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不越所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5:25:48
  • 《散文的“散”和小说的“严”》
  • 正如刘鳃的“杂而不越”所指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应有不同的结构样式,因而我们要注意把握不同体裁的结构特点。就拿我们最常见的诗歌、散文、小说来说,其结构特点就有一定的相同点,又有一定的差异。著名现代作家李广田在(谈散文)一文中就形象地指出:诗的结构必须“圆”,散文的结构必须“散”,小说的结构必须“严”。这种提法对人很有启发性。

    所谓“圆”,即是“诗必须像一颖珍珠那么圆满,那么完整。它以光泽为其生命,然而它的光泽却是含蓄的深厚的,这正因为它像一颗珍珠,是久经岁月,经过无数次凝炼与磨洗而形成的”(李广田语)。这正如南齐谢玄晖所言:“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无论是“珍珠说”还是“弹丸说”,都是准确而生动的比喻,它们都强调了诗歌必须精致、凝炼、图满、匀称,诗意或诗境毫无牵强割裂之感.用词运句毫无生硬粗劣之处。从诗的结构上看,圆美的诗,其意象总是统摄于一个圆融的结构中,内部结构如物质分子的排列井然有序又浑然一体,决不是杂乱无章。

    诗的圆美与否,常常成为评价一首诗的优劣的客观标准。我们读李商隐的《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深感诗形(意象)和诗质(主旨)的圆美,诗情的真切细腻,诗境的空灵奇丽。尤其是句中有两句“巴山夜雨”的回环使用,使诗愈更显图融一体。我们读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昏鸦,小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同样感到众多的意象杂而不乱,统摄于一个圆融的结构中。相反,有的诗作,尽管有传世的名句,但因其意象的割裂,气韵的隔阂和结构的松散,便使它们成为有缺陷不圆美的珍珠。如林通的《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其上联为人所称道,但下联无论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上联难以融合,有一种硬贴之感,因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以其“有佳句而不匀称”之弊而淘洗割

    关于“散”,即是“像河流一样自然流布”,“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散文之所以为散文,就在于‘散’。”但李广田先生又强调到:“不过话得说回来,散文既然是‘文’,它也不能散到漫天遍地的样子,就是一条河,它也还有两岸,还有源头与汇归之处,文章当然也是如此。所以,我宁愿告诉你,好的散文,它的本质是散的,但也须具有诗的圆满,完整如珍珠。也具有小说的严密,紧凑如建筑。”

    李广田先生的论述阐明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形散”,即是散文的内容要丰富,想象要开豁,运笔要灵活自由,它可以古今中外.天南海北,虚虚实实,微言大义,言近旨远。这如同撤开的渔网,蓬生的大树,奔涌的河水,显得洒脱自由,纵横驰骋,意境开阔。散文散了,才使作品内容丰厚,境界博大,内涵深邃;散文散了,才能使文章结构生动,思想生动,气韵生动,文章才不显枯涩板结。“神聚”,即是指散文的“主旨”或内在线索要凝聚,要集中,要持续贯一。散,是散文的个性特征,散文之趣也表现在这里,但是光“散”不成文,散文不能漫无中心,没有主题。大树千枝,发于一干;渔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河水滔滔奔涌,还有河岸的约束;信马由缓的奔驰,最后还有个归宿。所以散文是既要散又要聚,这是一种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把握了这个关系特点,就掌握了写散文的“钥匙”。

    形散神聚,在散文写作中最明显的操作手法就是题材的纷繁多样和主题的集中、贯一,说通俗点就是用一根红线贯穿起一串珍珠。“用自己精深的思想红线把生活海洋中的贝壳珠粒,穿缀成闪光的项链。虽然色彩斑驳.但却粒粒如数;虽然运思落笔似不经心,但却字字现珠,环扣主题;形似‘散’,而神实不散。”(萧云儒(形散神不散》)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都是通过一些零散的片断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崇敬之情。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以小米为线索,把童年时代在故乡种小米和吃小米粥的情形、三十年代赠送鲁迅小米的情景和抗战期间总理赠送小米的回忆等一些看上去不相千的事,巧妙地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美丽的珠串,歌颂了“小米加步枪”的延安梢神。

    当然,“形散神聚”是我们对散文结构形式的一般理解(尤其是初学者可视之为一种效法的好形式),但不能把它固定为散文写作的铁的定规和唯一的结构形式。还应当有“形散神也散”的另一种写法,即有人主张的:“散文作家笔写到哪里,神就要跟到哪里。”因为他们认为:形散神不散的理论,会导致“单线推进式’和“文末点题式”的创作套路,往往是从复杂的现象中,抽出一个单薄的理念,在开放的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审美层次日益丰富的今天,这种结构形式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80年代,小说打破了“证明文学”的框框,走向“多主题的统一,(陆文夫语),诗歌走向“朦胧”,散文也打破了主题单一的束缚,而向“多义性”探索。如叶梦的《羞女山》就是这样。通过对羞女山描绘,纪事,抒悄,感怀,思路开豁,信马由组,写得很散。但其“神”也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因为文章含义丰富,主题呈现多向性:既有对历代道学的批判,也有对纯洁无邪的劳动人民的赞美,既有对自然造化的礼赞,也有对妇女自强的呼唤,多重主旨,浑然一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由此可见,散文结构形式一般要求形散神聚,但也可形散神“散”(这需要大家手笔),关键在于这个“神”的品位。

    与不越所有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