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不缺少美,也不缺少趣,而是缺少发现美与趣的眼睛。即便是放学后,走在一条熟悉的路上,经过一座普通的桥边,也可以发现属于我的美与趣。
放学晚了,太阳已经落在了半山腰上,摇摇欲坠。途经桥边,发现有人在钓鱼,不禁上前观看。
钓鱼者大概20几岁,但他眉宇间透出的英气、肌肉里透出的硬气和被太阳晒得黑亮的皮肤,都给予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他身边的桶中,已经有了几尾活蹦乱跳鱼,旁边还有一只雪纳犬看守。好几次鱼都咬钩了,他却抖掉鱼饵,重新上一个鱼饵。重复几次,我忍不住问:“大哥哥,为什么放了?”渔者豪迈的笑中带着傲气:“你看那水波,只是些小鱼,我看不上,要就要……”他还想说,但又住了嘴,因为水波越来越激烈了。
“是条大鱼!”他离开椅子,往前迈了一步,手使劲往后拉。鱼的力气很大,他遇到对手了。鱼竿弯的幅度很大,绷得紧紧的,只见他手上的青筋也一根一根凸了出来。鱼慢慢上来了,露出了一条硕大的头。他咬紧牙和鱼打持久战。终于,鱼被拉出了水面,鱼尾拍打着水面,溅起阵阵水花。竿子没了两边的力,因为惯性,带着鱼弹到了空中。时间定格,金光闪闪的河岸旁,一个人,一只狗,一条被拉到空中的鱼,高度刚刚好,正好嵌在夕阳的中央。银白色的鱼身变得金黄,散发着粼粼的微光。鱼儿身子弯着,像在做一个绝美的舞蹈动作。
整副场景,美得像一幅画,连狗都呆住了。
突然,一只蓄谋已久的猫蹿了过来,想偷叼一条鱼走,不料它的一切蹑手蹑脚都被旁边的雪纳瑞犬收进眼底,它大吼一声,向猫冲去。猫见了,连忙丢下鱼,连跑带跳地蹿上了树。雪纳瑞犬还不解气,撞向那棵小树,猫重心不稳,掉进水里,灰溜溜地爬上岸游。雪纳瑞犬得意地哼哼,回到了鱼桶旁。瞧着它那神气样,主人摸摸它的脑袋,奖赏它一条小鱼。
我被眼前的这一切吸引,不想离开,真想和他们一起垂钓……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出自]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文解释】
八月洞庭水满,河岸边几乎相平,湖水空明,与蓝天相接。云梦泽上蒸腾像雾一样的水汽,湖中波涛澎湃动荡摇撼岳阳城。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圣明时代无事可做,感到羞愧。坐着观看垂钓的人,只是空有对鱼的羡慕之情。
译文2:
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译文3:
仲秋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正像)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旁观垂钓的人,空有一厢羡慕之情。
【词语解释】
涵虚:水汽浩茫。
云梦泽:古大泽名。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面。
济:渡过。
端居:闲居。
坐:因为。
徒:徒然。
背景:
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赏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并赠给当时宰相张九龄一首诗。这是一首他在游历洞庭湖时写的。诗人借洞庭湖起兴,描写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色,进而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见的心情。这首诗写得得体,有分寸,同时也没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着痕迹,流露心迹。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另类题材的佳作。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该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慕清高又想求仕而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濡夫/燕子说黄鹅/徒有一身美丽的羽毛/……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说来说去,鸟儿们没有一个值得赞扬。
千里马也会失蹄,诸葛亮也曾失策。若挑起短来,人没一个能算作“才“,千里马只能去拉大车,诸葛亮最好呆在隆中躬耕,别妄想刘皇叔能给他落实政策。唉,鸟儿们揭起短来毫不嘴软,人揭起短来也够受的,想当初关羽、张飞不是嫌孔明架子大吗?孔明后来不也错用过马谡吗?这还算得什么“神策军师”呀,打发回老家了事!
所幸刘皇叔还慧眼英明,不以一告掩大德,终于把卧龙请出隆中,定了个三分天下。可遗憾的是,这揭短挑刺的遗传病顽团地一直流传到现在,症状越来越明显。知识分子不是才大吗,可人家脾气也大呀!只好窝在斗室里拿百十块工资惶惶度日吧。新技术不是可以提高生产力吗,可发明人要的价太高了!还是让他们拿到别家卖钱去吧。小王不是有管理才能吗,可他和领导的关系总处不好,还喜欢搞什么改革,这厂长怕又和他没缘了……
为什么总是喜欢挑刺而不是赞扬别人的长处呢?说到底还是个人本位主义作祟。严人宽己是一向作风.我不怎么样,你也不是十全十美呀!要知道“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哎呀呀,吃这么多细粮,怎么喂得起呀?还是让它拉大车吧!”何其荒谬!
我并不是说现在到处都是这种情形,我是说这种情形是严重存在的,它给我们改革开放大业造成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我也不是说每个才子都“才大气粗”,我只是说千里马毕竟是千里马,不管它吃多少,不管它是否失过蹄。
愿鸟儿的评说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