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天下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00:34:59
  • 《协军共议天下事,赤子忠心宋公明1300字》
  •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情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名不让孟尝君。这,就是宋江。

    说到宋江,宋江可是《水浒传》的中心人物。他这一生,向我们证明了忠心报国这四个字。他可以算是这本书一个风云人物。

    宋江这个人一生也真的是悲欢离合。他这个人因为仗义疏财,乐于助人,而结识了江湖上很多好朋友,当晁盖七人劫持了生辰纲之后,宋江因为知道晁盖是一个好汉,所以仗义的释放了晁盖他们。晁盖他们上了梁山之后,因为惦记着宋江的交情,所以就派刘唐来给宋江送了一百两银子和一封书信,但是宋江呢,只拿了一根银子和书信。那个时候他已经娶了阎婆惜当小妾。而阎婆惜因为在妙玲被宋江冷落,所以心生不愿,而现在又知道了宋江与梁山土匪有来往,所以想要威胁宋江去告官,然后谋取私利。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拿回了书信。而当阎婆惜的母亲把宋江送到关府上的时候,官员都知道他是一个好汉,所以就没有重罚他,只把他发配到了江州。

    而宋江到了江州之后,结识了李逵为好友。然而在一次游玩的时候喝多了酒,在浔阳楼上题了反诗而被抓起来,可这次他被判了死罪。梁山好汉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排了许多头领来解救宋江,最后,宋江终于感动,答应上梁山。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热心帮助别人,对山寨里的事物十分上心,让山寨里的头领们都对他刮目相看,十分敬重他。

    后来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晁盖中毒箭身亡。宋江本来不愿意当山寨大头领,可是其他的好汉都很赞成宋江来当山寨之主,宋江经不过这么多好汉的要求坐上了第一交椅的位置。后来,他听了吴用的建议,又去京城找到了卢俊义。他想让卢俊义当山寨之主来接替自己,但是卢俊义迟迟不肯答应,再后来宋江决定谁捉住了史文恭,谁就当头领。

    但是当卢俊义抓到了史文恭之后,卢俊义还是不愿意当山寨之主,其他好汉也不愿宋江让位于卢俊义。于是宋江就决定去京城借粮,谁先借到的谁就当山寨之主,最后宋江率先借来了军粮,当上了山寨之主。后来朝廷来梁山招安,宋江十分愿意招安,但是其他的好汉们都不想为黑暗的朝廷付出,千百种阻挠宋江被招安。可是宋江经过犹豫好久,终于决定要为朝廷付出。在一次征途上,梁山好汉死伤人数十分多,而宋江自己也被皇上赐了毒酒。

    在最后的时候,李逵问他要不要联合起来反了朝廷,说两个人各自招一些兵马,然后他再呼应宋江。宋江只是笑了笑,说了声好。然后赐给了李逵毒酒。就这样,一个伟大的忠义形象宋江和他最好的兄弟李逵死在了那个黑暗的风云时代。

    宋江这个人物形象,褒的人有,贬的人亦有,众说纷纭。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而出生于那个时代的宋江,封建观念在他身上特别强烈。一方面,他同情百姓疾苦,反对不合理的现实,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走上反抗的道路,落个不忠不孝的罪名。经过一系列曲折的道路,终于被“逼上梁山”,成为义军领袖,这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大众反抗黑暗社会的大潮所决定的。

    但是,传统的封建忠孝观念,又使宋江终不能抛弃有朝一日效忠朝廷博得一个“封妻荫子”的梦想。现实与梦的虚幻同时摆在宋江面前,由于他最终选择了虚幻的梦想,于是也就导致了最终的悲剧。正是宋江思想性格的矛盾性,才造成了宋江悲剧的人生。当最后李逵邀请他一起再反了朝廷,回到梁山过快活日子的时候,宋江却还是矛盾的不想背叛朝廷,赐了李逵毒酒,就这样叱诧半个宋朝的宋江,也就死在了那个充满着暗波汹涌的黑暗时代。

  • 《可为与有为作文500字》
  • 天下事可为者多矣。陈胜可久为佣工,忍受欺压,无须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兹振聋发聩之抗争强音,终老田园,虽子孙穷苦而无官府追杀之虞。邃料其揭竿而起,为秦王朝敲响灭亡丧钟。太史公列传相传,陈胜呉广,青史彪炳,此乃大有为也。

    周公恩来,大江歌罢,法兰西归,黄埔军校,党国器重,蔣校长以高官挽留却弃履,共产党以艰难备尝而献身。

    泽东毛主席,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其位何其煌煌,万户侯视若粪土。一袭褴褛衣,八百穷苦人,奔向井岗山,创立新中国!

    毛周诸先贤不可为小家个人之成功,率千万劳工有为大家新中国之建成,是知不可为而为之,大有为也!

    或曰:上所述者,巨人之类,凡夫俗子何可仰之?

    否!雷锋其人,普通战士,坐在车厢,可正襟危坐,亦可闭目养神,更可啜若茹饴,怡然自得,不失军人风范。而其“出差坐车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平凡而伟大。人再普通,境界髙尚,服务社务,忠于人民,无论何地,诚大有为也。

    乱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乃古训,为利益奔波,可为是也,无可非也。然天下大同若尔虞我诈,以邻为壑,贫富两极,欺压重演则遥遥无期矣。

    唯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怒吼,周公"难酬蹈海亦英雄”之昂扬,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气概,雷锋"做共产主义的螺丝钉”之精神,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之社会主义制度种种,兹人兹家兹国兹民族,在一光辉思想引领下,方可大有为也,非有为一人一家一国一民族,将有为于世界之大同!

  • 《夏完淳关心天下事》
  • 人物介绍

    夏完淳(公元1631年~1647年),字存古,松江华亭(现在的上海市松江县)人。明末清初爱国志士和诗人。他早年有“神童”之称,后随父夏允彝、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兵败被俘,牺牲的时候年仅十六岁。夏完淳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留有《南冠草》等诗集。

    故事三

    关心天下事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又连年发生灾荒,农民们生活不下去,不断起来反抗。东北的后金又经常挑起战争,夏允彝担心国家的命运,经常和朋友们一起谈论时局政事。每当这时候,夏完淳就坐在一旁仔细地听,从中懂得了许多爱国的道理。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开始关心起国家的大事来。

    那时候,明朝政府办了一种“邸抄”(邸dǐ),专门登载宫廷中的政事和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消息。每当新的一期“邸抄”到了,夏完淳都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看完。

    后来,他还学着大人的样子,把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西南得朋会”,在一起研究诗文,谈论国事。

    夏完淳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他的见识比许多成年人还要高得多。

    在封建社会里,有很小就给孩子订亲的习俗。夏允彝也早早地给儿子订了婚。夏完淳的未婚妻是嘉善县(在现在的浙江省)有名的大户钱梅的女儿。

    有一回,夏完淳和父亲一起去拜见岳父,他见岳父的房里摆着琴、瑟、箫等各种乐器,案几上摆着围棋,就是看不到书,就问:“岳父大人,您平时读些什么书?最关心什么事?”

    钱梅和夏允彝不一样,是一个比较贪图安逸的人,平日里只是弹弹琴,下下棋,不太关心国家的事。听夏完淳这么一问,一时倒不知如何回答,只好红着脸说:“我关心的事、读的书和……和你父亲差不多。”

    每日小练

    1. 明朝政府办了一种__________,专门登载宫廷中的政事和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消息。

    2. 夏完淳从小最关心的是什么?

    上期答案

    1. 文天祥

    2. 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押了十九年,在冰天雪地的北海放羊,可他始终不屈服,终于回到汉朝。他的大忠大义,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

  • 《唐太宗选天下人办天下事》
  • 人物介绍

    隋朝接下去是唐朝。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当了皇帝以后,他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重用一大批有本事的官员,重视发展生产,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唐朝治理得富强昌盛,在当时的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事四

    选天下人办天下事

    有一次,唐太宗问大臣房玄龄:“你说说,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呀?”

    “隋文帝每天很早就开始处理国事,往往到太阳偏西才歇息,是个很用心的皇帝啊!”

    唐太宗点点头,接着说:“可这个人不大信任臣子和部下,凡事都得由他自己处理决定。虽然十分辛苦,可有些事情处理得不正确,大臣也不敢反对,都只能顺着他的心思办事。”

    “是啊。”房玄龄说,“隋文帝确实有这个短处。”

    “天下的事情这么多,哪能由一个人独断专行呢?”唐太宗接着说,“我要选用天下的人才,办理天下的政事,大家都负起责任,发挥各自的才干。这样,也许能把事情办得合理些吧!”

    于是,他命令各级官员:“今后,我发出的命令要是有不合理的,你们应当立即给我指出来,不得糊里糊涂地照办。”

    每日小练

    1. 房玄龄眼中,隋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多选)

    A. 用心敬业

    B. 固执己见

    C. 任性妄为

    D. 独断专行

    2. 唐太宗处理天下事的方法是什么?

    上期答案

    1. D。

    2.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为胜利而欢呼》
  • 子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记得有一次下午放学,我一到家,就像往常一样,趴在书桌上,一声不响的写起作业来,连心爱的玩具机关枪也顾不得看上一眼。不一会儿,作业基本上做完了,只剩下一道较难的思考题了。

    我紧锁眉头思考着,一会儿全神贯注地审题,一会儿又在草稿纸上写写算算,仔细琢磨解题的思路。屋子里静极了,玩具柜里的机关枪可能是感到有点儿寂寞了吧,瞧,它正瞪着眼,撅着嘴,仿佛正为没有人跟它玩而生气呢!

    这时一个念头冲入我的脑海:不要再想了,等妈妈回来直接问她不就行了吗?干嘛还要在这儿苦思冥想,这点儿功夫还不如我出去玩呢。可是我又想起了孔子说的一句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一拍脑袋,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迎着困难上。我怀着一颗战胜困难的心,又重新坐在椅子上认真地想考了起来。渐渐地,我的眉头舒展开了,目光里充满笑意。“我终于算出来啦!我成功了!”

    妈妈回来之后,我把这道题讲给她听,妈妈听了频频点头。我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再看看机关枪,也张开了双臂,仿佛在为我的胜利而欢呼呢!

    只要有一颗战胜困难的心,任何事都能够办成功。

  •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赏析及作者》
  •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第二段,其全文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了(liǎo)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2、天下事:这里指恢复中原的国家大事

    3、身后:死后

    4、名:英名

    【译文】

    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才能赢得生前身后的不朽美名。可惜壮志未酬白发已生。

    【鉴赏】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意思]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出自] 辛弃疾 《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晋书 王济传》和《世说新语 汰侈》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麾(huī)下:指部下。麾,军旗。

    ⑥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⑦的(di)[四声或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⑧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⑨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⑩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译文1: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2: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赏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 《传媒的变迁》
  •     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小生实在不敢苟同。要问那秀才本日哪国发生天灾、十分钟前恒生指数多少、下周天气如何,他恐怕不能从那陈年古书中找到答案。但如今则与以往大为不同,随着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别说坐在家里“能知天下事”,就是“做万件生意”恐怕也不成问题。

            报纸

        只要你从街边的书报亭购得一份当天的报纸,你便可得到“真实、准确、及时”的新闻,而且往往有些书籍出版前会借报纸一席之地宣传一番。于是报纸就以便捷的获取方式、低廉的价格及上述的特点使其比一般书籍更胜一筹。也是报纸,真正把“不出门知天事”变为事实。

        可是长时间阅读黑白分明的报纸,两眼顿有干涩之感。有的仿佛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再者,通过报纸获取信息的这种形式也略嫌单一,于是富裕一些的人家便听起了当时的新鲜事物—

            广播

        此物无疑是传媒史上的里程碑。原因有二:一为生动。如果在报纸上刊登一则相声原稿.您看了也许笑不出来。但自从有了广播,说学逗唱都能在此一显身手。从此,您不必为了听戏而不远千里去剧院,只需坐在收音机旁便可听到现场录音,岂不快我。二灵及时。报纸不可能全天候恭迎您的驾临,往往一小时前的事会由于报纸已印,而只能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相比之下广播则快捷灵活得多。因此,广播风行一时,直到普及了—

            电视

        此物无疑是当今最受欢迎的谋体。从电视机这个“小箱子”里,人们透视着这个鲜活的世界。古今中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就连未来的事也能略知一二。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应。”电视使你身临其境,成为各种事件的旁听目击者。人们都说精妙的文章能使人“窥一斑而见全豹。”生活中,电视便充当了写文章的文学家这一角色。

        当然电视的优点不胜枚举。但是无孔不入的广告也是观众无论如何也躲避不了的。而且人们也不会仅仅满足于做个旁听者.于是乎,有人便建立了—

           网络

        因特网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嫌体。往常人们只能对着传统嫌体干瞪眼,而它却能使你成为一名参与者.于是就有了“网海冲浪”一词。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从繁密若万千岛屿的各种网站中得到充足的信息,还能建立自己的网站,当一回编辑。此外因特网还提供收发电子邮件、远程服务等各种帮助,简直是一个万能的“百宝箱”。由此,人们从原来的通过传媒了解事物发展到如今通过因特网这个窗口让自己了解别人。亦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无疑是个质的突破。

        在这几十年时间里,传媒飞快地发展着。然而,无论怎样发展化,一切都是“以人为本”。我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时间里,传媒的范围将更加广阔,也将为这个信息时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