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刘向《说苑•敬慎》载: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孔子前往周朝首都,参观周王的祖庙。在大殿右边台阶前,有个铜人,它嘴上封了三道封条,背上还刻着字,(大意是)“这是古代说话最谨慎的人。(他暗示我们)要小心呀!小心呀!不要胡说,胡话说得多,失误也必定多!”以上所载,也见于《孔子家语•观周》,内容基本相同。原文“三缄其口”,后来流传为成语。例如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金人示诫,三缄其口。”也可说作“金人三缄其口”、“金人三缄”或“缄口不言”,形容因特别谨慎或有所恐惧和顾虑而不说话。
“缄口不言”(缄〔jiān〕是封闭的意思),即“闭口不言”,亦作“缄默不言”。例如《宋史•郑侠传》:“御史缄默不言,而君上书不已。”也可以说作“钳口不言”(钳〔qián〕是夹住的意思)。例如《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汉贾谊《过秦论》:“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后汉书•单超传》:“上下钳口,莫有言者。”溃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遇廷争则 钳口不言,罗谴责则引身潜避。”
还可以说作“结口不言”、“杜口不言”。《后汉书·蔡邕传》:“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汕之诛,遂使群下结口。”
还有说作“缄口结舌”或“钳口结舌”的。“结舌”与“结口”同义,形容不敢说话。《汉书•李寻传》,“京兆尹李章坐言事诛灭(因为提了意见而被处死),智者结舌。”(颜师古注:“不敢出言也。”)汉王符《潜夫论》:“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钳口结舌,不敢上诉所天。”《鲁迅全集•坟•文化偏至论》:“教皇以其权力,制御全欧,使列国靡然受圈,……思想之自由几绝,聪明英特之士,……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缄口结舌”、“钳口结舌”与“张口结舌”、“瞠目结舌”不同,不能混用。
这周大概是学生们的幸运之周吧,一连四天的假期耶,对我们这些“责任重大”的初三学生来说,更可谓是天赐良机,机会得呀!
这不一个个学生的脸上荡漾着“幸福之花”,有人在进行着口头计划,而有些人则真的动笔写起了计划书,还有些人,听说两天前就开始睡不着觉……我没有加人任何一个行列,因为我很清楚,这四天的作业一定不会少,而爸爸也绝不会允许我把这大好的光阴浪费在玩儿上面,更重要的是,本人已对疯玩儿提不起任何兴趣了。这种现象,美其名日,就是长大了,懂事了,实际上呢?是我正试着如父母所愿,变成一台学习机器。
是的,现在还没有找到比考试更好的办法来挑选人才,所以,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一张张轻飘飘的试卷上。这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的事,但有些老师偏偏爱说,别把分数看得太重。骗鬼哟!不把分数看得太重,我们辛辛苦苦做的考前复习有何意义?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批阅试卷又有何意义?那么那些老师辛辛苦苦排出来的名次表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同理可证”:我们的确是一些“如假包换”的学习机器。我讨厌做一台学习机器,从心底里厌恶,但是,我能够选择吗?爸爸说等我到了20岁时,我就可以有自主权了,这么说,我还得再做5年半的学习机器,谁来救救我啊!万般无奈之下,我只能长叹一声:“我真的不是学习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