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风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8 10:58:52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 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译文] 让人断肠的院子里,只有一帘随风飞舞的柳絮。

    [出自] 北宋 周邦彦 《瑞龙吟·章台路》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注释:

    瑞龙吟:周邦彦所创调。

    章台路: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

    试花:形容刚开花。

    愔愔:幽静的样子。坊陌:一作坊曲,意与章台路相近。

    定巢燕子:语出杜甫《堂成》诗:"暂子飞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又寇准《点绛唇》词云:"定巢新燕,湿雨穿花转。"

    乍窥门户:宋人称妓院为门户人家,此有倚门卖笑之意。

    浅约宫黄:又称约黄,古代妇女涂黄色脂粉于额上作妆饰,故称额黄。宫中所用者为最上,故称宫黄。梁简文帝《美女篇》:"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庾《舞媚娘》:"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约,指涂抹时约束使之像月之意。故浅约宫黄即轻涂宫黄,细细按抹之意。

    前度刘郎:指唐代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有《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曰:"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惟菟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诗云:"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处词人以刘郎自比。

    旧家秋娘:这里泛指歌伎舞女。元稹、白居易、杜牧诗中屡有言及谢秋娘和杜秋娘者,盖谢、杜云云别其姓氏,秋娘则衍为歌妓的代称。

    《燕台》句:指唐李商隐《燕台四首》。李曾作《燕台》诗四首,分题春夏秋冬,为洛阳歌妓柳枝所叹赏,手断衣带,托人致意,约李商隐偕归,后因事未果。不久,柳枝为东诸侯娶去。李商隐又有《柳枝五首》(并序)以纪其事。又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诗云:"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此处用典,暗示昔日情人已归他人。

    露饮: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风禅露饮",此借用字面,指露天而饮,极言其欢纵。

    东城闲步:用杜牧与旧张好好事。杜牧《张好好诗》序云:"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沉着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事与孤鸿去: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恨如春多,事与孤鸿去。"

    官柳低金缕:柳丝低拂之意。官柳,指官府在官道上所植杨柳。金缕,喻指柳条。杜甫《郪城西原送李判官》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牛峤《杨柳枝》词:"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译文1:

    我又来到章台路,冬日的梅花悄悄凋谢,春天的桃花开始开放。路上街坊人家还未起来。房上驻窝的燕子,又到返还的时间了。

    我不禁暗自想起,当年的情景。那个娇柔的小女孩子,刚刚倚着门户向外偷看。她的妆化得很浅,天生丽质。用彩袖轻掩面容,悄悄微风笑语,引人怜爱。

    前度成仙的刘郎重到这里,访问故里寻找秋娘,姝丽,只有旧家的秋娘声价不变。吟唱词曲,赋写诗篇,有人还能记住往日的燕台诗句。现在谁能把我陪伴,到名园去开怀畅饮,到东城去闲情逸致游览一番。一切旧情,都随孤鸿远远地飞去,如过眼云烟。此次看访春天,不曾想,得到的尽是满面的烟絮,和离情别绪。

    译文2:

    繁华的长街上,还能见到将谢的梅花挂在枝头,含苞欲放的桃花已长满一树。街巷里青楼寂无人声,只有那忙着修巢的燕子,又重新回到去年的旧处。

    我沮丧地凝神伫立,寻思那位玲珑娇小的旧情人。那日清晨初见时,她恰好倚门观望。她前额头上抹着淡淡的宫黄,扬起彩袖来遮挡晨风,嘴里发出银铃般的笑语。

    如今我故地重游,访问她原来的邻居,却无缘与她重聚。见到的是几位与她同时的歌女,她们还是身价如故。我如今再吟词作赋,,还清楚地记得她对我的爱慕。可惜伊人不见,还有谁伴我在花园纵情畅饮,谁伴我到城东漫步?欢情旧事都已随天边飞逝的孤雁一去不复返了。幸匆匆回来有意探春,却尽是离情别绪,感人伤怀。官道旁的柳树低垂着金黄色的枝条,仿佛为我叹惜。我骑马归来时天色已晚,秋雨绵绵。纤纤雨丝打湿了衣襟,落满了池塘。那令人伤怀断肠的院落啊,风吹柳絮,满院狼藉,那门帘上也落满了湿柳絮。

    【译文三】

    章台路上,还能见到凋谢的梅花挂枝头,初开的桃花挂满桃树。坊陌人家寂静无声,忙着安巢的燕子,又重回去年的旧居。

    回想当年我曾在那里伫立伤神,因念她天真年纪小憨态可掬,第一次倚门卖笑,只见那天早晨她浅涂宫黄,扬起彩袖遮挡晨风,笑语盈盈分外引人注目。

    今日我如同刘郎重回,访问她原来的邻居,但当年和她同时歌舞的,只有以前的秋娘,还风韵不减,声价如故。记得我们当年曾吟诗作赋,如今还不忘那些燕台诗句。但而今还有谁会伴我,在花园里纵情畅饮,在东城郊野悠闲漫步?往事已随孤鸿远去,今日来寻春已全都是,让人伤心的离情别绪。官柳低垂枝条如金缕,骑马归来天色已晚,池塘弥漫绵绵细雨。让人断肠的院子里,只有一帘随风飞舞的柳絮。

    【评点】

    这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上片写故地重游。开篇以“章台路”总领,点出情事。随后以“还见”二字一转,隐没词人,为下文作铺垫。梅花褪粉,桃树初花,燕子定巢,归来旧处,都是“还见”的内容。章台、坊陌人家都是词人当年的留恋之地,可现在物是人非,故人寻无踪迹,让人倍感伤怀。

    中片由“黯凝伫”三字总领,以重笔写情思,引出下文的轻快词句,相映生辉。“个人”二句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未失少女纯真的“坊陌人”的情态,隐含着词人的怜惜之情。下面几句写“坊陌人”的服饰、身材、情态,引出一段情事。“盈盈笑语”和“黯凝伫”形成鲜明对比,引发深沉感慨。

    下片抚今追昔,抒离愁别恨。“前度”句暗示情事,饱含寻而不遇的失落。“访邻”四句借邻人口曲折道出“坊陌人”的悲凉结局。“吟笺”五句是词人寻访不见后追忆往事,为“坊陌人”今昔的巨大落差而怅然感怀。“事与”三句是对这次出行的总结,点出题旨。词人心绪难平,归途中目之所见亦皆是萧疏凄迷之景,可见心中恨意之深。

    这首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缠绵婉转,沉郁顿挫;用语精工典丽,是难得的佳作。

    赏析:

    本篇是怀人之词。词人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想起从前的恋人,内心无限惆怅和悲伤。本篇当是绍圣四年(1097)周邦彦还汴都任国子主簿之后所作。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

    章台为旧时长安宫殿名,汉时有章台街,唐人则以“章台柳”比拟歌妓。“章台路”三字,点明地在繁华都市歌伎所居之处。“褪粉梅梢”,“试花桃树”,点明时令,兼写风景。梅花花期早于桃花,梅花谢了,桃花始开。梅花之艳,不及桃花,故着一“粉”字。“褪粉”、“试花”,用语雅致。“褪粉”,状其不舍。“试花”,状其羞怯。明人田艺蘅《香字诗谈》云:“花始开曰试花”。“试花”的“试”字,妙不可言:一朵小花新开枝头,羞涩而又殷切,仿佛是在试探。清真词里常用这个字,譬如“旧日潘郎,亲试春艳”。“试”字,仿佛是清真词的专利。“还见”二字,不可轻轻忽过,透露的信息乃是旧地重游。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愔愔”,是幽深之貌。“坊陌”,即是“坊曲”,唐代制度,妓女所居之地,称“坊曲”。“定巢燕子,归来旧处”,写景兼明时令。“定巢”,是选定位置筑巢。燕子恋旧,习惯在老地方筑巢。燕子尚知归来旧处,人当如何呢?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换片处,笔锋陡转,果然是触景生情了。“黯凝伫”,是一下子呆住了,黯然神伤,脑子里一片空白。“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是回过神来,痛定思痛后的感觉。面对此情此景,想起来的是一个痴心多情的小女子。“乍窥门户”,是因羞怯而有好奇心,扒着门缝看人。此外,宋人称娼妓为门户人家。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乍窥门户”,还是从门缝里看。写到下三句,视线一下子就打开了,眼前是一片欢声笑语。“侵晨”,即是拂晓。“宫黄”,就是古代女子涂抹在额上的颜料。“浅约宫黄”,说的是化淡妆。黎明时分,爱美的女孩子们便早早起来了,她们一个个窗前描眉画妆,不时举起衣袖遮挡晨风,她们的笑声飘荡在春日的晨光里。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前度刘郎”,是用典。刘晨、阮肇曾入天台山,邂逅仙女。唐代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咏玄都观桃花》诗,有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太和二年又有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周邦彦此处用“前度刘郎”语典,用意正在“重到”时物是人非。“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四句须一气连读。故地重游,左邻右舍都问遍了,当年擅长歌舞的青楼姐妹,只有秋娘还是一棵常青树,为人追捧。“秋娘”,代指歌伎,尤指色艺双绝者。唐代歌伎,多名“秋娘”,如杜秋娘。“前度”、“旧家”,透露出怀旧的气息。“声价如故”的“秋娘”,不是别人,正是我所思念的“乍窥门户”的“痴小”“个人”阿。声价虽则如故,奈何人去楼空。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有《赠柳枝》诗:“长吟远下燕台句,惟有花香燃未消。”李商隐在这首诗的序里交待:柳枝是洛中歌伎,因听见李商隐的亲戚李让山吟咏李商隐的《燕台诗》,而对李商隐产生爱慕之心。但是后来有情人未成眷属。“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用的便是这个典故。“吟笺”、“赋笔”同义,都指诗文。这里是说自己还记得写给她的那些诗句。“东城闲步”用杜牧与张好好的典故:杜牧写有《张好好诗》,序里交待了自己和张好好的交往过程,张好好后来为人娶走,两人在洛阳东城相遇,感叹万千。“名园露饮”,是说所思念的女子嫁入豪门,自己忧思难忘,常在园中徘徊,直至夜深,露水沾湿了头发和衣裳。“知谁伴”,是反诘语气,意在说无人相伴。

    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

    往事仿佛随着孤单的大雁飞走了。可是故地重游,睹物伤怀,勾起的都是离愁别绪。往事毕竟不能如烟。官道边柳丝随风低舞,牵动的都是不能忘却的过去与哀愁阿。“探春”之“探”字好,是不忍触及而终究还是要触及。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故地重游,久久徘徊,直到傍晚才纵马归去。黄昏的时候,有纤纤细雨飞过池塘。回首令人断肠的旧时庭院,唯见一帘风絮。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全诗欣赏》
  • 一川烟,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我心中的愁啊,就像遍地迷濛的荒草,满天飘舞的柳絮,还有那黄梅时节的细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出自] 贺铸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②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③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④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⑤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蘅即杜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⑥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冉冉:流动的样子。

    ⑨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译文二】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飘然远去。这锦绣年华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有花窗的朱门大户?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住处。

    白云飘浮城郊已到日暮,我提笔写下断肠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地,满城翻飞的柳絮,和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评点】

    本篇为相思怀人之词,是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偶遇佳丽生起眷慕相思和无缘相见的惆怅之情。“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写美人走路的姿态,出自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地走过横塘的道路,我一路目送她飘然远去,从一片芳尘之中追寻她的踪迹。“锦瑟华年谁与度”谓曰这锦绣年华可和谁共度?词人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内心的怅惘之情。“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四句,写的是词人想象美人的去处的情景,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有花窗的朱门大户?但却无从知道,于是感叹一声:“只有春知处。”大概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住处。含蓄地抒发了对美人的思恋之情。

    下片写幽居寂寞积郁难抒的愁情。“飞云冉冉蘅皋暮”是写景,白云飘浮城郊,笼罩着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此时已是日暮时分。“彩笔新题断肠句”化用江淹的典故,写诗人手中有了五彩笔,写下的却是断肠的诗句,可见凄楚之深,愁苦之重。“若问闲愁都几许”是一个设问句,旨在引出下文,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无垠的草地,满城翻飞的柳絮和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叠用三种凄清景色喻愁,极贴切巧妙,为千古名句。

    【赏析】

    此词是贺铸名篇之一,作于苏州。当时词人闲居横塘,写的是一段单相思。开头三句,借洛神故事,回忆在横塘的一次艳遇。词人神魂颠倒,要随佳人而去,并且知道了她的居所,但只有春风能入。下阕开头仍用《洛神赋》故事,词人期待再遇佳人,但佳人不至。只得题写断肠诗句。要问此时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马平川的衰草;像漫天飞扬的柳絮;也像江南梅雨,无有止期。结句以一串博喻写“闲愁”,使得“闲愁”更加具体可感。将无形的情化为有形的物,形象具体。

    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碧云冉冉横皋暮”,托洛神以寄对君主的思慕。上片写相恋和怀念,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本片尤以结句著称,用烟草风絮梅雨等三种景物,将不可触摸的虚的感情,转化为可见、可体味的实的景,而且运用了复合之比,超迈前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全词因果相承,情景互换,融情入景,设喻新奇。贺方回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