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鸟的评说》(见本书206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点拨提示】 1995年考试分大、小作文两个题,大作文要求写议论文,这是高中阶段作文重点,也是多数中学生充分准备的,这里勿须赘言。但如何使议论更符合题意,则是不容易做到的。 首先是如何读懂寓言诗,在思想上使其表面意义和深层寓意沟通契合,激发自己通过想象去透视和把握潜藏在<鸟的评说》这一表象下面的概念性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题意,使“根据<鸟的评说》”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其次是自选角度。凡考生抓住了“如何评价人或事物”这样的寓意的,角度选择都不会出大问题:可选择全面地看人看事物,也可议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可评论“尺短寸长”,也可批评“同类相轻(或互相轻视)”;可赞“人贵有自知之明”或 “谦受益”,也可评“满招损”或“人言可畏”等等……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个好的题目。拟好议论文的题目,也是这一年高考作文的明确要求。没有标题,标题不恰当,评卷中都要扣分。 联系生活实际,就要在社会生活中选取论据的典型,使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考察是较为全面的,广度和深度结合较好,易于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在高考作文阅卷中有加减分的要求,这样既有利于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又不致于使广大考生同处于稳稳当当的保险分之中。
有一个寓言故事,叫《鸟的评说》,讲的是一群鸟在一起,麻雀笑燕子怕冷,燕子说黄鹤爱虚荣,黄鹉又说百灵……鸟儿们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只看到了别人的短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讲得一点也不错。任何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纵观古今,无一不是这样。孔子学识渊博、因材施教,却轻视劳动;成吉思汗弯弓射雕、能征善战,却略输文采;李道马上步下勇猛无敌,却欠水上功夫……所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人类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数百万年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到如今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经历了漫长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无以数计的知识。这也是每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学问的一个原因吧。一个知名的科学家,无论他的研究已到了多么高深的境界,他也只是局限在某个领域之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要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
诸如窝言中的鸟儿们,麻雀和燕子不也很能捉害虫吗?黄鹤和百灵不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吗?长处和短处总是共存的,我们不必苛求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因为你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那样的短处呢? 记得曾经看过一位日本艺术家的作品,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洁白的纸上不小心滴上一滴.墨点,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重画,他回答:“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是的,也许这就是一种美吧。 我们最好记住这一点,在对待别人时,道“短”莫忘说 “长”。
有一首寓言诗《鸟的评说》写得精彩: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鹏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我们心目中可爱的鸟儿,被赋予灵性,竟然也变成了一副副尖酸刻薄的嘴脸,张口闭口在数说别的鸟的不是。可是,鸟儿们呀,你们麻雀也好,燕子也好,所有的鸟都是我们喜爱的生灵啊!
读着寓言诗,我的脑际突然出现了《人间指南》编辑部中滑稽的一幕:那几位原不失为热诚的编辑—冬宝、戈玲、老刘、于德利和牛大姐—你评我说,互相数落,反唇相讥。大森林和编辑部,鸟世界和人世间竟然在这里相通!
寓言诗也好,影视剧也好,写的都是生活实际。人人盯着别人的缺点,无中生有,吹毛求疵地评说别人,于是人人自身也抓。挂满了瘢疤。这有什么好呢?我认为,每个人首先都应该善于发现他人优点、长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调动、激励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而造就伟大的人。
设想一个人如果满耳是非难指责,如何能打起精神干事呢?他或会自认无能,一撅不振;或会空求“完美”,平平庸庸。恐怕连本能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了。再说,人无完人,缺点失误在所难免。缺点是要指出的,但面对鸟的世界和《人间指南》编辑部一般的生活实际,我们更重要的难道不是扬善,不是激励吗?
美国一位开创脑肿瘤手术的医生,很抱歉,我忘了他的名字,但他的经历我却记忆犹新。他小时患诵读困难症,自认为是个拙笨的丑小鸭。是他的父母、师长帮助他认识自己,并用他强记的长处鼓励他,使他终于冲破了诵读困难症的障碍。当他用流利、雄辩的语言在讲坛上宣讲论文时,他不正像一只翱翔于云天的天鹅吗?将丑小鸭送上云天的,不正是激励吗?
愿人们共同努力,给诗人以另一种昭示启迪,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欣喜地读到另一首寓言诗《鸟的激励》:麻雀说燕子/是远飞的勇士/燕子说黄m/点染着春色的美丽/黄鹂说百灵/十三哨悦耳动人/百灵说惟妙惟肖的模仿/那是鹦鹉的绝技/鹅鹉说喜鹊/喳喳一叫喜气盈门/喜鹊说苍鹰雄击长天/苍鹰说麻雀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