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相与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2:57:02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移居二首其一》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释】

    ①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抗:同亢,高的意思。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在昔:指往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②析:剖析文义。魏晋人喜欢辩难析理,如《晋春秋》记载:“谢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陶渊明也不免有这种爱好。所谓析义,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趣,与一般分析句子的含义不同。这两句是说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译文】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鉴赏】

    中间四句:“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由卜居初衷写到如愿移居,是诗意的转折和深化。兹役,指移居搬家这件事。“弊庐”,破旧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新居。诗人再次表明,说移居南村的愿望早就有了,终于实现的时候。其欣欣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又说,只要有好邻居,好朋友,房子小一点不要紧,只要能遮蔽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求其宽敞。不求华堂广厦,唯求邻里共度晨夕,弊庐虽小,乐在其中,诗人旷达不群的胸襟,物外之乐的情趣不言而喻。在对住房的追求上,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都表现出高远的精神境界。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有人对他说:那地方太简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杜甫流寓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愁苦中仍然热切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刘禹锡为陋室作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其鄙视官场的卑污与腐败,追求高洁的品德与志趣,在审美气质上,和陶渊明这首诗有相通的一面。

    最后四句:“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具体描写得友之乐。邻曲,即邻居。在义熙七年(411年)所作《与殷晋安别》诗中,诗人说:“去年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知殷晋安(即前所说殷景仁)当时曾与诗人为邻。诗中所说的友人,多是读书人,交谈的内容自然不同于和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限于农事(见《归园田居》),而带着读书人的特点和爱好。他们一起回忆往事,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交心,他们一起欣赏奇文,共同分析疑难的文义,畅游学海,追求精神上的交流。诗人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六、七岁的中年时代。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和读陶渊明归田以后其它作品一样,《移居二首》给人的感受是鲜明而强烈的:诗人厌恶黑暗污浊的社会,鄙视丑恶虚伪的官场,但他并不厌弃人生。在对农村田园、亲人朋友的真挚爱恋中,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生命的归宿,心灵的慰安和休息。高蹈、洒脱而又热爱人生,恋念人生,独特而亲切的情调,情趣与理趣共辉,陶渊明其人其诗的魅力,首先来自对人生与自然的诗意般的热爱和把握。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及下一句》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出自宋代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饮酒》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日夕:傍晚

    2、相与:相伴

    3、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4、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5、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译文】

    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山气日夕佳,飞相与还。出自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尔:如此、这样。

    「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辩,辨识。

    译文1: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心中的深奥!

    译文2: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陶渊明 《饮酒》

    赏析: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得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心无杂念,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飞鸟相与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南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乍闻只觉得清净,悠闲,细思方感作者之愁情,一个人久居僻静之所,则向往喧闹的声音,人之常情。一个“无”字尽显作者之遗憾。“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看则没问,实则扣心自问,敲打警钟,终于蓦然回首,否极泰来,再看眼前之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心旷神怡,想起日常之生活往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洒脱,飘逸的情景,一个“见”字,令人忘俗,浮想联翩。酒是很妙的东西,忘却暂时的烦恼,使一切朦胧、模糊,达到美的极致,景中生情,这是体验高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佳”完善高度的统一。“相与还”,何也?周而复始,返朴归真,如果谢灵运还是寄情于山水,那么,陶潜则是与自然山水合二为一,这便是他此时的心境。而后,作者便把自己的领悟升华为哲理的高度,“此中有真意,欲辩而忘言”,最美的大自然的语言便是默默无言。作者的心情由愁生悲,有悲见喜,有喜达欢,又由欢归于平淡。

  • 《气壮山河的故事》
  •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 山河壮本朝。”

    释义 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 教育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 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 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 议对策。 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 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 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 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 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 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 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甫下。这年底, 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 营中乞求投降。 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 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 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称宋高 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 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 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门就没有 立足之地。 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 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 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 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 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 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 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 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 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 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 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 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它的意思 是: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 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