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话说的真没错,有些人他们虽没有创造伟大的功绩,没有在史册上留着他们的千古之名,可以在我看来我身边就有着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牛人。
一大早,空气里便开始氤氲一股面香的气息,我知道,门口的面店又开始工作了。
我噔的一下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的刷牙洗脸,在妈妈的叮嘱声中背起我的书包,三步并两步冲进了面店。“李伯伯,给我来碗鸡蛋面。”“好嘞,马上来。”李伯伯笑盈盈地应着,转头先是洗了洗手,然后走到了面台桌边。
只见李伯伯先自然地在桌子上撒上面粉,然后从盆子里拿出发好的面。在桌子上揉了两下,然后手指在面间穿梭着,小小的面团开始逐渐被拉开,被拉得又长又细,轻轻地在桌子上拍打几下,雪白的面条随着弹动打起一层面粉的粉尘。师傅高的身影再一次甩起面来,一瞬间,面条变得更加的细长,反复多次后,李伯伯一甩手,细丝般的面条利落的落在煮开的水面上。然后一下子散开,接着在滚开的水面上翻滚着,下锅后,面香味渐渐地传了出来,没一会儿李伯伯便拿着长筷子将面捞了起来,快速地放入已经放好了佐料的碗中,最后放上早已煎好的溏心蛋再加上几粒葱花作为点缀,一碗香喷喷的面条便可上桌啦。这样的一碗面吃完,学习的一天也就这样开始啦。
这一碗简单却美好的鸡蛋面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初高中的许多个清晨,给我的每一天都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李伯伯在我家旁边做面已经许多年了,从我记事以来好像家门口就开始有这么一家面店了,我小时候也是经常的吃李伯伯家的面条,这么多年来似乎没有过什么样的变化。我曾经也问过他为什么不用机器做面,这样不是又省时间,自己又可以省一些功夫。师傅只是笑了笑说:以前也是尝试过,但是顾客们反馈来说面没有那么劲道,不好吃了,所以后来也没有再用机器做面。
在外求学多年后再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便是去李伯伯的店里吃一碗面条。再见李伯伯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的李伯伯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做面的速度也不再如从前那般利索,但那面里的味道却从来没有变过。
在这个小城里有无数像李伯伯这样的人,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坚守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你或许会说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一直在做罢了,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他们的牛就正在于他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坚持,他们所做出来的东西就带着尘世的烟火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清代诗人赵翼的古诗作品《论诗》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李杜诗篇万古传,如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鉴赏】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生平简介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风骚在古代实际上指的指两部书:诗经(因为诗经最好的篇章是《国风》,所以可以用风来代表《诗经》)和《离骚》。
到后来风骚变成了学问的代名词,“文人”也就可以称为“骚客”。如果某人喜欢卖弄学问的话,那么就说他“卖弄风骚”。
再到后来(大概是明清时)风骚竟由形容文人变成形容女人了,说一个女人水性杨花就说她“风骚”。某女子卖弄姿色也叫“卖弄风骚”。
风骚:
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独领风骚
3.指妇女举止轻佻:卖弄风骚
风韵指风致、情趣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 ……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由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