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越溪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8:35:14
  • 《四大美女1000字》
  • 西施: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何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当年越国灭亡,越溪隶属越国土地,西施正在溪边洗衣服,被越国范蠡发现,范蠡一眼爱上了西施,认为自己见到了世间最美的女子,西施也爱上了范蠡。最后,范蠡却为了国家决定将西施送去吴国做妃。西施见到了吴王夫差,并没有爱上夫差,但夫差一见西施,如见“倾世皇妃”,西施得到的宠爱啊……而此时越国君主勾践卧薪尝胆,夫差却沉浸在对西施的宠爱里,总觉得西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后,越王勾践起兵,而吴王夫差战败,被杀害。就在越国转败为胜后,越王想要召见西施,西施却饮下一杯毒酒,选择与吴王夫差长眠地下,爱上了夫差,对得起吴王夫差给她的宠爱。

    王昭君:

    王昭君,又名王嫱。何为“落雁”,昭君出塞的那天,大雁都飞落了。汉元帝昏庸,让画师先为后宫女人作画,昭君才华横溢,长相奇佳,死活不肯贿赂画师,结果画师在昭君的画上点了一颗痣,导致汉元帝没有看到昭君的美貌,错过了昭君。匈奴呼韩邪单于要求联姻,汉元帝想,选谁去,昭君主动请愿,汉元帝才见到真实的昭君,认为她是后宫最美的女人,但昭君已决定出塞。汉元帝再惋惜和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样,昭君以大汉朝公主的身份出嫁给呼韩邪单于,到了边塞,单于极为宠爱昭君。但没想到的是,昭君在39岁时难产离世。杜甫为其留下千古名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貂蝉:

    貂蝉,三国时期人物。当年貂蝉见董卓对其施下美人计,又对吕布“暗送秋波”,其养父用貂蝉布下了连环计。貂蝉先嫁与董卓,但吕布与董卓同时爱上了貂蝉,最后,吕布与董卓反目成仇。吕布素有“三英战吕布”的美称,吕布推翻了董卓的政权,夺回了貂蝉,而貂蝉也是“自古美女爱英雄”。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吕布战败给曹操,曹操最终得到了貂蝉,将貂蝉锁在了铜雀台中。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当属曹刘”。曹操一生想得到天下所有的美女,甚至想“铜雀春深锁二乔”,“河北甄氏宓”。最后貂蝉被一位曹操身边,被命令保护和看护自己的绝顶高手带走了,远离了世间的纷扰与尘嚣……

    杨贵妃:

    杨贵妃,名杨玉环。“诗仙”李白曾形容其姿貌为“云想衣裳花想容”。“贵妃醉酒”当羞花,花儿见了贵妃的容貌都变得娇羞起来。杨玉环一生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极度宠爱,本是寿王妃,但李隆基见到杨玉环后,从自己儿子寿王手中强行得到了玉环。玉环被封为贵妃,玉环善舞,唐玄宗便为其伴乐,唐玄宗精通音律,整日沉溺与贵妃的玩乐中,荒废政务,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而唐王朝差点灭亡,换来了玉环一生最后的悲剧“马嵬坡下死”。

  •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西施咏》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注释】

    西施:《吴越春秋》“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傅脂粉:《史记》“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奉告。

    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

    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翻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贫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赏析】

    《西施咏》作于天宝时期。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此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的讽刺诗,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芋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维的本诗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令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官场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是说: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象西施那样的人物,安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象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诗中主要不是评价历史上的西施。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世间确实有某些品质才能很好的人,周围的人却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际遇一到,被入发现后,周围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学习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颦的东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