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波恩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6 00:44:42
  • 《贝多芬简介》
  •     贝多芬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重听日益加剧,1802年,当他意识到耳聋已无法医治时,写了哀感动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打算自杀;奇怪的是这正是他创作最明朗的交响作品《D大调第二交响曲》之时.随后几年中,他对自己没有希望成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

        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中;法国大革命前不可设想一位作曲家会有这样的人生观.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写于1800年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的黎明,显示出与古典时期的客观性截然不同的音乐态度.所作唯一歌剧《菲岱里奥》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剧作曲家(总的说来,他拒绝为维也纳每年写一部歌剧的邀请,是明智的),但他创作了歌剧的最大杰作之一.《菲岱里奥》提出了贝多芬最珍视的种种念.一位忠贞而有胆识的妻子从西班牙压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于被处死;这一题材由于在德国歌唱剧的朴素背景上展开,更为激动人心.《菲岱里奥》与《魔笛》(据说这是贝多芬唯一真正欣赏的歌剧)一起成为德国歌剧剧目的基石,但其主题的普遍性超越了音乐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奥》增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2中的慢乐章,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

  • 《德国城市波恩》
  •     我所要讲的是一个德国城市波恩。它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虽然是首都,但是世界上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甚至连这个城市的名字都没听说过。以前我觉得这个现象很奇怪,认为谁都应该知道我国的首都在哪儿,叫什么名字等。不过现在我的看法有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对别的国家有许多事情也不了解。再就是现在我对波恩的情况比较了解了。

        我于一九八四年上了波恩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去波恩。我大吃了一惊。这是我国的首都?那么小的城市!从那天开始,我完全理解波恩为什么在世界上没有名,为什么很多外国人以为柏林或者慕尼黑是德国的首都。波恩简直一点儿也不符合一般人对首都的概念。

        波恩已有比较长的历史。两千年以前是罗马帝国的边城。最早只有罗马军营。但是可以说,哪儿有军队,哪儿就有商人,所以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很小的城市。今天的名字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

        “小”好像是波恩最突出的特点。不过“小”不是说不重要。罗马帝国的时候重要,因为是边城。十九世纪是大主教的官邸。当时波恩也是文化中心,波恩很早就设立了大学。波恩大学最有名的学生,可能是马克思。但是他在那儿上大学的时间不长,不到一年就到别的地方去了。而波恩“最有名的孩子”大概是贝多芬,连不知道波恩名字的人都听过贝多芬的音乐。

        今天的波恩怎么样?为什么定为联邦德国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治家故意选了它作首都,就因为它是又小又不太重要的城市。那时候原来的首都不可能作首都。但是人们很希望两个德国在不远的将来能统一起来。所以选了波恩,就因为它完全不像一个首都。这样谁都把它看作是临时的首都。

        到今天,波恩还是很小,人口不多。是联邦德国的政治中心,但并不算文化中心。

        除了“小”以外,波恩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大学生很多,波恩大学仅次于慕尼黑大学。外国人也很多,这儿有很多国家的大使馆。

        我在波恩的时候,经常听到别的学生说:“这个波恩真无聊透了,没有什么意思.”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喜欢小城市,不用很长时间就走出了市区。在那儿可以散步,或跟朋友们坐在莱茵河畔聊天。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玩法。

        谁喜欢看戏,参观博物馆,喜欢白天夜里都很热闹,谁就不太喜欢波恩。但是谁喜欢大自然,和比较安静的生活,谁就一定会喜欢波恩。