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学得是否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继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好这门课程,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许多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多年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讲授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该门课程对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但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认为其理论太抽象,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对该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影响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从课程设置来讲
微观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并且内容与数学结合。但是高校微观经济学一般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部分专业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笔者在从事教学活动中发现,对于大一下学期开设微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讲到微观经济学一些结论的数学方法推导,运用微积分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总是滞后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的时候,认为自己数学还没有学到这些知识,所以不愿意去学习;对于大二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来说,学生不能把微积分知识和微观经济学知识很好地结合到一起。例如讲到边际分析的时候,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等等,这些概念都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边际分析,数学上讲就是导数,授课时往往仅仅给出求导的公式,没有一个很好的经济意义上的理解,学生总是不能把边际分析方法和导数结合在一起。在讲到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公式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把微积分中的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区别运用在该公式的理解。而且讲授微积分的老师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这些老师对于数学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在讲课的时候不能把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1.2 从教师方面来讲
高校的微观经济学一学期的授课计划中,一般课时不多,不能把整本书讲完,要把整本书重点突出,难点讲透,让学生透彻理解是非常困难的;一些老师对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原理解释不到位,或者没有时间讲授到位,造成学生对这些原理理解不透;一些老师在讲授内容时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系统性把握不住,只就部分知识点大讲特讲,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系统性。
1.3 从学生方面来讲
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一些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一看到课本上的图表,公式,计算就不愿意学习;第二,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就某个知识点看,没有把前后知识连贯,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逻辑框架,拘泥于某个知识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三,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限于“预习、听课、复习”之中,应付考试,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记住就行。不会把书本上的理论用来解释现实中遇到的一些经济现象,而且这种学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鉴于此,本文就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能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提高有帮助。
2 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
针对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2.1 编写针对经管系专业实用的数学教材
微观经济学建立的脉络数学无处不在,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高校应针对经济管理学系专业的学生专门编写一本实用的数学书,这样的数学书中应该有大量的关于经济方面的习题,而且在授课时候最好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讲。这样学生把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紧密联系,就很容易从数学知识过度到微观经济学。
2.2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在讲课时候注意,重点讲细,难点讲透,有取有舍。注意让学生掌握整个微观的结构框架。第二,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使这些理论回归真实的经济世界中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自己去分析解释原因。第三,多采取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适当开展讨论式的教学,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案例式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3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共识。第一,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只有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会有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让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第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把一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否把这门课学好与他们的习惯有密切关系。听课习惯是否良好,直接导致学生的听课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强调学生每次上课不但要带课本,还要带上笔和练习本,以免在上课时因为寻找这些用具而影响听课效果。
3 结语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要从课程设置,教师,学生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我们只有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二十一世纪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大学生。
【浅析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论文】
幸福是什么?在我的生活中存在过幸福吗?为什么我找不到幸福的身影?我时常在想着这些事情,因为我觉得我的生活看不见幸福,或许根本不存在幸福。
因为每天都是起床,刷牙、吃饭、上学,这些琐碎的事情,到学校是得带着沉重的眼皮,咕咕乱叫的肚子听老师讲课,有时甚至头脑犯晕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看成,“两点之间面条最短”。或是得接受老师们肉体的折磨——每天繁重的作业和令人心生畏惧的考试,精神的折磨,考试考砸后,还得上报老妈,得到的却是五雷轰顶的河东狮一吼,令人生不如死。
或是在课余时间听听MP4啊,玩玩游戏啊,都要被父母的一番大道理给折服,只好乖乖地锁上自己的那么一点点兴趣,独自一个人单调地PK着书本、练习、觉得生活好无趣。但是我突然发现,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无聊和无奈,其实幸福满地都是就看你是否愿意弯下腰去拾起它!
当你在学校时,能与同学们一起读书学习,你要想,你并不是自己孤军奋战,是有许多同学们和你一起努力的,你便是拾到了幸福。
当你在学习上耕耘了一天,拖着沉重的步伐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母亲亲切的笑脸,并吃着母亲亲手做的菜,一些字下子心里便轻松了许多,你便是拾到了幸福。
当你帮组需要帮助的人时手上留有余香。
当你屡遭挫折时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
当你……
我发现,原来幸福无所不在,只是需要你细心去留意去发现,这样你便会充满幸福的光辉。
用词不当,是一些同学作文中存在的一个毛病。严重的时候,影响了意思的表达。有个同学写学骑自行车的事,他写到:“好几位男同学来学自行车,他们在广场上忽上忽下,骑的津津有味。”短短一句话,用错了两个词。在广场上怎能 “忽上忽下”,骑车怎么能“津津有味”呢?还有一个同学写妈妈在工厂里干活的事,文章中有这么一句:“妈妈的厂子迁上了高楼,上下一点也不方便,扛着料上去,涌出了一身汗。”工厂“上”高楼,身上“涌”汗水,好吓人呀!这一定不是这位同学本来要写的意思,可因为有的词儿用得不恰当,就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作文,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记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同学们要积极地纠正用词不当的毛病,正确地使用词语来表情达意。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词语使用的范围。有些同义词,意思完全相同,但使用的范围却不一样。
比如“生日”和“诞辰”是同一个意思,但后者用于所尊敬的人。“肥”和“胖”的反义词都是 “瘦”,但前者多用于猪羊等,后者用于人。如果把使用范围搞乱了,就要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第二,要注意语义的轻重。一些词语,语义有轻有重,不加分辨就会出错。比如“毁坏”跟“损坏”都有弄坏了的意思,但前者含破坏的意思,这两个词的语义一重一轻,程度有所 不同。再如“轻视”,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意思。月亮特别明亮的夜晚,星星不是密密麻麻的,而是显得比较稀少,用“月朗星稀”或“月明星稀”才合适。 以上提醒的这几点,是要同学们作文时注意的。
要做到这几点,首先,要认真上好语文课。在语文课上,老师很重视词汇的教学。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同学们理解词语,帮助同学积累词语,启发同学运用一些词语。认真上好语文课,学好词语,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前提。 老师经常带领同学做各种词语的练习。如解词、用词造句、词语搭配、选词填空、找同义词、反义词等。认真完成这些练习,同时多动脑筋,加强词语的辨析,同学们就能够增长运用词语的经验,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更好地避免用词不当的毛病。
其次,还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把情况弄清楚了,再选择适当的词语来写。对于自己搞不清的问题,可以找书来查看或向人请教询问。对实际情况心中有底了,选择哪些词语来写才能够心中有数。如果平时就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注意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见多识广,词汇丰富,作文时就能够针对实际灵活地选择恰当的词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