喷上了银闪闪的漆,一切大功告成。

    铁筐缓缓下降,看着叔叔慢慢接近地面,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向高空作业的无名勇士致敬!

  • 《观《沩水春秋》有感》
  • “璇,昨晚,有没有看《沩水春秋》?”看了,看了,我们大美宁乡的老一辈真了不起哦!”“原来,宁乡人,自古以来都爱读书哦!”“是的,是的,宁乡人不光会读书,还爱国……”

    老师布置我们观看了这部名为《沩水春秋》的地方文史纪录片之后,同学们谈论得最多的居然是有关宁乡的人文话题。自打开播以来,《沩水春秋》几乎风靡整个宁乡大地,这是怎样的一部纪录片?又如何能受到全宁乡人的如此青睐?

    整部纪录片主要由民风民俗、地名掌故、传奇人物三大类组成,重在还原最真实的宁乡历史,展现宁乡悠久的人文底蕴,记录宁乡发展变迁,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宁乡,热爱宁乡,同时激发我们为自己是一个宁乡人而自豪!

    纵览千秋历史,记录魅力宁乡,这部纪录片让我领悟到了:悠悠沩水,孕育了宁乡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知道了:宁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刘少奇,何叔衡等著名人物的故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演绎了宁乡文史的前世今生!在这部纪录片中,有太多的名字值得我们去铭记,如:黄唐起义中的姜亚勋,李石锹,陈仲怡;如开国上将陶峙岳、抗日英雄洪行;还有毕业于清华,留学于美国的齐学启将军……

    打响宁乡解放第一枪的黄唐起义,千年治所之古邑玉潭的峥嵘岁月,才有了无数先烈们用生命熔铸的铁血宁乡,起义、抗日导致爱国将士倾家荡产、骨肉分离……一幅幅浸染着血与泪的画面在荧屏上闪过,看了《沩水春秋》中那些抗日情景的再现,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安宁之乡!

    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历史记忆,每一段记忆都承载着动人的文化力量,这部纪录片不光让我们了解了爱国将士,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些地名掌故,我们每天生活在宁乡城里,感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可是,我们有了解过这片土地吗?在这部纪录片之《玉潭旧话》中:原来,因为曾经的这儿鲜花岩下,潭水清碧如玉,故而取名“玉潭”的,而且当年的四门叫法,一直延续至今,不过,因为城市的逐渐扩大,要是按照“东南西北”来记方位,那可不对哦!……在这集中,我了解到了:古时的宁乡便风光秀丽,交通便捷,商贸往来十分频繁。

    《沩水春秋》这部纪录片,还有很多很多值得观看和感动的内容,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亲爱的朋友:如此高质量的纪录片你们是不是后悔没看到?别急,你们可以在每周四晚20:05分准时守候宁乡综合频道!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关注进一步了解大美宁乡吧!

  • 《关于责任的名人故事》
  •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第二年他就随母亲来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同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去了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