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年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2:30:48
  • 《桂800字》
  • 又一年秋。从学校归来的我在匆匆踏入小区时,被一阵清雅的花香拦住了脚步。我停下步伐,驻足路旁,不由随着那熟悉的味道去寻那源头。转身望去,原来是邻居家院里那棵金桂开花了,它似一位身着素色旗袍的大家闺秀,带着满身清香向我走来。恍惚间,眼前的女子,和记忆中的瘦弱影子逐渐重合,融为一体……

    回想年动时,故乡小院里也有这么一棵金桂,只不过它太瘦弱,还没开过花。但外婆仍精心伺候着那棵金桂,不让小辈们靠近它,怕它被糟蹋。

    不知是上天的安排又或是别的什么,那一年秋天它终是开出了花。那日早晨,院子里传出外婆的惊呼:“哦!开花了!”我顾不得穿鞋,翻身下床就往院子里冲。只见那一簇簇的淡金色在翠玉的环抱下盛放,落在那细小的幼枝上,在阳光瞩目下,显得格外美丽,就如女词人李清照所写那般“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空气中那甜甜的香,就好似外婆的环抱一样温柔,令人心旷神怡。

    回过神来,邻居正笑吟吟地望着我,她递来一盘桂花糕:“托人买的,你也尝尝吧”我谢过老人,轻轻拿起一块,咬一小口,甜甜的,好似故乡的味道,但总觉得,这一块,跟记忆里外婆亲手做的相比,又好像少了点什么……

    伴着佳花香一齐造访老宅的,还有那一块块外婆的桂花糕。在秋天金黄的午后,外婆总会拿着一个小木碗,细细地摘下朵朵小巧玲珑的桂花。她抖抖碗,仔细将桂花花瓣分开。外婆为了不让桂花糕里染上铁锈味,便用手一点点将花捻碎。往往她一捻下去,便有一阵只属于桂花的甜美在空气中蔓延开来,整个小院都沉浸在一片香甜之中……

    当做好的桂花糕放上木桌时,馋虫上身的我总要第一个去尝那人间美味。这是一块块晶莹剔透的桂花糕,几片细碎的桂花点缀其中。细品其味,清甜中又有桂独有的清新,而糕本身又是凉凉的,富有弹性,简直是人间珍宝。记得那次问外婆为什么她做的桂花糕如此美味时,外婆只说了一句话:“用心去做,无论做什么都会更好。”

    细数,已有数年没再见到故乡的桂。但它那一枝一叶的形态,香甜清雅的味道,早已镌刻在我心上,挥之,不去……

    一阵风吹过,又是熟悉的味道。外婆,我想吃桂花糕了……

  • 《我骄傲,我是升旗手450字》
  • 2020年秋学期刚开学,班主任就安排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去排练大厅,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大厅,看到已经有十多位同学站在舞台中央。同学们交头接耳,互相打探是怎么回事,但大家都说不清楚,心里都很紧张。

    不一会,校长和二位老师一起来到我们中间。校长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荣幸地被推选成为这学期的升旗手,希望你们刻苦练习升旗的动作要领,成为一名合格的升旗手”。

    校长走后,体育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分工,我和另几位同学为升旗手,共有二队,每队升旗手为三人,护旗手为八人。但要成为合格的升旗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了三个星期的课外训练,我们学会了正步走,转向、升旗等动作。“下周开始,每个星期一都会有一场升旗仪式,请你们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老师说。

    星期一到了,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双手捧

    着巨大的五星红旗,迈着整齐如一的步伐向升旗台走去,紧张的感觉不由而来。

    当雄壮的《国歌》乐曲响起,我小心翼翼地在五千多名师生的目光中,缓缓地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上旗杆时,内心万分激动,此时,我想,我们中国一定会永远将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白云中,飘扬在世界东方。

    我是升旗手,我骄傲,我自豪!

  • 《秋》
  • 又是一年秋。在四季轮回中,春夏秋冬,更迭不止。春如花,夏如雨,冬如雪,而秋的美景是怎样的呢?

    天空是那样蓝,又有些灰蒙蒙的。给人感觉那样苍茫辽阔,偶然飞过的几只鸟儿在空中也只留下掠影。远处的山在浓浓白雾中那样飘渺而不可触及。百花凋谢了,而桂花菊花却开放了,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使人不得不驻足观赏。叶儿草儿有的成为深绿,有的却已开始枯黄。偶尔一阵秋风吹过,把落叶送入湖心,泛起一圈圈涟漪,再把秋意透进我的心里,引起一阵阵诗意。

    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忙,竖起衣领预防寒冷,穿上厚棉衣套上皮夹克,在风中行走,偶尔头顶的红枫叶热情似火地向人们打招呼,人们才能想起,抬头望望,这秋日的美景,可人们也没有时间观赏,匆匆离开后,只剩下孤寂的秋。

    秋晚的夕阳也是醉人,太阳渐偏西,天空被阳光衬出温暖的橙色,她轻铺在水面上,像是给平静般的水面镀上一层金色,轻盖在树叶上,使绿叶增添了一种悲凉的色彩。太阳光线渐暗了,变成了橙色,说又像秋天丰收的大桔子也不为过。接着,太阳的光芒也越来越弱,周边的霞光也渐渐有五彩变为灰暗了,直到太阳完全落下从我们视线消失的那一刻,天空变暗了,又只剩下一片孤寂的秋了!

    诗人眼里的秋,都是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情的境界,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有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秋中大海的洪波巨澜,却有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缀连起来,用“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勾画了一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乡的愁苦心情的画卷。却也有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认为这种寂寥之感,比那万物萌生的春天要好,那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大展宏图,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四季各有不同,各有其美,春天百花争艳,秋日菊花都是超凡脱俗的隐逸者。夏天大雨倾盆,秋日细雨却斜织出悲凉的意境,冬日银装素裹,秋日枫叶却染红了整个世界。诗人眼中的秋,是萧瑟寂寥或奋发向上,亦于常人眼中不同,平平凡凡的秋,有枫叶,菊花,金桂,夕阳,天空,配上诗情画意的诗作,铸就了一个不平凡的秋。

    又是一年秋,在四季轮回中,春夏秋冬,更迭不止,春如花,夏如雨,冬如雪,而秋竟是这样别致的美。

  • 《我的“自画像”》
  • 一三年秋,天地之精华聚于仙桃,欧阳家喜降一子,正是吾也。鄙人名嘉洛,欧阳为姓,随吾父,因五行缺水,故取名嘉洛。今日,吾将择自身几大特点讲于汝听。

    吾,自认为相貌平平,无过人之处。但鼻梁高挺,五官端正,颇有几分文质彬彬之气。吾有三尺四分三厘之高,算是吾班较矮之人也,有些许之瘦弱。才华为班中之强者也,唯有身高乃吾之弱项也。应此句:“人无完人。”真乃一大憾事也!

    汝想知晓吾之性格与否?不必多言,一词即可揭晓:“多变!”吾父评吾曰:“静为君子,动为猛虎!”吾若是心平气和之时,浅可静身修养,重可谈论人生之哲理。反之,怒时,浅可高声怒吼,振耳欲聋,重则能动手伤人,势不可挡。哀哉!静心之难,难于上天入地也!

    吾有一大优点,乃上进也。忆往日:下课之时,逢王某趁此时,欲将功课往后写之,超之于吾,不甘落后。吾不满,与王某比之。奋笔疾书,你追我赶,双双入优。

    吾尚有一大弱点,乃粗心也。考试之时,左顾右盼,抓耳挠腮。心系于窗外之事,谁料,并未榜上有名,名落孙山也!

    吾之言语可有污点?请汝等高人指点一二。

  • 《绝世的美丽》
  • 栀子开,她送他栀子花。在那一年秋至时,男孩和女孩相聚在了那棵古老的栀子下。“每一朵花瓣飘下来,都代表着我对你的,漫天的栀子花,随风飘浮。”男孩淡淡一笑。这一年,他们都12岁。

    丁卡拉学院

    “喂,等着我点。”小西喊着她的闺蜜。“等下陪我去对面的串串街吃点东西。”“好吧”因为儿的请求,她认识了他。

    “啊,对不起!”他冷冷地看了她一眼,走了。”“西,你没事吧?”“那么走路不看路的人啊,讨厌!”“好了好了,咱们走吧。”可是,她忘不了他,她留恋串串街。

    “雪儿,今天你还去串串街吗?”“怎么了啊,你想去吗?”“嗯,走吧。”可能是上天安排的又让她和他相逢。“雪儿,我去下厕所,等着我点。”“喂,等一下。”她叫住了男孩,男孩回过头,小西跑上去:“你叫--”“我叫哈斯卡拉学院的学生会的会长。”“哦,那个。”

    “什么?”“我想申请加入学生会。”“想加入可以,明天学院后花园栀子树下等我。”说完就走了,小西找到了雪儿,她告诉她事情的经过。“叫你去你就去呗,追月恒的有好多,这是一个机会啊。”“你瞎说什么啊,谁要追他了?”。

    她来到栀子树下,他已经在等她了。他送她了栀子花做成的发卡,“你叫—”“我叫小西。”“我喜欢你。”“散了吧。”他一直追她,很快4年过去了,他出国干自己的事业了,他找到小西:“我要出国了,我是喜欢你的。”他就留下这么一句话走了,他还不知道,小西已经开始喜欢他,她决定也出国去找月恒。在法国的巴黎,一家公司里,哈斯工作,小西正在巴黎苦苦的寻找他,她放弃了闺蜜,放弃了亲情,只为来找他。每天,太阳还没升起,她就慢慢的去爬埃菲尔铁塔,最终有一天,她爬了上去,在埃菲尔铁塔看日出,在埃菲尔铁塔寻找他。法国日报头条:中国女子坚持不懈的去爬埃菲尔铁塔,为了一位中国男子,当他知道是她时,他放弃了工作,奔去了铁塔,一滴一滴的眼泪掉落下来,滴在他身上,他知道她想自己,他也尝试去爬铁塔,可最终没有成功,小西还是从铁塔上下来了,拥抱着他,说:“还记得你在栀子树下说的吗?”他拉着她说:“记得,但是抱歉,我要放弃你。”小西哭的更厉害了,她也无法挽留了。他走了,丢下了她,她又一点点的爬上了铁塔,哭着跳了下去。他放弃她,不想告诉她理由,他觉得自己当初对不起小西,不敢去面对。

    又是一年的这个时候,还记得那栀子树下的回忆。

    轻轻的翻开那本流年岁月的记事本,在那些走过的年华中,她因为他,听见了玫瑰花开的声音,他因为她,在他的生命里客串了那么绝世的美丽。他处在了她的回忆里。

  • 《琵琶行白居易》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下马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中学生作文与“作家梦”》
  •     我,1980年秋初生于宁夏青铜峡镇某军营。父亲是60年代末应征人伍的义务兵。母亲原先在乡村,后来因为父亲职务提升,随军后搬到部队住并安置了工作。我出生后,由于父母都在部队工作,加上当时环境条件以及家庭各方面原因,我不满周岁便被寄养在父母原籍—山西汾河边的一个小乡村。快4岁时,我离开爷爷、奶奶回到父母身边。5周岁进人青铜峡造纸厂小学,7岁时父母工作变动,全家迁人银川市,我转人银川市第15小学,跟读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11岁上银川市唐徕回中,中考后直接升人唐徕回中高中部,在理科班学习三年,1997年7月考入吉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上小学期间,我参加过小学生作文大赛之类的活动,没有什么结果。直到上了初中,我开始喜欢语文课。家里每年给我订十几种报纸、杂志,都是我自己挑选的,我的性情喜动不喜静,老师和父母常为我“坐不住”犯愁。曾有一位年长的爸爸的同事教训我:“要练坐功。”自从有了这些读物,倒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只要有喜欢的书刊在手,我便坐得住了。也许是受读书的父亲的影响,我利用课余时间,粗读了家里收集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换了好几位,没有专门指导过如何投稿。作文写得也很平常,参赛很少。惟一获奖的是初三第二学期参加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受此鼓舞,便在那个假期把自己写的几篇自以为得意的作文投出去参加夏令营征文,那时只想得奖,也想过拿大奖后免费参加夏令营,并没有“作家梦”的念头。

        14岁升了高一。我的语文老师是班主任章朝阳。章老师语文功底深厚,不仅自己常发表文章,而且精心批改学生作文,指导推荐好的习作,不断在自治区内外刊物上发表。他尤其强调让我们打牢基础,扩大阅读,勤写多练,倡导每个学生主编班级日报,作为练笔和登台亮相的园地,在班里公开展览,比学赶帮。他还一直坚持批阅学生的课外随笔。除了规定的课堂作文、课后作业之外,不论什么体裁和题材的练笔每周至少一篇,多写不限,多多益善。并常常选一些好的作文在班里宜读,以示表扬鼓励。这些做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的作文—如果说可以算是小有成绩的话.那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高一第一学期开始,我记得班里就有同学的作文被章老师推荐发表了。看着同学的文章被登在报纸上,发表在刊物上,我羡慕极了。私下里,也偷偷把自己的作文抄了一篇又一篇,不声不响地投寄给编辑部,很着急地盼着编辑回音。几个月过去了,我很失望,便怀疑老师“偏心”,难道我的这些“精心之作”都不够推荐水平?我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栖心宇》(给自己随笔本的命名)上,埋怨老师只画“甲”,并不好好看作文内容。

        章老师耐心地告诉我“厚积薄发”的道理,他要我多读书多练笔,等待发表时机。我又用了一个假期,制定了周密计划,加大阅读量,自己每天写一篇随笔。有时,还走出家门,增加生活感受,先后两次骑自行车上贺兰山、访古寺、看岩画;参加西安古都之旅文学夏令营,游名胜古迹,冒雨夜行,登上西岳华山,探云海,观日出。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年龄还小,阅历很浅,还没有做到像古人说的读那么多书,但我利用一切机会,随父亲从首都北京故宫、天坛到华夏文明发祥地西安大雁塔、兵马俑;从现代大都市天津劝业场到内蒙古草原的昭君墓、延福寺;从宁夏贺兰山麓远古的岩画到华山苍龙岭古寺名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身影。往返算来,也差不多有“万里”之行了。尽管都是走马观花,却也拓宽了我狭窄的眼界,丰富了生活感受,这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每到一地,每观一景,我都有感而发。华山之巅日出云海的奇妙景象,延水河畔宝塔山下的幽幽情思,都成为我随笔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的对象。一个假期下来,我的随笔本加厚了许多。

        开学了,章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声情并茂地读了我的一篇短文—《宁静》,并鼓励我投稿。这篇不足300字的习作被编辑登在《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练笔选萃”栏目。在我还不知道文章发表的时候,突然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笔友的来信,他(她)们称呼我“宁静姐姐”,给了我很大支持。从那以后,我尝试着写散文、诗歌、小小说、歌词,在章老师的不断指导、鼓励以及父母的有力支持、帮助下,我的《栖心宇》、《点点星》、《匆匆集》随笔册和摘抄本上、日记里的练笔文字,还有课堂作文本、语文试卷作文、班级日报上的较成形文章,不断被报纸、杂志发表,收人诗集、文集,有几十篇作文包括小诗参赛获奖,1997年2月我被学校推荐参评第三届“雨花杯”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1998年8月获“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这是我的母校也是宁夏中学生第一次获全国级“十佳”荣誉。

  • 《孔林游记》
  •     一九九O年秋的一天,应朋友之邀去山东曲阜旅游。曲阜是中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更主要的是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生息的地方。

        曲阜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春秋时代是鲁国的领地。至今还可见到古城的残痕,现在成了旅游胜地之一。不管是平时还是节日,来往的人相当多,再加上我们去的时候这里正在举行国际孔子文化研讨会和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一周年,因此显得更加热闹。

        在曲阜市内没有见到公共汽车,有的只是马车。我想大概是为了远道来的旅游客人能体验古代风情的原因吧?我们也就乘坐马车,先游玩孔林。沿着曲阜城门北走,就见到夹道而立的苍松翠柏,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看到刻着“万古长春”四字的石坊,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我想停一下,但由于马车夫的匆忙,不愿意停留,没有办法,我只好在车上拍了一张照片。我没有仔细看,不过那石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车在孔林大门前停下,这是一个多层斗拱的木制牌坊,正中有“至圣林”三个金字。进入孔林大门,经过一条长约四百米的雨道,就可见到拱门,上有高大的“观楼”。跨入此门就到了孔家墓地了。从游览图上可看到,整个孔林很壮观,总面积达两平方公里,比今天的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的规模也随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而越来越大。

        由“至圣林”门西行约二百米,路边有一座雕刻着云龙的石坊。上面刻有“侏水”三个字。过侏水桥再经过供奉孔子木主的享殿,就到了孔子墓。这种墓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周围环以红色的墙,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宜王墓”,又个大字。我们在孔子墓前拍照留念,但这里人很多,拍照片也很不容易。看完后,我们就去孔林的其他墓地参观.沿途到处可见碑石林立,大大小小,都是历经了几十代的风雨,很多已经出现了风化,不过还大体上可以看出上面的字:“第多少多少代……某某某……”

        由于比较疲劳,我们在路边找到一处墓地坐下来休息,与朋友谈话。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两千多年来埋葬从未间断,而且规模巨大,令人吃惊。为什么能在中国从古代到现在保留一个家族的墓地?这个问题是我不能回答的。但是由此也可以知道孔子对中国影响的巨大。时间己经晚了,我们也该走了。那些问题还是留给那些思想家、历史学者去思考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