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1月至1962年 3月,阿尔及利亚为了反对法国的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持续近 8年的艰苦战争。
1830年,法国侵占阿尔及利亚。1834年,法国宣布阿尔及利亚为它的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曾许诺战后给阿以自由,数以万计的阿优秀儿女牺牲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战后,法国却不履行诺言,反而对提出独立要求的游行群众进行残酷镇压, 4.5万人被屠杀,成千上万的人被判刑、流放。1954年11月 1日,阿尔及利亚成立了民族解放军,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下,于奥雷斯山区等地举行武装起义,拉开了阿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这场战争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954年11月至1956年 7月为武装斗争的初级阶段。战争初期,民族解放军人数少,兵力分散,武器装备差,处于防御地位。1954年11月起义成功后,民族解放军首先沿地中海的大卡比利亚山区和靠近突尼斯的奥雷斯山区,建立了东部战区。1955年上半年,民族解放军又在西部靠近摩洛哥的地方举行起义,建立了以特累姆森为中心的西部战区。经过一年多奋战,新开辟的中部战区和东、西部战区连成一片。法军司令部采取“分区围剿,拉网扫荡,梳形搜索,聚而合歼”等战术,将兵力从 5万人增至20万人,在飞机、坦克和火炮支援下,向民族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民族解放军依托山区根据地,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不断打击敌人,使民族解放运动的烈火越烧越旺。至1956年初,民族解放军已发展到 1.5万余人,加上民兵共11.5万人,控制了阿全国一半以上地区。
1956年 8月至1958年 9月为准备全国性总起义的阶段,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1956年 8月,阿民族解放阵线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出最高领导机构----阿尔及利亚全国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将武装斗争发展为全国性总起义的战略目标;提出不间断地与法军作战,以各种方式削弱敌人。大会以后,各军区逐步健全了组织机构,统一了民族解放军的编制,在国内、外建立了训练营地和武器供应基地。经过整训,部队战斗力得到提高。法军从1956年 5月以后,改取“重点围剿,机动搜索,空降突击”的战术,并加强海上封锁,同时将殖民军增至80万人。由于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过高地估计了形势,导致军事指导上将游击战改为攻坚战和消耗战的失误,使部队遭受严重损失。但这种错误迅速得到纠正,重新采用游击战术,又赢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民族解放军发展到13万人,技术装备得到改善,武装斗争扩展到全国 3/4地区。
1958年 6月,民族解放军在全国各地转入进攻。同年 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58年 9月至1962年 3月为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在阿人民武装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法军死伤数十万人,战争消耗高达80亿美元,5 年中导致法国 6届内阁倒台。为摆脱困境,从1959年起,法国建议进行法、阿谈判,但在谈判中又提出许多无理主张。与此同时,法国进一步加强军事压力,将军警增至 100万之众,采取“固守重点,全面封锁”的战略方针,妄图以“莫里斯防线”守住主要城镇、石油产区和突、摩边境线。针对法国的两面手法,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一面在谈判桌上坚持原则,据理斗争;一面在战场上狠狠地打击敌人。阿民族解放军多次突破“莫里斯防线”,使敌“固守重点,全面封锁”的战略破产。
经过阿尔及利亚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法国政府终于被迫于1962年 3月18日同阿签订了《埃维昂协议》,承认阿人民的自决权和国家的独立及主权。次日中午,实现全面停火,战争终于结束。2 月 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国公民投票,7 月 3日,正式宣告独立,从而结束了法国在阿长达130年的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