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月中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天山乡举行了盛大的赛马会。小伙子换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毡帽,漂亮的八字胡刮得干净利索,连坐骑也打扮得威武雄壮。姑娘们穿上了用金线镶嵌的光彩耀眼的连衣裙。漂亮的小花帽插上了几根美丽的羽毛,更增强了几分秀}-L。精心编制的十儿根辫子自然地披在肩头,修长黝黑的眉毛和鲜红的嘴唇更衬托出她们的关丽。 主持人会的乡书记说:“哈萨克牧民们,汉族维族兄弟们,今天我们天山乡举行传统运功赛r 1,会。前儿年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经济条件的不足,使赛马会停办r、今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和兵团的同志们联合起来,夺得r大丰收赛马会也恢复了。” 牧民们听厂欢跳起来,受人尊敬的萨木提老爷爷习惯地摸摸黑自的长胡须,拿出冬不拉唱道:哎!奔腾的伊犁河水呀,你慢慢地流。雄伟壮丽的天山呀,你睁开眼睛看。
英雄的哈萨克枚民哟,要举行传统的盛会。哈萨克雄鹰飞翔吧,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运动会开始了,萨木提老爷爷用一把雪亮的马刀,砍下山羊的头,使劲把羊抛了出去。魁梧的骑手们纷纷拍动坐骑,飞驰向前。摔跤能手胡拜音首先抢到了羊,正向指定地点飞奔而去。大力士萨克拍动“乌龙”马,像一团旋风似地追上了胡拜音。两人在马上左右旋转,你争我夺,各不相让。牧民们敲着皮鼓高声叫喊:“哈依拉提。哈依拉提!”萨克用的是蛮劲,机智的胡拜音把萨克搞得精疲力尽。萨克用尽最后力气,把羊腿往后一拉,胡拜音轻轻往前一送,萨克没防备被摔下马去。胡拜音一声口哨,枣红马驮着主人,长嘶一声,像利箭般冲出赛场。场上顿时欢声雷动。 赛马开始了。 发令枪一响,几十名“马背小学”的骑手左手提疆,右手扬鞭,呼啸而去。观众们盯着纵马飞驰的小骑手,大家有节奏地喊着“拜格、拜格!”哈萨克小骑手、十五岁的三好学生哈木沙两腿紧夹坐骑,场一般冲到前面,取得了第一名。
锡伯族骑手张宜军和汉族骑手马兵并列第二名。萨木提老爷爷拉住孩子们的手连声称呼:“夏克斯”〔 最热烈最盛大的赛术比赛“姑娘追”开始了。哈木沙的姐姐、小伙子们公认的“雪莲仙子”巴和搭古丽成了小伙子们争先邀请的目标。哈木沙没有去看精彩的“姑娘追”比赛,却拉们萨木提老爷爷向他要那把珍贵的宝刀。萨木提老爷爷考问他:“小伙子,你知道宝刀的来历吗?”哈木沙转动着大眼睛说:“知道!它是清朝著名将军左宗棠消灭了‘阿古柏’政权以后留给部落首领的,后来便传到了您的手里。爸爸还说您用它杀过十几个沙俄老毛子呢!”老爷爷哈哈一笑说:“好,我聪明的乳鹰,就让你玩一天!”哈木沙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接过宝刀找他的好朋友马兵去了。 晚上,大家围着簧火坐下,吃着喷香的烤全羊和抓饭。小伙子和姑娘们跳起了民间舞蹈。孩子们围着萨木提老爷爷听他讲故事,连美丽的星星也眨巴着眼睛,看着这动人的画面。
【简评1 这是一篇记述天山乡赛马会盛况的记叙文。 作者用简洁、热情的笔调记叙了天山乡赛马会上“叼羊”、“赛马”、“姑娘追”等紧张、欢快、热烈的场面,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经济获得丰收后,边疆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语言生动活波,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后半部众与赛马会无关,可以不要·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其中祥云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片高亢的祈福声中,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禾甸镇大营七宣村迎来了欢乐的彝族传统节日——“哑巴节”。
相传,远古时代由于自然灾害,加之兵荒马乱,人们的生活艰难疾苦。寨子里有一个漂亮善良的哑巴姑娘,为了村民的生活,她徒步到寨子外四处乞讨食物和药材。后来,哑巴女孩终于感动了龙王,被龙王相中纳为妃子。以后还为龙王生了很多子女,自己也会说话了。可她还是忘不了生活贫苦的七宣村村民。于是向龙王诚心恳求,允许她在每年正月初八带着子女回村看看,同时还给七宣带去了雨水和药材。七宣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转了,疾病没有了。从此,村民就在每年的正月初八,选出村民装扮成龙王,但装扮者都不讲话,代表对哑女的思念和感激。就这样世代相传,“哑巴节”延续至今。
哑巴节当天,来自祥云县东山、禾甸、米甸各乡镇和来自楚雄州姚安、大姚等地的傈僳族、苗族、白族、汉族群众万余人汇聚七宣村,观看由族人毕摩祭师主持的恭请“大哑巴”仪式。哑巴队伍从村头到村尾经过祭拜神树“三请三唱三起号”将“大哑巴”请到文化节会场。随后,就开始了激情狂欢的哑巴舞和多民族舞蹈表演。他们歌颂今天的幸福安康,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现在“哑巴节”也已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理的美食也是值得一提的,最好的餐厅大部分都集中在大理古城中,要品尝大理美食可前往古城中的护国路,具有白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特色的西餐咖啡厅在这里随处可见,还聚集着许多外国旅游者。
在护国路上,许多餐馆兼售中西餐,游客可以品尝到云南风味的菜肴以及当地的白族菜,其中以拥有白族“三道茶”及藏族“酥油茶”而驰名海内外的太白楼堪称代表,来这里饮茶的外国人很多。
7月中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天山公社举行了盛大的赛马会。小伙子换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毡帽,漂亮的八字胡刮得干净利索,连坐骑也打扮得威武雄壮。姑娘们穿上了用金线镶嵌的光彩耀眼的连衣裙。漂亮的小花帽插上了几根美丽的羽毛,更增加了几分秀气。精心编制的十几根辫子自然地披在肩头,修长黝黑的眉毛和鲜红的嘴唇更衬托出她们的美丽。
主持大会的公社书记哈斯木说:“哈萨克牧民们,汉族、维族兄弟们,今天我们天山公社举行传统运动赛马会。前几年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经济条件的不足,使赛马会停办了。今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和兵团的同志们联合起来,夺得了大丰收。赛马会也恢复了。”
牧民们听了欢跳起来。受人尊敬的萨木提老爷爷习惯地摸摸雪白的长胡须,拿出冬不拉唱道:
哎!奔腾的伊犁河水呀,你慢慢地流。
雄伟壮丽的天山哟,你睁开眼睛看,
英雄的哈萨克牧民哟,要举行传统的盛会。
哈萨克雄鹰飞翔吧,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运动会开始了,萨木提老爷爷用一把雪亮的马刀,砍下了山羊的头,使劲把羊抛了出去。魁梧的骑手们纷纷拍动坐骑,飞驰向前。摔跤能手胡拜音首先抢到了羊,正向指定地点飞胡拜音。两人在马上左右旋转,你争我夺,各不相让。牧民们敲着皮鼓高声叫喊:“哈依拉提!哈依拉提!”萨克用的是蛮劲,机智的胡拜音把萨克搞得精疲力尽。萨克用尽最后力气,把羊腿往后一拉,胡拜音轻轻往前一送,萨克没防备,摔下马去。胡拜音一声口哨,枣红马驮着主人,长嘶一声,像利箭般冲出赛场。场上顿时欢声雷动。
赛马开始了。
发令枪一响,几十名“马背小学”的骑手左手提经,右手扬鞭,呼啸而去。观众们盯着纵马飞驰的小骑手,大家有节奏地喊着“拜格!拜格!”哈萨克小骑手、巧岁的三好学生哈木沙两腿紧夹坐骑,飞一般冲到前面,取得了第一名。锡伯族骑手张宜军和汉族骑手马兵并列第二名。萨木提老爷爷拉住孩子们的手连声欢呼:“夏克斯。”最热烈最盛大的赛术比赛“姑娘追”开始了。哈木沙的姐姐、小伙子们公认的“雪莲仙子”巴和搭古丽成了小伙子们争先邀请的目标。哈木沙没有去看精彩的“姑娘追”比赛,却拉住萨木提老爷爷向他要那把珍贵的宝刀。萨木提老爷爷考问他:“小伙子,你知道宝刀的来历吗?”哈木沙转动着大眼睛说:“知道!它是清朝著名将军左宗棠消灭了‘阿古柏’政权。以后留给部落首领的,后来便传到了您的手里。爸爸还说您用它杀过十几个沙俄老毛子呢!”老爷爷哈哈一笑说:“好,我聪明的乳鹰,就让你玩一天!”哈木沙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接过宝刀找他的好朋友马兵去了。
晚上,大家围着舞火坐下,吃着喷香的烤全羊和抓饭。小伙子和姑娘们跳起了民间舞蹈。孩子们围着萨木提老爷爷听他讲故事,连美丽的星星也眨巴着眼睛,看着这动人的画面。
永顺县地处湘西自治州东北部,是一个土家族聚集、生活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民风淳朴,美丽的风景数不胜数:有天下奇门、国家级森林公园不二门、有历史悠久的土家古都老司城,有美丽的挂在瀑布上的土家古镇芙蓉镇,有誉称“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胜地小溪……, 现在就让我给你说说挂在瀑布上的芙蓉镇吧!
芙蓉镇原名王村。她座落在酉水河畔,在过去,由于水路交通方便,这里成为了永顺的物质聚散地,由此这里也成为商贾云集的地方。小街两旁铺面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从而成为湘西三大古镇之一。
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了,人民政府大力发展交通事业,随着铁路、公路的畅通,王村那热闹的景象也渐渐成为历史,被人们渐渐遗忘。
1986年著名导演谢晋在王村拍摄了一部《芙蓉镇》的电影,使王村一举成名。芙蓉镇由此而得名。
顺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街面向前走,丝丝古镇痕迹渐渐显现。古镇的建筑结构很奇特,似乎不讲究对称,高矮不均,却错落有致。街面很窄,街道由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由于年代久远,均被磨得光溜溜地,走在上面人影可见。小街不时出现转弯,被两旁的房子挡住了视线,无法看得更远。一路走去让人产生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小街两旁的房子多为铺面,又不怎么装饰,显得古老而朴实,时不时传来一二声招呼生意的吆喝声,店铺内,最显眼地是古币、古瓷及土家织锦,古意盎然,沁人心脾……
“芙蓉镇是挂在瀑布上的土家古镇”其实一点也不错,芙蓉瀑布宽80余米,高100余米,芙蓉镇就建在芙蓉瀑布上方,形似挂在瀑布上面。
顺着石板路往下走,就到河码头,蓝汪汪的酉水河静静地流过,几叶轻舟在河面上轻轻飘荡,并不时传来一阵阵撒网及收获的欢笑声……
芙蓉镇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悬挂在瀑布上的土家古镇,她正用她那古老而宽广的胸怀,笑迎天下游人,使游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体育馆,观众席上人头攒动。来自省内外一千多名小教工作者正在听“拼音学话、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语文教改实验的报告。
报告人十分年轻。他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时而板书,时而挂图讲解……报告结束,全场掌声一片。
他,就是州吉首民族师范附小的语文教师,年仅23岁的符顺忠。
——上课了。符老师走进教室,却来到窗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用深沉的目光凝望远方。学生们好不惊讶!过了好一会,符老师才转过身来,在黑板上挥笔写下“窗前”这个片断训练题,要求学生写下他当时神态,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课堂里活跃了,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笔写了起来。
——作文本发下了,没批改。符老师说,这次作文由同学们分组互评。接着符老师作了些提示。各组互评后,符老师要求每位同学自己修改。
几年前,符顺忠勇敢地挑起语文教改重任,经过刻苦钻研和探索,把作文教学的提高作为语文教改的重要问题,他总结出“坚持综合训练与分解训练相结合、纵向落实与横向拓宽相结合”的教学法。同时,他还开辟作文教学第二课堂,拓宽作文教学路子。在符顺忠的实验班里,写作活动可多了。“未来作家协会”成立了,童话接力赛开始了……竞赛活动形式多样,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小学生们。
辛勤的劳动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1988年升学考试,符顺忠班的35名学生,26人升入了重点中学。几年来,他的学生在《小溪流》等报刊上发表和获奖的作文达20多篇。符顺忠的语文实验教改论文在全国的教改研讨会上宣读,在一些报刊上发表。1988年、1990年,符顺忠连续两次获州教委教改实验和教学论文一等奖。他还与本校8名教师一道,以他们富有独创性的语文教改实验,获得省教委的教改实验一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