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研究报告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9:02:09
  • 《成语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 2017成语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包括多个行业,网站评价分析报告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及网站建设专业水平等等。2017成语名人故事研究报告,欢迎阅读。

    2017成语名人故事研究报告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成语是这其中的瑰宝,它短小而简练,有很多故事出自于成语。在生活中,成语无处不在,但我们却不了解这其中蕴含的意思,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拓展中,我决定利用网络、书籍等有效资源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学习。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成语故事书,了解有关成语的故事。

    2.上网查询有关成语故事的人物。并列成表格。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事例两则

    《一饭千金》 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

    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图表

    四.结论

    1成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成语事故人们留下的智慧结晶。每个短小的成语都会有一个属于他的典故。我国的语言文化远远不止这些,较大型的成语词典大约有20000条成语,每个成语都对应几个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植、韩信、刘备、蔺相如〃〃〃〃〃〃

    2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

    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3成语大多来源佛教,略举一些:一切众生,****,一尘不染,一瓣心香,七手八脚,七颠八倒,人穷智短,八面玲珑,三生有幸,三灾八难,三姑六婆,三教九流,三头六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千差万别,口碑载道,大千世界,大发慈悲,大吹大擂,大吹法乱,方便之门,水中捞月,水泄不通,水涨船高,牛头马面,功德无量,功德圆满,半路出家,半斤八两,四大皆空,生老病死,吐丝自缚,因果报应,因风吹火,回头是岸,安身立命,在劫难逃,有口皆碑,老僧入定,肉眼凡胎,自由自在,自作自受,衣钵相传,佛口蛇心,佛眼相看,作贼心虚,邪魔外道,拂袖而去,披毛戴角,抛砖引玉,拈花微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沿门托钵,金刚怒目,勇猛精进,皆大欢喜,看破红尘,苦海无边,借花献佛,旁门左道,神通广大,唯我独尊,救苦救难,清规戒律,现身说法,极乐世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僧多粥少,超凡入圣〃〃〃〃〃〃

    姜天晓

    2017成语名人故事研究报告二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打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可是你了解这些名人的名人背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所以这次我们探索“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调查方法 网上浏览 查阅有关报刊 阅读有关书籍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

    有名的学者。 结论

    匡衡“遂成大学”的主要原因:(1)、它本身勤奋好学,不懈努力;(2)、主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历史长河中名人的成语数不胜数,如抱薪救火、负荆请罪、悬梁刺股……成语中的名人给了我们许多可学的知识,我们为这些名人的聪明才智感到敬佩。 通过大量收集成语故事,我发现我国的成语是奇特的,他们是有一个故事变成的,这些故事来自战争、生活、学习……

    【2017成语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 《关于谜语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应用文1000字》
  •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汉字的知识,其中就包括谜语。那么谜语的来源是什么呢?谜语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谜语一共分为几种类别?

    二、查询方法

    查阅资料书

    查询网上资料

    询问他人

    三、资料整理

    谜语的来源: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形成了谜语。

    谜语距今的历史年份: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距今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

    谜语的类别:事谜、物谜、文谜、姓名谜、字谜、诗谜、实物谜、画谜、哑谜、神智体,共十大类。

    (1)事谜:凡劝谏、答问、暗示等所采用的隐语方式多属于事谜,因是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说明一件事、一个问题,如菩提祖师用戒尺在悟空后脑打三下,以此暗示让他半夜三更从后门入。

    (2)物谜: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或什么样的谜面,只要谜底是物的,都属物谜,《蚕赋》最古,另有《古诗赋败弓》:争帝图王势已倾(无靶),八千兵散楚歌声(无弦)。乌江不是无渡船(无梢),羞向东吴再起兵(无面)。

    (3)文谜:凡使用书面语言所制之谜,统称为文谜。此以《曹娥碑》为开端,后兴起了以《四书》、《五经》语句制谜的风气。

    (4)姓名谜:凡以姓名为谜的,谓之姓名谜,以孔融的《郡姓名字诗》为最早。如:大兴安岭(林如海-红楼梦人名之一);依靠群众(赖大家的—红楼梦人名之一)。

    (5)字谜:一般认是鲍照的字谜三首开始的(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头如刀。尾如钩。中央横广。四角六抽。右面负两刃。左边双属牛;乾之一九,只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凡谜底是字的都叫字谜。

    (6)诗谜:凡谜面用诗,谜底为诗的,统称为诗谜。以古乐府的“稿砧今何在”为开始。

    (7)实物谜:凡用实物作谜面的都叫实物谜,以曹操门上题“活”为最早。

    (8)画谜:用图画作谜面,叫画谜,最早见于记载是明朝徐祯卿《剪胜野闻》所说:“画一妇人赤脚怀抱大西瓜”,(以“怀西女人好大脚”讽朱元璋之妻马皇后)。

    (9)哑谜:不用语言文字,不用图画,而用动作做谜面,元曲有“哑谜儿早已人猜破”之句。如:以一寸许美人射一动—— 夺。

    (10)神智体:利用字的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斜、排列疏密等作谜面。即所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据说这种智体是苏东坡所创。较出名的有:夜半三更门半开,望断肝肠无人来。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四、研究结论

    1.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大臣暗示君王接纳自己的劝谏,用暗示、比喻的手法表达事物。

    2.谜语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

    3.谜语分为十大类:事谜、物谜、文谜、姓名谜、字谜、诗谜、实物谜、画谜、哑谜、神智体。

  • 《我的名字研究报告300字》
  • 我叫陈籽延,陈述的“陈”,草籽的“籽”,延续的“延”。陈是东边的耳朵,籽是花籽和米在一起,延是正字开着车。小时候,我就是这么认识自己的名字的!

    假期里梁老师让我们研究字的奥秘。叫我们把《文字的奥秘》书看起来!还有看《仓颉造字》的电视。当时我兴奋的几乎都晕过去了。

    回到家,妈妈就在手机淘宝上给我买了十几本关于文字的大书!

    书还未发货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看了!然后我只好去查《汉语字典》,“陈”有六种意思:①排列;摆设。②述说。③时间久的;旧的。④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淮阳一带。⑥姓。我就是姓陈。

    “籽”:植物的种子。也作子。

    “延”有四种意思:①拉长。②推迟。③<书>聘请;邀请。④姓。

    爸爸说我的名字之所以叫陈籽延,是希望我也像一颗小种子经过细心培养,将来能够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原来我的名字还有这种意思,真是有趣儿极了!

  •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报告600字》
  • 这个春节,大家都被疯狂肆虐的病毒逼成了“家里蹲”,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春节,各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还会花一天时间来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那么,春节来临之际,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为了研究好这个问题,就让我用我们家来举个例子吧。

    一、炊发糕

    过年前,龙游人会提前炊制好独具特色的龙游发糕,我们家也不例外。由传承了这项技能的外婆来带领全家一起其乐融融地制作发糕。发糕的制作过程如下:

    1:用白糯米两斤,粳米八斤混合,在水中浸泡半月。

    2:把浸泡过的米磨成细粉,加入猪油、白糖、酒酿发酵。

    3:把发酵后的米浆垫箬叶,放入蒸笼,先小火蒸,等米浆膨胀至满笼,再大火蒸熟。

    4:在发糕上用茴香印出图案,撒上红绿丝。

    就这样,一笼美味又好看的发糕就出锅了。在2007年01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还批准了对我们的“龙游发糕”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哩。

    二、发红包

    守岁后的大年初一,长辈们会给整整齐齐、挤挤嚷嚷的小辈们发红包。这发红包还有一些讲究,我们家是这样发红包的:

    晚辈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成一队,一共有五世同堂,轮流到一百多岁的曾祖母那里领取红包。听外婆说,过去呀,曾祖母每年都要发到五六十个红包,最多的一次发了六十二个呢!虽然每个红包只有几十元,但这也是她的一份心意呀。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世世传承下来的两个习俗。可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有趣的过年习俗都被时间冲淡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多多参与新年的各种传统活动,从自己开始行动起来,保护好各地春节的风俗!

  • 《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报告作文》
  • 一、提出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但我们对汉字的发展和演变知之甚少。汉字到底是是怎么来的?我对此十分好奇,所以我对汉字的演变做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汉字演变过程的书籍。

    2、上网浏览、阅读报刑、了解汉字。

    3、其他方法。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刑汉字起源及演变汉字最早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的演变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字体最为经典。

    2、网络汉字的自然流变包括结构、读音、字义和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3、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两者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来的,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魏晋以后有了楷书,南北朝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直通到今。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说法,如“结绳”、“八卦”、 “图画”等,历史上还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说法。实际上、文字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复杂交际问题的需要,在原始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

    2、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自然流变。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变、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起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和字义发生变化。

    五、提倡规范使用汉字

    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以《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字表为标准,规范使用汉字。

  • 《关于清明习俗的研究报告》
  • 一、问题的提出: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的日子,在清明期间,我们要祭祖、扫墓,怀念先人,也会在清明假期出去踏青、游玩、放风筝。清明有哪些传统风俗?这些风俗是怎么来的?不同的风俗又有什么不同的象征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次清明习俗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上网浏览

    (二)查阅书籍

    (三)其它办法

    三、资料整理:

    清明主要的传统风俗有:

    (一)祭祀、扫墓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在清明期间都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在坟前上香、跪拜,烧纸钱金锭。随着“文明祭扫”倡议的提出,现在很多人会选择献上一束鲜花,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今年,由于新冠病毒,国家倡导大家网上云扫墓,也是一种创新做法。

    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我发现。最初清明只是一个节气,扫墓本是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和清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日子。唐代,人们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慎终追远的节日,但寒食节和节气“清明”挨得近,人们常将扫墓延迟到清明。北宋诗人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中可以明显看出寒食祭祀的风俗,他写道,“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时的盛世清明图景,那个时候官府已经规定清明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和寒食已经逐渐合二为一,清明也就将寒食节中的祭祀、扫墓的习俗收归到了自己名下。

    (二)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候叫探春寻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由于古代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赏春,也算是调节心情的一种方式。但我也查到,踏青是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的主要风俗。我觉得,可能踏青是合并了清明和上巳节两个日子的风俗,因为清明和上巳节在日期上也很接近。

    (三)放风筝

    放风筝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清明习俗。风筝又叫“纸鸢”,拿竹篾等做骨架,再糊上纸或绢,拴上长线就可以放飞。放风筝不但能给人们带来春天的喜悦和乐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

    民间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将风筝送上天空,把线剪断,任其飘逝,意味着可带走一年的病痛和烦恼,叫“放晦气”。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三)拔河、蹴鞠:

    拔河起源于春秋后期,刚开始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拔河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蹴鞠是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

    (四)除了以上几种习俗外,清明还有折柳赠别、荡秋千、吃鸡蛋、吃青团等风俗。

    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因“柳”与“留”谐音,有恋恋不舍、尽情挽留的意思,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叫“青团”。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最初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渐渐的清明融合了两个与它日子相近的节日:寒食和上巳,到了唐代,清明吸收了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趋向融合。最终,清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重要传统节日,大体延续至今。

    (二)在清明习俗中,核心意义在于追思缅怀先人,但也有不少娱乐性活动。我觉得清明是生和死的链接点,因为清明节这么直接地让人想到死亡、亡故的人,可清明也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新生。这样的一个日子,让人在怀念死去的亲人的同时,还能满怀希望地过自己的生活。

    (小作者是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在钱老师的提示下,我反复修改这篇调查报告,我发现我以前理解的清明节太简单了,其实清明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节日。

    家长感言

    孩子能深入了解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的习俗,我感到很欣慰。清明寄托着我们对故人的尊重和怀念,也在告诉我们生的可贵,生的希望。

    教师赏析

    第三单元学习研究报告的写作后,我们迎来了清明假期。清明这个日子本身比较特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孩子们针对“清明”这个大主题,自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沈梦颖同学选取了“清明习俗”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探究中发现“清明”最初是一个节气,并不是节日,它在长时间的民间传承中,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这是一项有价值的发现。

    更具思考价值的是,她联想到“清明是生与死的链接。”表达了自己对清明的理解。

    研究报告必须有较为深入的探究和自己的思考。这两点上,沈梦颖同学做得很好!(钱方薇)

  • 《关于“保护树木,节约用纸”的研究报告》
  •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之类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同学们浪费纸的现象也增加了。所以,我对班级里的用纸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对纸张的使用情况

    2、走访他人。走访图书馆工作人员、学生、上班族,了解大家如何“用纸”?是否有浪费情况。

    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料,了解造纸需要耗费多少材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

    渠道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问卷

    调查同学们对纸张的使用情况班级中有33名同学有过浪费纸的经历,有22名同学用完本子后会废物利用,有25名同学习惯把本子上剩的纸撕下来当稿纸,有26名同学平时都不注意节约用纸,只有两名同学不提倡节约用纸……

    访问他人大家如何用纸,是否有浪费

    现象在大街上抽取了18位初中生、工作人员等参加调查,有11人有浪费纸的经历,有12人平时较不注意节约用纸,有16人认为应该节约用纸,有15人并没有关于保护木,节约用纸的好办法。

    书籍、网络造纸所需耗费的材料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煤、水,我国造纸业年需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人均生活用纸为2。6公斤,13亿人口造纸共用木浆3970万吨,每吨需要消耗20棵大树。一共砍伐树龄20 ̄40年的树木约1亿9千万棵。

    四、结论

    作为学生,我们平时和纸打交道最多,我们看书、写作业、打草稿等都离不开纸,可以说,纸已经成为我们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一棵几百年的苍天大树生产出的几十万张纸我们十几天就浪费掉了,而树木却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来说,树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树木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其中,节约用纸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节约用纸,保护树木,保护地球资源吧!

    五、我的建议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我班同学对于节约用纸的意识并不是很强,所以在此我建议在班级里推选出一个“节约委员”,负责本班的节约纸张等事务,定期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等,以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