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我的懒妈妈下班回来了!她一进屋,连一件外套也不脱,就躺在沙发上,脚随意的搭着,手往脑后一垫,眼睛就懒洋洋的闭上了。不仅如此,妈妈还不停地使唤着我和我的爸爸:“最最亲爱的宝贝,帮我拿一床被子来”“最最亲爱的老公,帮我倒一杯茶。”……我们忙得团团转,可她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最后,我生气了了,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你怎么这么懒呀!”
妈妈为什么这么懒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可是妈妈的学生说她一点都不懒,还很勤奋呢!上课时,她的声音很响亮,讲起课来绘声绘色,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下课后,她要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或者是在教室里处理班上的事情,勤快着呢!
妈妈对工作很负责。有一天中午,我去办公室找她,可我怎么也找不着。突然,我听见妈妈的声音从教室传出来,我连忙跑过去,只见妈妈正在批评一位姐姐。由于受到批评,姐姐的脸已经变得红彤彤了,泪水也不停地往下掉。看到姐姐哭了,妈妈一下子变得温柔了。她把姐姐的眼泪擦干净,拉着她的手在她身旁坐下,拿出作业本,耐心细致地辅导那位姐姐修改作文。
这就是我的“懒”妈妈。不知怎么的,每当我看见我们班忙里忙外刘老师,我心里忍不住会想:刘老师在家里是不是也是一位“懒”妈妈呢?
我经常在学校门口看到接送孩子的家长,年轻的爸爸妈妈,年长的爷爷奶奶,大多是一见着孩子就赶紧上前卸下孩子肩上的书包自己拎着,而孩子也已经习惯见到家长就赶紧把书包塞了过去,似乎这都是理所当然的,每每看到跟在“小皇帝”后面头发斑白的爷爷奶奶,我就很感慨,以后自己的孩子,无论多重的书包,一定让她自己背!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观念与我们很不相同,我们是家长一味的包办,孩子个个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而外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总是很强,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做为三岁宝宝的母亲,就不要指望他们“挣钱”了,但是在家里,我会尽量当个“懒妈妈”——手,自己洗,当然在最初的几次,我会以“检查”为名,把她的手再冲洗一次,然后告诉她哪没洗干净,教她下次要注意哪些地方,即使没洗干净,被我这样一“检查”,也干净了,当然,别忘了在孩子做了整改后夸夸她!衣服,自己穿;袜子,自己套;被子,自己折;饭,自己吃;牙,自己刷;外出时,书包,自己背;家庭郊游要带的小零食,自己准备;玩具,自己收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找不到东西了,自己找,谁让自己没保管好随处乱丢的?当然要自己负责!当然,我在这头头是道地说了半天,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我努力地朝着这样的“懒妈妈”方向出发,而事实上,有时候着急上班,有时候担心孩子着凉,有时候看着孩子慢吞吞地实在受不了,特别是奶奶,就会帮孩子穿好衣服;怕饭凉了,会赶紧地喂;看到孩子摔得重了,会忍不住伸出手来……看着背书包走远路,就想接过来,还好孩子已经习惯,坚持自己背。所以接到老师布置的这个问题时我很羞愧,自己的孩子连套头的衣服都不会自己脱,自理能力实在很不上道!这是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的,一切缘于爱,而因为这种对孩子的溺爱,我们许多父母都没能解决好彻底放手让孩子自理的问题。有的父母只“管”不“放”,一管到底,什么都管,自幼时管吃饭、管穿衣、管睡觉、管游戏,上学后又管接送、管学习、管作业、管书包、管文具,一直管到上中学、上大学,把行李送到宿舍后还千叮咛万嘱咐……如此管法,可说是全部包办代替了。然后“管”出来的结果不过是“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这里,我还有个想法,就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再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让孩子帮着扫扫地,擦擦桌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他们做的也许并不好,也许更添乱),而家长给予一定的工资报酬,按劳所得,这工资当然是一元两元一角两角的硬币,等孩子存够了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爱劳动的品格,既让他们从小明白劳动的价值,懂得只有通过劳动赚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是正确、正当的途径,也培养了其一定的理财观,锻炼了其自理能力;但我又怕这会让孩子过早接触金钱的概念,产生拜金的思想,在孩子潜意识里留下“零花钱=家务活”的观念。做了家务活,动不动就向家长伸手要钱,模糊了自己本身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义务。所以计划一直搁浅着,在这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老师家长的帮助和建议。
总之,之所以要做个“懒妈妈”,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关键是借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明白照顾自己,管理好自己是他的责任。只有先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他将来才可能是个对家庭、家人和社会有责任心的人。父母如果将孩子的一切都包办,等于剥夺了孩子认识世界、锻炼自我的机会。做个“懒”妈妈是为孩子着想,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我想我们应该信任自己的宝贝,放开手,让宝宝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