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的气度,更是晚唐靡丽的诗风;他耽溺于唯美,更是将华丽当作追忆。他是李商隐,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他的《北青萝》。
“残阳西入崎,茅屋访孤僧”。所谓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完美地体现在了这首诗中。他也曾迷茫,“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在生命的枯萎中,自己到底要在哪里安身立命?当时的李义山生活清苦,亲朋离散,寻仙求道的日子好似一只麻醉剂,打在了他的身上。在他愁苦于世海浮沉之时,那次秋暮的偶遇,使他的俗与佛有了交流的契机。我不知道那夜李商隐与孤僧谈了些什么,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独敲初夜磬”的安详,“闲倚一枝藤”的惬意,一切皆不言,却言尽一切。在沉醉与清醒的交织中,他写下了这首义理之歌——“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纵使微尘世界席卷的寒风刮伤了他的脸庞,他依然坚持勇敢地面对这尘世。
他明白,遁避于桃源之乡不是长久之计,明天还要继续,仕途荣辱终不可避免。明天依旧要“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缠绵,依旧要“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悲戚,依旧要怅惘江头江水声”的感伤······但这又何妨?在这微尘世界里,能够参透人情世故的有几人?能够不纠缠于爱恨的又有几人?
是的,正如蒋勋先生所说,《北青萝》不是李商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这是他最忘情的作品。他似乎将华丽与眷恋的浮沉倾泻在了这一首诗当中,随后转身而去,投入爱与恨的怀抱,不愿回头,不愿打破这盏,自己年少时留下的醒酒汤。
同学们,仔细想来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也应当是这样吗?难道仅因为一两次考试的失利就可以自暴自弃,自我沉沦,还美其名曰“佛系”吗?纵使我们有“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忧郁坎坷,也得把牙打碎,往肚里咽。毕竟明天的路还很长,沉重的脚步无法停止,可这碗醒酒汤,何尝不是一种精神解脱呢?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清醒于爱恨中的宁澈,也曾从舌尖抿拭到了微尘世界的酸涩。
我们一直都是如此,厌倦着这样昏昏沉沉的夜,仍然还要继续起舞,为了明天的相会挥手作别。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千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很早就读到过的句子,只是没有在那么早的年岁得以理解。
年少时总是心浮气躁,骨子里透出不安分,厌恶束缚,向往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无论如何,都是静不下来的。贪恋这世间的良辰美景,虚度了浮生。
因为年幼,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关爱,那么理直气壮。如若不依,便大哭大闹,等待着大人来哄,来疼。遗憾的是,从未做过这样的孩子。
不知是生性坚韧还是天生懦弱,就这样不哭不闹,安安稳稳地接受来自外界的伤害。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便有些屈从,觉得这是命。后来想想,也无非是对现实,对世界的失望,那都是要自己去承受且无可奈何的事。你觉得不公平,可是又无力抗拒。
世间痴人无数,你我便是其中一二。
原先不明白,为何世间有那么多苦难?为何所有的颠沛流离都要世人一一去历经? 后来也逐渐明了,人若不受苦,便枉做了人,便枉来世间走了这么一遭。现在常告诫自己,你要知晓这人间疾苦并终将得以安生。不可枉做为人。对人对事要报以知足感恩之心,切勿贪婪。对任何事都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可敷衍。
某夜,看黄碧云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她写“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这话不错,若现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那般好,那必定是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
富贵必从勤苦得,韶华不为少年留。——谨 以此作为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